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南外万源土特产 四川达州万源县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07 09:16:13

一. 四川省 达州市 大竹 大竹苎麻

大竹苎麻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被称为"中国草"的苎麻,是大竹县支柱产业之一。大竹自商周时种麻,迄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道光《大竹县志》记载"麻稻为首"和唐朝诗人杜甫《夔州十绝句》"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反映大竹的苎麻生产、流通盛况。 建国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竹县把苎麻生产作为地方支柱产业来抓,使苎麻生产得到迅猛发展,苎麻产量、面积跃居全国产麻县之首,常年苎麻产量占全省40%左右,全国10%左右,成为全国苎麻生产基地县。八十年代中后期,苎麻生产进入鼎盛时期,苎麻种植最高年份(1987年)面积达22万亩,产量2万吨,产值2.05亿元,全县人均收入236元,主产麻区人平收入上千元;麻农总收入最高年份(1986年)达到1.3亿元,真正成为大竹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进入九十年代后,全国苎麻市场疲软,县委、县政府引导麻农重推苎麻品改,淘劣扩优,苎麻单纤维支数达到1800-2300支,苎麻面积保持在15万亩左右,面积、产量仍位列全国之冠。 在抓苎麻生产的同时,大竹县充分运用苎麻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了苎麻纺织工业,苎麻加工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四川省苎麻纺织基地。全县苎麻加工企业现有23家,固定资产3亿多元,就业职工上万人,拥有长纺2.3万锭、短纺1.2万锭、织布机700台,年耗原麻可达2万吨。主要麻纺产品有精干麻、麻条、落麻、麻纱和麻棉混纺布等,先后有38个产品获部、省优质产品,其产品因系纯天然织物,具有档次高、挺括、透气性能好等特点而倍受外商欢迎,远销日本、韩国及欧美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县基本形成原麻种植生产、购销贩运,麻产品加工、销售一体化格局,已初具苎麻产业化经营形式。 目前,大竹县正抓住中国加入WTO进程加快,纺织行业复苏的机遇,一手抓优质苎麻基地建设,一手抓麻纺产品深度开发,把大竹建设成为全国优质苎麻商品基地县和苎麻纺织品集散中心。

大竹苎麻四川省大竹县苎麻技术推广站大竹苎麻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四川省大竹县竹阳镇、城西乡、竹北乡、杨家镇、人和乡、黄家乡、中华乡、清河镇、柏林镇、柏家乡、李家乡、石河镇、月华乡、双拱乡、二郎乡、蒲包乡、乌木镇、东柳乡、团坝乡、朝阳乡等50个乡镇384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50′-107°32′,北纬30°20′-31°58′。

二. 四川省 达州 达川区 达州灯影牛肉

灯影牛肉是达州弛名中外的名特食品,因其肉薄如纸,棕红闪亮,灯照显影而得名。此种牛肉始由梁平人刘仲贵于光绪年间,选用宣汉黄牛特定部位的肉块,经过二十多道加工工序,按四季不同气候特点加入多种香料精心制作而成。具有质酥香脆,耐人细品、营养丰富、久存不坏的特点。1927年在成都举办的四川省第十次劝业会上首次展出,名声大噪,从此便扬名海内外。不仅连获省、部优产品称号,而且被列为国宴菜谱和馈赠国际友人的佳品,畅销世界各地,经久不衰。

灯影牛肉,是用精选的牛后腿腱子肉切片,手工制作,色泽红亮、麻辣鲜脆。其辉煌的历史,甚至可追溯到百年以前的清朝光绪年间。

关于灯影牛肉的说法是,清光绪年间,四川梁平县有个姓刘的人流落到达县,专门以烧腊、卤肉为止。开始,制作五香牛肉片厚质硬,吃时难嚼,老塞牙缝,生意不畅,销路打不开。后来,刘老板左思右想,逐渐改进刀法,将牛肉切得又大又薄,再腌渍入味,继而加火烘烤,卖时还淋上香油。如此制作的牛肉,顾客觉得酥香可口,购买者增多。一传十,十传百,不久成了当地名食。其他人见有利可图,纷纷仿制,以此发财致富。就这样,灯影牛肉名气传遍四川各地。

达州灯影牛肉的用料和制法是:选黄牛后腿部净瘦肉,不沾生水,除去筋膜 ,修节 整齐,片成极薄的大张肉片。将肉片抹上炒热磨细的盐,卷成圆筒,放在竹筲箕内, 置通风处晾去血水。取晾好的牛肉片铺在竹筲箕背面,置木炭火上烤干水气,入笼蒸 半小时,再用刀将肉切成长一寸五,宽一寸的片子,重新入笼蒸半小时,取出晾冷。 菜油烧熟,加入生姜和花椒少许,油锅挪离火口。10分钟后,把渍锅再置火上,捞去 生姜、花椒。然后将牛肉片上均匀抹上糟汁下油锅炸,边炸边用铲轻轻搅动,待牛肉 片炸透,即将油锅挪离火口,捞出牛肉片。锅内留熟油,置火上加入五香粉、白糖、 辣椒面、花椒面,放入牛肉片炒匀起锅,加味精、熟芝麻油,调拌均匀,晾冷即成。

灯影牛肉从问世以来,以其特殊的手工技艺和独特的风味,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民国16年( 1927年),灯影牛肉在成都召开的第十次劝业会上获甲等奖。民国19年,灯影牛肉在达县劝业会上获第一名。1978年,国家领导人出访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时,将灯影牛肉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友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灯影牛肉被指定为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国宾馆国宴用品。

三. 四川省 达州市 开江县 任市板鸭

任市板鸭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任市板鸭

任市板鸭为开江县地方名之一,用开江麻鸭作为原料,经腌制、烘烤而成。《开江年鉴》(2006-2007)记载“唐板鸭制作技艺产生并流传于开江县任市镇,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在《开江县志》等资料中也记载有1958年在县城东街新建食品加工厂,主要生产板鸭等。2008年9月,开江任市唐板鸭传统制作技艺被达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

任市板鸭粗脂肪含量低于0.5%,粗蛋白含量高于20%,胆固醇(mg/100g)低于30mg,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因板鸭独特的加工工艺和鸭肉的脂肪含量少、氨基酸种类多等特点,产品色泽金黄、肉质绵韧、风味独特、香味浓郁、营养丰富。任市板鸭是开江麻鸭产品链的延伸,是提高开江麻鸭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开江境内现有四川尚禾青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任市唐板鸭、李板鸭、杨板鸭等多家板鸭加工企业,年加工板鸭能力可达50万只,产值达4000万元。

所在地域:

四川

申请人:

开江县家禽产业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划定的地域

地域范围

任市板鸭主要产于四川省开江县。产区位于东经107°42'06''—108°05'07'',北纬30°47'40''一31°15'28''之间,分布于开江县的新宁镇、普安镇、永兴镇、新太乡、灵岩乡、回龙镇、天师镇、骑龙乡、长田乡、沙坝场乡、梅家乡、讲治镇、宝石乡、甘棠镇、靖安乡、任市镇、新街乡、广福镇、长岭镇、拔妙乡等20个乡镇,产区面积1033.8平方公里,年加工任市板鸭300万只,年产量2000吨。

四. 四川省 达州 大竹 素烧阳鱼

绵亘千里的巴山,腹内有许多面积广阔的地下湖,地下湖中产的鱼,山里人称之为“阳鱼”。此种鱼由于生长在不见阳光的地下,无鳞而眼睛业已退化;再由于人类难以侵挠,所以得以任意繁殖,不仅肥大,其肉质细嫩鲜美。在宣汉百里峡、万源观音峡一带,每当地下水位上涨时,阳鱼随水从石缝草丛中漫出,只须用撮箕或鱼篓接在出水口,就可以获得这种鱼。当地人称这些出水口为“鱼泉”。吃这种鱼,勿须多费功夫,仅取出内脏佐以盐姜素烧即可,其味有独特的鲜美,加之未受任何污染,是货真价实的“绿色食品”。

五. 四川省 达州 宣汉县 漆碑茶

漆碑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漆碑茶 四川省宣汉县土黄镇、樊哙镇、漆碑乡、石铁乡、渡口土家族乡、三墩土家族乡、漆树土家族乡、龙泉土家族乡共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宣汉县人民政府关于报送漆碑茶地理标志产品建议保护区域的报告》,宣县府〔2013〕19号 宣汉县地方标准:DB511722/T023、025、032-2010《漆碑茶》

漆碑茶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福鼎大白茶、名山131茶等经审(认)定的适制漆碑茶的茶树良种。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600m以上,土壤pH值4.5至6.5,土层厚度≥80cm,土壤有机质含量≥1.5%,硒含量0.25 ㎎/㎏至0.38 ㎎/㎏。

三、栽培管理

1. 建园: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开垦深度在60cm以上。

2. 定植:时间为11月上旬至翌年3月下旬。采用单行或双行条栽方式种植,每公顷栽植60000至65000株。

3. 施肥: 农家肥为主,有机肥为辅,根据土壤特点和茶树生长情况适时追肥。

4.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摘

1. 采摘时间:春茶为3月上旬至5月下旬;秋茶为8月上旬至10月中旬。

2. 采摘方式:人工采摘。

3. 采摘标准:采摘单芽至一芽二叶,严禁采摘雨水露水芽叶、紫色芽叶、病虫芽叶。

五、加工工艺

1.工艺流程:

(1)烘青:鲜叶摊放→杀青→摊凉回潮→揉捻→烘二青→理条→筛分→烘三青→足干。

(2)炒青:鲜叶摊放→杀青→摊凉回潮→揉捻→炒二青→炒三青→足干。

2.工艺要求:

(1)摊青:在阴凉处摊放,摊放厚度1cm至4cm,摊放4小时至6小时,至叶片柔软,失水率达25%至35%。

(2)杀青:温度150℃至180℃左右,至水分55%至65%。

(3)揉捻:采用人工或揉捻机揉捻。

(4)足干:温度60℃至80℃,1小时至1.5小时,烘干至水分≤6.5%。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烘青茶:

级别

外 形

内 质

形状

色泽

匀度

净度

香气

汤色

滋味

叶底

特级

细嫩有毫

墨绿油润

匀整

清高

黄绿明亮

醇爽

黄绿细嫩有芽

一级

细紧带毫

墨绿油润

匀整

清香

黄绿明亮

尚醇爽

黄绿细嫩带芽

二级

紧细尚直

墨绿

匀整

尚净

清正

黄绿尚亮

尚醇爽

黄绿尚嫩

(2)炒青茶:

级别

外 形

内 质

形状

色泽

匀度

净度

香气

汤色

滋味

叶 底

特级

紧细显峰

灰绿油润

匀整

带栗香

黄绿明亮

浓爽

黄绿细嫩有芽

一级

紧细浑实

灰绿尚润

匀整

香高

黄绿尚亮

尚浓爽

黄绿细嫩带芽

二级

紧实

灰绿稍润

匀整

尚净

尚高

黄绿尚明

浓尚爽

黄绿嫩匀

2.理化指标:水分≤6.5%,总灰分≤7.5%,碎茶≤2.0%,非茶类夹杂物≤1.0%,水浸出物≥38.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六. 四川省 达州市 万源 姜葱螃蟹

姜葱螃蟹

用料:肉蟹3只,精盐2克,味精2克,胡椒粉2克,高汤50克,姜片20克,长葱节60克,水豆粉少许,色拉油1000克,香油2克。

制作方法:

1、将肉蟹宰后去壳,洗净改成六块,大钳拍破。用碗将精盐、味精、胡椒粉、高汤,水豆粉对成味汁。

2、锅置旺火上,放入色拉油烧至五成热,将蟹壳炸后摆于盘中,然后倒入蟹肉炸熟用漏瓢打起。锅洗净,放入色拉油、姜片、长葱节炒出香味,倒入蟹肉翻炒,烹入味汁炒至亮油,淋上香油,起锅装盘即成。

特点:

姜葱味浓郁,肉质鲜嫩。

七. 四川省 达州 万源 万源马铃薯

万源马铃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万源马铃薯

“大清早,戴草帽、扛锄头、背背篓上山。到了地里用锄头从上轻轻一钩,一个个比鹅蛋还大、圆润饱满的‘金蛋蛋’被刨出来,顺着山坡往下滚……”这不是传说,这是万源土豆的丰收场面。万源市地形总体为山多平地少,土地大多在陡峭的高山上,加之早些年农民耕种手段落后,一旦土豆被刨出,遍山滚的情况并不少见。

万源土豆不仅个大、口感好,而且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硒,深受人们喜爱。2009年5月,万源土豆更是被农业部授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并有了新的名字——万源马铃薯,成为全国著名土。小小的万源土豆,缘何能受到世人如此关注,且看——

山沟里刨出的“金蛋蛋”

土豆,在达州又被称为洋芋。洋者,外来品种也,含有新奇、惊喜之意,足见人们对土豆的喜爱之情。达州人爱土豆,炒土豆丝、炸土豆泥、煮土豆片汤;万源人更爱土豆,不仅汤里有土豆,饭里有土豆,甚至饿了时,直接煮几个土豆,不需要任何佐料便能美美吃上一顿。

万源山高坡陡,土层浅薄,高山气候明显,农作条件并不好,但正是这样的条件,却非常适合土豆生长。每年12月前后,农民们扛着锄头上山,在地里挖个小坑,撒点草灰,丢下种土豆,复填上土,土豆的播种过程就全部结束了。管理工作也非常简单,除遇到大旱时需要泼点水肥,几乎不需要其他工作。待到次年5、6月,土豆地里尽是拱起的小土包,一锄头刨开,全是大而饱满的土豆,煞是喜人。

和普通土豆不同,万源土豆口感爽滑,微甜而不腻,凡到过万源的人,都必定会留下深刻印象。在万源,大大小小的餐馆菜谱上,随意可看到诸如清炒土豆丝、炸土豆、清蒸土豆之类的菜品。在万源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土豆,餐馆莫开!”土豆在这里从来都不是主菜,但从来不可或缺。

“好吃,巴适!”尝过万源土豆的人无不叫好。味道好是万源土豆的招牌,而另据科学研究,常吃万源土豆对人体也非常有好处。资料显示,万源市全境土壤中硒含量最大值1.74ug/g,平均0.51ug/g,属于中硒到高硒,易于植物生长和人体吸收。硒元素是人体所需的最重要微量元素之一,人体缺硒就会造成器官机能失调,导致许多严重疾病发生。经科学分析,万源土豆富含硒,因此其又有“粮食中的黄金”这一称谓。

世代种芋万源人

万源种植土豆历史悠久,据一些老专家称:还没有“万源”这一地名时,万源土豆便已在秦巴地区小有名气了。由此可见,万源土豆如此出众,不仅得益于万源独特的地里条件,也和勤劳的万源人民世代精心呵护是分不开的。

地域范围

万源地处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大巴山南麓腹心地带,东经107°29′-108°31′,北纬31°39′-32°20′之间,东接重庆市城口县,南接宣汉县,西抵平昌、通江两县,北与陕西的镇巴、紫阳县毗邻。万源市南距达州市146公里,北距陕西镇巴县城71公里,襄渝铁路、国道210线(包南路)及川东电网纵贯全市,是进出川的主要通道和重要门户,是川陕两省的交通要塞,素有“秦川锁钥”之称,享有“万宝之源”的美誉。全市幅员面积4065平方公里,万源马铃薯保护范围为全市12个镇、40个乡,373个村,2480个社。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万源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海拔高差大,相对高差达2000米,大部分地方海拔600-1400米,占幅员面积的83%。地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地貌类型主要为山地。万源市现有耕地面积60.5万亩,其中田19.3万亩。土壤兼有深丘、低、中、高山多种地貌,西、南部多桌状方山、台地,东、北部多为深切割单斜山,地域差异明显。

万源土壤多为海相层积硅质胶结岩发育的干鹅包地,肥力水平较高,呈微酸性,有机质丰富,是全国三大富硒地区之一,水溶态、可交换态、有机态硒含量较大,与中国生态景观土壤中硒的水溶态含量临界值相近,土壤中还

富含锌、铜等微量元素。

土壤按成土条件、成土过程、理化性质和生产能力分为6个土类、13个亚类、29个土属、64个土种、88个变种。其中水稻土占38.6%、紫色土占23.8%、潮土占0.4%、黄壤占25.3%、山地黄壤占1.4%、石炭岩土壤占10.5%。土壤pH值在6.5-7.5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1.68-3.73%,全N0.96-1.72%,碱解N92-190ppm,全P0.098-0.124%,速效P3.4-5.7ppm,全K1.11-1.72%,速效K78-148ppm,且含硒0.5-12ppm。

(2)水文情况:万源市地处长江上游,素有“万水之源”的美称。境内主要河流有中河、后河、秦河,喜神河,肖口河,任河,白沙河等七条,分属渠江、汉江两大水系,全市流域2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2条,地表径流为29.2

亿立方米,境内水资源总量为31.42亿立方米。

(3)气候情况:万源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垂直地域性差异大。常年平均气温14.7℃,极端

最高气温39.7℃,极端最低气温-9.4℃,年有效积温4534℃,昼夜温差大,利于马铃薯干物质的积累;年均降雨量1246毫米,无霜期236.8天;日照时数为1474.4小时,马铃薯生长期光照达15兆焦/平方米,光照条件良好,特别适益马铃薯生长。

(4)人文历史情况:万源是一块红色的土地。1929年,革命先烈李家俊领导震撼全川的固军坝起义,创建了四川最早的一支革命武装-四川工农红军第一路游击队。1932年至1935年,1、1、1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红四方面军西征入川,在万源进行了红四方面军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斗最艰苦、战绩最辉煌”的“万源保卫战”。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是我党我军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参战将士解放后有近300位成为共和国的将帅。在艰苦卓绝的万源保卫战期间,马铃薯被当成红军的主要口粮,为保卫万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万源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影响,全市农民种植马铃薯有着较悠久的历史,早在晚清就有农户分散种植。民国时期开始大量种植,逐步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性马铃薯品种:米拉、太白、蛮子洋芋、大乌洋芋、大眼皮、红坑、万不烂、巴山白等近三十个地方性品种。建国后,农户开始自行从高山开始往低山换种,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从东北地区、万县等地调入马尔科、巫山洋芋、东北洋芋等品种换种、扩繁。1976年开始成立万源县农科所,77年在省科委的统一安排下,由省农科院作栽所对全省川北盆周山区及甘阿凉地区的农科人员进行了马铃薯镜检脱毒培育脱毒马铃薯种薯的推广工作,县农科所随即开展了该项科学试验工作,在县农科所实验室进行了马铃薯茎尖镜检脱毒工作,在三角瓶内培养出了脱毒小苗。1998年开始引进脱毒马铃薯良种进行大量的试验、示范、高产攻关和大面积推广,脱毒马铃薯逐步取代了过去使用多年、种性退化严重、产量极低的本地品种。目前我市主要推广品种有大西洋、费乌瑞它、早大白、克新一号、秦芋30号、坝薯10号、鄂薯3号、鄂薯5号、川育早、川育56等食用、加工不同用途的早、中、晚熟系列品种。在多年种植生产的实践中,我市已总结推广了以马铃薯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高产栽培技术,培育出了一大批高产典型及科技示范点(片),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栽培经验,形成了配套

完善的栽培体系。1999年,农业局在八台乡天池坝村进行脱毒马铃薯高产攻关试验,经省、地有关专家实地测产验收,亩产达到3636.5公斤,创四川省盆周山区马铃薯最高单产纪录;2000年在太平镇鞠家坝村进行同样的高产攻关,亩产达到4230.3公斤,创四川全省马铃薯最高单产纪录;2008年,在全省粮油高产创建活动中,我市马铃薯高产攻关净作亩产最高达4931公斤,平均亩产4657.5公斤,再创全省马铃薯最高单产纪录,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受到省农业厅马铃薯专家的肯定和赞赏。

八. 四川省 达州市 达川区 达县米城贡米

达县米城贡米,是四川省达州市达县的著名,因其最初原自该县米城乡,故名。该米具有米粒油亮光泽,米饭滋和糯实等特点,同时还具有较浓的清香和甜味。

达县米城贡米又称米城大米,出产于四川省达县米城、堡子、龙滩和檬双等7个乡镇。米城乡因为历史上曾出产过贡米而得其名。辖区内山峦重叠,峡谷纵伸,土壤母质为棕紫泥,平均海拔782米,年均气温15.5℃,年均降雨量1359mm,春暖夏凉,四季分明,立体气候强,昼夜温差大,远离城市,无环境污染。“米城”贡米全部采用优质稻种,全程实施无公害栽培技术,产出的稻米米质优良,米饭滋和、糯实,香甜可口。“米城”贡米已经国家工商局登记注册,已通过无公害基地、无公害农产品和QS认证。sz9

达县米城贡米是达县重点开发的唯一特色无公害大米,该县统一选种,种植的Q优6号、宜香10号等水稻良种,米质均达部颁三级以上;统一集中育苗,县、乡政府对统一育苗所需农药、农膜、肥料等农资经费予以了适当补贴;统一技规质量,在农事生产关键时节,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突出关键技术落实;统一防治病虫害,县农业局积极组建植保专业合作社,加强对病虫害进行集中统一防治;统一订单收购,指导农民分品种单收单晒单储,县政府协调加工企业签订订单,实行合同收购。据统计,目前达县在堡子、米城、青宁、金石、龙滩5个乡镇各建亩产650公斤以上的百亩高产攻关点,亩产600公斤以上的千亩展示片,共建亩产550公斤以上的核心示范片20000亩,辐射带动檬双、碑庙、北山、梓桐等乡镇连片发展米城“贡米”优质稻基地6万亩。sz9

2010年10月,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米城贡米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四川省达县米城乡、赵固乡、大堰乡、檬双乡、堡子镇、龙滩乡、金石乡、安云乡、碑庙镇、青宁乡、梓桐乡、北山乡、江陵镇等13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sz9

达县米城贡米的质量特色:sz9

1、感官特色:大米油亮光泽,米饭滋和糯实,有较浓的清香和甜味。sz9

2、理化指标:碎米总量≤25%、出糙米率≥75%、精米率≥70%、整精米率≥52%;胶稠度≥55mm、直链淀粉≤25%、糊化温度(碱消值/级)≥4。sz9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sz9

九. 四川省 达州 达川区 大风羊肉

以当地山区自然放养的小土山头号为基本原料,以独特的配方烹制而成。基最大的特点是,不油腻、无膻味、口感舒适,滋补营养,所烹制的系列菜肴各有特色、余味无穷。主要菜品有:酸辣羊肝、生爆羊肚、干煸羊肉丝、红烧羊蹄、清汤(红汤)炖羊肉、牛奶羊肾、清汤羊血、羊肾泡酒等。

特别最具特色的清汤(红汤)炖羊肉,以精羊肉为主料、配以萝卜、土豆为辅料,加沙参、附片和天然香料烹制而成,其特点是细嫩酥软,不腻不缄口,无膻味,羊汤余口留香,有夏滋冬补之功效。

十. 四川省 达州 达川区 灯影牛肉

灯影牛肉是四川达县的传统名食。牛肉片薄如纸,色红亮,味麻辣鲜脆,细嚼之,回味无究。灯影,即皮影戏,用灯光把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 物剪影投射到幕布上。用“灯影”来称这种牛肉,足见其肉片之薄,薄到在灯光下可 透出物象,如同皮影戏中的幕布

清光绪年间,四川梁平县有个姓刘的人流落到达县,以烧腊、卤肉为业。最初,他制 作的五香牛肉片厚肉硬,吃时难嚼,且易塞牙,销路不畅。后来,刘氏日思夜想,逐 步加以改进,将牛肉切得又大又薄,先腌渍入味,再上火烘烤,卖时还淋上香油。这 样制作出的牛肉酥香可口,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刘姓商人生意兴隆,并因此而发家致 富。其他人见有利可图,纷纷仿制,灯影牛肉逐渐成为四川一大名产......( 成都)

“灯影牛肉”是一道制作方法与众不同,风味独特的四川名菜。

相传在清代光绪年间,四川梁平县人刘仲贵,在四川北部大巴山南麓的达县开了一家小酒店。刘仲贵精于烹调,为了闯出名气,他精心研制了一种下酒佳肴。此菜用薄如纸片的牛肉制作,呈半透明状,在灯前照看,可以透出灯影,所以名之为“灯影牛肉”。不久,成都、重庆等城市相继仿制。重庆的老四川馆,将精心烹制的“灯影牛肉”放在一个小玻璃柜内,里面点一盏灯,入夜时望去如民间牛皮灯影,观之者如堵,尝之者如云。从此“灯影牛肉”之名益彰。

“灯影牛肉”色泽红亮,麻辣干香,片薄透明,口味甘美。如今各著名川菜馆都经营此菜。四川的达县还大量生产“灯影牛肉”的罐头食品,远销各地,受到食客好评。

轶闻趣事: 灯影牛肉

产地: 四川

类别: 菜

制作方法

Title 制作方法

【原料】

黄牛肉500克,白糖25克,花椒粉10克,辣椒粉15克,盐15克,料酒100克,五香粉25克,味精1克,姜片15克,麻油10克,生油500克(约耗150克)。

【制法】

(一)选用牛后腿上的腱子肉,去除膜皮保持洁净(不用清水洗 ),切去边角,批成大薄片,放在案板上铺平理直,均匀地撒上炒干水分的盐,裹成圆筒形,晾至牛肉成鲜红色(夏天约14小时,冬天约3~4天)。

(二)将晾干的牛肉片放在烘炉内,平铺在钢丝架上,用木炭火烘约15分钟,至牛肉片干结。然后上笼蒸约30分钟取出,切成4厘米长、2.5厘米宽的小片,再上笼蒸约1.5小时取出。

(三)锅内放生油,烧至七成热,下姜片炸出香味,捞出,待油温降至三成热时,改用小火,放入牛肉片慢慢炸透,然后滗去约三分之二的油,烹入料酒拌匀,再加辣椒和花椒粉、白糖、味精、五香粉、颠翻均匀,出锅晾凉,淋上麻油即可。

万源土特产有哪些四川万源特产是什么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