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区有卖特产的吗 北京海淀区哪里有卖特产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18 05:01:51

一. 陕西省 西安 未央区 油茶炒面

油茶炒面是西北地区汉族传统名吃,在南方叫“炒焦屑”。这里用牛油来炒,里面还拌着花生、芝麻、核桃肉之类,香味扑鼻,别具一格。店里卖的油茶,锅里热腾腾地浮着果子,舀一碗就着油炸麻花同吃,也很有滋味。很有西北地方特色。炒面,在南方叫“炒焦屑”。这里用牛油来炒,里面还拌着花生、芝麻、核桃肉之类,香味扑鼻,别具一格。店里卖的油茶,锅里热腾腾地浮着果子,舀一碗就着油炸麻花同吃,也很有滋味。由此想到,《水浒》里的王婆,她请潘金莲喝茶时,也在茶里“撒上些白松子胡桃肉”,想必也是油茶类的了。可见,油茶也有悠久的历史呢!

油茶面做法和步骤

1、在锅内放入面粉,用微火搅炒约10余分钟,待面粉呈现麦黄色时即熟,取出过细筛。

2、另起锅放入适量色拉油和香油(用牛骨髓油更正宗哦),烧至七成热时将黑、白芝麻、核桃仁、花生一起倒入略炒后放入炒面中,翻炒均匀即成油炒面。盐可以吃的时候根据个人口味调入,也可在跟果仁芝麻翻炒均匀后加入。

3、将炒好的油茶面装入保鲜袋或者罐子中,留着慢慢享用!吃时将油炒面分盛入碗内,用沸水冲搅成稠糊状即可。

4、油茶面的营养价值,油茶面的质地滑腻,香气浓郁,营养丰富,特别适合老人和儿童食用。

二. 陕西省 西安 未央区 根面角

根面角,形似半月,呈浅褐色,每联5瓣。据传是由当地传统素筵中分化出来的。初为清香型,流行既久,又转为浓香型,从而素与荤两种并列。其主要原料系从野生蕨根中提取的淀粉作皮,以鲜蔬作馅,急火蒸成,然后再蘸上酸辣之汁。本为夜宵小吃,现在也逐渐登上豪华宴席。

三. 陕西省 西安 未央区 老鸹撒

老鸹(wa)撒(sa二声)是陕西本地的一种类似于面疙瘩的食物,但里面的疙瘩比面疙瘩体型要大很多,面团面块是两头尖中间园的形状,像乌鸦的头,所以得名老鸹撒,陕西人的想想力的确也是令人佩服的。

疙瘩汤的做法就是把面粉搅成糊状,锅开以后用筷子之类的夹成块状或条状煮熟就就成了。

正宗老鸹撒的做法,先用水和面揉成软面团,稍微醒一会儿,把面团放在盆里压扁,倒少许水在面团周围,就像是把面团浸泡起来的感觉,然后揉面,把农家柴灶大锅里的水烧开,在手掌中把面揉搓成片,由于有水, 会揉不一些规则且薄厚不一的面片,还会带一些粘稠状的棉絮,大小由自己喜好来弄,搓到最后盆中会有很多被洗出的淀粉,一并倒入锅中,这样煮出来的老鸹撒猛地看上去是稠稠的一大锅在热闹的咕嘟咕嘟冒泡,用勺子搅动的时候才能感觉到大片和大块的面片面团在其中。

四. 陕西省 西安 未央区 羊肉泡馍

陕西风味美馔,尤以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馍盛名。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因它暖胃耐饥,素为西安和西北地区各族人民所喜爱,外宾来陕也争先品尝,以饱口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用以招待国际友人,也深受好评。牛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名食的“总代表”。

牛羊肉泡馍(英文名:Pita Bread Soaked in Lamb Soup) 羊肉泡馍,古称"羊羹",宋代苏轼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羊肉泡馍的烹饪技术要求很严,煮肉的工艺也特别讲究。其制作方法是:先将优质的牛羊肉洗切干净,煮时加葱、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烂,汤汁备用。馍,是一种白面烤饼,吃时将其掰碎成黄豆般大小放入碗内,然后交厨师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葱末、白菜丝、料酒、粉丝、盐、味精等调料,单勺制作而成。牛羊肉泡馍的吃法也很独特,有羊肉烩汤,即顾客自吃自泡:也有干泡的,即将汤汁完全渗入馍内。吃完馍、肉,碗里的汤也被喝完了 老孙家

。还有一种吃法叫"水围城",即宽汤大煮,把煮熟的馍、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围以汤汁。这样清汤味鲜,肉烂且香,馍韧入味。如果再佐以辣酱、糖蒜,别有一番风味。是一种难得的高级滋补佳品。西安的羊肉泡馍馆很多,其中老字号有"老孙家"、"同盛祥"等较有名气。 泡馍是土生土长的西安吃食,相传宋太祖赵匡胤落魄时,流落长安,正值寒冬,饥渴难耐,囊中只有一饼,饼冷口干,难以下咽,街边一家卖羊肉汤的老板,见之不忍,给了 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赵匡胤将饼掰碎泡入,吃完顿觉神清气爽,豪气冲天,一扫颓废心情,踏上征程,登基以后,尝遍世间美味,心中独独放不下记忆中的羊肉汤泡饼,传令厨房仿制,近百厨师苦思冥想,才定下做法,就是现今的羊肉泡馍,据说老赵吃后龙颜大乐,成为每天定点菜品,厨师长封了万户侯,估计是世界上首位因为推动饮食文化发展而封侯的人,可惜没法考证,要不中国又多了一个世界最早。 泡馍味道厚重,即现北人豪爽本质,常见几彪形大汉,人人端一碗,碗若小盆,热气腾腾,个个埋头不语,盏茶功夫,馍尽汤干,外地人初到西安,都惊奇不已,私下却告诉我感觉泡馍简单,不如南菜精致,味道丰富。其实泡馍是外放豪爽简单,内在却精致复杂。

做法

先说做,泡馍讲究汤清肉烂,煮汤是最重要的,骨汤和肉汤分开煮,肉先腌制20小时,再煮8-12小时。常见坊上回族煮泡馍汤,一口近1米口径的大锅,下的调料使用50斤的面口袋,装满满一袋,投到锅里煮。讲究的卖家都是把一锅汤卖光就关门,所以味道好的泡馍店几乎都是早上10点开门,下午2点左右就关门了。 吃也是有讲究的,掰馍有掰,撕,掐,揉,搓等12种手法,大小如蜂头(其实隔夜馍馍比新鲜的更好),掰好后要告诉伙计你的口味要求,口重---口味偏重,口轻,干拌--汤较少,口汤--吃完馍碗底剩的汤刚好一口,水围城--汤较多。泡馍端上吃的时候,讲究蚕食,忌使劲搅和,为的是从头到尾,口味始终如一。搭配糖蒜和辣酱,真正的吃家开始是不吃这些的,影响口味,吃到一半,感觉有些腻的时候,吃一颗糖蒜,挑一点辣酱拌在馍中(拌的量以一两口吃完为宜),然后用送的汤清清口,然后继续吃,这样才不影响口味。 味道好的泡馍油很少,主要是汤的香味,吃着也不腻。 “羊肉泡馍”,即牛肉和羊肉一块熬汤来泡馍, 牛羊肉泡馍以陕西本地牛羊及其骨架、精盐、花椒、八角、草果、桂皮、良姜、 牛羊肉泡馍

蒜苗等为调料,分骨肉处理、煮肉、捞肉、掰馍、煮馍五道工序。一碗好的泡馍,首先须先有一锅煮制成的好汤,好汤的制法当然是商业秘密。而煮肉工艺也特别讲究,先要将牛羊肉反复漂洗,浸泡约5小时,切成约5斤重的大块,再把牛羊肉入锅,下旧调料袋提味儿,大火煮约4小时,肉块入锅,换新调料袋,加盖压实,旺火烧开后煮2至3小时改用文火炖约6小时,待汤浓肉烂,出锅上板备用。

传统煮法

羊肉泡的传统煮法有四种:单走、干拔、口汤、水围城。

所谓“单走”,馍与汤分端上桌,把馍(饼)掰到汤中吃,食后单喝一碗鲜汤,曰“各是各味”。我以为正宗的羊肉泡是煮出来的煮馍,这样食法还不如品尝另一种西安小吃:水盆羊肉。“干拔”有人称“干泡”的,煮好碗中不见汤,能戳住筷子。另一种叫“口汤”,泡馍吃完以后,就剩一口汤。“水围城”顾名思义,宽汤,像大水围城。您掰完馍,把一根筷子放在碗上,伙计便会明白,这是“干拔”。吃“口汤”和“水围城”不用拿筷子表示,因为掰馍大小是和煮法统一的,原则是汤宽馍块大,反之则小,有经验的厨师看到你掰馍大小就知道要加多少汤了。 泡馍的掰法讲究。泡馍是特制的,称饦饦馍,一个二两。据说是九份死面,一份发面揉在一起烙制而成。全是死面,口感不好,且不利消化;全是发面,就泡不成了。有的假行家会说掰出的馍要像蜜蜂头,越小越好,其实不然,如上所述,馍大小是和煮法统一的,干拔、口汤、水围城,馍的大小依次如黄豆、花生、蚕豆即可。

馍掰好后,请伙计呈给掌勺大厨,加羊肉汤大火快煮,加牛羊肉、粉丝、葱花、蒜苗、香菜,高级一点的(西安都称之为“优质的”)还有木耳、黄花菜和香干等即可端上来吃了。这样一大碗自己亲手掰好的泡馍,翠绿的葱花、蒜苗、香菜、红褐色的牛羊肉、黄色的金针菜、映衬着洁白晶莹的粉丝、黝黑的木耳、香味四溢,使人食指大动。还应注意的是:端上来的泡馍应是泡馍垫底,粉丝覆成网形,佐以葱花、香菜、牛羊肉摆成鱼形在最上面。如若不然,您完全可以调侃一下老板请的师傅是不是叫南郭。 吃时左手拿勺,右手执筷,泡馍上桌后,把辣子酱铺在上面,切忌搅动,讲究从一边“蚕食”,以保持鲜味,一老吃家说这样鲜热之气跑不散,但我寻思搅动过甚,泡馍不成其为泡馍,羊肉汤变成面糊糊才是最可怕的。糖蒜用否,个人自愿。餐后饮用一小碗原汁烹制而成的高汤,以为清口。

五. 陕西省 西安 未央区 仿唐三彩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

西安的工艺美术匠师利用本地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研究出土唐三彩实物的基础上,反复试验,成功仿制出多种三彩俑和器皿,其造型精美、形象生动、色釉明快,洋溢着唐三彩艺术的风韵。特别是“神骏”和“明驼”等唐三彩仿制品,因系盛唐艺术的典型题材和具有“丝绸之路”的象征意义,受到中外游人的赞赏,并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唐三彩的生产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自然垂流、相互渗化,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现今所见的唐三彩陶器,大量的都出于盛唐时期,其烧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代表了唐三彩烧制的最高水平,然而从晚唐开始,唐三彩的制作逐渐走向衰败。唐三彩陶器大致可为器皿和俑两大类。器皿有壶、罐、碗、杯和各种建筑模型等,俑类有文官武将、天王力士、歌舞乐工、妻妾奴婢、马牛驴驼、飞禽走兽等各种形象,其中以马、骆驼和人物的造型和色彩最为精美。唐三彩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古朴浑厚,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从原料上来看,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1100摄氏度的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为850-950摄氏度。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

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物需要再开脸,所谓的开脸就是人物的头部仿古产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经过画眉、点唇、画头发。这么一个过程,然后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

唐三彩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首先它是造型,从造型方面来讲呢,它的造型与一般的工艺品的造型不同,与其他时代的出土的马也不同。首先它的造型比较肥硕,这个马的品种,据说是从当时西域那边进贡过来的,所以和我们现在看到的马的形状有点不大相同,马的臀部比较肥,颈部比较宽。唐马的造型特点,它是以静为主,但是静中带动,你们看到这是一匹静立的马。但是它通过马的眼部的刻画,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眼睛是圆睁的,然后马的耳朵是贴着的,它好像在静听或者听到有什么动静一样,它通过这样的细部刻画来显示出来唐马的内在精神和内在的韵律。

唐三彩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釉色。作为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创,但是匠人们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方法,红、绿、白三色,让它交错、间错地使用,然后在高温下经过高温烧制以后,釉色又浇融流溜形成独特的流窜工艺,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彩色,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点。

六. 陕西省 西安 未央区 木棉虾球

陕西省古典名菜。原属西汉宫廷菜,后传入市肆。基本制作工艺是,将虾处理干净,虾身片成两连刀,用料酒、精盐、葱片、姜片浸腌入味。挂上用鸡蛋清和干淀粉制成的蛋泡糊,成为虾 桃。下入四成热的熟猪油锅中炸熟,盛入大圆盘中。菜松摆在虾桃周围。炒锅中留底油,加入番茄酱、白糖、高汤进行烹汁,浇在虾桃上即成。 其特点是:色泽艳丽,形似棉桃,鲜嫩松软,昧甜略酸。是一款营养丰富的高蛋白质菜肴,且有补肾壮阳的功效。( 西安)

七. 陕西省 西安 未央区 樊记肉加馍

在西安,老樊家几乎成了腊汁肉的代名词。腊汁肉起源于战国,当时称“寒肉”,经世代流传、演变,遂成今日之秦味腊汁肉。樊记腊汁肉已有近百年历史,由一姓樊小贩所创。由于其选料精、调味全、火功到,又经长时间煨制,颜色红润、软烂醇香、久贮不变 ...

馍有普通、优质之分,优质价格最高4元/个,只要是里面加的肉的多少肥瘦不同,当然我们要的是优质的了,还有喝了黄桂稠酒和汗斯啤酒,不错。汤吗,当然是配了粉丝汤,这是和肉加馍的最佳搭配,我放了辣椒,所有有些红红的

八. 陕西省 西安 未央区 酸汤水饺

西安城里,卖酸汤水饺的跟兰州城里卖兰州拉面的一样多。外地人只要在大街小巷一转,就看得见,也闻得着。许多卖酸汤水饺的都有招牌,即使只用红白纸写几个歪歪扭扭的字,却个头很大,所以看得见。即使没有招牌,大多把下水饺的开水锅放在店门口,还往往另有一口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酸辣汤锅,所以既看得见,也闻得着。

酸汤水饺,顾名思义,贵在酸汤。但饺子也是好的。大肉馅,羊肉馅,海味馅,都有,以羊肉馅最受欢迎。一般手工制作,现捏现卖。讲究馅大皮薄肉多。基本是一个肉丸子。捏时双手合拢,两个大拇指往里一挤,使饺子呈带花边的疙瘩状。所以也有叫羊肉疙瘩、大肉疙瘩的。还有一说,叫水饺是近些年来的事,本地人原先是将饺子叫做疙瘩的,西安市所属户县有种地方小吃,叫大肉辣子疙瘩,那疙瘩就是饺子。

西安夜市近年来特别红火,夜市上的酸汤水饺也特别红火。看那碗里的汤,极红极油,闻一闻便知是极辣极酸的,尝一口更会全身每一毛孔都往外冒汗,酸得你辣得你舌头打转转。人们会说:"老陕竟如此地能吃酸吃辣?"也怪,说起吃酸,人们会想到山西,说到吃辣,人们会想起湖南,而很少有人想起陕西的。岂不知,论吃酸,秦不逊晋;论吃辣,老陕是那"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三派中"怕不辣"一派的。

九. 陕西省 西安 未央区 羊血三吃

辣子蒜羊血、粉汤羊血和麻辣羊血,都是西安风味小吃。辣子蒜羊血大概纯粹是民间食品。粉汤羊血则先是民间食品,后来经厨师和生意人引入市肆,但仍旧为普通老百姓所喜爱,仍旧保留浓厚的民间食品风格。

陕西人喜养羊,喜食羊,也善治羊。周秦汉唐以来就有此传统。古城长安千百年来就有许多专门的牛羊肉交易市场,至今还有叫东羊市街、西羊市街的。羊周身是宝,几乎没有那个部位不可以作为美味佳肴的。羊油用来做炒面,喝油茶,是西安人一大爱好。羊血更为许多人所钟爱。羊血凝固后切块,可以有多种吃法,辣子蒜羊血可能是最简便最大众化的一种吃法。其法,用上好辣椒碾面,上好清油烧红,泼制成辣椒油;用优质大蒜捣碎成泥;羊血块在高汤中煮沸,盛入碗中,主要加以辣椒油和大蒜泥,再适当加以盐、酱油、醋,撒些香菜末、葱末,即可食用。辣椒油和大蒜泥,在个人可能承受的限度内,越多越好。做好端上来时,但见满碗皆红,鲜红的辣椒油涂满黑红的羊血,椒辣与蒜辣扑鼻,不甚食辣的人是看也不敢看的,而老西安则大口大口地享受,只觉得香美无比。此食品可热吃,也可冷吃,冷吃更别有一番滋味,似凉粉而实系荤菜,是血品却清素平常。三二好友相遇,一盘辣子蒜羊血,一瓶西风酒,便可畅谈一宿。那情景,活脱脱乡野间隐逸先民的一次聚会,又仿佛酒醉中八仙的某种豪举。辣子蒜羊血便是这样一种食品:火辣辣的刺激人,透出至亲好友一颗热烫烫的心,是一幅关中老乡朴实纯真性格的风情画。

粉汤羊血,据说源于西安市南院门一个摆羊血摊的王金堂,在20世纪初对粗放式羊血吃法的改进。至今人们仍说,最好的粉汤羊血是西安王记家的。但这个王记店早已不复存在。我少时曾在南院门居住,知道这家粉汤羊血店,也去吃过。50年代时,这家店还生意兴隆,我又曾去吃过。记得那时的王记店,只小小一间门面,几张简陋的桌子,炉灶就设在店门口,顾客们坐好后,对操作过程看得一清二楚。这粉汤羊血原是要泡馍吃的,顾客先自己将馍用手掰作铜钱般大小块,再由服务员送至掌勺师傅手中。这时便见那掌勺的师傅,站立在通红的炉灶旁,从身旁的桌上抓过预先切好的羊血丝,放入滚开的锅中。那羊血丝大约火柴棒般粗细,十多公分长,黑红黑红的。焯约一分钟,捞入碗内。再抓水泡细粉丝少许,放至碗内。然后用勺给碗内浇灌热汤,热汤入碗片刻,即行倒入锅中,又从锅中盛出滚汤往碗中浇灌,如此反复数次,直至馍块已经泡热泡软时为止。最后将豆腐块放在漏勺中,入锅烫热,加到碗内,再调腊炙油,辣椒油,放蒜苗末,香菜末,加以热汤,即成为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粉汤羊血。这一西安风味小吃的特点,据《陕西传统风味小吃》一书描写为:“麻、辣、咸、香、光、嫩。羊血鲜嫩,入口光滑,调料多样,辣香扑鼻,助人食欲,有利消化。”不过对我来说,最解馋的还是那个“辣”,整个一碗粉汤羊血,连汤带馍带羊血带粉丝,通通是红的,吃时常嘴角发麻,吃后双唇皆红,并且往往满头大汗,只觉其痛快无比。从这一意义看,粉汤羊血虽经改造,仍然极为豪放,应该属于“男子汉的食品”。

然而粉汤羊血的制作过程并不简单,每道工序都有自己的讲究。煮羊血须用细箩过掉杂质,然后加十分之一的盐,拌匀后再加与羊血等量的冷水。热锅中的汤,须加盐及调料:以大红袍花椒、上桂元、小茴香、草果、良姜、丁香、胡椒、八角等十多味调料混合制成,其中大红袍花椒及小茴香要先行加热,去湿、焙干,并碾成细末。掌勺师傅将热汤往碗内浇灌的过程,读做“冒”,此字的正确写法应为0水旁,一个大字,下边一个卯字。《辞海》称:“同‘泡’。用水浸物。”还说南宋高宗赵构当年逃难时曾在荒野用这种方法吃过一餐。看来这种吃法很有些历史了,少说也是八百多年。

除了传统的吃法,近年来陕西和西安的餐饮业者又新开发一种羊血吃法,叫做麻辣羊血。始创者也许就是以经营陕西地方小吃为特色的文豪杂粮食府,该店已经誉满三秦,并在北京餐饮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这麻辣羊血也是满满一大碗,一大盆,当然那碗或盆都时髦多了,讲究雅致美观。未动筷子前,人们看到的只是辣椒和花椒,多得不能再多,比羊血要多出许多。也是热的烫的。与四川人标榜的“麻辣烫”不同,这不是火锅食品。虽说辣椒与花椒都是辛辣食品,但是吃过的人大多说,没有想像的那么辣。倒是留下一种于辛辣中突出辣香的深刻记忆。许多人都说:爱吃,好吃。

据一些研究医学与营养学的人说,羊血是清道夫,是极好的保健食品。包括心血管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常吃都有相当的疗效。此说不知有无根据。但《本草纲目》明确指出,羊血“能制丹砂、-、-、生银、硇砂、-、硫黄乳、石钟乳、空青、曾青、云母石、阳起石、孔公蘖等毒”,李时珍还赞叹道:“羊血解毒之功用如此,而本草并不言及,诚缺文也”。这里的“本草”指李时珍以前的中药文献书籍,李时珍正是不满足于前人的成就,才以终身的精力完成了《本草纲目》的巨著。而辣椒,则公认有刺激食欲、帮助消化的作用,也可药用,有驱虫、发汗之效。所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对诸如辣子蒜羊血、粉汤羊血和麻辣羊血等老陕爱吃的风味食品颇感兴趣,大有要刮起一阵辛辣羊血发烧友之风的意思。

未央区特产去哪里买的便宜又正宗未央去哪买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