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特产糕点美食店地址 开封鼓楼特产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16 08:38:57

一. 河南省 开封市 杞县 杞县柳编

杞县柳编是中国特色传统文化手工艺品之一。杞县柳编的编织技术主要包括:精编、穿编、定编、木编、平编、拧编6类,杞县柳编产品涉及盘、篓、篮、筐等家用品,还有书箱、摇篮、花瓶、屏风、画框等装饰品。杞县柳编柳条色白、质柔、纤细。杞县特有的原材料,加上特定的编织技法,构成了杞县柳编独有的风格。

杞县盛产“杞柳”,无主干,多成墩丛生,适应性强,耐旱涝,成活易,适宜沙丘种植。杞柳枝条质地绵软,极富弹性、韧性。在春末和夏伏之间采割,剥去外皮,晒干。杞柳枝条色洁白,有光泽,宜编制簸箕,制品有笸萝、花蓝、安全帽、筐、斗、条篮、簸箕等多种。

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用柳条编织的盘、篓、篮、筐。春秋战国时期,用柳条编成杯、盘等,外涂以漆,称为杯棬。唐代,沧州柳箱已很著名。到了北宋,柳编到了盛世,人们取杞柳的细条,“火逼令柔曲,作箱箧”,此后,柳编工艺不断发展。传统的柳编品种主要有衣箱、笸箩、簸箕等。1960年以来,杞县柳编工艺品开始出口,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二.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虫类美食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纯正,清洁卫生。

三. 台湾省 基隆 连珍糕点

连珍糕点是台湾老店,第一代创办人郑原道先生,出生于日据时代之糕饼世家。自幼即已承袭一身高超手艺,幷于年轻时期多次周游海外幷兼营食品贸易事业,对于食品之经营自有独到的眼光并创立连珍糕饼店。创立至今,一直全心全意专注于传统糕饼制造、改良与创新。品质第一、卫生第一、信用第一的『三个第一』的经营理念,超过一世纪的实践精神,就是连珍糕饼能摆脱传统老店不断雕零的命运,反而生意兴隆蒸蒸日上。


连珍的糕,为何那么好吃?东西要好吃,材料一定要用对!糯米是传统糕类产品的基本原料,台湾乃稻米之乡,本店还是选用如此高级的糯米,做出来的糕粉滋味才够味呢!糕要绵密,一定要用手工制造!糕粉粘性强,若用机械搅拌不但难均匀,还会结成一粒粒小团,做出来的糕根本不够绵密。市面上有些糕干脆改用面粉,幷用机器成型,吃起来口感〝沙沙〞的,质地也比较松垮。连珍的糕,除采用手工制造外,再配合老师傅们独到的功夫,靠着双手的触感与力道,运用捏、揉、搓、打、转、抓等手法,使糕粉和配料能紧密融合;然后放进木模内一一成形,做好的糕,才是入口即化绵密好吃的糕。

四. 天津市 东丽区 桂顺斋糕点

天津桂顺斋是一个拥有80年历史的老字号.桂顺斋,以经营各式清真糕点而闻名,是回族人刘珍于1924年始创。这里生产的萨其马、蜜麻花、一品桃糕最有名,味道好,作工细,这几样东西在不少老天津的眼里特别亲切。如今又新添了密馅汤园、江米粽子以及各种干鲜果品等,种类多达800多种。

桂顺斋是天津有名的清真糕点店,因其糕点味道好,做工细,品种多,而驰名中外。该店创办于1924年,原是前店后厂,自产自销。所生产的萨其玛、蜜麻花、蜜供、排岔等宫廷糕点色、香、味具佳,成为该店的特色糕点。京剧大师马连良、相声泰斗马三立等,当年常买桂顺斋的糕点。解放后,桂顺斋成为三个门市部,两个作坊。1981年,为了更好地创老字号名牌产品.桂顺斋将两个作坊合并,成立了桂顺斋糕点厂,并形成了一厂五个门市部的格局。糕点厂专门生产各式传统风味糕点及汤圆,供应各门市部销售。目前桂顺斋糕点厂产品已有7大类170多个品种,在各式清真糕点基础上,又研制出黄油、低糖等系列食品。其"双羊"牌一品桃糕和萨其玛曾连续7年获商业部及天津市名优产品称号,并在1988年中国首届传统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银牌奖.

五. 河南省 开封市 兰考 兰考泡桐

兰考县泡桐材质轻柔,结构均匀,不翘不裂不变形,耐蚀耐腐耐高温,是制家俱、模型、乐器的上乘材料。经北京乐器研究所对全国十几个地区桐木板材的研究鉴定,确定兰考泡桐为全国制做古筝、琵琶面板等乐器的最佳材料。兰考县位于黄河岸边,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在此泛滥改道,形成了大面积地质疏松、透气性能较好的少质土,对泡桐生长十分有利。60年代初,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根据兰考的地理环境倡导栽种泡桐。自那时起,泡桐的种植得到推广,成为兰考县农业一大优势。兰考泡桐是我国八大优良树种之一,生长迅速,当地有“一年一根杆,两年粗如碗,三年能锯板“之说。8-10年采伐,胸径可达50-80厘米,材积量在0.5立方米以上。因此,当地群众说:“要想富,栽桐树,生产致富好门路。”目前,兰考县泡桐树达600多万棵,每年除满足当地需要外,还可向国家提供3万多立方米的桐材,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桐木生产基地。兰考泡桐加工的桐木漆器,毛拼板等在日本享有盛誉,年创汇3000万元。加工制作的琵琶、古筝等乐器远销日本、美国、德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开封)

六. 河南省 开封市 杞县 杞县酱菜

河南开封杞县是酱菜的故乡,以莫家酱菜闻名海内外,酱红萝卜色泽鲜红,咸中透甜,酱香浓郁、红薯泥香而不腻至今广为流传。

明德堂莫氏酱菜始创于(1815)年清朝嘉庆年间,莫特生先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革新酿制而成,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莫氏酱菜又是开封酱菜行业的佼佼者,它独特的制作方法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一经问世后便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赏,名声远扬海内外。同时也是杞县家家户户探亲访友,馈赠亲朋的必备之礼。1938年,在铁路沿线荣获名特优产品奖,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莫氏酱菜不仅在国内知名度很高,在国外也有得到了认可,1938年日本首相田中特从日本专门派人来开封订购莫氏酱菜。莫氏酱园是东方美食王国---中国著名的有着悠久历史的酱园之一。采用传统工艺,古法制作。以天然酱曲、新鲜蔬菜及多味辛香中药材酿制而成,风味独特色香、味、形具佳,且有咸、甜、脆嫩、鲜香、解腻增食、爽口开胃等特点。

经营范围如下:酱红萝卜、酱乳黄瓜、酱瓜、酱花生米、酱粉、酱八宝菜、酱甘露、红薯泥、黑白薯泥(含中药成份)、酱荆芥、酱韭花、酱莴笋、柳絮、酱辣椒、酱豆角、西瓜酱豆、甜面酱、香辣牛肉酱等真空软包装系列酱菜。龙亭牌酱菜,始创于清朝嘉庆年间,被列为宫廷贡品。其采用传统工艺,天然晒酱而成, 成品“色泽鲜亮、脆嫩清香、酱味浓郁、咸甜适度、香甜嫩脆”,素有“杞国酱菜”之称。不含任何化学成分,属天然绿色食品,对人体具有的保健功能,老少皆宜。是招待贵宾的佳宴,馈赠亲友的佳品!

200年来,杞国酱菜以独特的风味,酱香味浓、香甜嫩脆而扬名国内外,位列中国四大名菜之一,荣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质奖,并出口国外,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被河南省旅游局命名为“河南优质品牌产品”并获得:“中国质量检验合格证书”。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期间点名要吃杞国酱菜并这样赞美“龙亭”牌酱菜:“酱香味浓常回味,香甜味美夜梦中”。长期以来,龙亭牌酱菜出口到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

七. 河南省 开封市 兰考 兰考百合

兰考百合又名摩罗、强瞿,也称番韭。产于河南兰考。“考百”,种植历史悠久,据说,明朝有一进士,用考城所产百合敬献给皇上,于是龙颜大悦,赐名“考百”。百合营养价值极高,蛋白质、醣类和矿物质的含量都比较丰富,特别是蛋白质含量较高。既是美蔬,又是良药。“考百”肉质细腻,营养丰富,味道淳厚、鲜美,是滋补佳品。

八. 江苏省 苏州市 吴江 糕点稻香村

 创始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取曹雪芹名著《红楼梦》大观园中“稻香村”为名,是目前苏州生产销售苏式糕点历史悠久、最为著名的专业商店之一。
地址:观前街72号
电话:67280372
营业时间:8:30—22:30
公交202路、204路、923路、529路到达。


九. 河南省 开封市 兰考 烫面饺

烫面饺,用精白粉作皮,猪前胛后臀肉作主馅,配适量大葱、韭黄、白菜心、生姜、佐以白糖、料酒、小磨油、食盐、味精等。把面烫好,擀成薄皮,包成如新月型的面饺,上笼清蒸,十分钟即可。

十. 河南省 开封市 鼓楼区 开封灌汤包

开封灌汤包是河南省开封市的特色小吃。开封小笼灌汤包外形美观,小巧玲珑,皮薄馅多,灌汤流油,味道鲜美,清香利口,还被人说为“放下像菊花,提起像灯笼”这样一种称法。以开封第一楼的小笼包最为出名。

开封小笼灌汤包是河南省开封市一道著名地方风味小吃。已有百年历史,创始人是黄继善。现有国营第一楼包子铺经营,是著名风味面点。开封小笼包子历史悠久,它是由北宋时期“在京第一”的“王楼山洞梅花包子”经历代厨师逐渐改制而成。色、香、味、形具佳,别具一格。开封小笼灌汤包的制作方法如下:

原料:

精粉一斤、猪后腿肉一斤、小磨油二两半、味精一钱、绍酒、姜末、盐各三钱、酱油八钱、白糖八分。

做法:

1、把肉剔骨、去皮、剔筋后切成条,再用机器绞成碎肉;

2、将碎肉放在盆里,下入作料,顺着一个方向搅上劲,使其入味。然后陆续对入清水约七至八两,搅打上劲,最后下入小磨油,搅成馅;

3、把面放在盆内,先用少许水,把面抄成面穗,和成硬面块;然后蘸水拃面,拃成不软不硬的面块即可;

4、将和好的面放在案子上反复揉、摔、盘叠,直至光滑柔软,下成五十个面剂,擀成边薄中间厚的皮,上馅后揑成十八至二十一个褶的小包子;

5、蒸时用大武火。六至七分钟可熟。

吃开封灌汤包子,看是一个重要的过程。灌汤包子皮薄,洁白如景德镇细瓷,有透明之感。包子上有精工捏制绉折32道,均匀得不行。搁在白瓷盘上看,灌汤包子似白菊,抬箸夹起来,悬如灯笼。这个唯美主义的赏析过程,不可或缺。吃之,内有肉馅,底层有鲜汤。开封人吃灌汤包子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先开窗,后喝汤,再满口香。”

吃灌汤包子,汤的存在列第一位,肉馅次之,面皮次之。汤如诗歌,肉馅是为散文,面皮为小说。因为小说是什么都包容的,散文精粹一点 ,诗歌便就是文中精华了。故此,吃罢灌汤包子,率先记住了汤之鲜,肉馅是近乎于汤进入味觉感观的,面皮除去嚼感,几乎可以忽略。此便是南人吃北国之体验,未知北人是否列面为第一位。

开封鼓楼特产店开封特产糕点店地址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