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特产马头子 皖北特产的食物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09 21:23:51

一. 澳门 马介休

地道葡国菜最闻名的是马介休(即鳕鱼,葡国人最爱的咸鱼),这种鱼可以烧、烤、焖或煮,新口岸葡国餐厅用薯丝炒的马介休更是一大特色,新鲜的薯仔配以马介休,葡式肉肠等大火炒成,薯丝香脆味浓,据说这款菜还是葡式菜中的典范呢!它可以用煎、烧、烤、煮等不同的方法烹调,无论用什么方法烹调,都会令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马介休在葡萄牙可以变化出上千种食谱。其实马介休就是咸鳕鱼,而且越地道的葡萄牙餐厅口味越咸。澳门餐厅中常见的马介休菜单有马介休球、薯丝炒马介休和烧马介休等,必须将从葡萄牙进口的马介休放在每天换两次的清水中泡三天去咸才拿来料理。

二. 山东省 潍坊 寿光 寿光渤海马

寿光渤海马 渤海马是从1953年以来引进苏高血、苏纯血、奥尔罗夫等轻型和乘挽兼用型父本,对本地土种马经过20多年的杂交改良而成的挽乘兼用型马种。主要分布于寿光北部。寿光渤海马分乘挽兼用和挽乘兼用两个品系,既具有轻型马的气质和灵活性,又具有重挽马的温驯和稳重。因此,渤海马有大而不笨,结构匀称,紧凑结实的兼用型特点。渤海马,头大小适中,耳小而直立,眼大有神,表现聪明气质,头颈结合良好,颈脊胳隆起耆甲宽长,胸肋展,胸肌突出,背腰平直,并结合良好;中躯胳显粗短,尻方正、四肢腿明显,略干燥粗壮,后肢球节下部多外向,距毛多少不等,蹄大小适中,较坚实,步幅较快而稳重,力大而持久,并有耐粗饲,抗病力强和较好的适应性能等特点。毛色以栗、骝为主,沙毛、青毛很少。渤海马生长发育快,繁育性能好,遗传性较稳定。成熟早,公马一般两岁半可配种,并表现出较旺盛的1,有悍威。公马平均体高150厘米,体长157.5厘米,胸围178厘米,管围20.5厘米,体重462. 05公斤。母马成熟早,繁殖力高,一般12月龄出现初情期,24月龄参加配种,受胎率达50 010以上,繁殖成活率80~90%。

三. 新疆 巴音郭楞 尉犁县 塔里木垦区马鹿茸

塔里木垦区马鹿茸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塔里木马鹿是新疆马鹿的三个亚种之一,是马鹿亚种中唯一栖息在荒漠中的亚种,是塔里木盆地的瑰宝。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恶劣,昼夜温差大,少雨、干旱、酷热、多风,因此造就了塔里木马鹿体小而紧凑、耐干旱酷暑和盐碱粗饲、性成熟早、繁殖能力强、产茸量高,鹿茸茸形优美、粗壮肥嫩圆润等许多独特的外在品质特征。同时又因塔里木马鹿食性粗放,常饮矿化度很高的水,食性主要是盐生草本植物,因此,所产鹿茸富含多种氨基酸及磷、铁、锰等微量元素。第二师塔里木垦区是塔里木马鹿的原始栖息地和最大、最早的人工驯养地,养殖基地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为“塔里木马鹿标准化示范区”,生产的鹿茸及副产品销往国内各大城市,并远销韩国、日本等国际市场。

塔里木垦区马鹿茸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塔里木乡的。塔里木垦区马鹿茸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塔里木垦区是我国最大的塔河马鹿驯养繁育基地,是国家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项目之一。近年,塔里木垦区各团场为提高鹿茸品质和产量,进行了马鹿选育、繁殖(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双羔、花马杂交等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先后创造了国内母鹿繁殖率、鹿茸单产记录。目前,二师马鹿存栏1万余头,马鹿养殖业已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基地化和优质化的生产格局。2013年鹿茸(鲜茸)总产量有望达到30吨以上。

201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畜牧兽医工作站申报的“塔里木垦区马鹿茸”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塔里木垦区马鹿茸主产区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二师境内,分布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八县一市,地理坐标:东经85°24′∽88°30、北纬39°30′∽40°20′。地域保护范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二师二十一团、二十九团、三十团、三十一团、三十三团、三十四团、三十六团,养殖马鹿15000头,年产鹿茸2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茸锯口断面为不规则圆形,皮肤层、间质层和髓质层结构界限明显;茸主干挺圆粗壮丰满、肥嫩上冲,平顶浑圆呈元宝形。径围变化均匀顺滑,长短适中,弯曲明显,在分枝处基部略呈扁圆形;在主干同侧有2—3个典型侧分枝,侧分枝与主干呈同侧弯曲,眉枝(第一枝)与冰枝(第二枝)相临近,着生在茸根附近,中枝(第三枝)着生在主干中段,侧分枝丰满肥嫩上冲,顶浑圆;茸呈灰白色,表面着生柔软细而密的绒毛。 (2)内在品质指标:鹿茸总氨基酸含量为44.73%,其中谷氨酸5.64%,甘氨酸5.98%、脯氨酸4.18%、精氨酸3.37%;微量元素磷含量3.3×104mg/kg、铁含量为346mg/kg。 (3)产品质量安全规定: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无公害畜产品质量体系要求进行管理。生产环境质量达到NY/T388-1999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产品质量达到DB65/T2725-2007塔里木马鹿鹿茸产品标准。

四. 广西 桂林 七星区 伏波山的“马打滚”

六十多年前,桂林伏波山脚的贫民区有一位姓马的小贩。他每天头上顶着个竹簸箕,里面装着“马打滚”和“金镶玉”两种小吃,在街上吆喝着兜售

“马打滚”其实就是“油堆”。不过,这种“马打滚”油堆呈正圆形,炸好后放在簸箕里不住地滚动。炸油堆的人姓马所以大家把他炸的油堆叫“马打滚”。“马打滚”油堆的特点是皮薄,只有两二厘米厚,中间是空心的,吃起来韧中带软,容易咀嚼,并且甜中带有桂花芳香,非常可口。( 桂林)

五. 广西 百色 田林 百色马

【主产区与分布】 中心产区位于广西百色地区的田林、隆林、那坡西林、凌云、乐业和百色等县。分布于广西河池地区的东兰、巴马、凤山、天峨、南丹等县,以及云南省文山的广南、富宁、马关等县。

【形成历史】

百色养马的历史,在文献和出土文物、房屋装饰和壁画中均有反映。据《田林县志》记载:“迎娶时用轿马、鼓锣、灯笼火。”民间有饮酒及食牛、马、犬等肉的习惯。《凌云县志》记载:“行之一事,殊感两难,有余之家,常用轿马,畜马一匹。”1972年,百色地区西林县普合村出土的西汉文物鎏金铜骑俑,清康熙时修建的粤东会馆,屋脊上的雕塑壁画绘制有许多马俑和骑士。以上史实和文物艺术均说明百色地区养马历史悠久。百色山区牧地广阔,牧草丰富,全年四分之一以上的时间,马匹在无棚舍条件下,放牧于高山峡谷之中,任其自由采食和繁殖,需要役用时,将马牵回圈养。使役时补饲玉米2-3kg,或糠麸4-5kg以及青草5-10kg。产区交通不便,历史上百色地至南宁和贵州兴义的往返货物均靠马匹运输。人民世世代代养马用马,对马的选育和饲养管理积累有丰富的经验。所以百色马是在产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下,经劳动人民精心培育而形成的。

六. 新疆 阿拉尔 马肠子

是哈萨克人的一种熏肉制品。在马肠子中灌入马肋骨肉,用爬地柏熏制而成,吃时切片蘸佐料,其风味浓郁、独特。

七. 辽宁省 沈阳 于洪区 马烧麦

马烧麦原称马家烧麦,是沈阳市特殊风味的回民小吃,由马春创制于1796年。用开水烫面,大米粉作扑粉。选用腰窝、紫盖、三叉三个部分的牛肉剁碎作馅,加调料用清水浸煨,拢皮捏馅时留大缨。有皮亮、筋道、馅松、醇香等特点。

马家烧麦,是沈阳地区特殊风味的回民小吃。早在清嘉庆元年(1796年),由马春开创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当时没有门市,只是以手推独轮车来往于热闹街市,边做边卖。由于马家烧麦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口味好,造型美观,所以深受群众欢迎。清道光八年(1828年),由马春之子马广元在小西门拦马墙外开设了两间简陋的门市,立号马家烧麦馆,此后营业繁忙,远近闻名。后几经变迁,1961年才最后坐落在小北门里,即现在的马家烧麦馆,由马氏后裔第五代的马继廷担任技术指导。

马家烧麦的独到之处 :用开水烫面,柔软筋道,用大米粉做补面,松散不粘,选用牛的三叉、紫盖、腰窝油等三个部位做馅,鲜嫩醇香。制馅要求严格,须将牛肉剔净筋膜然后剁碎;用清水浸喂,加调料拌匀不搅,呈稀疏状的“伤水馅”,拢包时不留大缨,形如木鱼,成熟后皮面亮晶,柔软筋道,馅心松散,醇香味好。其外形犹如朵朵含苞待放的牡丹,令人望而生涎。

八. 贵州省 黔南州 惠水县 惠水马肉火锅

马肉含有丰富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镁、锌、硒等矿物质,其脂肪的质量优于牛、羊、猪的脂肪,马肉脂肪近似于植物油,其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可溶解掉胆固醇,使其不能在血管壁上沉积,对预防动脉硬化有特殊作用。惠水特色菜首选马肉,不少贵州好吃嘴专程前往品尝。清水马肉(杂)、麻辣马肉(杂)、干锅马肉是其主要的三个品种。马肉的吃法简单,制作也不难,其主料多为新鲜马肉,铺以马心、马脑、马筋、马肠、马肚、马白血等马杂,配以糍粑辣、大蒜、花椒、豆瓣酱、胡椒、鱼香菜等佐料精心烹制而成。

九. 河南省 周口市 沈丘县 沈丘马五牛羊肉

沈丘马五牛羊肉为豫东清真风味食品,相传清咸丰年间槐坊厅(今为沈丘县城)“双合盛羊肉馆”回民厨师马一真首创,遂成镇馆名菜,享誉一方。

说起牛羊肉的来历,在当地颇为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当年双合盛羊肉馆的大厨马一真,在盛夏的一天,生羊肉未卖完,就顺手把生羊肉扔进了一个大盐缸内。半月后,马一真忽然想起,心想羊肉已腐烂,当他拿起羊肉时并不异味,而肉还呈赤红色,他就放在水中反复冲洗后,加入各种香料进行烹饪,未想到羊肉出锅后别有一番风味,后马一真配制香料,精心研制,又如法炮制牛肉,最终烹制出独特风味的羊肉,牛肉,流传于世。

沈丘马五牛羊肉原料为当地无角黄牛和无角槐山羊,牛肉选用2-3岁的犍牛的前后坡(股、腿)部位。羊肉选用2-3岁体肥30斤以上的羯羊,剔去腿筋脊和肋骨。制作时先把牛肉或羊肉分别放入特制大砂缸用食盐及回荽、花椒腌制10-15日,每日倒缸数次,根据气温至10日或15日时再把缸密封3至5天,时肉已成赤红色,取出后用清水冲洗浸泡12小时,去其血和盐渍杂质,凉水入大缸锅,一次可加工20只羊或两个牛。

牛羊肉主要采用传统回回香料,一般为二十斤肉一斤料,香料有大茴、小茴、比波、必思答、巴丹仁、阿勃参、火失喇、哈昔尼、心意、香菊果、薰草、丁香、香叶、桔皮、凉姜、砂仁、草蔻、肉蔻等30余种之多。煮肉时牛肉每块50斤以上,羊肉为整羊圈筒,下锅后用竹篦压实,陈汤熬制。先用慢火煮两小时,以便香料浸入肉内入味,然后开水煮1小时后,再用文火炖制而成。过去牛羊肉加工时烧的是果柴,加之又多用文火,当地称“文”为“薰”,故又称之“烧牛羊肉”或“薰牛羊肉”。牛羊肉的特点为不膻不腻,口感爽嫩,味浓醇香。即可盘装,也可零食,备受顾客青睐,是居家宴客、馈赠亲朋之名品。

牛羊肉已有150年的历史,初时多为菜馆宴席上的冷盘,民国时期沈丘出现了多家专卖牛羊肉的独轮红车,用特制尺余见方的大片刀切熟肉,切功高的能把熟肉切成薄翼透亮,肉切的越薄,说明熟肉成品的质量越高。当地有一种吃法,就是用刚出炉的热烧饼夹牛羊肉食用,味道独特。已故原新华社社长穆青曾偏爱沈丘的烧饼夹羊肉,每次来家乡都要带些回北京。马五为马一真的嫡系后裔,是正宗牛羊肉的第四代传人。随着时代的发展,马五对其制作工艺进行了创新,增加了品牌,其真空包装牛羊肉远销京、沪等地,马五牛羊肉曾在全省风味小吃评比中获一等奖。

十. 安徽省 阜阳 颍州区 皖北地锅鸡

地锅鸡

现盛行于皖北一带,特点:地锅鸡很嫩,又保住鸡特有的香味。旧时农村用的锅多用砖头砌起外糊泥巴,在地上添柴烧饭,所以称为地锅。地锅鸡的特色在于烧时用木炭,大铁锅保持土菜风味,锅上贴一圈死面锅饼。起锅时鸡香饼脆。

皖北特产排行榜皖北特产有哪些食物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