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威远界牌特产 四川威远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2-20 03:31:34

一. 四川省 宜宾 高县 芽菜

亦名“叙府芽菜”,是与“涪陵榨菜”、南充冬菜”、“内江大头菜”齐名的四川四大腌菜之一,始创于清道光中(约1838年前后),以鲜青菜剖丝,晾至余叶渐枯,再配以作料腌制而成。主要特点是香、脆、甜、嫩、味美可口。常用以作油酥鸭、烧白(扣肉)、燃面等食品佐料,亦可作 成其他荤素菜肴,且为熬汤之不可缺少的配料。解放前,“杨洪兴酱园”生产的“五香芽菜”曾远销昆明、港澳及东南亚。宜宾芽菜1982年评为四川省优质产品,1985年评为全国优质产品。近年,经过精加工的“碎米芽菜”,以其质量上乘、方便隆重而深受群众喜爱。( 宜宾)

二. 四川省 巴中 恩阳银杏

早在700多年前,野生银杏已被引种在庭院中。恩阳区深山中生长着数棵古老银杏树,但都无证可查,解放后人们对银杏认识逐渐深入,开发利用速度加快。全国生物资源普查时发现,恩阳区莽莽丛林中分布着大量的野生银杏树。独特的土壤、水分、气候组成的生态系统,使方圆100平方公里的范围成为银杏的乐土,被专家认定为银杏的最佳适生区。

从此,恩阳区拉开了人工栽培银杏的序幕。1976年,巴中建立恩阳银杏发展指挥部,在恩阳镇、柳林镇、进行人工栽培。1982年成立了恩阳银杏研究所,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专家指导下利用恩阳区的野生银杏开展人工栽培、良种选育、病害防治研究,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通过对野生资源恩阳银杏选育的恩阳1、2、号品种获得四川省政府科研进步奖,多次荣获农博会大奖。

2002年巴州区被列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恩阳银杏迎来由产业优势向品牌优势嬗变的历史契机。巴州区委、区政府调整充实了创建国家级恩阳银杏标准化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技术工作组、物资供应组、销售加工组、监督检查组,各组各司其责,协调配合,与各相关乡镇、部门签订责任书,分解任务,落实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恩阳银杏标准化生产。并投入130万元建立农产品检测中心,对农户生产的恩阳银杏产品进行抽样检查,实现了恩阳银杏由“田间”到“案头”的全程监控。

目前,该区已建成恩阳银杏标准化示范园2万亩,辐射带动全区各地发展20万亩,建成年提取银杏酮2000吨、生产银杏茶1000吨的加工厂。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

三. 四川省 乐山 峨边 藤椒

藤椒是一种有独特香气和味道的植物,属芸香科。主要生长于金沙江流域和大渡河上游,属于野生植物。藤椒的种子、果皮、叶均可入药。果皮为传统中药,具温中止痛、温通血脉、降压、预防血栓形成、键脾强胃、祛风除湿之功效,中医入药对慢性胃炎有显著疗效。 藤椒的种子、果皮、叶均可入药,果皮为传统中药,具温中止痛、温通血脉、降压、预防血栓形成、键脾强胃、祛风除湿之功效。

黑竹沟藤椒系列产品选用为原料的藤椒采自海拔1800-3000米的云雾山中,那里属高山森林气候,周围群山环抱,人迹罕至,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绝无污染。制成的藤椒产品芳香浓郁、麻味纯正,是调味之佳品。

四. 四川省 阿坝 若尔盖县 四川河曲马

四川河曲马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若尔盖河曲马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的。河曲马与内蒙古三河马、新疆伊犁马被誉为中国三大名马。河曲马史称“南番马”,据史料记载,这种马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以青、甘、川三省交界处的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甘肃玛曲县、四川若尔盖为主要产地。因其分布区处在黄河河曲地带,1954年由西北军政委员会正式定名为“河曲马”。

河曲马是我国一个古老而优良的地方品种。河曲马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古称吐谷浑马,因其分布区处在青、甘、川三省交界处的黄河河曲地带,该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四千米上下,纬度较南,自然条件特殊,水草肥美。因地处黄河盘曲,故名河曲马。

河曲马也是中国一个古老而优良地方马种,历史上常用它作贡礼。它是中国地方品种中体格最大的优秀马。其平均体高132~139厘米,体重为350~450千克。河曲马头稍显长大,鼻梁隆起微呈现兔头型,颈宽厚,躯干平直,胸廓深广,体形粗壮,具有绝对的挽用马优势。驮运100~150千克,可日行50千米。河曲马性情温顺,气质稳静,持久力较强,疲劳恢复快。故多作役用,单套大车可拉500千克重物。是良好的农用挽马。

河曲马体形结构匀称,耳长敏捷,胸深广,背长腰短平直,四肢关节筋腱发育壮实。毛色以黑、青为主,也有骝、栗等色。头长,颈长中等,胸肌发达,背平腰短,尻宽平,四肢粗壮。母马平均体尺(cm):体高132.5m,体长139.6m,胸围164.7m,管围17.8m。毛色以黑、青为主,也有骝、栗等色。河曲马繁殖性能好、遗传性稳定,性情温顺,气质稳静,对高寒多变的气候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在海拔4,000m以上的高山骑乘,行走自如,长途骑乘可日行40~50km。特别以善走沼泽草地而著称。因其适应性强,具有挽乘驮载兼用的体形,役用性能颇佳而享誉骑兵与各地农牧民。适应高原气候。

在若尔盖大草原的藏族牧民心目中,马是一种神圣的动物,1也是一项神圣的大赛。来自草原各部的牧民们选出最好的马,选出最好的赛手,每年开春总要聚集,进行1000米、3000米、5000米和1万米的比赛。苍茫草原上,蓝天白云下,赛马奔驰在天地之间,呼喊加油声传播四方,声势浩大,场面壮观,富有诗意。 只有在现场,才能亲身感受到比赛的神圣和牧民们的虔诚····

四川河曲马

若尔盖县牦牛草地型藏系绵羊养殖协会

9683392

马(活动物)

五. 四川省 成都 成华 成华猪

【主产区及分布】 产于四川省成都市的金牛、双流、郫县、温江等区县。分布于新都、金堂、广汉、什邡、彭县、灌县、崇庆、大邑、新津以及德阳、绵竹、龙泉等县。

产区农业基础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产品和青绿饲料丰富,为养猪提供了良好的饲料条件。产区选种除注意母猪的繁殖性能外,还猪种体型外貌的选择。产区因市场需求因素,要求缩短猪的肥育期,多喜欢养体型较小的猪,并惯用大米、细糠、和豆科绿肥等饲料喂养。

成华猪品种形成历史

成华猪饲养历史悠久,据考古研究,成都平原多处东汉墓葬中发掘出陶猪、石猪。据扬雄《蜀都赋》“蜀人籴米肥猪”的记载推算,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产区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条件好,粮食丰盛,又位于大中城市附近,商品猪需求量较大。当地群众为缩短肥育期、提高商品率,喜养体型较小的猪种。除注意母猪繁殖性能外,还十分注重体型外貌的选择,喜欢颜面皱纹少、耳较小(俗称“金钱耳”)、头部较轻的猪,多选择背腰宽、平直,腹圆而略下垂(俗称“船底肚”),全身被毛黑色的猪种。在养殖方法上,采取直线育肥的方式,习惯用大米、细糠等精料催肥,促进了成华猪品种的形成和发展。是成都平原地区的主要地方品种。

成华猪外貌特征

成华猪体型中等偏小,头方正,额面皱纹少而浅,耳较小、下垂,嘴筒长短适中。颈粗短,背腰较宽、微凹,腹圆、稍下垂,臀部较丰满。四肢较短,结实、直立。被毛黑色。06~7对,排列均匀。

成华猪品种特点

成华猪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48.9公斤,体长138.0厘米,胸围127.1厘米,体高74.3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128.9公斤,135.4厘米,121.1厘米,66.0厘米;母猪平均产仔猪10.74头,个体重0.87公斤;仔猪20日龄窝重33.9公斤,成华猪还具有早熟易肥、屠宰率较高和肉质细嫩的特点。

成华猪生产性能

生长发育:在中等营养水平下,成华后备公猪6月龄体重44.4公斤,母猪6月龄体重47.0公斤。据国营农牧场测定,成年公猪(22头)体重148.9公斤,体长138.0厘米,胸围127.1厘米;成年母猪(209头)相应为:128.9公斤,135.4厘米,121.1厘米。

繁殖性能:性成熟较早。小公猪59日龄能产生正常精子,农村饲养的公猪多在3~4月龄、体重25公斤开始配种,国营农牧场饲养的公猪多在8月龄、体重60公斤左右时配种。小母猪初次发情期为88日龄。农村饲养的母猪一般于6~8月龄、体重70公斤左右初配。经产母猪(398窝)平均产仔数10.74头,初生个体重0.87公斤,60日龄断乳成活数9.13头、窝重104.1公斤。

肥育性能:在混合精料不限量条件,饲养14l天,7.5月龄体重达93.1公斤,日增重535克,每公斤增重耗消化能11.3兆卡、可消化粗蛋白质525克。体重65.8~87.0公斤的肥猪,屠宰率70%左右,胴体瘦肉率41.2~46.1%。

六. 四川省 成都市 龙泉驿区 四川小吃

四川小吃

七. 四川省 绵阳 游仙 麦冬

一种中药( 绵阳)

八. 四川省 成都 邛崃 邛酒

邛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邛酒

四川省邛崃市临邛镇、卧龙镇、宝林镇、桑园镇、固驿镇、前进镇、高埂镇、平乐镇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四川省邛崃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邛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邛府〔2012〕30号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0183/T001-2010《邛酒》

邛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对象和范围包括,分布于邛崃南河两岸的临邛、卧龙、宝林、桑园、固驿、前进、高埂和平乐8个乡镇生产的纯酿、固态发酵的38度以上的瓶装浓香型白酒。邛酒获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将提高“邛酒”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酒业已成为邛崃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全市有各类白酒生产企业168家,拥有固定资产20多亿元,年产量达25万吨,产量达到川酒的20%。下一步,邛崃将制定《邛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以有效保护邛酒地理标志产品,规范邛酒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使用和管理,保持“邛酒”的质量和特色。

一、原辅料

1.高粱:产自四川和东北三省,质量符合国家关于高粱的标准规定。

2.大米:产自邛崃市,质量符合国家关于大米的标准规定。

3.糯米:产自邛崃市,质量符合国家关于糯米的标准规定。

4.小麦:产自邛崃市,质量符合国家关于小麦的标准规定。

5.玉米:产自邛崃市,质量符合国家关于玉米的标准规定。

6.谷壳:新鲜的粳米谷壳,色泽谷黄色,无霉烂和异杂味。

7.酿造用水:取自保护区域内的地下水、山泉水和南河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的相关规定。

二、生产工艺

原料→粉碎→配料→拌和→装甑→蒸馏→量质取酒→分级贮存→勾兑调味→鉴评→产品。

三、生产关键控制点

1.原料配比:高粱36%、大米22%、糯米18%、小麦16%、玉米8%;辅料使用当年产新鲜的粳米谷壳。

2.大曲:邛酒生产使用中温曲(制曲温度45℃至55℃)、中高温曲(制曲温度55℃至60℃),且曲药储存期不得少于3个月。

3.发酵:采用泥池发酵,窖龄不低于10年。从酒醅入池封窖发酵到下一次开窖起糟取酒的时间,不得低于60天。冷季,糟醅入窖温度控制在16℃至18℃;热季,入窖温度控制略低于地温1℃至2℃。

4.蒸馏:缓火(汽)流酒,大火(汽)蒸粮。流酒温度应控制在25℃至30℃,流酒速度控制在2.0至2.5㎏/分钟;盖盘至出甑时间要求大于或等于50分钟,从上甑到下甑的时间控制在90分钟左右。

5.摘酒:摘取酒头0.5千克,边尝边摘,量质摘酒,按质并坛,以“花酒”断尾,大汽追尾。入库酒的酒精含量在60%vol以上。

6.贮存:邛酒基酒在陶坛贮存时间不得少于2年。

7.禁止性要求:生产过程中不得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项目 高度酒41%vol~68%vol 低度酒38%vol~40%vol

色泽和外观 无色或微黄,清澈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

香气 具有幽雅的以己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 具有幽雅的以己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

口味 酒体醇厚饱满,绵甜柔和,酒味全面,余味爽净 酒体醇和丰满,绵甜柔顺,酒味全面,余味爽净

风格 具有本品典型的风格 具有本品典型的风格

2.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41%vol ~68%vol 38%vol~40%vol

总 酸(以乙酸计)

/ (g/L) ≥ 0.50 0.40

总 酯(以1

计)/ (g/L)≥ 2.00 1.50

己酸乙酯/(g/L) 1.30~2.80 0.80~2.20

固形物

/(g/L)≤ 0.40 0.7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九. 四川省 巴中市 南江县 四川凉粉

四川凉粉

四川的凉粉一般分为三种:用豌豆做的叫白凉粉,用大米做的叫米凉粉,还有一种用绿豆做的则叫“片粉”。四川名小吃中的“川北凉粉”即是用白凉粉制作的,“洞子口张凉粉”是用米凉粉制作的,而“梓潼片粉”则是用片粉制作的。

四川凉粉虽然分为三种,且三种凉粉质地不同,风味各异,但其加工方法却基本相同,即都需将原料经过浸泡——磨浆——煮制——成形四道工序制成凉粉,再对凉粉进行改刀和调味。

四川凉粉大多以凉拌的方法制成小吃,其中只有“洞子口张凉粉”是以煮的方法制成的。凉粉除了可制成小吃外,还可以用作烹制菜肴时的配料。例如,目前风靡四川的“凉粉拌鹅肠”、“凉粉烧牛肉”、“凉粉鲜鱼”等菜品,就是以白凉粉或米凉粉为配料烹制而成的。

下面就分别介绍三种凉粉的加工方法,以及用这三种凉粉制成的常见小吃品种。

白凉粉

1、白豌豆2500克洗净,用清水浸泡冬季泡24小时,春秋季泡20小时,夏季泡16小时后,另换清水,用石磨或磨浆机磨成粉浆。然后用纱布和箩筛过滤,除净料渣。将过滤后的粉浆用木棒搅匀,待其沉淀后,滗去上层清水不用,将中层水粉及底层坨粉分别盛入容器内。

2、铁锅置大火上,掺入清水约3500克烧开,下入水粉搅匀。将坨粉用温水1500克稀释成浆,待锅中水粉烧沸时,下入坨粉浆,并用搅棒不停地搅动。当用搅棒挑起粉浆能看到起丝时,即改用小火,并继续搅动。待搅棒挑浆能呈片状流下且锅中不断起小泡时,即熟。

3、面盆用开水洗净,在盆内先抹少许色拉油,接着将煮熟的粉浆舀入面盆内,待冷却后再翻扣于案板上,即成白凉粉。用白凉粉可制成“川北凉粉”、“旋子凉粉”等小吃。

片粉

1、绿豆2500克洗净,用清水浸泡约8小时,再洗一次并换清水,用石磨或磨浆机磨成粉浆。然后用箩筛将粉浆过滤以除净料渣,随后将粉浆装入缸内,沉淀约2小时,滗去上面的黄水不用,留下面的白粉,再加入清水1250克搅匀。

2、韭菜叶500克洗净,舂成极细的茸,再加清水250克调匀,去渣取汁;白矾15克用清水溶化。然后将韭菜叶和白矾水一起加入粉浆内,搅拌均匀。

3、铁锅置火上,掺入清水烧开并保持微沸。取圆形铝制平底烫锅一只,先在锅底抹少许色拉油,再舀入粉浆在锅内荡平约3毫米厚,随即将烫锅微微倾斜,让铁锅中的沸水流入烫锅内并从粉面流过,片刻,即将粉浆烫熟,之后连粉带烫锅一起放入清水中漂凉,即成片粉,依法逐一制完。用片粉可制成“梓潼片粉”等小吃。

米凉粉

1、大米2500克淘洗净,用清水浸泡6—8小时,另换清水2500克,用石磨或磨浆机磨成米浆。

2、铁锅置大火上,倒入米浆,边烧边用搅棒不停地搅动,煮至米浆半熟时,加入浓度为2%的石灰水35克,继续搅动,当用搅棒挑起米浆呈片状流下时,改用小火保温,继续搅动约25分钟,即熟。

3、面盆用开水洗净,在盆内抹少许色拉油,将煮熟的米浆舀入面盆内,待冷却后再翻扣于案板上,即成米凉粉。用米凉粉可制作“洞子口张凉粉”等小吃。

十. 四川省 乐山 沐川 甩菜

甩菜,精选产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山区的五指山脉苍翠碧岭中的“沐川羊角菜为主要原料。”沐川羊角菜是经农业专家从沐川山区优良羊角菜中精心挑选,辛勤培育出的优质羊角菜品种,其种植区域均在海拔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岭,且无污染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按照传统农业,不施化肥不用农药,精心耕作生产出的优质新鲜羊角菜。

甩菜,精选优质新鲜羊角菜,采用民间传统的沐川特有的鲜菜腌制工艺腌制而成。甩菜以其鲜香脆嫩、低盐保健的独特风味闻名。开袋即食,是旅游、休闲、佐餐的首选佳品。

威远必买的十大特产威远十大特产排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