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可以送人的特产有哪些 河南三门峡特产有哪些可带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01 22:56:59

一. 河南省 三门峡市 渑池 仰韶贡米

仰韶贡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小米,亦称粟米,脱壳前通称谷子,因其粒小,直径1毫米左右,故名小米。渑池做为仰韶文化发源地所生产的小米历史上曾做为朝廷的贡品,所以俗称“仰韶贡米”,又因主产区位于仁村乡坻坞一带又称“坻坞贡米”、“坻坞谷米”。渑池县仁村乡坻坞一带,土地肥沃,土质特异,四面环山,自然资源独特,空气清新无污染,昼夜温差大,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谷物生长,谷子种植历史悠久,所产小米色黄如金、入口甘甜、清香纯正,其汤纹可揭数层而不尽。因此素有“坻坞米粮川,小米似仙丹”之说。据历史记载:唐王朝贞元十六年,五品粮官续之仁将坻坞小米献于皇上,御厨把熬制的小米粥用洁白的玉碗呈与唐德宗品尝时,皇上竟不敢相信如此美味佳肴,是由小米熬制而成。那金灿灿的光泽,黏糊糊的口感,绵悠悠的香味,使唐德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令他称奇的是,粥面上还结了三层透明的米纹,用牙箸一挑,发现竟是由多层纹膜重叠而成的。每一层都薄如蝉翼,在宫灯的映射下,闪耀着七彩光芒。德宗不禁惊叹:天下竟有如此神谷奇米,足见我大唐物之繁盛矣,食后惊呼:“真乃神米也”!于是,皇上特诏粮官续之仁,详询由来后,诏令凡以后熬制米粥,皆用“坻坞谷米”,遂钦赐坻坞谷米“金米列贡”。随着仰韶文化的发掘,渑池人民就把仁村和洪阳两乡镇生产的小米俗称“仰韶贡米”。仰韶贡米生产历史悠久,据《渑池县志》(1986-2000)第三十五章“仰韶文化及其研究”记载“1991年由中国历史博物馆牵头,河南省考古研究所、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地质所、中科院植物所、中科院考古所、三门峡文物工作队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的科学综合考古发掘队对仰韶文化的班村遗址进行发掘,历时9年于1999年8月结束,发掘面积6000于平方米,发现距今7000~5000年新石器时代及历代房基数十座,最早的文化遗址相当于裴李岗文化时期,主要房基和灰坑(窑穴)从地层关系和事物形态看,大至可分为早、中、晚三段,在相当于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的遗迹中发现不少灰坑底部有碳化小米”。《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中医认为小米味甘、咸、性凉,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和中益肾,除热,解毒之功效;主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仰韶贡米颗粒饱满,色黄如金,米油丰富,粘糊性强,更具滋阴养血功能,有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着的功效,入口甘醇,清香宜人,回味悠长。

地域范围

仰韶贡米产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东部,地处韶山山脉东南,群山峻岭,沟壑纵横,海拔600米以上。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质肥沃,非常适宜谷子种植。仰韶贡米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渑池县仁村和洪阳两乡镇的南坻坞、北坻坞、仁村、东张村、蟠桃、杨河、红花窝、雪白、大水沟、东段村、上西村、高堂、台口、上庄、石盆、德厚、北沟、柳庄、雷沟、上洪阳、刘村、赵窑、义昌、崤店、堡后、胡坑、吴庄共计25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4′00″~112°01′00″,北纬34°29′00″~34°40′00″。产地区域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15公里,国土总面积19496.99公顷,耕地总面积1187.83公顷,其中谷子年栽培面积333公顷左右,年产量在1000吨以上。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 外在感官特征:仰韶贡米米颗粒圆大,色泽金黄,粒度整齐、均匀,熬粥时糊化速度快,米汁香稠,口味醇香粘糯爽口,米油丰富,汤纹可揭数层,一般小米做成米饭盛碗凉后,饭与碗明显分离,仰韶贡米不会分离,食用之满口溢香,故渑池素有“仰韶米粮川,小米似仙丹”之美誉。谷子作物适应性广,耐干旱脊薄,抗逆性强,比较稳产高产。仰韶贡米用途广泛,可以煮饭、吃糕、酿酒等。2. 内在品质指标:加工精度≥90%,不完善粒≤2.0%,杂质≤0.7%,碎米≤4.0%,水分≤13.0%,蛋白质含量9-10g/100g,淀粉65-70g/100g,硒0.02-0.03mg/kg,铁35-45mg/kg,锌25-35mg/kg。3. 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安全执行NY5305—2005无公害食品粟米标准,卫生指标应符合GB 2715规定。仰韶贡米不应使用添加剂,黄曲霉毒素≤5,六六六≤0.05mg/kg;甲基毒死蜱≤50.05mg/kg,溴氰菊酯≤0.5mg/kg,无机砷≤0.15 mg/kg,铅≤0.2mg/kg ,汞≤0.02mg/kg,柠檬黄不得检出。

二. 河南省 三门峡市 卢氏 侧柏

侧柏又名扁柏、香柏、俗名柏树,为柏木科。侧柏属常绿乔木,它适应性强,耐冷、耐旱、不耐涝 ,生长较慢,寿命长。木质坚硬,有香气,耐腐蚀,是建筑房屋、制作器物,尤其是民用棺木的优质用材;其树型美观,四季常青,还是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

卢氏县的气候和土质适合侧柏生长,自古有栽培柏树的习惯。距县城五里的张麻学校门前有一株古柏,树高25米,胸围7米,干生7枝,6枝并生,1枝另生,群众称为"七勺星"。当地传说此树已有1500年以上的树龄

侧柏遍布卢氏全县各地,以洛河沿岸为最多,一般河川平地多为人工林,沿河山坡上有野生林。建国初期,卢氏野生侧柏资源丰富,每年都有大量柏木从洛河放筏运往外地。全县现有野生侧柏林约15000余亩,木材蓄积量2万余立方米。( 卢氏县)

三. 河南省 三门峡市 灵宝 灵宝线椒

线椒主产于灵宝县尹庄镇娄下村,素有"辣半县"的美誉,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线椒颜色鲜艳,色红发亮;辣性强,油质大,果肉厚,大小均匀,辣中带有浓香,除含有丰富的辣椒素,辣红素外,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线椒主要用以位食调味,果实因小如线,晒干后果皮发皱,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河南皱椒",最高年出口量30000公斤。

四. 河南省 三门峡市 卢氏 卢氏麻片

卢氏麻片销往外地已有200多年历史。在清末和民国年间,县城内已有十几家擀制麻片的点心铺,文峪、范里、沙河、横涧等 乡村集镇也有一些点心铺生产麻片。民国年间,麻片生产最有名的 是城内"万庆升"、"义胜长"等几家点心铺

卢氏擀制麻片工艺精湛,主要选用白糖和芝麻,以优质饴糖和蛋清作原料,经过加工原料,配料熬糖、严格掌握火候、快速切片等工序精制而成。产品色泽淡黄,芝麻排列均匀,片薄透亮,酥脆香甜,深受各顾主称赞。卢氏麻片年产量3.5万公斤,1984年被评为省优产品。( 卢氏县)

五. 河南省 三门峡市 卢氏 卢氏香菇

卢氏香菇是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的。卢氏产香菇,朵大、肉厚、质细嫩、味鲜美、气味芳香、滑润爽口,营养丰富,花菇率高。

三门峡市西南部的卢氏县,是盛产食用菌的地方,古时就是有名的木耳、蘑菇、猴头等山珍出产地,改革开放后当地政府又鼓励农民大力发展香菇生产,产量一年比一年高,成为南方各省食用菌市场的重要货源。

卢氏境内有伏牛山和熊耳山等,山虽多但不高,崇山峻岭中生长着茂密的栎树林,拿卢氏人的话说,这是祖先留给子孙的一笔巨大财富。这些栎树古时伐倒后,靠自然调节生长黑木耳,朵大肉厚,很有名气。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掌握了人工制菌技术,采取先培育菌种,然后在段木上钻眼塞入菌种,让其快速生长黑木耳,使黑木耳的产量大幅度增长。到了上世纪80年代,农民们的经济意识增强了,并且掌握了食用更普及价值更高的香菇生产技术,多数农民开始转向香菇生产,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强。到了1997年以后,当地政府将香菇生产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点,号召农民采用新技术发展香菇。这些新技术是,为了可持续发展,保护森林资源,只将树枝、桔秆等粉碎成末后装袋排除杂菌,然后点上培育的香菇菌种,发菌后就可长出香菇了。这种叫袋料香菇不但产量高和原材料利用率高,而且成本低、不再浪费林木,山上的次生林、杂木均可使用。十多年来,全县的香菇生产突飞猛进,乡乡村村有安排,家家户户都种植。

如今,在卢氏县,每年冬天人们上山砍伐杂木、栎树枝干,利用农闲开机粉碎;到了春天,相互间帮忙装袋,再上锅上笼用蒸气消除杂菌。到了秋天,这些袋料在室内发菌后,被搬到院外的架子上,一排一排地摆放着。当次年冬天气温降到摄氏20度以下时,那些袋料香菇开始萌生慢长,不久,朵朵胖胖的白色菇丁就冒了出来。这时候,人们开始用小刀片将结实的塑料袋割开一个小口儿,让菇丁透气生长。再过几天,菇丁慢慢变成了伞状,等全部撑开就可以收获了。冬天气温低下的时候,香菇在冷风的作用下,裂开了一条条口子,菇茶就像一朵荷花一样,人称花菇,最贵时在南方一公斤可卖三四百元。截至2010年,全县发展袋料香菇已达到7847万袋,生产新鲜香菇9万余吨,菇农人均收入达5000元以上。

卢氏香菇的特色是朵大、肉厚、质细嫩、味鲜美、气味芳香、滑润爽口、营养丰富,花菇率高。1991年荣获国家“七五”计划产品博览会金奖;1999年获得“绿色食品”证书;2004年通过“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据分析,每100克香菇干品含蛋白质13克、脂肪1.8克、碳水化合物45克、粗纤维7.8克。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铁、磷等矿物质,特别是富含蔬菜中贫乏的维生素D,该产品具有活血、解毒、滋补、美容、化瘀、抗癌、防病、提高免疫力等医疗保健功能。因此,很受市场欢迎,除供应国内各大市场外,还远销日本、马来西亚、韩国、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六. 河南省 三门峡市 卢氏 卢氏黑木耳

卢氏黑木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卢氏山区盛产栎树,自然条件优越,最适宜培育黑木耳。卢氏黑木耳是食用菌的一个传统优势品种,朵大,色深,质细,滑润,味美,脆嫩无杂质,干湿比高(1:21),伸缩性大。据分析,每百克含蛋白质10.6克,脂肪0.2克,粗纤维9克,铁185毫克,磷201毫克,钙375毫克,维生素C219毫克,维生素A0.03毫克,B1 0.15毫克,B2 0.35毫克,特别是含铁量相当于鲫鱼的70倍,是其他食品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它含的胶质体能把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中的灰尘、杂质集中排出体外,具有清理肠胃的作用。因而又是纺织、化工、矿山、理发美容行业的良好保健食品。

七. 河南省 三门峡 灵宝 厥山葱

厥山葱,又名"鞭杆葱",产于灵宝尹庄镇厥山村一带,茎长杠粗,杆一般长26厘米以上,最长达40厘米。葱白质细,葱香强烈,入口辣中带甜。厥山葱不但是鲜美的调味品,而且可人药治病,效力较其它葱要好。该葱曾供应香港市场,受到好评。

八. 河南省 三门峡市 卢氏 虎皮竹帘

卢氏县生产的竹帘大都选用花斑竹作原料,经过选材、炭烤、对节配花、削刮编织等工序精制而成,它以底色青中透红,花纹斑斓,貌似虎皮而赢得"虎皮竹帘"的美称。
卢氏竹材资源丰富,大部分属花斑竹。全县从事竹器生产的集体和个人遍布城乡各地。产品除竹帘外,还有笸萝、筛子、竹篓、箩头、篮子等。
虎皮竹帘使用的原料斑竹,竹质坚韧,含油蜡质大。加工成竹帘后,色泽鲜明,

九. 河南省 三门峡市 渑池 四龙庙牛心柿

河南省渑池县段村乡四龙庙村的牛心柿种植历史悠久,在古代是送往朝廷的贡品,被称为“贡饼”。

牛心柿个大、肉细、汁多、味甜、无核或少核,其形状牛心,皮薄味甜,故称牛心柿。平均单果重25O克,最大果重375克。脱涩吃脆酥利口,烘吃汁多甘甜,晒制的牛心柿饼,甜度大、纤维少、质地软、吃起来香甜可口,使人有食后复思的欲感。将柿饼放在冷水中搅拌,能化成柿浆,可和蜂蜜媲美,别有风味。柿子都含有单宁物质,易与铁质结合,从而妨碍人体对食物中铁质的吸收,所以贫血患者应少吃。糖尿病人忌食。

2011年四龙庙村的牛心柿被作为“仰韶三宝”之一,是河南省名优产品,被列为全国优良果树品种,并通过了国家地理认证。2012年引进SOD生物技术,通过喷施SOD活性酶制剂,使得柿子内富含SOD,生产出集营养、保健于一体,内在品质与外观形象完美统一的高品质牛心柿。

十. 河南省 三门峡市 渑池 棒棒鞭舞

渑池非物质文化遗产棒棒鞭舞为渑池非物质文化遗产。棒棒鞭舞又名打花棍或霸王鞭,它于清未民初传入渑池县仁村乡发科岭村,是一种深受农民群众喜爱的文艺娱乐形式。它的表演不受场地和人数的限制,少则二、四、六、八人同时两相对表演,也可由几十人列成方队表演,可在舞台上表演,也可在大街上进行时表演或地摊表演。扮相有花旦、丑旦、老旦、小生等,每人手拿花棍一根,花棍用一根长一米或一米二的竹竿,两端各凿两个长方形的也,装上铜线,两顶端扎上花缨式铃铛而成。表演者用花棍敲击自己的肩、脚、膝部,边舞边唱,动作灵活,舞姿优美多变,铜钱或铁垫撞击,叮当有声,妙不可言,表演时配以管弦、响铃等乐器,并根据形势配以唱词,按照一定曲调进行,非常幽雅动听。1991年5月6日参加三门峡的黄河节庆典,发科岭村的花棍舞,曾在黄河节文艺表演中获二等奖。
三门峡特产排行榜前十名送人河南三门峡特产有哪些可带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