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版纳土特产介绍 云南西双版纳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18 15:22:29

一. 云南省 昆明 官渡区 昆明太师饼

太师饼,是云南昆明风味小吃名点之一,配以一杯热茶食用,大有太师风度。太师饼皮酥,味香,咸甜皆备,而为文人会友的必置佳品。

京式糕点中有一种太师饼,据老糕点师傅说,这种饼是商朝纣王的太师闻仲发明的。武王伐纣,纣王派太师闻仲率兵抵御,闻仲制作了一种甜味糕饼,作为行军干粮。后来这种饼传到民间,就被叫做太师饼。闻仲也因此被糕点业供奉为祖师。北京解放前,各行各业都有一位祖师,像神佛一样受到本行业的供奉与尊敬,如中药行业供奉孙思邈,称为药王;建筑行业供奉鲁班;屠宰行业供奉樊哙等等。当然,闻仲制作太师饼只是传说而已,无可稽考。不过太师饼却一直为人喜爱,京式糕点八大件中就有太师饼。其馅有枣泥、豆沙或白糖等等。现在有的糕点店把太师饼写成太史饼,“太史”当为“太师”之误。

二.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西双版纳风味小吃

西双版纳风味小吃

三.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叶包蒸猪肉

叶包蒸猪肉,原料有猪肉、葱、蒜、姜、青辣椒、花椒粉、香茅草、盐等。制作时,将猪肉剔掉皮,洗净,剁碎,放在盆里;将葱、蒜、青辣椒切好,把香茅草结成一个小疙瘩,放入盆内,撒上盐和花椒粉,与剁好的肉调匀,然后用芭蕉叶包成一个一个小包,放在甑子里蒸熟就可食用了。叶包蒸肉软酥香,有花椒香味,十分可口。( 西双版纳)

四. 云南省 昆明 盘龙区 昆明风味小吃

昆明风味小吃

五.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粗制樟脑

樟脑,是以樟树为原料提取的林化工产品,主要用于医药和化工。天然樟脑在国际市场上较为走俏,具有较高的换汇率。我国的樟脑,仅福建、江西、云南和台湾等少数地区有产。西双版纳是云南历史上的樟脑主要产地。《十二版纳志》有记载说:“次于茶叶之外销副产品当推樟脑,每年由佛海至景栋输出大约在五百至六百驮,总值十三万左右之银元。”由此可见樟脑早已是西双版纳外销的。

西双版纳地区提取樟脑的樟树,与福建、江西、台湾的并非同种。以上地区的樟树,含樟脑、樟油于树干之内,须伐树干提炼,方可获得樟脑、樟油,得樟脑而毁樟林。西双版纳的樟树,樟脑与樟油主要含于叶内,只须取其枝叶蒸馏便可得樟脑樟油。

西双版纳的樟脑,又主要产于勐海县。樟树的分布以勐海县城所在地勐海坝子为中心。向勐宋、勐遮、勐混几个坝子的边沿和勐岗等地辐射。据勐海县科委80年代末期普查,当地共有樟树323499株,70%分布于勐海县坝子周围。主要有黄樟和毛樟两类,共十余种。其中有的主要含樟脑,有的主要含樟油。

西双版纳的樟树,多与茶树混种于茶园间,樟树与茶树的比例,一般为1:5。直到近代,勐海才开始建立纯樟林。

粗制樟脑,由农民用土法提取。提取方法旧志中记载为:“边民每于农事完时,多自由入山,采取樟叶,就地搭薪生火,用两口锅一个甑,即可以简单方法取得樟脑结晶。”如今农民提取粗制樟脑多用旧法,即将樟叶塞入经过密封处理的甑内,在锅内加水煮熬,甑顶部再置一口铁锅盛装冷水作冷凝器,使樟叶中挥发出来的樟脑遇冷后凝结于锅底,从而取得粗樟脑。每甑可煮熬24斤樟叶,一般可获2两左右樟脑结晶,提取率较低。80年代中期,当地科委、乡镇企业局曾委托有关单位对粗樟脑的提取设备进行研究改进,使出脑率从原来的2.1%提高到2.6%。

为提高樟脑的质量,勐海县建立了精制樟脑厂,收购农民提取的粗制樟脑,生产樟脑精粉。

樟脑含有一股特殊的香气,可结紫黑色果实。当地群众常嚼未熟的青色果治腹疼。用樟木加工厂的木箱,盛装衣物可防虫蛀。

六.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味烧烤

    西双版纳傣的烧烤,分为并、并窝、并雅3种。3种不同的烤法,可以获得3种色、香、味均有差别的食物

“并”,是不加任何配料,仅用酱油、食盐、花椒油、八角粉、猪油作为调料的净烤方法,可用于烤制鱼、鸡、鸭和各种肉类。用“并”的方法烤鱼,需从背部纵剖,去鳞、去鳃,掏除内脏,冼净滤水,用食盐和辣椒粉(不喜欢辣者,可不加辣椒),渍制10~15分钟,净鱼体压扁用竹夹夹住,借火塘中的炭火烘烘烤至熟,加抹少许猪油复烤片刻即下夹装盘。这种净烤鲜鱼,外黄里嫩,味道鲜纯,香甜可口

用“并”的方法烤鸡、鸭,鸡、鸭,去毛后应从背部连接,掏去内脏,洗净滤干,宰掉头、脚,仅用鸡、鸭的腿及身体,抹上食盐、酱油、八角粉、辣椒粉,稍渍片片刻,将鸡、鸭体压扁,用竹夹夹住,用炭火烘烤至九成熟时,用猪油涂抹一遍鸡身,再用微火慢慢烘烤至熟。下夹整只装盘或切块装盘。用“并”法烤出来的鸡肉,表皮油黄发亮,肉味鲜纯,喷香可口

用“并”的方法烤牛肉,选新鲜纯净牛肉300克,洗净滤水,用食盐、酱油、辣椒粉少许涂抹搓揉,使佐料味入肉,用夹棍夹住牛肉,烘至肉不滴水时,加抹一次猪油,复烤至八成熟时,将肉取下用刀背或木锤轻锤,把肉丝敲松、敲散,再抹一次猪油,上夹烘烤至香脆,下夹后撕成肉丝装盘。这种烤牛肉,肉呈现丝状,色褐红油润,香脆可口

“并窝”烤法,需要在主料内另入较多的配料,并用主料包裹配料进行烘烤,使所烤食物充分吸收配料味道。这种烤法既可用于烤家畜家禽肉,更适合烤野味肉。用“并窝”方法烤牛肉,烤的方法与“并”相似,但需以青辣椒、大葱、芫荽、苤菜、青蒜、鲜香茅草等为配料。当牛肉烤至八成熟时,取下肉块,用刀背或木锤轻敲,当肉丝敲松、敲散以后,将肉块摊开,把佐料切细拦上食盐、味精摊于肉块之上,将配料裹于肉内,用鲜香茅草叶捆扎,加反动派猪油上夹复烤至熟。这种裹料烤牛肉,肉色油润,配料翠绿,红绿相间。肉香而不脆,肉丝松散适口,带有浓烈的配料味,色香味俱佳

“并窝”这种方法极适合烤带腥味的野味。若用其烤竹鼠肉,取300~400克鲜竹鼠肉作主料,以大葱、青蒜、苤菜、芫荽、荆芥、青辣椒或辣椒粉适量作配料。先将青辣椒、青蒜、苤菜洗净、切碎入锅炒至香味溢出时取出,加拌葱末、芫荽、荆芥、野花椒粉和食盐、味精拌匀。竹鼠肉抹一次盐,用香茅草捆扎后上夹先烤至七成熟,然后取下剔去肉内骨头,将肉块锤松、锤散摊开,铺上配料,卷成肉卷。用香茅草捆扎后上夹烘烤,烤至配料散发出香味时,加抹猪油用微火慢烤至热,取下装盘。用这种方法烤制的竹鼠肉,色褐红,肉丝松散,内层红中夹绿,肉味鲜香不带腥味,营养丰富,系民间珍肴

“并雅”,也是一种物理学烧烤方法,其特点是用芭蕉叶、木叶包起来起食物来烘烤,使食物经煤烤后原法不会散发。这种方法可用来烤动物脑类、小鱼小虾,也可以用来烤野菜。用“并雅”的方法烤猪脑时,取猪脑一个作为主料,以大葱、姜、青辣椒、芫荽、荆芥配料。猪脑冲后剔去杂质,按50克左右一份切份(不切亦可),摊于鲜芭蕉片上,放上数片香茅草叶,将洗净切碎拌有食盐味精的配料的铺在猪脑面上,用芭蕉叶仔细包严(至少要包三层),用绳子捆扎后上夹,用微火烘烤至熟,下夹装盘,或以叶包代盘摆于桌上。用这种方法加工的猪脑,形呈现饼状,色泽白中显翠,味鲜的小鱼小虾。欲烤食的小鱼,剖腹挤去内脏,洗净滤水,加拌青辣椒末、芜荽、葱花、食盐、味精,用芭蕉叶严密包裹,以香茅草捆扎,上夹用微火烘烤至熟,下夹装盘上桌。包内小鱼与配料紧密结合成饼,白绿相间,味鲜、香,略带辛辣。( 西双版纳)

七. 云南省 昆明 寻甸县 昆明蜡染

蜡染是流行于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手工染印工艺品,昆明蜡染面料融合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图案独特新颖,古朴大方,一块蜡染布的价格约15元左右。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八.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腊县 傣锦

傣锦是云南省傣族人民的民间织锦。傣族妇女人人会织,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傣锦是一种古老的纺织工艺品,以织工精巧、图案别致,色彩绚丽、美观大方、坚牢耐用和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而著称。它的图案丰富多彩,有各种珍禽异兽的动物图案、五谷花卉和几何纹图案等。每种图案的色彩、纹样都有具体内容,如喜欢织红颜色的筒裙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象征吉祥;大象图案象征五谷丰收等。寓意深远的各种图案,显示了傣族人民的智慧,体现了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傣锦是一种古老的纺织工艺,图案的设计是通过熟练的纺织技巧创造出来的。经常是单色面,用纬线起花,以花纹组织的要求非常严谨。傣族妇女首先将花纹组织用一根根细绳系在“纹板”(花本)上,用手提脚蹬的动作使经线形成上下两层后,开始投纬,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便可组成十分优美的傣锦。设计一幅傣锦图案,有时要几百根,几千根细绳,在“纹板”上表示出来,倘若结错一根绳,就会使整幅傣锦图案错乱不堪。傣锦图案的设计与组成真是巧夺天工,浸透着傣族妇女的智慧。

傣锦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发展,除了制作统裙,筒帕,床单,被面,窗帘,手巾等传统产品外,还设计制作出精美的傣锦屏风和沙发垫等新品种,以其鲜明的色调,瑰丽的图案,浓郁的民族风格,深受国内外人士的青睐。

九.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蝉酱

以蝉为主要原料,加以糊辣椒粉、野花椒粉、姜蒜、芜荽等佐料调制,这道菜只能在初夏之时制作。雨水刚落地时,蝉常常于夜间在有浅水的洼地上云集。人们趁机将蝉捕来,去羽、去脚,蒸熟剁细,拌上糊辣椒粉、姜末、蒜泥、野花椒粉、芫荽、加适量食用。味虽谈不上美,但营养丰富,特色独具。( 西双版纳)

十.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景洪普洱茶

景洪普洱茶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的。

普洱茶已驰名中外,但您知道吗?普洱茶的故乡在版纳,在景洪。《滇海虞衡志》中写道:“普茶名重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日攸乐、二日革登”。攸乐即今景洪基诺山乡。只因当时普洱是茶叶的一个集散地而得名普洱茶。

在景洪、西双版纳的深山密林中,生长着许多野生茶树,有的树龄已年逾千年,主干树围达3.8米,树高34米,使茶坛震惊。除野生大茶树外,还发现了树龄达800多年的栽培型“茶树王”,此树主干直径达1.38米,树高仅5.5米。当地哈伲族茶农称其为“沙归八玛”。栽培型“茶树王”的发现,说明当地植茶历史的悠久。

“云雾山0好茶”,景洪的茶叶,以味酽、质优而闻名,史书记载:“倚邦,蛮专茶叶较胜”,而被清廷规定将其列为贡茶。六大茶山每年上缴的贡茶达6.6万斤,既得“京师尤重之”,又受客商欢迎,因此方有“入山作茶者十万人”之众。如今景洪的茶叶种植已遍布全市各乡镇,千山万谷之中处处都有茶园,面积达 万亩,年产茶叶 万担。已成为景洪的又一支柱产业。市内不仅有大渡岗茶厂著名型茶厂,主产茶乡镇也建立了一批精制和初制厂。使您不仅可以品尝传统名茶——普洱茶,还可品尝新研制出来的南糯白毫、云海白毫、版纳银峰等名茶。茶乡一定会让您“品尽古今版纳茗,带走茶农一片心”。

云南西双版纳特产有哪些云南西双版纳特产 一览表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