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菌菇是哪里的特产 云南福建鹿茸菇哪个地方的味道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2-31 03:40:50

一. 宁夏 固原 泾源县 永宁的桃子

桃属于蔷薇科、桃属植物。我国桃子品种极为丰富,据统计全世界约1000个品种以上,我国有800个品种,用于生产栽培的有30个左右。桃果汁多味美,芳香诱人,色泽艳丽,营养丰富。每100克果肉含糖7--15克,有机酸0.2--0.9克,蛋白质0.--0.8克,脂肪0.1--0.5克,含维生素C3--5毫克,维生素B1 0.01--0.02毫克,维生素B2 0.2毫克,类胡萝卜素1180毫克。



桃树为中型乔木,树体不大,栽培管理容易,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无论南方、北方、山地、平原均可选择适宜的砧木、品种进行栽培。供观赏用的各种花色类型花桃、垂枝桃以及适应盆栽的寿星桃都为绿化城市,美化人民生活起了重要作用。 桃原产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桃子的口感良好,通体能散发出一股能够令人心情愉悦的香味儿,所含营养物质也相对丰富,吃了对身体有补益延年的作用。



桃子的枝、叶、果桃还具有药用价值。唐代药物学家孙思邈称其为“肺之果”,还说“肺病宜食之”。按,中医称肺为“娇脏”,喜湿润,恶干燥。桃子富含胶质物,这类物质到大肠中能吸收大量的水分,能达到预防便秘的效果。桃子的营养还善走皮表,《大明本草》中说,将桃晒成干(桃脯),经常服用,能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只是桃干的含糖量过高,用开水与少量绿茶或花草茶冲服就好得多,还能提高风味。



值得注意的是,鲜桃下树后极其不耐储存,应趁鲜食用。食用前还要将桃毛洗净,以免刺入皮肤,引起皮疹;或吸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咽喉刺痒等症状。

二. 山西省 晋中 榆社 榆社鹿茸

鹿茸在中药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属于一种滋补药,用于补肾脉、壮元阳、生精髓、强筋骨。主治元阳不足、畏寒无力,四肢疲软、肾阳不足、梦遗尿频、阳萎早泄、头晕目眩、腰酸背痛、秉赋虚单、崩漏带下等病症。鹿茸对于男人梦遗滑精、头晕耳鸣、性欲衰退、形容憔悴、失眠健忘、咽干盗汗、食欲不振;女人身体虚弱、气血淤滞、骨蒸潮热、宫寒不孕、行经腹胀腹痛,经行先期或后期,经量太多或太少,经色不正或淡或紫黑,白带、赤带、血崩、血漏血晕、血止以及气郁不舒等症,均有显著疗效。

榆社鹿茸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原来只有县药材公司一个鹿场,现已经发展到10个鹿场,共养鹿300余头,年产茸250公斤,是一项很有前途的养殖业和名贵中药的重要来源渠道。

三. 内蒙古 呼伦贝尔 扎兰屯 扎兰屯鹿茸

雄鹿的嫩角没有长成硬骨时,带茸毛,含血液,叫做鹿茸。是一种贵重的中药,用作滋补强壮剂,对虚弱、神经衰弱等有疗效。

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现市售品种类规格较多,由于原动物不同,分为花鹿茸(黄毛茸)和马鹿茸(青毛茸)两种;由于采收方法不同又分为砍茸与锯茸二种;由于枝叉多少及老嫩不同,又可分为鞍子、二杠、挂角、三岔、花砍茸、莲花等多种。

四.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五. 浙江省 杭州 富阳 精美的竹编工艺

精美的竹编工艺,富阳的竹制工艺品,式样美观,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入口处,有一座双面竹贴屏风——竹石图,修篁扶疏,奇石点缀,工艺精巧,目睹者无不拍手叫绝。( 富阳)

六. 辽宁省 抚顺市 抚顺县 清原马鹿茸

清原马鹿茸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清原马鹿茸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辽宁省抚顺市人民0《关于界定清原马鹿茸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建议》(抚政〔2006〕87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清原满族自治县、抚顺县、顺城区、-区、望花区、经济开发区等7个县、区现辖行政区域。

(一)品种要求。

按清原马鹿种鹿标准进行选种。种源在当地,饲料在当地,产茸在当地。每只鹿必有谱系记载,需连续记载3代,血缘关系清楚、可追溯。

(二)饲养环境要求。

土壤主要是以暗棕色森林土和棕色森林土2个地带性土壤,土壤肥沃,成土母质多为花岗片麻岩。自然植被属于长白山植物区系,有少量华北植物群落渗透,属于温带针阔混交林区,植物种类繁多。树木主要分阔叶树和针叶树两种。阔叶树比重较大,在阔叶树中,主要有柞树、黄菠罗、胡桃楸、水曲柳、花曲柳、椴树、色树、怀槐、杨树、柳树、榆树、刺槐、千金榆等,其中以柞树面积最大,占全市森林总面积的29.5%。阔叶林的树叶是喂鹿的上好饲料,并且构成了清原马鹿茸高品质的物质基础。

(三)饲养规范。

1. 鹿舍要求:鹿舍建筑地要背风向阳,地势高燥,与居民区之间有500米以上的卫生距离。每头成年公、母鹿的圈舍为5平方米以上,运动场为10平方米以上。

2. 喂饲要求:精料要按其营养需要喂给。粗料、多汁料以阔叶林树叶和青贮玉米秸为主。饲喂定时定量。每次喂饲料时,必须按饲料的性质、味道分别喂给,改变饲料时,应在能刺激动物食欲的前提下,来规划饲养顺序。增减和变换饲料,要逐渐进行。保证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建造好饮水设施,冬季饮温水。

3. 生产性能:鹿茸生长天数:三杈锯茸的为73±8天,四杈锯茸的为90±12天。生产利用年限:2至15年。

(四)质量特色。

1. 感官特征:

(1)整枝鲜鹿茸:分枝正常,茸毛密而短、茸皮暗红或灰白色、枝头大、肥嫩、双门桩小、根细、主干和上嘴头粗、长,茸体饱满,锯口面外皮较薄,鲜红色,中部有蜂窝状细孔。气微腥,无异味。

(2)整枝干鹿茸:分枝正常,不怪角,无损伤,嘴头饱满,加工不破皮、不臭茸,无异味,无虫蛀。

(3)鹿茸片:圆形或类圆形薄片,片厚1至1.5mm,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切面粉白色或浅棕色,中间有蜂窝状细孔,外围无骨质或略带骨质,周边粗糙;质坚脆,气醇香、微腥、甘、微咸。

2. 理化指标:

(1)整枝鲜鹿茸:水分≤65 %,灰分≤20%,水溶性浸出物≤25%,醇溶性浸出物≤10%。

(2)整枝干鹿茸:水分≤15%,灰分≤45%,水溶性浸出物 ≤16%,醇溶性浸出物≤3%。

(3)干鹿茸片:水分≤8%,灰分≤45%,水溶性浸出物≤18%,醇溶性浸出物≤5%。

3. 等级标准:

(1)整枝鲜鹿茸:

一等:肥嫩挺圆的三叉,莲花,不畸形,无破皮,茸内含血充分,均匀呈鲜红色的新茸,含水量不超过65%。每支茸重在4000克以上。

二等:较肥嫩挺圆的三叉,肥嫩的四杈,顶端丰满,无破皮,茸内含血充分,均匀呈鲜红色的新茸,含水量不超过65%。每支茸重在4000克以上。

三等:较肥嫩,略显毛粗,每支茸重不足4000克的三杈、四杈茸,无破皮,茸内含血充分,均匀呈鲜红色的新茸含水量不超过65%。

(2)整枝干鹿茸:

一等:含水量不超过15%,不臭,无虫蛀,加工不乌皮,无存折,质地松嫩,嘴头饱满,不拉沟,不破皮,有正常匀称的分叉,每支茸重在1500克以上。

二等:含水量不超过15%,不臭,无虫蛀,加工不乌皮,无存折,嘴头比较丰满,不拉沟,嘴头不破皮,其他部位破皮不露茸,有正常的分叉,每支茸重在1500克以上。

三等:含水量不超过15%,不臭,无虫蛀,嘴头不存折、不破皮(一二等茸因嘴头破皮可以按三等收购),其他部位破皮不露茸,无怪角,每支茸重在1500克以上。

七. 辽宁省 营口 鲅鱼圈区 鹿茸三珍汤

鹿茸三珍汤
鹿茸三珍汤是以长白山梅花鹿的鹿茸、鹿筋、鹿鞭为主料,辅以高汤,佐料烹制而成。常饮鹿茸三珍汤,有补精髓、壮筋骨之效,是高级滋补佳品。 

八. 河南省 南阳市 卧龙区 南阳鹿茸血酒

紫山长虹鹿场是一个集梅花鹿养殖和鹿副产品生产、深加工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其特色产品鹿茸血酒是含35%酒精的营养保健酒,宝石红色,澄清有光亮,香气悦人和谐,醇甜柔和,余味舒畅绵长。具有抗疲劳、耐缺氧、补肾壮阳、调节神经和体液,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营养保健成份丰富。

九.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十. 内蒙古 兴安盟 突泉县 内蒙古鹿茸

鹿茸,名贵中药。雄性梅花鹿或马鹿尚未骨化的幼角。性温,味甘咸。功能为补精髓,助肾阳,强筋骨。主治阳萎、遣精、腰膝痿弱等症。鹿茸含激素样物质及骨质、胶质、蛋白质及钙、磷、镁等成分。主要产于呼伦贝尔盟、锡林郭勒盟和兴安盟。其他各盟市也有出产。
鹿茸菇的产地是哪里的特产家乡特产鹿茸菇是一种名贵山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