广州阳江家乡特产 阳江出名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6 00:11:46

一. 广东省 阳江 阳西县 蚝饭

蚝饭

阳西人喜欢吃蚝饭。蚝饭的煮法,是先将米在锅中煮熟,然后放蚝肉伴料在镬中爆炒,熟后放饭中拌匀即成。阳西蚝饭浓香、爽脆,功能补肾壮阳,阳西人百吃不厌。蚝饭的制作关键是配料和掌握火候,刚熟即可,煮久了肉不脆,蚝夹生又带腥味,非有经验厨师不易把握。

二.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桑植县 家乡菜

“家乡菜”又名“中华碎米七”,生长在海拔1200米左右的山顶,经九蒸九晒加工而成。当年贺英游击队在四门岩战斗时,当地的百姓将山上的野菜采摘回来,经过加工后,做成了汤送给游击队员喝,因此家乡菜在当地又名红军汤。此汤入口清香,开胃健脾,润肠通便,消炎败火,是天然的美味佳肴。

三.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长尾螺

长尾螺,中文名:锥螺,又叫髻簪螺,实惠美食。阳江大大小小的小吃店,大拍档,食馆的特色小吃。与辣椒一起爆炒,配上啤酒一杯,绝对是宵夜的美味佳肴。

四.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阳江玛仔

阳江最有名的两种特色食品是猪肠碌和玛仔。

玛仔又名粉妈仔、刀切仔。用米粉搓成块状然后用刀切成条状,然后放上各种各样的料,最经典的是放虾皮来煮,就成了类似煮汤粉,不过口感与味道可大不相同。很多人以为河粉就是玛仔,其实不一样。阳江的河粉有点特别,比较薄、口感与别的地方不大相同,而做法也不尽相同,比其它地方的河粉好吃。一般吃法是将河粉汤熟加上大骨老汤,配上白切梅肉或者猪利、粉肠来吃。尤其是牛腩汤粉,相当好吃。

五. 广东省 阳江 阳西县 搓禾线

搓禾线

阳西人做上田,习惯搓禾线吃。所谓禾线,是用粘米春粉,拌糖或者拌盐,泡水搓成一条条粉条,如稻穗状,俗称禾线。搓禾线的含义,是种下的禾苗长出的稻穗像禾线一样,所以搓的禾线一般很饱满,大拇指粗细,借以预示一年的丰收。搓禾线手艺简单,农家随时可做,小孩子特别喜欢。过去生活困难,能吃上一顿禾线,等于过节。小孩子天天望着大人能给他们搓禾线。搓禾线除了用米粉,其它如番薯、粟米、高粱均可。现在的饭馆面摊,仍有禾线摆卖,只不过那禾线已属精品,和乡下农家搓的禾线口味有很火区别,小孩子犹难吃到。

六. 广东省 阳江 阳西县 东水茶

东水茶,茶色透明,显嫩绿色。味道甘凉清香,具有生津、消滞、降血压、帮助消化和开胃等功效。

东水茶是东水山区的,相传已有三百多年采茶历史了。东水山山高林密,气候温和,东水茶生长在经年云雾缭绕的山上。但产量不高,奇货可居。

经山民加工制成的东水茶浸泡后,茶色透明,呈嫩绿色,味道甘凉清香、具有生津、消滞、降血压和清肝肾热等功效。

东水的海拔高度、气候和土壤条件,十分适合种植优质茶树。东水生态茶叶专业合作社利用东水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种植优质茶叶,走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道路。

七. 广东省 阳江 阳西县 裹棕

裹棕

阳西人习惯在重大喜庆日子包一种叫粽头的粽子,这粽头比一般粽子大上十多倍,里面猪肉、鸡肉、还有鸭蛋绿豆火腿等,一条粽头切开,可供一围人吃,它算是最具有风味的阳西小吃了,因做起来工夫多,备料也难,这种裹粽目前甚少见,只在乡下女儿回娘家,为娘的才不忘给她包粽头,以示吉利。

八. 广东省 阳江 阳西县 阳江黄皮

黄皮,学名:Clausenalansium(Lour.)Skeels,水果名,顾名思义,具有黄色的皮,也被称油皮、油梅、鸡皮果、黄淡、黄批、黄弹子、王坛子。原产中国南方,在中国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黄皮是我国南方果品之一,除鲜食外尚可盐渍或糖渍成凉果。有消食、顺气、除暑热功效。根、叶及果核(即种子)有行气、消滞、解表、散热、止痛、化痰功效。治腹痛、胃痛、感冒发热等症。据载,黄皮寄生也有类似功效。

黄皮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用途非常广泛。果实富含糖分、有机酸、果胶、维生素C、挥发油、黄酮甙等。

黄皮果有多个品种。有酸,有甜,也有早熟与迟熟之分。

以果形而分,大致有

(1)圆粒种。果圆球形,有称为冰糖甜黄皮的即属此类。此中又分为大粒种与小粒种两类。大抵汁多、味清甜者为优;

(2)椭圆形种。果椭圆形。果形较大,种子较多,味甜带酸,品质中等;

(3)阔卵形,形如鸡心的称鸡心黄皮,比圆粒种早熟,果较小,通常有种子1粒,味清甜,品质优。此外,味酸的通常称为酸黄皮。实生树结出的果,味多偏酸。据前人调查,福建有约6个品种,广东有8个品种,广西的品种尚待调查。

中国黄皮地方品种甚多,不少属同物异名。大抵分为甜黄皮与酸黄皮2类。甜黄皮多作鲜食,酸黄皮用以加工果脯、果汁、果酱。甜黄皮以鸡心种最为著名,果大皮厚,种子一般3~4粒,也有独核品系,酸甜适中,肉黄白,形如鸡心。

黄皮种子富含油分,出油率高达42%,为优良的润滑剂。黄皮作为一种优质的水果,其果实除鲜食外,尚可加工成果冻、果酱、蜜饯、果饼及清凉饮料等或盐渍、糖渍。所以,在民间黄皮素有“果中之宝”之称。

夏天吃黄皮时,可以将果肉、果皮和果核放在口中嚼碎,连渣带汁一并吞下,味虽有些苦,但可以起到降火、治疗消化不良、胃脘饱胀的作用。

黄皮是广东人熟悉的夏季水果之一,人们不但喜欢它生津止渴、消食健胃的夏季滋味,民间也喜欢拿水煎黄皮叶来防治感冒,或者用黄皮树根来治气痛。黄皮的果皮和果核也都是入药良材,有利尿消肿、行气止痛等功效。黄皮促进消化功能。

夏天,用黄皮果子挤破泡在凉开水里喝,能止渴生津;皮甘,有祛热,消痰,止渴之功效。

阳西县塘口镇彭垌村盛产黄皮。据了解彭垌村有种植黄皮的传统,村里几乎所有的坡地都种满了黄皮。今年该村黄皮的种植面积达到700亩。由于土质适合黄皮生长,黄皮产量相对也特别高,平均亩产达500公斤。彭垌黄皮还具有皮薄、甜度高的特点,每年都吸引了大批收购商来收购,销路十分好。

九. 广东省 阳江 阳西县 炖猪肉

炖猪肉

炖猪肉是阳西一道名菜,阳西炖猪肉早在二百年前已在地方流行,历代人才辈出,现在仍许多人精通制作方法。

炖猪肉最好是选用饲养一二年的猪选用猪的脯肉(俗称五层楼),将肉放汤中煮熟,然后切成二寸见方的块块。放上陈皮、桂枝、老抽、精盐、蒜、豉油、香粉、姜等配料,腌十分钟,再放镬中用花生油略炒,然后兜起慢火炖煮,煮过程中放酒放糖,猪肉软熟即熄火。这其中有两点是关键,一是配料多少,二是炖肉火候。二者要恰到好处,否则影响味道。有关炖肉制作阳西有很多名手,他们各有秘诀,轻易不向人外传。好的炖肉硬皮软囊,入口醇香,引人垂涎,要艺高者才能制作。

十.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阳江豆豉

阳江豆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豆豉,是阳江,是我国传统发酵豆制品。古代称豆豉为“幽菽”,也叫“嗜”。最早的记载见于汉代刘熙《释名·释饮食》一书中,誉豆豉为“五味调和,需之而成”。公元2至5世纪的《食经》一书中还有“作豉法”的记载。古人不但把豆豉用于调味,而且用于入药,对它极为看重。《汉书》、《史记》、《齐民要术》、《本草纲目》等,都有此记载。 阳江豆豉,与阳江的漆器、小刀一道被誉为“阳江三宝”。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她带着浓郁的香味,走进全国大小城市:上个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她飘洋过海远销港澳、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许多海内外客人,正是通过香醇味美的阳江豆豉,进而对阳江产生浓厚兴趣。

很长时间,阳江豆豉是阳江人厨房里少不得的调味佳品。不管做什么菜,添一小把豆豉,便能化腐朽为神奇,变无味为有味。一颗半粒豆豉下肚,口舌生津,齿颊留香,回味悠长。在调料品种更加丰富的今天,豆豉依然为市民所喜爱。

其中罐装豆豉有以下几种味道:蒜辣型、麻辣型、蒜蓉型、甜酸型、葱香型、姜香型。

现在所知的豆豉共有两种。一种是黑豆制成的豆豉,而令一种是用白豆或者黄豆制成的豆豉。

都是阳江市民喜爱的调味料.

阳江豆豉起源

关于阳江豆豉的起源,民间流传着一段凄美的故事。很久以前,平冈人王三德的老祖先娶窦氏为妻,生下一个儿子后就得病死了。剩下窦氏带着儿子,住在漠阳下游一间又矮又破的土地庙里,靠乞讨度日。一天,娘儿俩讨来许多煮熟的黑豆,窦氏娘舍不得吃完,就把剩下的黑豆收藏在瓦罐里。一晃过了一个多月。一天遇上刮风下雨,没法出门讨吃。窦氏记起黑豆,打开瓦罐一看,黑豆已经发了一层厚厚的霉。日子太苦,发霉的豆子也不能浪费啊。窦氏把霉洗干净,吃了一点点稍稍填下肚子,剩下的重新放进瓦罐。为免得熟豆子再发霉,她特意在上面撒了一把盐。

又过了十几天。娘儿俩出远门乞讨归来,刚到家门口就闻到一股奇异的香味。屋里屋外到处找,发现是瓦罐中的熟黑豆散发出来的。拿出一尝,香浓可口。这意外的发现令窦氏兴奋不已。从此以后,窦氏都用这种办法处理讨来的豆子。她去世以后,她的儿子把泡制熟豆的方法教给父老乡亲。为了纪念窦氏,乡亲们把这样制出的熟豆称为“窦氏豆”,后来简称“窦氏”。因为是豆制品,改名“豆豉”。

岁月流传,窦氏的事迹早已不可稽考。传说不管是真是假,都给豆豉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阳江豆豉能够挺立数百年而不倒,主要是原料和产品的风味有独到之处。先说原料,生产阳江豆豉选用的都是阳江本地区所产的黑豆。因为其皮薄肉多,颗粒适中,皮色乌黑油润,豉肉松化,豉味浓香醇厚,味道鲜美可口,余味绵长。此外,在高温浓缩下,其它种类的豆豉会成为糊状,而阳江豆豉依然颗粒玲珑,豉味更加浓香。如曾获国家金质奖的广东“豆豉鲮鱼”罐头,就是以阳江豆豉为主要辅助原料制成的。不少地方生产的豆豉中含有水分,阳江豆豉却是干的,这样更卫生,运输更方便。由于在国内同类产品中独具一格,品质优良,阳江豆豉被港澳客商誉为“一枝独秀”。

和所有的豆豉一样,阳江豆豉能和百味,它既能给菜肴增香添色,又能刺激食欲,只要放进少许,就能使食品别有一番风味。阳江豆豉豉肉松化、味道鲜甜、鲜香可口、富于营养,乃是蒸鱼、肉、排骨和炒菜之调味佳品,所以,长期以来,阳江豆豉成了家喻户晓的调味佳品和食品加工的理想原料。

阳江豆豉生产制作历史已有近千年,是“阳江三宝”之一,历史悠久、中外驰名。选用本地产的黑豆为原料,以其独特的传统工艺,历时二个月的时间发酵酿制而成;色泽乌黑油润、豉肉松化、豉味浓香、味道鲜美、风味独特。是调味佐膳佳品,也是食品加工行业的主要原料,使用豆豉来生产各种鱼罐头、酱料等食品。产品远销港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38个国家和地区,以其优良的品质被客商誉为“一枝独秀”。

阳江豆豉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

1.黑豆:主要采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范围的黑豆,颗粒饱满均匀,经过风净晒干。

2.食盐:符合国家食用盐标准规定。

3.水:水源取自漠阳江,水质应符合国家关于饮用水的标准规定。

二、生产工艺流程及要求

1. 筛选:将黑豆在筛选机上筛选至无杂质、无砂石。

2. 浸泡:用清水浸泡,水温10℃至35℃,一般冬天浸约6小时,夏天浸2至4小时之间,浸泡后豆的含水份应在40%至45%之间为适宜。

3. 蒸煮:将豆蒸煮到松化率≥85%。

4. 冷却:使用风扇或自然冷却将蒸煮熟的豆吹凉至35至45℃。

5. 制曲:自然接种,控制好曲房温度,时间3至4天,使品温达到38至40℃,曲料长满白菌丝,进行第1次翻曲和倒簸箕。翻曲后为常温,5小时后开始升温。曲料品温再次上升到37℃,控制温度,曲料品温下降到34至35℃,保持1天后进行第2次翻曲。翻曲后为常温,第二天出曲,曲料水份为21%左右。

6. 洗曲:将成熟的豆豉曲经洗豆机用水洗净,直至露出豆曲乌亮光泽且只留下豆瓣内的菌丝体。

7. 配料:加入食盐,搅匀后氯化钠含量≤15%,装入豆豉埕里,并层层压实,最后用塑料薄膜封口、加盖。

8. 发酵:豆曲在室外自然条件下发酵,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发酵时间一般掌握在30至38天左右。

9. 晾晒:将发酵成熟的豆豉从埕中倒出,自然晾干,水分含量控制在35%左右。

10. 回油:将已晒干的豆豉(表皮粗糙)用竹围囤积堆放,堆放时间5至10天,使其回油后表皮乌黑油润,具有豆豉特有香味。

11. 挑选:筛除杂质。

12. 包装:称重和包装。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色泽乌黑油润有光泽,豉肉松化,豉味浓香醇厚,味道鲜美可口,余味绵长。

2.理化指标:水分≤35g/100g,氨基酸态氮(以氮计)≥1.0g/100g,总酸(以乳酸计)≤4.0g/100g,食盐(以氯化钠计)≤14.5g/100g,蛋白质≥20g/100g。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广东阳江特产小吃阳江十大特产排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