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特产销售榜 云南土特产销售渠道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18 11:51:54

一. 云南省 昆明 宜良 宝洪茶

宝洪茶是从唐末引栽宝洪寺内的千年古茶树选育繁殖而成的特异小叶绿茶种,成茶采摘于高原宝洪山(1850米以上海拔)茶园优质鲜叶炒制而成的传统历史名茶。本茶“清香扑鼻,饮后唇边留香,滋味鲜醇”,素有“屋内炒茶满院香,院内炒茶院外香,一人泡茶满屋香”的留世名传。

主要养份和维生素高于同类茶的独特品质,蛋白质19.1%、氨基酸4.7%、茶多酚25.04%、咖啡碱4.75%、维生素0.82%。1933年征展参加美国农博会获“十里香茶”之称,1980年评为云南省高香型名绿茶品质第一名,1982年评为云南省名优茶,1985年南京全国名茶品种评审会,评为名优优良品种,载入中国茶经《名茶绿》,2002年中国云南思茅春茶交易会名茶评比,获中国云南金奖名茶。1993年10月注册商标为宝洪牌茶叶。

二.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云南马

【主产区与分布】 主产于云南滇西和滇东的乌蒙山区。分布于云南大理、鹤庆、洱源、剑川、宾川等县。

【形成历史】

云南马古称滇马,是我国西南的古老品种。多年来在云南呈贡、元谋、昭通、剑川、西畴等地先后出土的云南野马化石,说明云南也是野马的主要所在地。

有史以来,原产地野马不断驯化,逐渐用于使役和军事。秦昭王时代(公元前285年),西南夷地区作为蜀的附庸,已经广泛应用马匹。汉代滇为益州郡,巴蜀商贾贩运筰马,更促进民间养马业的发展,当时即以产马著名,并用筰马参加战争。汉代由滇西通往东南亚各国的古陆路,全都用马联系起来。东汉(公元25-220年)时期的车马画象砖、昭通晋墓壁画,都可说明云南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盛产马匹。唐代建立南诏国于大理,继续与东南亚诸古国进行通商贸易,主要交通工具仍是马匹。明代设军马场于永胜县。近世以来,滇马仍不断向省外输出。

滇马的形成,与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需要有关。产区在高山峡谷,高原山地交错,高差悬殊,地貌复杂,气温骤变,对形成云南马耐苦耐劳、轻便灵活、善于攀登的优良特性起了很大的作用。山区交通不便,公路不通,人民赖马乘骑、驮运,坝区用以挽车,大批物资还靠马帮长途驮运。每年借传统节日和各地交易会,进行竞赛,选择良马。产区人民还对幼驹给予正确的培育和-。这对云南马的形成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三.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布扎

布扎是剑川白族民间传统工艺品。每逢端午节,儿童都在胸前挂一串布扎,用以驱邪镇恶,以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串布扎由狮子、老虎 、绣球、八卦、鱼、童子、香包、兔子等3至8件组成。绣球是吉祥的象征,猴子表示机灵,八卦为护身宝物……都有美好的寓意。

布扎制作工艺讲究,选用色彩鲜艳的布料,按设计先缝成雏形,然后填入艾叶等香料,再精心加工刺乡。其造型古朴,色彩艳丽,具有较强的装饰效.

四. 云南省 昆明 石林 石林甜柿

石林甜柿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甜柿作为一种独具东方特色的小水果,因其具有外观漂亮、口感独特、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高等特点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同时由于其适应性广、栽培面积小、栽培难度小、生产成本底、市场空间大、出口创汇潜力大、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受到生产者的青睐。但是国内的发展非常缓慢,甜柿的出口市场仍以日本为主。

我县于1988、1989年开始先后从陕西果树所、日本长野县果树试验场引进21个柿品种,经过10多年的试验、示范,筛选出了次郎作为推广品种,产品获得在’99世界园艺博览会银奖。甜柿种植后三年试花,四年投产,5-6年进入盛果期,亩产量可达2000公斤以上,产地批发价3—6元,亩产值可达6000-12000元,优质果产地批发价达到了6-10元,亩产值12000-20000元,被县委、县0作为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选项目,2007年全县甜柿总面积达到了15200亩。在生产过程中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并申请有机、绿色产品认证,由于石林的甜柿产品品质好安全性高,受到广大经销商和消费者的认可,2006年产品除销往全国各大城市外,首次进入了国际市场并得到很高的赞誉。同时为了推进甜柿的产业化进程,0加大对甜柿产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民实行从种苗、农资供应、技术服务、市场开拓、销售以及甜柿酒、甜柿果酱、柿叶茶等系列产品研发进行全方位的服务,有效带动甜柿产业的发和农民增收。

地域范围

石林甜柿产于云南省石林县境内,辖7镇1乡:鹿阜镇、石林镇、路美邑镇、板桥镇、长湖镇、西街口镇、圭山镇、大可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0′-103°41′,北纬24°30′-25°03′,南北长58.8公里,东西宽51.3公里,总面积1719平方公里。最低点海拔1530米,最高山峰海拔2601米。石林甜柿产地位于全县7镇1乡。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石林甜柿产地土壤主要是红壤和黄棕壤,土壤pH值5.5-7.0,微酸性,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地处低纬高原,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四季如春。全年日照2339小时,日照率53%。年平均气温16.6℃,年平均降雨量为949.6毫米,全年无霜期252天。

(2)水文情况:石林县河流属珠江水系,南盘江流域,境内巴江、普拉河、为南盘江支流,大可河、马料河、几弯河、西河为巴江支流,木凹子、路花、芭茅、紫处、西街口、松子园、路新村、大哨、水尾等水源小河汇入南盘江干流。全县水资源总量为5.66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48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为3.18亿立方米。全县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2.75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1.887亿立方米,地下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0.872亿立方米,实际县内可利用水量为1.13亿立方米。县境内有水库、湖泊、坝塘共230件。其中中型水库2件,小(一)型水库16件,小(二)型水库80件,小坝塘132件,总库容达9896万立方米。

(3)气候情况:石林县地处低纬高原,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干湿分明,冬春半年(11-4月)为干季,夏秋半年(5-10月)为雨季。石林县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全年日照2339小时,日照率53%。年平均气温16.6℃,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22.7℃,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12.3℃;极端最高温33.6℃,极端最低温-8.9℃。年平均降雨量为949.6毫米,降雨时间集中在5-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8%。年平均蒸发量2097.7毫米。全年无霜期252天。大于10℃的年活动积温4814.6℃。年均降雨量为16亿立方米。

(4)人文历史:石林柿子种植最早有历史记载是《路南州乡土志》,第九编《实业、物产、商务》云:光绪三十年,总督丁、巡抚林发桑秧种植,已有可采之状。远山叠嶂,有麻子、松、栗、梨果等,除供本境外所余无多。如石榴、柿花、胡桃、栗子、梨、杏、桃李、花椒、等,颇合土宜,惟不知培,故无多。1988—1989年先后从日本长野县果树试验场和郑州果树所引进12个甜柿品种试种,筛选出适合我县栽培的优良品种次郎、富有。主栽品种次郎参加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室内蔬菜、果品鉴评会”获得银奖,首届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银奖,第二届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果品畅销省内外,部分出口东盟和新西兰。

石林甜柿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质量安全规定

(1)外观品质:果实扁方形,果顶微凹,纵沟清晰,果顶十字沟明显,果皮光滑、细腻,有光泽,果粉多,完全成熟时橙红色,柿蒂大、平,果梗短、粗,单果重150-250克。

(2)内在品质:能在树上自然脱涩,果肉黄红色,酥脆、甘甜,平均硬度大于5.5kg/cm2,含糖量大于11%,每100克鲜果维生素C含量大于20毫克,无籽或少籽。

(3)安全要求:石林甜柿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柿》(NY5241-2004)的安全指标,包装、标识上符合农业部《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进入市场遵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

石林甜柿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标识:产品应有明确标识,包括产品名称、品名名称、产品招待标准、产地、净含量和包装日期,要求字迹清晰、完整、准确。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包装上标有“石林甜柿”字样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

(2)包装:采用纸箱分层包装,包装材料无不良气味,符合NY1T658和国家食品包装卫生要求,包装容器封口严密,不得有破损、泄漏。

(3)贮运:运输工具清洁、卫生、无污染,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

(4)贮存:在清洁、卫生、避光、常温、干燥和有防潮、防鼠设施处贮存,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其他物质混存。

五.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云南鹅

云南鹅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属中型品种。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楚雄、文山、德宏、玉溪等地。其中以回族、傣族集居的村落饲养较多。该鹅种具有耐粗饲、生长快和适应性强等特点。

外貌特征:有白鹅和灰鹅两种。白鹅头较大,喙橘黄色,喙基部有一肉瘤,颈细长,稍弯曲,胫较长,形似天鹅,胫和蹼橘黄色。灰鹅的喙和肉瘤黑色,胫和蹼灰黄色。白鹅和灰鹅的虹彩多数黄色,少数蓝灰色、褐色。

品种性能:

①生长速度与产肉性能 平均体重:初生100克;30日龄780克;60日龄1720克;90日龄2070克;120日龄3050克;180日龄3470克;成年白公鹅4670克,母鹅4220克;成年灰公鹅4180克,母鹅3650克。成年公鹅平均半净膛屠宰率85.12%,母鹅85.92%;成年公鹅平均全净膛屠宰率72.40%,母鹅72.07%。

②产蛋性能与繁殖性能 母鹅平均开产日龄390天,早者240天。白鹅平均年产蛋23枚,平均蛋重136克;灰鹅平均年产蛋25枚,平均蛋重141克。平均蛋形指数1.44。蛋壳白色。公鹅性成熟期360-420天,一般在春秋两季繁殖,但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母鹅就巢性强,保姆性好,平均就巢持续期31天。公鹅利用年限2-3年,母鹅3-5年。

六. 云南省 临沧 云县 土鸡米线

米线,云南人喜爱之食物,米线的吃法和做法,种类繁多。云县土鸡米线在云南各处都可见,但说到到最正宗,却在其发源地临沧的云县,土鸡米线在云县众多米线小吃中,以其独特的风味,成为最具特色的一种,如今风靡全省,遍及城乡。

土鸡米线,营养丰富,老少皆宜,在当地是人人喜爱的,是在当地十分有名地方美食。其米线是经取上等优质大米,经天然山泉水浸泡、磨浆、过滤、蒸、榨、煮、清漂等八道工序精制而成,因其水质的原因,出了云县,就做不出味道正宗的云县米线了。

云县鸡肉米线制作方法简单,单用料考究,做工精细。主料米线必须用云县本地自制的米线;辅料,用当地山地乌骨土鸡,以2至2.5公斤左右为宜,皮青黑肉微黑,处理好后,加入适量盐、胡椒、草果、八角等各种香料入锅加当地水煮,要求一鲜二慢三原味,即选用的鸡要是乌骨土鸡,用慢火慢慢煮,不放过多的调料,以保汤、肉原质原味。

云县土鸡米线,最大亮点在于鸡,鸡肉煮出来后有嚼劲、肉紧、鸡皮入口即化、香气十足,吃再多都不会觉得油腻。香浓的鸡汤加煮好的米线,其配料也繁多,腌菜、酸莲花白、小米辣、油辣椒、芫荽、葱花、酱油、酸醋、花椒等等,放多放少由自己口味决定,再配上炖的又香又烂的一只鸡腿或者鸡翅膀,堪称完美。

云县土鸡米线,看上去毫不起眼,特别是鸡肉微黑的色泽,感官不佳,但却香气四溢,吃起来,汤浓鲜香、鸡肉鲜嫩肥美,不腻不燥,可口细腻,爽滑香浓,令人回味无穷。

七. 云南省 昆明 石林 骨头参

骨头参它是云南石林撒尼人一年四季天天食用的传统咸菜,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滋味鲜美,香、酸、甜、辣辣、咸俱备,是含钙质、脂肪、蛋白质等营养丰富的佳品。



每逢春节,撒尼山寨喜气洋洋,家家户户杀猪过春节。一头猪除板油炼成油,猪肉腌成腊肉以外,剩余的骨头、肚杂、油渣,用扎骨刀剁细成粉白色。适量加入姜、葱、蒜、辣椒粉、包谷酒、精盐等配料搅拌揉匀,装入陶瓷罐腌制。



骨头参蒸、煮、炒、炖、凉等食用皆宜,鲜香爽口,美味无穷。它含有钙和多种丰富的营养物质,经常食用,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有治疗软骨病等作用。

八. 云南省 昆明 官渡区 云南千张肉

原料:

带皮五花肉、姜葱、料酒、盐、酸菜。

做法:

1、做云南千张肉要选择大块的带皮五花肉,至少要有七八厘米的宽度,把五花肉放沸水里,加姜葱、料酒、盐少许煮至七八层熟捞出稍放凉,在肉的表层均匀的抹上一层蜂蜜。

2、锅上火放油适量,油五层热时把抹过蜂蜜的五花肉下锅走红,走红是个技术活,关键是火力的控制,因为蜂蜜比较抢火,稍不注意油温过高就会使肉面漆黑,影响成菜的效果,尤其是肉皮部份要多加注意。

3、待整块肉均匀的上好色后,捞出放凉切成大薄片整齐的铺在碗底。咸烧白是抹酱油或糖色上色的,但我觉得上色效果不如抹蜂蜜红亮,麦芽糖上色效果应该也不错,还没试过,以后试试麦芽糖上色效果如何。

4、千张肉打底料是用的干制酸菜,我们叫做干腌菜。干腌菜以腾冲出产的最为出名,但现在市场上不多见卖。取干腌菜适量用水浸泡清洗干净,挤干多余的水份,锅上火油热后,下干腌菜小炒一会,加白糖、酱油、盐调色调味,定好味后加小量水煮。待水收干,把炒好的干腌菜铺在肉上,上笼大火蒸40分钟左右,千张肉就做好了。

云南千张肉

备注:

干腌菜是酸甜味的,特别能吸五花肉的油脂,而且酸能克肉腥,千张肉看上去大片大片的肥肉有点吓人,其实入口化渣,并不腻人。我最喜欢吃千张肉里的干腌菜,特别是千张肉底的汁水特别的下饭。学会了千张肉,咸烧白、梅菜扣肉换换打底料,就可以一股脑儿全做出来。

喜欢吃酸菜,更喜欢用干腌菜做的千张肉。

千张肉初一听菜名难免会被吓到,莫非有一千张肉不成?这是用了夸张的手法,类似的菜名还有千层糕、千层饼,小小一个菜名也充满了数字的情趣。

千张肉起源于何时不可得知,上网查了下荆楚风味的湖北菜也有千张肉这道菜,做法也基本类似,以“咸鲜”味为本,讲究嫩、柔、滑、爽,弄不好云南千张肉是由入滇的湖北人传入的可能性也极大。

云南千张肉,四川咸烧白,沿海一带的扣肉,做法大同小异。咸烧白是用芽菜打底,加豆豉、泡椒蒸至而成;沿海的扣肉以梅菜扣肉为代表是用梅菜打底蒸至而成;云南千张肉是用干制的酸菜蒸至而成;它们的区别仅仅只是打底的材料有所差异,制作方法基本相同,所以说学会其中一道就可以举一反三,做出三道菜来。

九. 云南省 德宏州 梁河县 云南高峰牛

云南高峰牛原产于云南南部、西南部和中部热带及南亚热带地区。现在,本品种的主要产区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县、潞西县、畹町镇、临沧地区的沧源县、耿马县、镇康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腊县、景洪县,思茅地区的澜沧、西盟和孟连等县。

高峰牛最显著的特征是头短,额部宽平或微凹。眼圆大有神,耳朵比普通黄牛长大,角多粗短,公牛均有角,母牛多数无角,颈粗短,垂皮发达,体躯圆长,前躯发达雄壮,后躯呈圆筒形,背腰平直,尻部较平,尾粗且长,四肢较细,结实有力,蹄小而坚实,被毛短而细密,有光泽,毛色复杂,常见的有黑、褐、红、青和灰白色六种。

十.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榜山豆皮和豆枝

榜山豆皮和豆枝

闻名全国的“龙江风格”发祥地——福建省龙海市榜山镇,生产独具特色的绿色产品——豆皮和豆枝。此产品原料用百分百纯优质黄豆,采用古老的传统工艺制作,营养价值高,名扬东南亚,畅销海内外,颇受消费者的青睐。据统计:12年来,共出口豆皮2346吨,创汇1296万元人民币,出口豆枝864吨,创汇804万元人民币。

豆皮和豆枝,是天然食品,营养价值高,对人的身体有益,而且价格不高,风味独特。其制作方法均采用古老的传统工艺,这里不妨简单介绍一下。

(一)制作豆皮

首先选好优质黄豆,炒到壳裂,尔后弃壳留豆仁;豆仁须浸水5至7分钟,然而用清水洗净,再把豆仁捞起加水磨成浆,用开水冲浆分离豆渣,用纱布过滤,把豆渣丢弃,用锅或鼎把豆浆煮沸,用风扇吹冷,锅或鼎面结成浆皮,用木条挑起,每捞10张豆皮再往锅或鼎加一次豆浆;捞起来的豆皮晾干后压平再包装,一般是10张豆皮包装成1包,也有百张豆皮包成一大包。在制作豆皮时,特别要注意,捞豆仁加水至用开水冲浆,每斤豆皮需用水7斤,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否则会影响产品合格率。

(二)制作豆枝

选好黄豆,炒到壳裂,去壳留仁,用水洗净,浸水磨豆浆,用纱布过滤,丢弃豆渣,豆浆用大鼎煮沸,用手往鼎中捞起,成条状,放在竹杆上凉干,即成豆枝。

云南特产店排名前十名云南特产批发市场排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