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特产官方旗舰店 西双版纳特产店专卖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28 20:50:01

一.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竹筒烧肉

是哈尼族的一道名菜。其作法是:将肉洗净剁细,把姜、辣椒、野花椒、盐等佐料切细与肉拌匀,然后放进预先准备的一节竹筒里,用芭蕉叶塞住筒口,放到火炭里烧熟即可食用,味道鲜美,清香适宜。( 西双版纳)

二.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舂木瓜

舂木瓜

走进西双版纳傣族村寨,见得最多的要数木瓜树,竹楼前、篱笆旁都会栽种着成排的木瓜树,不仅可以起到绿化美化庭院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它还是制作傣家风味美食“舂木瓜”的首选原料。

舂木瓜是一种美味菜肴。制作舂木瓜有两道工序。做法是先把木瓜剁成丝,然后把新鲜辣椒、西红柿、柠檬、盐、糖、味精、鱼露等放进石臼里,用石杵舂成糊状,再与木瓜丝拌合,酸、甜、辣、咸和带有鱼露特殊味道的舂木瓜便做成了。

三.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竹筒香茶

竹筒香茶是傣族人民别具风味的一种茶饮,也是比较讲究的一种待客茶。制法有两种,一种是采摘细嫩的一芽二、三叶,经铁锅杀青,揉捻,然后装入特制的嫩甜竹筒内,在火上烘烤,这样制成的竹筒香茶既有茶叶的醇厚茶香,又有浓郁的甜竹清香。又一种制法是将晒干的春茶放入小饭甄里,甄子底层堆放一层用水浸透的糯米,甄心垫一块纱布,放上毛茶,蒸约十五分钟,待茶叶软化充分吸收糯米香气后倒出,立即装入准备好的竹筒内。这种方法制出的竹筒香茶,即有茶香、又有甜竹的清香和糯米香。竹筒的口径约为6厘米,长25厘米左右,边装边用木棍将竹筒内的茶叶舂压紧,边装、边烤,边舂,直到竹筒内茶叶填满舂紧为止,然后用甜竹叶或草纸堵住竹筒口,放在离炭火约40厘米的三脚架上,以文火慢慢烘烤,约五分钟翻动竹筒一次,待竹筒由青绿变为焦黄,筒内茶叶全部烧干时剖开竹筒,竹香茶即制成。

饮用时,取出圆柱形的茶叶,掰少许放入碗中,冲入沸水约五分钟即可饮用。竹香茶具有芽叶肥嫩,白毫多,汤色黄绿、清澈明亮,香气馥郁,滋味鲜爽回甜的特点。傣族群众到田间劳动,常常带上制好的竹筒香茶,在休息时,砍上一节甜竹,上部削尖,灌入山泉水在火上烧开,然后放入竹筒香茶再烧数分钟,待茶水稍凉后慢慢品饮。饮用竹筒香茶既解渴,又解乏,令人浑身舒畅。

四.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腊县 傣锦

傣锦是云南省傣族人民的民间织锦。傣族妇女人人会织,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傣锦是一种古老的纺织工艺品,以织工精巧、图案别致,色彩绚丽、美观大方、坚牢耐用和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而著称。它的图案丰富多彩,有各种珍禽异兽的动物图案、五谷花卉和几何纹图案等。每种图案的色彩、纹样都有具体内容,如喜欢织红颜色的筒裙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象征吉祥;大象图案象征五谷丰收等。寓意深远的各种图案,显示了傣族人民的智慧,体现了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傣锦是一种古老的纺织工艺,图案的设计是通过熟练的纺织技巧创造出来的。经常是单色面,用纬线起花,以花纹组织的要求非常严谨。傣族妇女首先将花纹组织用一根根细绳系在“纹板”(花本)上,用手提脚蹬的动作使经线形成上下两层后,开始投纬,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便可组成十分优美的傣锦。设计一幅傣锦图案,有时要几百根,几千根细绳,在“纹板”上表示出来,倘若结错一根绳,就会使整幅傣锦图案错乱不堪。傣锦图案的设计与组成真是巧夺天工,浸透着傣族妇女的智慧。

傣锦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发展,除了制作统裙,筒帕,床单,被面,窗帘,手巾等传统产品外,还设计制作出精美的傣锦屏风和沙发垫等新品种,以其鲜明的色调,瑰丽的图案,浓郁的民族风格,深受国内外人士的青睐。

五.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腊县 番茄南咪

番茄南咪,即用番茄做的酱,是傣族的一道特色菜。制作时,将番茄放在火炭上烧 熟,撕去皮,放在碗里,加上葱、蒜、辣椒、芫荽、盐等佐料。用研舂捣细拌匀 即可食用。其味酸辣清香可口,用来蘸炸牛皮、薄荷、苦笋等菜,味道甚佳。( 西双版纳)

六.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腊县 勐腊砂仁

勐腊砂仁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砂仁产业是勐腊县山区农民继橡胶、茶叶之后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为贯彻落实勐腊县“绿色产业富县”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提升勐腊县绿色生态经济产业,拓宽农民经济收入渠道,今年勐腊县加大了低产砂仁园改良的扶持力度,在全县7个乡镇14个村民小组实施低产砂仁园改良1.06万亩,新植0.45万亩,全县建立砂仁苗圃地10亩,共繁育优质阳春砂仁苗30万株,为农民无偿供苗225万株,供复合肥7万公斤。目前,勐腊县的砂仁面积已达到6.008万亩,总产量(干果)458吨,产值5500万元。

七.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勐海茶

勐海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勐海普洱茶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普洱茶茗重天下,勐海茶香飘万里。

勐海,无愧于“普洱茶圣地”的美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勐海茶优质的原料;源远流长的种茶、制茶、贸茶历史,积淀出茶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与创新中的神奇绝妙工艺,凝聚出品质独特、琳琅满目、陈韵诱人的普洱茶。

勐海,保存完整的古茶树资源4.6万多亩 ,1700多年的巴达贺松野生型茶树王800多年的南糯山栽培型茶树王已经在百姓心中成为了神树。是一座座古茶山,一棵棵古老的茶树,一片片醇香的普洱茶,把勐海的神韵传到世界各地。

勐海是茶树良种的种质基因库。云南省唯一的茶叶科学研究所就座落于勐海县内。遍植于各生态系统中的茶树,通过自然杂交、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许多具有独特的植物学特征的地方品种,既可从中选出良种推广,又可作进一步选育良种的种质资源。这一优势,为全国其他茶区所望尘莫及。经审定,勐海大叶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3个品种为国家级茶树良种;长叶白毫、云选9号等11个品种为省级茶树良种。

勐海茶厂生产的7572熟饼、7542生饼是目前评判普洱茶品质的标准产品。7572熟饼采用金毫细茶撒面,青壮茶青为里茶,发酵适度,色泽褐红,滋味醇厚,汤色透亮,综合品质较高。7542生饼以肥壮茶青为里,幼嫩芽撒面,拼配得当,面茶色泽乌润青毫,香气纯正持久,有花果味,滋味浓厚,回甘好,汤色黄亮,叶底匀齐。

而今的勐海,普洱茶可谓群星闪耀,百花齐放。“大益”的“味最酽”、“V93”、 “金针白莲”、“红妆”、“宫廷普洱”、“暗香普饼”、“玉润”、“0732”等18个产品先后获得国家级金奖产品。“黎明”、“郎和”、“兴海”、“云茶科技”、“博友 ”、“七彩云南”、“陈升”等一大批骨干企业的产品品质上乘,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勐海普洱茶品牌闪耀,名扬天下。

八.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云海白毫

云海白毫因产地终年云雾缭绕,酷似云海,茶叶身披白毫而得名,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上世纪70年代初创制的名茶。 云海白毫产地勐海,地处祖国的南端,这里古树参天,云雾缭绕,气候温和,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土壤肥沃,腐殖质层深厚,是茶树生长的理想环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优良的大叶种茶树,是云海白毫品质形成的优越条件。

白毫茶采摘细嫩,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半开展或初展,要求芽叶大小、长短、色泽均匀一致。芽叶采回后做到及时摊放,及时加工,保持芽叶新鲜。 云海白毫茶为手工炒制。主要工艺分蒸青、揉捻、炒二青、理条整形、复炒、干燥等六道工序。 蒸青:目的是利用蒸气破坏芽叶内的酶活性。蒸青锅锅径为30厘米,蒸汽温度95℃左右,每锅投叶量300克,历时2.5分钟左右,蒸好下锅摊凉2~3分钟。

九.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腊县 毫糯索

毫糯索是用石梓花粉和糯米粉做成的一种糯米粑粑。一般是在傣历新年时做吃的,相当于汉族的年糕。其做法是:将石梓花晒干、磨细,又将糯米泡软、磨细,压成干浆,然后将石梓花与糯米干浆、红糖、芝麻、花生等拌拢,用芭蕉叶逐个包成长方形的小包,最后放在甑子里蒸熟即成。这种粑粑味道香甜,非常可口。( 西双版纳)

十.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景洪菠萝蜜

景洪菠萝蜜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的。菠萝蜜果实硕大,香气浓郁,肉质细腻,味甜入蜜。依果实大小而论,堪称果王。

菠萝蜜又叫树菠萝,西双版纳傣语称为“麻蜜”,是西双版纳地区所产水果中果实最大,气味最香的水果,西双版纳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景洪,橄榄坝,勐仑,勐腊等低海拔坝区。

树菠萝植株属桑科乔木,树势高大粗壮,树皮厚实,粗糙,含有丰富的乳白色树脂,叶柄,叶脉也有白色汁液。花期不定,在主干粗枝上开花结果,属老茎生花果木。果实纺锤形或长圆形,有单个生长的,有二三个结团生长的。盛果期间,主干和粗枝上吊有大小不等等硕果。果皮翠绿,长有许多粗短的肉质短刺,含有白色胶状脂液。果形颇似冬瓜,大者长30-40余厘米,重4-5千克,小者仅重1-2千克,成熟果实,果皮变软,颜色青中泛黄,散发出扑鼻香气。果皮内层形如牛的毛肚,果肉与种子被厚实的白色果皮纤维围在中间,果肉内的种子大如红枣,包着一层革质薄皮。树菠萝果实有糯果,饭果之分。糯果香气浓郁,果肉软黏,不易剥离,饭果香气淡雅,果肉能成层剥离,味甜质脆。果肉内的种子,淘洗煮熟后亦可食用,种子白色,富含淀粉,味似花生。

西双版纳特产哪里买便宜西双版纳特产去哪里买靠谱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