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特产作文300字三年级 亳州的习俗作文300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08 10:15:26

一.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板桥无籽西瓜

板桥无籽西瓜

提起板桥的无籽西瓜,在我县城乡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哓,它以异样的色彩,诱人的香味,可口的甘甜,引来了千里的食客。

1996年,板桥集镇投资4万元在孙庄村进行无籽西瓜试点,并从县科协请来技术专家现场指导。

2月,孙庄村党支书记孙明杰,自费去山东、江苏、宿州考察学习,然后试点、推广瓜套棉,试验成功无籽西瓜“靠接”技术,即在葫芦苗和有籽西瓜苗两叶期,各削去一半,再用夹子拢在一块,生长出来的西瓜秧,长出无籽西瓜。到1997年全村已发展到860亩。1998年,板桥集镇党委、政府在孙庄村设立无籽西瓜繁育基地。基地大胆实践,又试验成功“金帅”、“蜜桂”、“绿宝”彩色无籽西瓜。彩色无籽西瓜一问世,倍受消费者青睐。1998年7月,孙庄瓜农在蒙宿路孙庄段两侧摆满瓜摊,自成市场,黑皮黄瓤,黄皮红瓤,香里透着脆,沙里裹着蜜,食客络绎不绝,给省道增添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无籽西瓜基地种植模式采取无籽西瓜套棉花,瓜茬种植双孢菇,一亩地一年三茬,收入6000--8000元。2000年,无籽西瓜达到1000多亩,孙庄村家家种瓜,户户卖瓜,305省道路边、蒙城县城小摊、周边集市、瓜棚地头,到处是瓜的世界,客商登门买瓜,瓜农出门卖瓜,市场火爆,买卖兴旺。2006年,孙庄村种植能手孙明坤试验成功无籽西瓜“砧木”嫁接技术,即在葫芦苗两叶一心期,将葫芦苗掐头,但要留两片子叶,在残茎上用牙签插孔,再将西瓜苗去根,削尖,消毒,插在小孔里,成活率98%。同“靠接”技术相比,“砧木”嫁接技术具有抗病、耐旱、抗涝,根系发达,不整枝,不打杈,不用人工授粉,省时省工等优点,亩产量可提高40%至50%。

二. 广西 桂林 七星区 桂林三花酒

桂林三花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桂林三宝”之一的三花酒,是中国米香型白酒的代表,被誉为白酒之王,是桂林人的骄傲。桂林三花酒以其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品质优良而倍受中外游客的青睐。

三花酒酿造历史可追溯到南宋。

三花酒之所以优质,除了与采用清澈澄碧,无怪味杂质的漓江水、优质大米、精选的酒曲有关外,还因为桂林冬暖夏凉的岩洞所构成的特有的贮存条件,才使酒质愈加醇和芳香。

三花酒无色透明,蜜香清雅,入口柔绵,落口爽洌,回甜,饮后留香。适量饮用,可提神,活血,有益健康。品种有57°、38°、30°等系列。

三. 安徽省 亳州 利辛县 孙集米酵子

孙集米酵子是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孙集镇的特色小吃。在利辛,一提起当地的特色小吃米酵子,人们会说孙集的好。孙集米酵子有近200年历史,它香甜稍酸,酒味浓厚,纯正柔绵,享誉一方。

据该镇纪小庙村纪腰庄老人纪永庆介绍,清朝年间,他的祖上为谋生计外出学会做酵子,回来后制作米酵子在当地出售,年复一年地挑着担子走村串户上集镇叫卖,尝尽人间酸甜苦辣,赚回点钱养家糊口。那时所用的原料糯米(又称酒米)当地没有,需亲自到南方霍邱等地用独轮车推。后来,制作酵子的技术在当地传开了,先是本庄人跟着学做这生意,渐渐地周围十几个庄的人也都干起了这行当儿。

制作米酵子,先将糯米(或粳米)放入水中浸泡,再用锅蒸熟,之后盛入盆中冷凉,拌入酵母菌(俗称“小药子”),盖严密封,低温季节还要加盖棉絮保温。一般过一天两夜既成,盆0来的微黄液体,叫米酒。在制作过程中千万不要沾油花,否则米会出绿、黑霉,做不成功。

米酵子富含维生素、氨基酸、糖、矿物质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且味美,人人爱吃。但是,食之过量也会醉人,大家千万要注意哟。

四. 安徽省 亳州 涡阳县 涡阳黄牛

涡阳黄牛

涡阳是黄牛大县,通过品种改良,西杂、夏杂、利杂等一代商品牛数量充足,年可出栏10万头以上,可供外地客商选购。同时利用波尔山头优势改良地方品种也已在我县广泛开展,瑞已繁殖杂交一代波尔山头近千只,热忱欢迎外地客商合作开发山头生产、加工等项目。

五. 浙江省 舟山 普陀 三鲍勒鲞

三鲍勒鲞

鳓鱼鱼体侧扁,口大向上倾斜,鳃孔大,体背淡青色,体侧腹部银白色,腹面有硬刺能勒人,故名。鳓鱼以每年端午期间产量最丰。鳓鱼刺多,肉质细嫩,味鲜美,鳞下脂肪丰富。鳓鱼经腌制后,称“咸鳓鱼”。凡经三次反复盐腌,称“三抱咸鳓鱼”,久贮不坏。鳓鱼用酒糟糟之,即成久负盛名的“糟鳓鱼”。三鲍勒鲞用盐经过3次以上腌制而成,配以鸭蛋、火腿片、姜片、黄酒等副料蒸之,肉质红嫩,咸鲜可口,是舟山居家传统名菜。

六.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亳州苏赵梨

苏赵梨产于安徽省亳州市龙杨镇西北角的苏赵庄。苏赵梨源于明末。当时,村人为避兵乱而“跑反”,返家时,从西北河套里带回一棵梨苗栽在村东水塘边儿,本不以为意,谁知这儿的水土独特,竟然育出了一代名品──苏赵梨。

苏赵梨的特点是酥脆可口,甜中带香,果肉纯白,味正多汁,食之无渣,落地即碎。清道光年间,苏赵梨与砀山梨同为贡品。

苏赵梨园如今已发展到一千多亩,园林结构可谓“三世同堂”。外围是一把粗的新载梨树,碧叶嫩枝,为青春少女;环村是五十年至百年的壮年梨树,枝叶繁苦茂,挂果累累;村中是那棵三百高龄的古老梨树,粗大的树干被风雨磨得如铁似钢。

苏赵梨的名气越来越大,并多次荣获嘉奖。1957年华东五省市水果竞赛中获金质奖,1996年安徽省农业厅优质水果评比中获质量奖,并在“第八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牌。

七.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铜关粉皮

铜关粉皮是亳州土之一。在省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是作为拜亲访友、赠送来宾的最佳礼品。

铜关粉皮产于亳州市谯东镇铜关村,其粉皮具有千余年的生产历史,相传明万历年间曾作为贡品进贡朝廷,随着历史文沿等。铜关粉皮也在不断地提高质量,从寻常百姓家走上高级餐厅,生产能力连年扩大,现正达到年产2000吨的水平,且供不应求。

铜关粉皮为优质绿豆加工传统工艺生产。其特点是柔软如缎,薄如蝉翠,晶莹剔透,亦食亦菜。因其是纯绿豆所做,具有极好的药用保健作用,常食具有抗早衰、抗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有清热解毒之功能。

八.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亳花粉

亳花粉又名天花粉,亳州地产药材。是葫芦科植物栝楼的干燥根。亳花粉个肥大、白色、粉足、筋脉少,质地上乘。花粉秋季采挖,去泥去皮晾干即可。味甘,微苦,性凉,有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等功效。

九.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亳州“穿心红”辣萝卜

“穿心红”辣萝卜产于安徽省亳州城南三里的“八角点将台”周围一里左右。它的特点是酥脆如梨,甜中含微辣。初开萝卜,竟有一道红线纵穿中心,经线颜色鲜艳,如同血染。

穿心红辣萝卜不仅是一道佳肴,而且是一味良药,具有滋阴、平喘、理气、清热等疗效。亳州民谚云:“吃辣萝卜喝热茶,大夫饿得满街爬。”

穿心红辣萝卜之名清末已传至京城。据说,民国时亳州商会会长蒋逊之的母亲患病,遍请地方名医无效,便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张岚峰出面,从北京请来中国四大名医中的施今墨(该名医乃宫廷御医之高徒,解放后曾任过毛主席健康小组组长),珍金是每日白银百两,车马费、伙食费另计。施今墨为过病开药,药引中却有“八角台穿心红萝卜一只”。由此,可见施今墨知识之渊博,亦可见穿心红萝卜名气之大。

十.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锅贴饺子

蒙城地方特色小吃_锅贴饺子属于传统精品主食,主要原料是白面,芝麻,香菜,口味颇香,工艺为煎。
亳州特产作文300字首山特产作文300字三年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