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土特产找花椒姐 云南妹专卖云南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2-23 18:27:13

一. 陕西省 渭南 韩城 “大红袍”花椒

大红袍花椒穗大粒多、皮厚肉丰、色泽鲜艳、味浓香辣、回味无穷、杂质少、纯度高、颜色红、麻味足、无污染,既有祛风、除湿、驱虫之药用,又是去腥、提香、美味之调料。久富中华名椒之盛誉,2000年韩城被国家林业局首批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花椒之乡”,2004年8月31日,韩城大红袍花椒首家获国家质检总“花椒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韩城是全国质量最好、效益最高、产量最大的优质花椒基地市。韩城大红袍花椒“穗大粒多、皮厚肉丰、色泽鲜艳、味浓香辣、品质优良”。尽管全国其它地方也同样栽植花椒,但一经对比,唯韩城大红袍独享有“中华名椒”之美誉。历来商贾争购,名厨选用,年年收获,岁岁畅销。目前,韩城花椒产量占全国的七分之一,拥有3900万株花椒林系,总产预计达到1560万公斤,整个效益期全市花椒年产值预计可以达到3亿余元。

二. 陕西省 渭南 韩城 花椒芽菜

“花椒芽菜”是指花椒树发芽期幼嫩的芽叶,油亮鲜绿,麻香味美,是芽苗菜中的珍品。可以热炒、凉拌、油炸、涮锅,麻香宜人,开胃爽口,具有独特风味和丰富营养。旧时曾被列为宫廷贡品,供宫廷贵族享用,近年来在北方大中城市新鲜的花椒芽菜销售价格达每公斤60元左右,在中高级饭店极为抢手;以花椒芽菜为主要原料开发的花椒芽菜辣酱更是鲜辣可口、麻香浓郁,产品供不应求;花椒芽菜还可以用作脱水蔬菜、食品、调味品辅料,新的系列产品正在不断开发,用途广泛市场前景看好。

三. 山东省 莱芜 莱城区 莱芜大红袍花椒

莱芜大红袍花椒,椒皮厚实,色泽鲜艳,香味浓郁,与生姜、大蒜、鸡腿葱并称为莱芜“三辣一麻:,麻辣九州,香飘四方。现全区花椒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总产0.8万吨。莱城区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生姜之乡”和“中国花椒之乡”。

四. 四川省 绵阳 江油 川味花椒肉

川味花椒肉,冷菜,麻辣味型。特点:颜色金红,麻辣干香。烹制法:炒、收汁。此菜冷吃最好,宜于下酒。

川味花椒肉的原料:0g

猪肉、干辣椒、花椒、白糖、绍酒、汤、酱油、菜油、葱、姜、盐。0g

川味花椒肉的做法:0g

1、把瘦猪肉洗净,切成2厘米的方丁,用盐、绍酒、葱段、姜(拍松)、酱油与肉丁拌匀,腌渍15分钟。干辣椒去蒂去籽切成节。0g

2、炒锅内放菜油烧至八成热,将肉丁放入炸约4分钟捞起(不要把水气炸得过干)。0g

3、锅内留菜油少许,放入干辣椒、花椒、葱、姜炒,把肉丁倒入,加少许白糖,煸炒添汤烧开入味,收干汁即可。0g

操作要领:此菜做法中的收汁不是一种烹饪方法,而是成菜前的一个环节,不仅有芡汁的要收,一些干烧类的菜也要收。0g

五. 四川省 凉山州 冕宁县 正路花椒

色泽鲜艳,香气逼人。种植面积 5000亩, 大红袍花椒为州内分布最广的花椒品种。果红色麻味不及青椒,但香味更浓。冕宁所产叫正路花椒,驰名省内外。

六. 山西省 长治 平顺县 平顺大红袍花椒

平顺大红袍花椒是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的。平顺大红袍花椒以其果皮厚、麻香、油性大、耐贮藏等特点而居花椒之首,平顺县被国家农业部、国家科协命名为"中国大红袍花椒之乡"。

平顺是全国最早栽培花椒的地区,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唐代平顺就开始种植花椒。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元、明年间曾被作为贡品,其黑色有光泽,芳香浓郁,具有暖胃消炎的功效,深受人们欢迎。

平顺大红袍花椒以其果皮厚、麻香、油性大、耐贮藏等特点而居花椒之首,素有平顺花椒"十里香"之美誉,早在唐代就成为朝庭贡品。1997年被国家农业部、国家科协命名为"中国大红袍花椒之乡"。目前,全县花椒栽培面积13.4万亩,年产量175万公斤。

七. 甘肃省 天水 秦安县 秦安花椒

秦安花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秦安花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秦安县属半干旱山区,十年九旱,农业生产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花椒属耐干旱的树种,通过多年来群众自发摸索,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花椒栽植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子。截止2008年底,花椒面积达到了21.65万亩,花椒产量达到840万公斤,花椒总收入1.68亿元,农民人均从花椒种植中得到的收入为293.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795元的16.3%,已成为全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1、独特的地理优势

花椒属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为喜阳性树种,适应性很强,在海拔2200米以下均能生长,喜光、喜干燥温凉气候,不耐严寒霜冻,但随着树龄的增大,抗寒力也显著增强,花椒耐旱不耐涝忌暴风。在年平均温度10—15℃,年降水量500㎜左右地区长势良好,结果量也高。花椒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喜深厚、肥沃湿润的砂质土,钙质壤土上生长最好,花椒树比一般果树适应性强,省时省工,病虫害少,果实含水量低,采收晒干后极耐贮藏和运输,一般三年即可挂果。

秦安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海拔高度1120—2230米,属陇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冬干夏湿,年平均气温10.4℃,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208.1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78天,年降雨量507.3毫米,土层深厚,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于大红袍、秦安一号、油椒等多种优良花椒品种的栽培,是花椒的主要栽培区。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生产的花椒因色泽艳、颗粒大、麻味醇、质量好,深受广大客商的青睐。

2、传统与现代规模种植的基础优势

据《齐民要术》记载“蜀椒出武都,秦椒出天水”,可见花椒在秦安县栽培已有三千年的历史。秦安群众历来就有栽植花椒的传统习惯,1988年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面向市场,建基地,创名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优势,“做土的文章发树的财”,大力发展花椒支柱产业,推动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3、花椒市场优势

秦安县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是连接兰州、西安、陇南、陇东的中心枢纽,交通便利,信息灵通,商贸活跃,历来商贾云集,是陇东南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加之秦安“货郎担”亦遍布全国各地,传统的经商意识,造就了一大批在花椒营销方面懂市场、善经营的人才。目前,全县已建起5个花椒专业市场、8家上规模的花椒营销公司、100多个收购网点和国内40多个销售网点,有花椒经纪人300多人。生产的花椒产品主要销往四川、重庆、新疆、青海、内蒙等省市,并远销俄罗斯、巴基斯坦及东南亚诸国。

4、花椒品牌优势

1997年选育的“秦安1号”花椒被列为全国林木良种。

2006年秦安花椒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秦安县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花椒之乡”的称号。

2009年“秦安花椒”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秦安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西川镇、莲花镇、陇城镇、郭嘉镇、云山乡、刘坪乡、叶堡乡、安伏乡、魏店乡、王铺乡、王窑乡、千户乡、王尹乡、兴丰乡、中山乡、五营乡等1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八. 重庆市 江津 江津花椒

江津花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江津花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江津花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江津花椒,重庆市江津市,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江津市种植花椒历史悠久,地理气候条件优越,所产花椒麻香味浓,并且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出油率高,不仅是优良的调味品,而且经加工,可取多种名贵的化工原料。产品在中国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

重庆江津是中国著名的“花椒之乡”,自古以来就有种植花椒的传统,早在公元14世纪的元朝就开始种植花椒。江津花椒在几百年前就已经享誉四方,在毛里求斯海岸打捞出的一艘300多年前沉没的荷兰商船上还发现了桶装花椒,仍散发出香气,而桶上依稀可见“巴蜀江洲府”的字样。.

产地环境

江津市四面高山环抱,境内丘陵起伏,地貌以丘陵兼具低山为主。这里多图1江津椒农采收花椒

.雨多雾,空气潮湿,江津人喜欢吃川菜,花椒是必备的调味品,而且花椒还具有除湿、驱风、祛寒的药用功能,为了防除风湿病,江津人对花椒更是情有独钟。同时,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充沛的雨量及其在季节、月份上的分布……这些都为花椒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生产情况

江津市自20世纪90年代起大规模发展花椒,为把小花椒做成大产业,2001年,江津市0引导成立了重庆四面山花椒公司和花椒科研所,依靠科学技术,把花椒的挂果期缩短了一半,对花椒在食品调味、日用化工、香精香料、医药保健等领域的开发进行全方位研究,使花椒深加工项目两次被列入中国国家863计划。他们还开发出了一系列花椒新产品,其中花椒精、微囊花椒粉等6个项目获国家专利,填补了中国国内同类产品空白;保鲜花椒、花椒精油等3个新产品获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重点新产品和名牌产品。在花椒麻素的快速检测方面,江津在国内首创了短时间准确测出花椒麻素含量的技术,在方便面等快速方便食品工业中有所应用。江津花椒提炼出的精油“香气独特,具有清爽、令人愉悦的感觉”,法国化妆品巨头欧莱雅集团已经将江津花椒纳入其全球采购体系的原料,江津花椒成为中国第一种进入欧莱雅集团的化妆品原料。下游的产业需求直接拉动了上游的花椒种植。农民种植花椒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江津的花椒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7年,全区花椒种植规模达到50万亩、占重庆市花椒种植面积80.7万亩的62%,分别比陕西韩城24万亩、山东莱芜15万亩高出1.08倍和2.33倍,成为中国最大的青花椒基地。2011年,鲜椒产量达15万吨、销售收入12.3亿元,相当于区域财政收入之总和。.位居中国三大花图2花椒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生产线

.椒基地(重庆江津、陕西韩城、山东莱芜)之首,江津“九叶青”花椒也位列中国四大花椒品种(江津九叶青、汉源贡椒、韩城大红袍、云南大红袍)之冠,并且以每年6667公顷的速度增加。重庆市四面山花椒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农民”的发展模式,建起了约667公顷的标准化出口生产示范基地,3330余公顷的绿色生产基地,成为中国国家林业局“全国林业标准化栽培示范项目”。江津花椒产业链的延长,附加值的增加,让花椒成为江津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给椒农也带来巨大的收益。3.3万公顷花椒每年产鲜花椒13万吨,收入可达7.94亿元,可以带动60多万椒农人均增收700余元。2004年12月,国家林业局命名的2004年度第三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公布,江津市榜上有名,荣获“中国花椒之乡”称号。2005年8月,因其独特的地理来源和质量特色,江津花椒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了对江津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审查合格,批准自2005年10月17日起对江津花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告2005年第150号)。.

保护范围

江津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重庆市江津市人民《关于将江津花椒列为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请示》(江津府文[2004]117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重庆市江津市所辖行政区域。

地域范围

江津花椒产于重庆市江津区境内的白沙镇、珞璜镇、石蟆镇、李市镇、油溪镇、先锋镇、蔡家镇、柏林镇、西湖镇、石门镇、双福镇、永兴镇、龙华镇、吴滩镇、贾嗣镇、杜市镇、朱杨镇、慈云镇、中山镇、嘉平镇、夏坝镇、广兴镇、塘河镇、几江街道办事处、德感街道办事处、支坪街道办事处、四面山管委会共27个镇、街道居委会,总生产面积33000公顷,年产量100002吨。重庆市江津区东邻綦江县、巴南区;西接永川区、贵州省合江县;南靠贵州省习水县;北连壁山县。东西相距83公里,南北相距100公里,幅员面积3202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5°49-106°38ˊ,北纬28°28ˊ-29°28ˊ。全区最低点海拔为178.5m,最高山峰海拔为1709.4m。江津花椒最佳生长地域为蔡家、嘉平、先锋、李市、慈云、白沙、石门、吴滩、朱羊、贾嗣、杜市等镇(街)。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江津区土壤分为四类(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黄壤土),7个亚类(冲积性水稻土、紫色水稻土、黄壤性水稻土、河流冲积土、棕紫泥土、黄壤土、红紫泥土),22个土属,72个土种,110个变种。森林土壤有1个亚类,7个土属。土壤pH值在6.5-8。土壤肥力状况中等,

土壤发育较浅,中性和微酸性土壤占主要,有机质含量为1.48%,变幅0.915-5.369%。境内四面高山环抱,境内丘陵起伏,地貌以丘陵兼具低山为主,地质结构为“川东褶皱”和“川黔南北构造带”的过渡地带,构造形迹受其影响,轴线多扭曲呈“S”形。

(2)水文情况:江津区共有大小溪河三十八条,流域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其中:长江、綦河、塘河、笋溪河、壁南河、等五条集雨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朱羊溪及驴子溪集雨面积大于200平方公里,属长年性河流,其余源少流短,属季节性的短小溪流。水质清澈、纯净,是理想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3)气候情况:江津区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春早回暖不稳定,秋多阴雨降温快,冬春少雨冬干春旱,易旱易涝。且南北垂直差异大。常年平均气温18.2℃,月季间4-10月平均气温高于常年的平均值,夏季平均气温高而变化不大,都保持在25℃以上,部分地区盛夏8月平均最高气温达33.9℃。冬季1月平均最低气温5.4℃,春秋两季平均气温几乎相等,略高于常年平均值。年均太阳辐射量为361.9千焦/cm2,以8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日照时数:年均1207.9小时,最多年1628.8小时,最少年951.7小时,一年之中8月份最多,达217.8小时,12月份最少,为30.8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034.7毫米,夏秋的5-10月降雨量为802.8毫米,占全年的78%,冬春的12-2月份平均为62.2毫米,占全年的6%,从四季变化看,夏季占全年的43%,冬季占6%,7月份最多,为171.3毫米,6月次之,元月份最少,仅17.8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156天,最多180天,最少130天。

(4)人文历史情况:江津文明历史悠久,古属于《禹贡》梁州,周属巴子国,秦届巴郡,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早期文明在这里繁衍,目前已发现固定文物603处,文化遗产丰富。江津素来有“花椒之乡”的称号,自元朝开始种植江津花椒,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为把江津花椒产业做大做强,区委、区政府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突破“分户经营”模式,以“抓大户、建协会、带散户”为重点,积极推行“公司+科研+协会+专

业合作社+业主农户”的运作模式,组建花椒协会服务产业,严格执行«江津

花椒生产基地管理制度»,使江津花椒的生产与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农民增收、出口创汇效果显著。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选择境内27个镇、街道居委会的辖区,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T/391-2000)的要求。

(2)品种选择:选用抗逆性强、优质丰产、商品性好、产量高的九叶青花椒品种。

(3)生产过程管理:江津花椒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江津花椒生产操作规程》操作。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T/393-2000)和《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T/394-2000)。为了保证江津花椒的品质特色,尤其要注重以下环节:A.花椒生长期的田间管理。①适时移栽:选择健壮花椒苗,一般高度在30公分以下,于每年秋季或春季栽植,栽植规格为3×2米,亩栽110株,栽后浇透定根水。②灌水:栽后一周检查成活情况,如有缺窝,要及时进行补栽,如土壤较干燥,苗子嫩枝出现萎蔫,应及时灌水,以湿透根系周围土壤为宜。③定干:定植成活后,主干保留50-60厘米,剪去上面部分,保留剪口下面的饱满芽,同时剪去距地面30厘米范围内茎干上的侧枝。④施肥:苗木成活抽稍后至试花结果前施肥,在做到氮、磷、钾配合,适当偏重氮肥的用量,以促进树型的生长。一般每年施3次,分别在2月上、中旬、5月上旬和7月中、下旬施用,每次施用适量农家肥如清淡禽畜粪水每株2-3公斤或加花椒配方肥(氮、磷、钾和有机肥质总含量50%)20克,各种肥料均施在距花椒树脚周围20-30厘米的窝盘内,先开沟或挖0,施入肥料后用土覆盖。试花结果后施肥,要

随着树体的增长逐渐加大用肥量,并适当偏重磷、钾肥的比例,还要增施钙肥。一般每年施肥3次,分别在2月上中旬、5月上旬和采收后(7月中下旬)进行。前两次每次每株施花椒专用肥100-200克(在此范围内根据树体的大小酌情增减),后一次每株施花椒专用肥150-250克。其中2月上旬和采收

后两次施肥时还应结合施用适当有机肥,如每株施禽畜粪水3-4公斤等。各

种肥料均施在花椒树脚周围、距树脚30-40厘米的窝盘内,先挖小沟或0,

施入肥料后用土覆盖。⑤除草:除草时间一般在施肥前和病虫越冬时(11-12月)进行。人工除草,一般结合施肥进行。在杂草初生,雨后土表板结,施肥前进行人工除草,可以收到松土保水和防除杂草双重效果。药剂除草:在杂草滋生严重,劳力打紧时可采用化学除草剂除草,亩用10%的草甘磷500ML在早上露水未干时喷雾防除杂草。⑥修剪整形:花椒修剪总的要求是:通过采用多主枝和短截为主的方法,达到层次清楚,骨架枝安排合理,枝序分布均匀、通风透光、早结丰产的目的。修剪树形常见的有开心形、杯状形、塔形和扇形四种。B.坚持以预防为主、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花椒生产中,首先要采用科学先进的农艺措施、生物措施和栽培管理技术,消灭和减少病源和虫口基数,避免或减轻病虫为害造成的损失,能不用药的尽量不用药,能使用生物农药的尽量不使用化学农药。选择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从严掌握用药剂量和用药安全期,避免农药残留造成对花椒品质的影响。

(4)产品收获:适时采收,待花椒生长达到八成熟开始采收,将采收的鲜花椒果皮晾晒后去除残存的种子、叶片、果柄等杂质,分级定量包装上市或经精选、加热杀菌、清洗、真空包装、冷藏加工保鲜上市销售。

(5)生产记录要求:江津花椒生产的全过程,必须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要求花椒成熟度达到八成熟左右;鲜绿色或黄绿色;具有鲜花椒固有的滋味和气味,无异味;保持鲜花椒原型,无破碎粒、霉粒、腐烂粒;无粗枝大叶,无花椒刺,允许有少量细枝叶和细蒂柄,无其它外来杂质。

(2)内在品质指标:江津花椒的挥发油大于等于2.5%,总灰分小于等

于10%,酸不溶性灰分小于等于5%,麻味素大于等于8mg/g。

(3)安全要求:江津花椒严格执行《无公害食品香辛料》(NY5323-2006)标准。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江津花椒的销售包装上的标志,按GB7718-1994的规定执行;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卫生规定,包装袋密封后,不允许有漏气、破损现象,每个零售。

九. 甘肃省 天水 甘谷县 甘谷花椒

花椒有川椒、秦椒之别,甘谷花椒属于秦椒。《本草纲目》云:“花椒为秦地所产,故言秦椒。”甘谷是秦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花椒栽培在甘谷林果业中是仅次于苹果的拳头产品。甘谷花椒具有温中祛寒、健胃止渴、杀虫止痛之功效。花椒在饮食中是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有“调料之王”的美誉。特别是用椒油调拌的凉菜或煎炸的食品,风味独特,香气馥郁。

甘谷土壤气候适宜于花椒种植,农村历来有种植花椒的习惯,农民在庭院、房前屋后或田埂垄间随意种植,届时收取,甚至随需随取,十分方便。以前,我县较大的花椒林只有西二十铺一处,改革开放后,农民群众利用沟坡地,抓住国家退耕还林、鼓励林果业发展的一系列好政策,建成许多颇具规模的花椒种植基地。甘谷花椒肉厚饱满,籽粒圆实,质量上乘,是花椒中的上品,有许多优良品种,尤其是“大红袍”,品佳香殊,饮誉四方。甘谷也获得了“花椒之乡”的称号。

甘谷县大像山镇二十铺村837户农民有730户种植花椒,面积达3000余亩,户均4亩以上,花椒种植户户均收入近4000元,全村农民仅此收入270万元,小花椒变成了大产业,变成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林果“银行”。

孟秋时节,瓜果飘香。爬上朱圉岭俯视二十铺村,无论是地处渭河金腰带的川道区,还是拾级而上的半山区,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遍地翠绿,绿中透红,一望无际的花椒。据村委会负责人介绍,村上的花椒栽植已形成规模,花椒面积达3000亩,进入盛果期的1600亩,全村年产干椒42万公斤。

据悉,甘谷县目前种植的苹果、花椒面积近20万亩,2009年果品产量8.7万吨,产值1.59亿元,花椒已成为甘谷农民发财致富的“绿色银行”。

2009年全国名优果品(西安)展评会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联合国工业组织中国促进处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办,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果蔬种植大县、30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甘谷县选送的蒋老五牌花椒被评为中国名优果品金质奖,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甘谷县“中国花椒之乡”匾牌一面。

十. 河南省 安阳市 林州 林州花椒

林州花椒是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的。“林州花椒”凭借南太行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等条件,果实色红、粒大、肉厚、味浓、质优而闻名海内外,素有“十里香”之称,林州市也曾荣获“中国花椒之乡”称号。

林州市地处南太行山区,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宜种植花椒。借助国家“退耕还林”的优惠政策,林州市积极引导山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大红袍”品牌花椒树种植,既绿化了荒山,又为山区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近年来,林州质监局以“林州花椒”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培育争取工作,有力地推进了“林州花椒”产业的发展壮大。一是推动市政府启动了林州花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程序,将林业技术人员分包到村对口帮扶服务,进行品种改良和技术服务;二是推进花椒标准化种植,标准化工作人员结合气候条件和产业特点,制定了“林州花椒”生产技术规程,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帮助椒农规范标准化生产、加工;三是加快花椒种植基地建设,结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支持,鼓励椒农发挥地理优势,发展花椒种植。全市花椒栽植面积近10万亩,形成了80余个种植基地,辐射带动了3万余农户,年产量达150万公斤以上。花椒种植已经成为林州山区群众真正的“摇钱树”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聚宝盆。

云南滇西琴妹土特产云南阿秀姐土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