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特产醋粉 醋粉陕西宝鸡岐山家庭怎么做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16 11:52:10

一. 陕西省 宝鸡 岐山 岐山香醋

岐山香醋是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的。岐山香醋具有浓厚的岐山地方风味,酸香适宜,酸气纯正,入口绵酸,后味酸香,味净酸长,提调各味,独具特色。

醋是岐山众多食品中的一支瑰宝。

关于醋的起源,历史记载很早。相传周文王灭商时为笼络人心,当时的王室就以醋、臊子等为原料做成臊子面犒劳三军将士。武王灭商后,姜子牙拜相封神时,出于对醋的偏爱,将醋坛神这个神位留给自已,在西岐民间成为美谈。

岐山醋成就了岐山臊子面的美丽神话,也丰富了西岐大地的饮食文化。岐山臊子面、岐山擀面皮以“酸、辣、香”的味道走遍神州大地,尤以“酸出头”作为基本特点,追根溯源都与醋有关。在《岐山臊子肉、臊子面制作工艺及技术规范》中,规定所使用食醋来源是岐山当地醋。

岐山农村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会做醋,但是,要做出真正的醋确实很不容易。因为它的选料讲究,关键在每个程序都要掌握好火候,尤其是温度和时间。一般分为制曲、酿醋、淋醋等工序,少了那一个环节都不行。岐山农家醋采用自然发酵的源液所制。色泽红褐透亮,酸味纯正绵长,香味浓郁淳厚,热烹冷调均可。具有软化血管、维持胆固醇代谢平衡之功效,可以用来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关节炎、咳嗽,也有解酒、美容等功效,具有一定的食疗效果,故国人除给岐山农家醋“醇香酸”之美誉外,又称其是不可多得的天然保健调味品之一。

近年来,随着岐山以风味小吃为主的餐饮业的快速发展,以“岐山天缘醋”为代表的岐山醋生产企业,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岐山醋这块在历史长河中积淀的瑰宝熠熠生辉。“歧山天缘”品牌食醋荣获陕西省名牌产品,“歧山天缘”被评为陕西省著名商标。

二. 陕西省 西安 蓝田 蓝田醋粉

蓝田醋粉:用上等面加醋鳖制成。成品味酸可口,有去火明目消暑功效,为夏季一美食。

醋粉做法和凉皮相似,但原材料大不相同,味道非常好,而且营养价值高于凉皮。醋粉用上等面加醋渣制成,成品味酸可口,有去火明目消暑功效,为夏季美食。醋渣,就是酿醋后剩下的一些发酵后的粮食的残渣。这些粮食一般是小麦、大麦、高粱等等。残渣经过处理后,就可以做成这种非常好吃的食品。

醋粉的做法是:1、将醋渣加入凉水浸泡1小时以上;2、浸泡后搅拌并加入面粉,继续搅拌均匀,调成稠稠的液态;3、烧锅开水,水开后,将原料舀如一个平底盘,或者用正;凉皮用的锣,放入蒸锅中,漂在水面上,盖上锅盖,大约三分钟关火,但不要取出,让余热继续加热一分钟后取出放凉,将其揭下来即可;4、切成条状,加入调料拌匀。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几点,一是平盘中要刷薄油,方便取出;而是切条时加些水更好切,不沾刀;三是凉拌时加些蒜,味道更好!

三. 陕西省 宝鸡 岐山 岐山党参

党参,以根条肥大、粗实、纹多、味甜而著名。党参是健脾、滋胃、润肺、养血、鼓励清阳、震动中气的重要药物。能使血色素增加,促进血管扩张,降低血压等,其功能不亚于人参。党参还是极佳补品,生津液、活内伤、健脾胃,对妇女血崩等病疗效尤佳,是颇受欢迎的中药补品。年平均产量为35吨。其外销市场分国内与国外。

四. 陕西省 宝鸡 岐山 岐山臊子面

岐山臊子面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臊子面属岐山风味名吃,以其做工精细,用料讲究,色香味形俱佳而久负盛名。臊子面从做工烹调到色香味形眼观口感可以用“煎、稀、汪、薄、筋、光、酸、辣、香”九个字概括。该小吃始于西周早期,相传是周文王的母亲,为招待周文王的亲朋和左邻右舍所做的一种面食,距今已三千多年历史。

岐山臊子面香味飘香省内外,其肉臊子的制作算得上是一门绝活。先将肥瘦各半的猪肉切成肉丁,然后用文火烂,不能炒,更不能煮。

在这方面流传有“紧锅馍,慢锅肉”之说。即蒸馍时要用紧火烧,烂肉却是用温火,还要慢慢翻搅,性急不得。这样才能使肉“出油”,达到去腥生香吃起来不腻的效果。等肉烂到八九成时再下花椒、桂皮、生姜、八角等佐料并加陈醋,这样一锅酸香四溢的肉臊子就成了。另外红萝卜、蒜苗、豆腐、黄花菜和黑木耳都是汤锅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岐山臊子面的历史典故

相传周朝时,文王姬昌带人出外狩猎,在渭河畔遇见一条蛟龙从水中腾空而起,张牙舞爪,残害无辜。周文王令将士一齐射箭,一时空中箭鸣不止。顷刻之间长五丈重千斤的蛟龙眼瞎喉断,从空中跌落下来。由于蛟龙肉食后有延年益寿和驱恶除邪的作用,文王让厨师将蛟龙剁成厘米见方肉丁,加上佐料烂(音“兰”)成臊子,把煮好的面条捞在碗里浇上汤和蛟龙臊子。

只吃面,不喝汤,再把汤倒进汤锅,如此循环不但将士们吃上了蛟龙面,就连当地乡亲也沾了光,品尝了鲜美的蛟龙面。从此,西岐人仿效这种吃法,将猪肉烂成臊子,浇汤而食,这就是世代流传千百年至今的臊子面。还有一种传说是,岐山有户人家娶了个贤慧能干的媳妇,她做的面条家人食后无不称赞滑爽鲜美。后来,她的小叔做了地方官员,邀请同僚到家里做客。当人们吃了嫂子擀的面条后,赞不绝口。从此“嫂子面”便出了名。由于“嫂”与“臊”谐音,嫂子面便叫成了臊子面。

五. 陕西省 宝鸡 岐山 仓颉庙透心红胡萝卜

仓颉庙透心红胡萝卜是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凤鸣镇仓颉庙村的。岐山仓颉庙红萝卜以其色红、味甜、黄芯细小而久负盛名,人称“透心红”。

岐山县凤鸣镇仓颉庙村坐落在岐山县城南边一条东西走向的大沟里,全村380户人种着1600多亩土地,村容村貌与其他村落别无二致。但是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特殊,“这地方确实是种胡萝卜的宝地。”村民像念广告词一样向记者说,“在仓颉庙地盘上长出的胡萝卜粗细均匀、黄芯细、红肉厚、汁饱满、色鲜亮,既能炖煮,也可凉拌食用,村里小孩还当水果吃,还能榨汁,更是制作岐山臊子面的最佳底菜。”

目前仓颉庙村的胡萝卜,已经获得国家农业部无公害蔬菜产品鉴定中心的认定,已经通过有机农产品认证,没有任何有损于人体健康的有害成分。已经成为城市人餐桌上的绿色健康蔬菜。因为仓颉庙的胡萝卜像水果一样甜脆爽口,北京好多大饭店主要拿它做凉拼盘用,并要求长期用仓颉庙的胡萝卜。有趣的是,一些驻中国大使馆的老外,在吃了仓颉庙胡萝卜后也爱上了这个蔬菜水果。

凤鸣镇仓颉庙胡萝卜以其色红、味甜、黄芯细小而久负盛名,人称“透心红”。一般身长25~35公分,径粗2—4公分。种植面积年均2000亩左右,年产量6300吨左右。

历经数载,仓颉庙“透心红”胡萝卜是只认仓颉庙这片生它养它的土地,临近的其它乡镇、县,都曾引进仓颉庙胡萝卜,但都没有仓颉庙产的品质好。加上近年政府的大力扶持,仓颉庙的“透心红”胡萝卜已是名副其实的岐山土了。

六. 陕西省 宝鸡 岐山 岐山面

陕西的臊子面历史悠久,清代已经很驰名。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闻名,用精白面粉、猪肉、黄花菜、鸡蛋、木耳、豆腐、蒜苗等原料和多种调味品制成。其基本制作工艺是:面条要用手擀成,并达到面薄条细、筋韧光滑、软硬适度的标准。做臊子是先将猪肉切成薄片,入热油锅烹炒,同时加入生姜、食盐、调料面、辣面和陈醋炒透即成。把豆腐、黄花菜、木耳炒好为底菜,鸡蛋摊成蛋皮,切成棱形小片,加切小的蒜苗做漂菜。吃时先将面条煮熟捞入碗内,打入底菜,再浇汤,放臊子和漂菜

岐山面要求宽汤,即汤多面少,并突出酸辣味。所谓煎、汪即面条要热的烫嘴、油要多,才能体现此面的特色。岐山面是一种高碳水化合物、高饱和脂肪酸的地方特色面食

在古城西安乃至三秦大地享有盛誉的西安永明岐山面馆是西安市规模最大的一家岐山面馆,永明岐山面继承三千年西岐故里遗风,并运用现代科技进行了工艺创新,使永明岐山面具有“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不喝汤,回味长”的15字特色,以极富营养价值的天然植物的五端(根,茎,叶,花,藻)和五色(红,黄,白,绿,黑)再配以数十种名贵调料烹制而成,营养成分平衡,营养价值极高,实属价格低廉的大众营养快餐。( 西安)

七. 陕西省 宝鸡 岐山 油酥锅盔

油酥锅盔

油酥锅盔是在岐山传统锅盔的基础上,经反复试验,用现代电烤箱适温调整下,使调料充分随温而散发出来的,质感硬,食之酥,口味香醇,存放持久等特点。而深受岐山人对外馈赠送礼外出旅游之佳品。采用传统杠压工艺,调味品选用传统配方调和,而成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选用岐山传统小麦,上好精面粉,大油作料调和而成,食之放心,安全,是纯真绿色食品。

八. 陕西省 宝鸡 岐山 歧山挂面

选用优质小麦特粉,经过揉条,搓条,上棍等十道工序精制而成。面条白细,耐煮味香,携存,食用方便。在清光绪时期是向皇室进贡的地方名产之一。一九三一年曾参加过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万国博览会’。在陕西,歧山挂面已形成十多个比较集中的加工基地。

九. 陕西省 宝鸡 岐山 秦椒

秦椒,是辣椒中的佳品,素有“椒中之王”的美称。相传在战国时已有种植。秦椒具有颜色鲜红,辣味浓郁,体形纤长,肉厚油大,表面皱纹均匀等特点。分为青、干两种,尤以干椒最为有名,研面油泼后,为佐食佳品。制成辣子酱,香醇适口。秦椒含维生素丙和多种营养成分,经常食用,可以健胃,增加食欲。秦椒素有“椒中之王”的美称,是陕西一项大宗出口商品,畅销国际市场。

十. 陕西省 宝鸡 岐山 稍梅包子

稍梅包子

稍梅包子,又称稍米包子,形如酒壶,稍端形似梅花。其特点是皮薄松软、油香爽口。清代光绪初年传入岐境,最初由县城三义馆经营,声誉渐起,遂流布各乡、镇。尤以“长有包子”独具特色,其包子皮薄均匀,用料讲究,肥肉去皮,瘦肉抽筋,菜鲜、油多、调料佳。品种有糖、油、肉、菜等多种,其特点油香不腻,软绵适口。经营者刘长有,始终采取薄利多销原则,从不偷工减料,故当时县内流传有“进了南门顺城巷,长有包子吃得香”的民谣。

陕西岐山县特产醋宝鸡特产岐山香醋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