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溪特产老饼干 老式特产饼干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14 07:01:45

一.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镇原老席

张维的一首《品镇原老席九碗十三花》,盛赞庆阳美食镇原老席。在我市,镇原老席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格,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礼仪。如今,镇原老席已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庆阳文化中一抹独特的风景。

闻道镇原风味佳,九碗还有十三花。

汉朝宫廷传玉宴,皆因原州人之华。

黄花菜香开皇花,明清贡品镇原芽。

若教彭祖持公论,陇东厨师镇原娃。

张维的一首《品镇原老席九碗十三花》,盛赞庆阳美食镇原老席。在我市,镇原老席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格,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礼仪。如今,镇原老席已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庆阳文化中一抹独特的风景。

渊源:源于汉魏宫廷菜肴

据说,镇原传统筵席源于汉魏宫廷菜肴,明代大臣许理(庆阳市镇原人)从朝廷带回了宴席的操作技术,传授给当地群众,进一步影响和改变了这里的饮食习惯,形成了镇原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饮食文化。镇原老席是中国儒家文化在“食”与“行”中的集中反映,主要形式有“十七国赴宴”“十三花”“十全”等,其中“十三花”在一般“过事”场合比较多见,以十三个大菜为主,佐以八个小菜,馒头上四回,端菜十七趟。先单上菜,每上一道大菜,接着上一道小菜,各上八次,俗称“风搅雪”。

坐席的过程也有讲究,桌椅为八仙桌,一席八人,上设一对太师椅,这是最尊贵的两个位置,桌后悬匾、幛、字画,寓意四全四喜、吉祥如意。菜上齐了,尊者先动筷,其他人再跟着动筷子,倒酒时,不是一溜圈斟下来,而是先左后右、再左再右。

整个坐席的过程就是中华文化在餐饮礼仪上的完成体现,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我国的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发展至今,虽已改进了一些繁文缛节,但镇原老席所体现的礼仪和文化仍然是见证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一扇窗口。

做法:尊重食材本身的味道

多年前,人们的生活内容比较简单,物质也不像现在这样丰富,特别是农村,要想做一顿丰盛的饭菜,可选用的食材很有限,蔬菜尤为缺少。因而镇原老席的菜样以肉类为主,猪肉是其中绝对的主角,辅以少量鸡肉,排骨、旋肉、肝子、酥肉、条子肉、蹄花、丸子,仅猪肉就能做出各种花样,一道席往往要用完一头猪,猪肉的不同部位往往就能做成一盘盘“硬菜”。

看似只是一盘肉,但厨师“道行”的深浅往往就在这几片肉上体现,软肉怎么切得又薄又完整最考验厨师的刀工,旋肉怎么一片挨一片旋得立起来,没有几年的工夫也做不到,看是肥肉片,其实经过了煮、蒸、炒等几个环节,吃起来肥而不腻。由于只是一样猪肉,厨师们变着花样、费尽心思做成十几样肉食——这正是镇原老席加工的复杂之处。

每种食材都有它独特的性格和脾气,比如鹿角,它是一种藻类沙菜,吃的时候佐以黄酒,鹿角就能变软。在调味品上,镇原老席的厨师选用的多为姜粉、大香、醋、盐等简单调料,很多菜品简单加工甚至不加工,更能体现出食物的本味,越是刻意求新求变,离平易、纯朴、自然的饮食之道就越远。镇原老席之所以令人难忘,恰恰在于它的返璞归真。

传承:镇原老席传人日渐稀少

李会林是镇原人,今年58岁,退伍后就学起了做老席这门手艺。三十多年来,他的厨艺日渐精湛,还带出了几百名徒弟。但很多人只是初学时热心,半途而废者多,即使学成后却不一定从事这一行。现在,李会林在西峰一家饭店做老席,他说:“一般人吃饭时不会点老席,现代人越来越不接受这个老传统了。”

在今年的政协会议上,政协委员董小龙就提出了《关于保护和开发陇东老筵席》的提案,董小龙在提案中说,由于传统老筵席的制作繁琐、老一辈筵席师傅因年龄原因逐渐减少,陇东地区的传统筵席面临失传和消失的危险。为了将这种古老的饮食文化保护和传承下来,董小龙建议,要对这种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进行整理编撰,相关部门要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同时,如果能将这种老筵席和旅游、服务等相关产业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陇东老席将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013年,镇原老席就被市政府评选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李会林来说是莫大的安慰。将来,他希望镇原老席能被省上、甚至国家认可,将这门手艺传承、保护下来。

明正德贤臣许理

许理,字伯温,号潜山,镇原人。明正德年间进士,官居兵科给事中。据镇原县海丰行政村许沟自然村许氏家族长辈回忆:许理从朝廷辞官回家后,请工匠做牛皮榜一张,用刀子在牛皮上雕刻许氏家族主要人物及世系关系,作为家族历史,保存多年。许理死后,因后辈互争亲疏,无人评判,牛皮榜于民国18年被毁。后人又陈设家影一部,保存至今。据家影记载:许理有一子名曰凤磐,字子沂。孙子六人,许进德、许进良、许进道、许进明、许进科、许西楼。现在城关镇海丰行政村许沟姓许人皆为许西楼后裔。

许理,初为观政都察院,后为丹阳知县。他在丹阳县时,适遇群0横征暴敛,盘剥百姓,对上应付讨好,对下毫不怜恤。许理详细督察,凡公用油浊鱼盐等细节,都定下制度,不准毒害人民。有一豪绅,隐瞒公款数千贯,历任县令受其贿赂,没有处治,许理依法秉公惩处,将其家产全部收归官府。不久,连年水灾,麦田被淹,许理用豪绅所瞒千贯,代交百姓赋税,百姓安居乐业。

距城20里的练湖,常有水患,许理率百姓,挖湖筑堤,在湖周围,栽种果树,水浅处植蒲,水深处养鱼,百姓获利极大。

许理反对奢侈,奖励守法,宽刑缓赋,除强扶弱。革除弊政,不到一年游手好闲之人不敢前来,境内安定,人民富足。

时过三年,许理升迁兵科给事中,离别丹阳时,百姓哭泣送行百里,所赠之物,一概不受。民不忍离,争相将许理穿的靴子换走,悬在城门楼上,聊表爱戴之情谊。

许理进入兵科,一心报国,1都指挥并都御史三人,奏词恳切合理,皇上称善。朝野没有不害怕的。许理还经常查点京营将士,所有将士不敢怠慢。有一年,甘肃发生旱灾,骄阳似火,禾苗枯死,庄稼颗粒无收,饿殍遍道。许理知道后心急如焚,多次向朝廷提出减免赋税。许多1不服,认为他偏袒一方,徇私舞弊。皇上决定派几名朝廷要员随许理实地调查,许理一行一到镇原,便被知县带到了大小方山一带考察庄稼。他们看见沟壑纵横,梁峁叠起,草木稀少,土地裸露。远远听见山洼耕作的农夫在唱牛老老山歌,要员问:“他们在说什么呀?”许理说:“坡陡牛爬不住滚到沟底了,他在哭牛呀!”要员问:“那他们怎么种庄稼呢?”许理说:“割一捆谷子钉一个撅,要不谷子就滚下山了”。吃饭时,农夫端上了粘面馍和蜂糖水,许理面前放着蜂糖水,其它1面前放着醋,各碟中汤水颜色差不多一样,分辨不清是糖是醋,他们都拿上馍蘸着吃。1们一尝,难以下咽,个个眉头紧锁,唯许理一人吃得津津有味。1员问他时,他说:“就这都是百姓给咱们特别做的,怎么敢嫌弃呢!百姓还得掺和野菜那才更不好吃呢!”

回到朝廷,许理一行向皇上反映,甘肃旱灾属实,百姓生活困苦不堪,那是个摔死老鼠绊死蛇的地方,无法交纳赋税。皇上便将甘肃粮税减去三千五百石。因有个河南籍1,曾说河南是天心地胆之地,加之当年的收成也较好,故将所减之粮赋改由河南承担。

许理身材魁伟,长须皓齿。雄辩多才,为官清廉,为民1,他的奏折言词恳切,据理充分,1污吏没有不怕许理的。一次上朝,偶遇一皇子在午门踢毽子,皇子开玩笑说:“许胡子上朝,屡屡参奏旁人。该当何罪?”许理亦开玩笑说:“你手抓凤凰(即毽子鸡毛,凤凰暗指皇后)脚踢皇上(即毽子上铜钱为皇上数封金币),该当何罪?”问的皇子哑口无言。由于许理耿直不阿,得到皇上的器重,正当他竭尽全力为国家效力的时候,不幸家里传来书信,其父病危,他以回家看父为由,辞掉了官职,回到了家乡。

为表明心迹,他将所用之物拉了十几大车,浩浩荡荡离开了京都。有人以赃官之名报告皇上。皇上便派轻骑护卫半路截回。经查车上装着书、纸、笔、砚还有锄头、犁杖等,皇上莫明其妙。许理说:“我为官多年,今日锦衣还乡,带上这些东西赠给父老乡亲。年青人读书上进报效国家;种田人辛勤耕作,安居乐业。”皇上喟然长叹,表扬了许理,惩罚了诬告的人。

许理任县今时,经常深入民间,看到民风淳朴,尊老爱幼,想到遥远的亲人,有感于怀,写了四首(在任思亲)诗,以寄在外之情:

儿在江南亲在西,白云飞处泪频垂。

儒冠误我庭闱养,纯孝谁知是布衣。

纯孝谁知是布衣,温清定省不违期。

叮咛嘱尔当如何,解我异乡日日悲。

解我异乡日日悲,一心报国抚民疲。

三年述职虞庭日,五色龙章湿紫泥。

五色龙章湿紫泥,始知不负读书儿。

涓埃难报天恩荡,经济爱龙志与齐。

据民间传说,许理还从朝廷带回了宴席的操作技术,传授给当地群众,影响和改变了地方的饮食习惯,形成了镇原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饮食文化。现在镇原人过年过节、婚丧、嫁娶所摆的酒席,就是模仿朝廷宴席而制作的。

许理四十八岁那年逝世于镇原县城东门蚂炸沟许家祠,沟前曾有家庙一座,香火不绝,解放初因修路拆除,葬于县城西莲池坪上,民国二十二年墓被盗,内蟒袍、玉带等物被窃一空,所剩墓志砖仍留于墓内。他留给后人唯一的纪念品是上朝时手握的象牙笏板,至今还保存在许氏家里,成为许沟村村民每年耍社火的道具。

二. 浙江省 衢州 江山 江山老鹅煲

主料:江山白鹅、火腿

特色:肥而不腻

汤味鲜美

香味浓郁

滋补元气

三. 广东省 江门 台山 七仙老蜂酒

七仙老蜂酒,产自台山七仙休闲农庄,是采用北峰山的“地雷蜂”,加以都斛特制纯米酒浸泡10个月以上而成。具祛风除湿,健腰补贤,驱风辟邪,治疗慢性(复发性)风湿关节炎、镇痛驱虫、消肿解毒等特效。

居家、馈赠亲朋好友之佳品。

四. 安徽省 合肥 巢湖市 关东老鹅汤

东关老鹅汤

又叫含山三改塘老鹅汤。将成鹅宰杀切成块娘煮成汤。除加人盐、生姜、黄酒等调料外,还另有一些特殊配料,属于秘方。其汤红润清亮,肉烂而不碎,汤油而不腻,味道极为鲜美。含山东关老鹅汤为→鹅→盘汤,配以鹅杂、鹅血等制成的炒菜为→精美的鹅。

五. 山东省 烟台 牟平区 老船夫三和宴

很多人听到了“涮”,可能会联想到传统火锅,不外乎羊肉、肥牛外加海鲜,抑或是山菌之类,其实并不然。传统的火锅、点菜外加烧烤,样样都能上桌,全部呈现在视野范围内,既有外焦里嫩的“烤” , 又有色泽鲜艳的“涮”, 还有煎炸烹调的“炒”,如此以来,一餐下来等于品尝了多个菜系。 在青岛老船夫大酒店的三和宴中,烧烤不是点缀那么简单,它们成为了一道道味美的大菜,锅里涮得是珍馐原汁原味,桌上摆得佳馔自然也是有款有型。色彩搭配也格外好看,嫩绿的鲜疏,油亮的荤菜。不仅这些,在锅里涮的也是澳洲网鲍、澳洲龙虾、鳄鱼肉、梅花鹿肉、雪花牛肉,以及象拔蚌等等,全部都是顶级之物,再配以经过十道功夫吊出的高汤,保证营养不流失,真正的原汁原味,体现出用餐的品级和考究。 老船夫三和宴中的“三和”,取义为和气、和善、和谐。烤、涮、炒的完美组合就形同与此。 此项菜品推荐的最大亮点是:吃的健康,吃的文明,吃的舒服。

六. 重庆市 武隆 鸭江老咸菜

武隆老咸菜源自于久负盛名的鸭江老咸菜,以大溪河流域无公害基地的优质茎瘤芥、红辣椒为主要原料,选用多种名贵中药香料调制而成。蓝群老咸菜系列产品采用传统配方和传统工艺,运用现代化加工技术精心制作。老咸菜是武隆有名的土,被武隆旅游局指定为武隆南方喀斯特世界遗产地特色旅游产品。产品营养丰富,鲜香可口,风味独特,余味悠长,深受社会各界赞许和消费者喜爱。

重庆市蓝群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0月,位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内的武隆县鸭江镇,是重庆市第一家传统老咸菜生产企业,也是重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蔬菜种植示范基地3000余亩,带动发展蔬菜种植10000余亩,收购鲜菜头近30000吨,年产老咸菜3000余吨,产值达2000万元,带动5000余户农户增收2500万元。现公司产品已遍布各旅游景区及各大超市、商场、土专卖店,与中百仓储、重客隆等大型超市进行了良好合作。

公司产品其营养丰富,鲜香嫩脆,风味独特,余味悠长的特点,产品通过食品安全生产许可ISO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先后被政府授予“新产品开发工作先进企业”、“消费者零投诉门市部”、“先进民营企业”、“守合同重信用单位”、“放心食品承诺单位”、 “特色旅游食品”、“最受消费者喜欢产品” 称号,深得社会各界赞许和消费者喜爱。

七. 云南省 临沧 沧源县 红老茶汤

滇红制作系采用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先经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成品茶;再加工制成滇红工夫茶,又经揉切制成滇红碎茶。上述各道工序,长期以来,均以手工操作。此工艺从1939年在凤庆与勐海县试制成功。

八. 重庆市 城口 城口老腊肉

城口老腊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肉香味浓,口感好,肥而不腻,故有“老口老腊肉,香飘山内外”美称。 ( 城口)
土老福腊肉传统腌制的基础上,用最新配方腌制浸泡,并以科学方法配大巴山多种有益植物树叶轮换熏烤减少腌腊制品中的有害物质,极大地提高了老腊肉的健康指标。腊肉均是经过40天左右的熏烤而制成。







“土老福”品牌城口老腊肉四大特色:


1.原汁原味城口农家土猪肉为原料:现已发展到当地上万户,3万余农民为我厂养殖粮食猪,有效的把握土猪(肉质好,无公害)原料。


2.大巴山多种森林(植物)树木薰烤:科学精选多种森林植物为薰烤原材料。


3.纯手工精制“千年历史传统食品”:农家传统薰烤方法,工厂化制作推广。


4.新工艺、新技术打造健康腊肉“土老福”:传统工艺与西大科研成果相结合,大大降低了腊肉中的有害物质。








充满浓浓乡情的黄灿灿、亮晶晶、肥而不腻、口齿留香的“土老福”农家老腊肉主要以“熏烤”为主, “熏烤”比“烟熏”在打造健康食品方面更具科学性。这是“土老福”腊肉最具独特之处!乡亲们做腊肉用的猪都是那种被当地称为“地油子”的土猪。

这么样识别和食用“土老福”城口老腊肉


一、外观
每块成品腊肉均铬印有“土老福”钢印标记,由于产品是经十余种香型森林植物树木“熏”与“烤”,腊肉、香肠呈自然“枣”红色。


二、口感
由于“土老福”腊肉用土猪肉鲜肉精制(工厂每天收购当地农民饲养的“地油子”土猪为主要原料,以鲜肉当天分割腌制完毕,一律不采用便宜的冻肉制作),口感绝佳!与其他“冻肉”“饲料猪肉”制成的香肠、腊肉在口感上有明显区别。


三、品质决定价格
科学“熏”、“炕”,健康提纯传统熏制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土老福”城口老腊肉每批货熏烤时间均达45天以上,每斤鲜肉只能炕出0.5斤老腊肉,比普通腊肉成本大大增加。“土老福”腊肉市场价超过45元/斤(每斤低于30元的决不是“土老福”腊肉)。


四、食用方法
食用前最好是通过数小时的浸泡(不能低于30分钟的浸泡),然后用清水洗净(蒸、炒、炖等)多种方法食用。

九. 江苏省 南通市 启东 启东老白酒

启东老白酒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该酒都是用纯正的大米酿制成功。喝上一口老白酒,感到满口甜滋滋,一肚暖烘烘。启东人喜欢喝老白酒,每天约喝掉二万公斤。启东有一首民谣,专门说的是喝老白酒的事:老白酒、老白酒,喝在嘴里甜到心里头,喝上一碗有劲头,喝上二碗能挑大石头。改革开放以来,生产老白酒的厂家,经过技改,生产出一种“东珠清酒”,这种酒更是香甜可口。 目前巳出口东南亚等许多国家。

十. 上海市 崇明 崇明老毛蟹

崇明老毛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崇明老毛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原名中华绒螯蟹,因其两只大螯上有绒如毛,故崇明人称之为“-

蟹”。

世界上各大江湖中,共有300多种螃蟹,其中可供食用的大约20来种,而最负盛名的要数我国的中华绒螯蟹。在中华绒螯蟹中最有声誉的是白洋淀的胜芳蟹、阳澄湖的清水蟹和崇明的-蟹。胜芳蟹和清水蟹,因其个大、壳硬、色绿而受人青睐,但美中不足的是肉质较粗松而欠香。唯崇明-蟹独具风味,它个小、壳薄,肉质细密而有香味,雌性蟹黄足,雄性蟹脂多,更受人们喜爱,驰名海内外。

崇明-蟹所以有此特色,主要由于亲蟹繁殖的蟹苗,出身地就在崇明岛的长江口水域。蟹苗随潮水进入岛上的内河水域后,除水质的盐度有降低外,其它因受长江通潮水的制约,与长江口水质相近。而长江口水质富含多种营养盐类和浮游生物,能满足蟹苗的生长需要,使其肌肉组织紧密而不疏松。岛上还孳生田螺、河蚌及底栖生物,这些又是河蟹适口的天然动物性饵料,为蟹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肉质格外细嫩,这是崇明-蟹优于胜芳蟹和清水蟹的天然有利条件。

崇明-蟹很好吃,但也得注意吃法,要做到“三去”:一是去鳃,鳃位于壳内背部两侧,呈乳白色,有大量病菌寄生,且性寒,不宜食用;二是去胃,因胃内残留动物尸体未消化的植物碎屑,三是去肠,肠内也有消化过程中未排出体外的粪便。蟹的吃法有多种除清蒸外。还可做成许多菜肴,如清炖蟹黄狮子头、蟹肉苹果沙粒、蟹黄一元、蟹粉汤等等,都是色香味具佳的上乘菜肴。此外,醉蟹虽然有少数人不敢吃,但多数人却十分喜爱,奉为佳品。崇明-蟹营养丰富,每百克蟹肉中含蛋白质14克,脂肪5.9克,维生素5960个国际单位,钙129毫克,磷145毫克,铁13毫克,核黄素0.71毫克,含热量139千卡,是水产品中的珍品。

崇明-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上海市崇明县 《关于上报崇明-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崇府发[2006]34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上海市崇明县现辖行政区域。

兴国老式麻饼江西特产山西老字号饼干类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