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特产 酸藕节 湖北人夏天必吃的藕带采摘过程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21 00:33:48

一. 山西省 大同 云冈区 大同酸汤羊肉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论述:“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大同羊肉因味香、肉嫩、质鲜、外形美,在全国赫赫有名。肉质量洁净、色泽鲜艳、有红有白、外表美观。这道汤菜就是采用了大同上等羊肉与酸菜熬制而成,易消化,同时有良好的滋补功效。

二. 四川省 绵阳 涪城区 绵阳酸辣鱼

原料:

鲫鱼、泡青菜、豆瓣、姜、蒜、葱、泡辣椒、盐、料酒、醪糟汁、酱油、醋、鲜汤、湿淀粉、熟菜油、味精。

特色:

味浓厚,泡菜味突出,具有浓郁的四川民间家常风味,如不加豆瓣则为四川传统名菜“泡菜鲰鱼”。

三. 云南省 红河 泸西县 泸西酸辣椒

大部分泸西人都有吃酸辣椒的嗜好,而且不论是城里乡下,几乎家家都有一坛坛自制的酸辣椒。

酸辣椒看上去水灵灵、黄亮亮,吃起来香辣清脆。生吃越嚼越香,是一道很好的下饭菜。熟吃时,炒肉类、鱼虾、魔芋豆腐、青菜、洋芋等也放进酸辣椒,别有风味。

酸辣椒的做法也很简单,每年秋季正时属辣椒成熟当下,摘下新鲜的辣椒在清水中洗净,晾干水分,剪去把。装进准备好的干净坛里,放一点生姜、花椒、大蒜和食盐,再给坛里盛满青水,舀一瓢好酸水倒进去做引子。一周后辣椒由暗绿变成黄亮亮的就可以吃了。只要备足,一年四季都可吃。

要注意的是取菜时要特别干净,不能将油星带进去,稍不干净,酸菜就会起白沫或腐烂。

四. 江西省 新余 渝水区 酸萝卜老鸭汤

材料:老鸭1800克,酸萝卜900克,老姜一块,花椒四五粒。


1、老鸭子打整干净,取出内脏后切块;酸萝卜清水冲洗后切片,老姜拍烂待用。

2、将鸭块倒入干锅中翻炒,待水汽收住即可(不用另外加油)

3、水烧开后倒入炒好的鸭块、萝卜,加入备好的老姜、花椒。


经典一些的做法是用炖锅慢火煨上两个半小时,不过平时为了方便用高压锅更快些,这里就用高压锅了。

五. 易记酸辣粉

易记酸辣粉,刚吃也许会觉得“味道过重”,但习惯后就会“很过瘾”——酸、辣都“很到位”,粉条“滑爽、有嚼劲”,里面的配料也“挺多”,肉末“香嫩”,雪菜“爽口”,黄豆“酥脆”,到最后“连汤都喝光了”。至于环境嘛,就是“一般小吃店的样子”,地方“太小”,人又“多”,经常“没得坐”,只能“端个碗站着吃”。

做酸辣粉的步骤是非常简单的,关健就在于放料。

原料:粉条,葱末、姜末、蒜泥,豌豆尖、香菜、炸菜丝、香芹末、酱油、醋、辣椒油、香油,猪油、炸酥的花生豆和黄豆,花椒粉、胡椒粉、味精、鸡精,盐、芝麻,还有用鸡汤或骨头煲的老汤。

首先,把干粉条放进50到60度的的水中,泡10分钟,把粉条泡软。

然后,再烧上一锅水,烧水的时候,拿一个大碗把芝麻、姜末、蒜泥、香芹、花椒粉、味精、鸡精、胡椒粉、盐、酱油、醋、香油、辣椒油放入碗中,再放入高汤、葱花和猪油,用来打底。当锅里的水开时,把泡软的粉条放进锅内汤一下,大约半分钟就可以了,盛出放进有底料的碗中,最后再把豌豆尖放到热水中汤一下,加上榨菜、炸酥的花生豆和黄豆,还有香菜,地道的酸辣粉就算做完了。

六. 广西 南宁 宾阳县 宾阳酸粉

广西宾阳酸粉作为爽口消暑的夏日食品,以其特有的嫩滑、酸甜可口、香脆诱人而闻名遐迩。酸粉是一种凉拌粉,把酸甜的酱水拌到蒸粉托里,加以红烧肉、腊牛肉巴、油炸肉、酸豆芽、花生米、蒜末、生辣椒等佐料,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酸粉便呈现在你的眼前

酸粉的可口与否关键在于蒸粉、调酱水和腊牛肉巴这三项绝活上。蒸粉时把用大米磨成的米浆均匀地铺在蒸托上,将蒸托置于蒸笼中,蒸熟,开托将粉条翻出,晾叠。米浆要磨得不稠不稀,铺托时要铺得均匀且不厚不薄,起托时把整块粉条从托翻出,晾于竹秆上,待冷却才叠成长形卷条,若不经晾干,切出来的粉条就失去了它的爽滑口感。酱水是酸粉的主味,酸粉特有的酸甜滋味全在酱水中。用糖醋、白糖、蒜末调一锅可口的酱水,这全仗师傅的经验。画龙要点睛,牛肉巴便是酸粉的点睛之笔。把牛肉切成薄片,加入盐、糖、丁香等煮熟,然后烘干,再加入芝麻油用温火烩,直到沥去八成水分,才算做好了。这半透明的牛肉巴的香甜酥韧更衬托出了酸粉的爽滑。瞧,看着一大碗由橙红的酱汁、嫩白的粉条、透红的牛肉巴、金色的炸肉、翠青的酸黄瓜、米白的辣椒组成的色香味俱全的宾阳酸粉,你能不垂涎三尺吗?

关于可口的宾阳酸粉,还有一段美如其味的传说呢。传说有一孝顺的媳妇对家婆特别好,家婆生病了,不能吃硬的食物,没有胃口,媳妇看着家婆日渐消瘦,心里着急,就变着法子给她做好吃的。可是炎炎夏日,家婆又吃不下油腻的东西,媳妇就把米磨成粉,和着水蒸得酥软酥软的,加以糖醋、佐料,使家婆的胃口大开。经过媳妇的精心侍候,家婆的病很快好了,酸粉也就随着媳妇孝顺的佳话传了下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七. 四川省 绵阳 游仙 游仙酸辣鱼

原料:

鲫鱼、泡青菜、豆瓣、姜、蒜、葱、泡辣椒、盐、料酒、醪糟汁、酱油、醋、鲜汤、湿淀粉、熟菜油、味精。

制法:

1、鱼加工后,剞刀,用盐、料酒、姜、葱着味。锅中放油,放入鱼炸至紧皮捞起。泡青菜切成细丝。

2、锅中放油,放豆瓣和泡辣椒末炒香上色,炒香姜、蒜末、掺汤烧沸,放入盐、酱油、醋、泡青菜丝,烧至汁浓鱼熟时,将鱼拣入盘内。锅内加入湿淀粉收汁亮油,放入味精,撒上葱花,将汁浇在盘内即成。

特色:味浓厚,泡菜味突出,具有浓郁的四川民间家常风味,如不加豆瓣则为四川传统名菜“泡菜鲰鱼”。

八. 广西 柳州 三江侗族自治县 侗乡风味酸鸭

选用侗乡的自养的土猪、土鸭、河边鱼,经过一系列的侗乡特用腌制方法经过半年以上时间的腌制,从而制成侗乡特有的风味的肉食品;几百年来,该类腌制品【酸肉、酸鸭、酸鱼】一直是侗乡人民用于招待贵宾的桌上佳肴!

九. 重庆市 渝中区 刘青玉酸辣粉

"酸辣粉"是重庆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小吃之一,由于价廉物美,长期以来一直受人喜爱。“酸辣粉”主要采用红薯粉加工而成,酸辣粉行业的第一品牌是“华飞四季旺”。“酸辣粉”分为两种:一种为“水粉”,即 用红薯淀粉自己调配制作的;另一种为“干粉”,即加工成粉条状的干粉条。由于干粉条制作的酸辣粉较为简易方便,全国各地大都采用干粉的制作方式,而“水粉”的调制操作就相对复杂一些。下面介绍“水粉”的制作过程(家庭可直接用干粉制作:方法是将干粉用水发软即成)。

原料:红薯淀粉5000克,明矾35-40克,水1250克,熟芡糊125-130克。

详细的配方和做法可咨询重庆华飞食品技术推广服务有限公司。

注:熟芡为红薯淀粉先用清水调散,再用沸水冲入,搅成稀糊状,俗成“打熟芡”。

手工制作:

1、将明矾研成细粉,加水100克搅匀制成明矾水。

2、熟芡糊倒入盆内,加入红薯淀粉、清水2000克、明矾水揉成软硬适度的粉团待用。

3、用一大铝瓢将其用工具插成出黄豆般大小的孔,将粉团装水瓢内,用手掌拍粉团使之成线条漏入开水锅内烫熟,再挑入凉水内漂凉即成“水粉”。

机械化加工方法:

漏瓢式工艺流程:淀粉原料→制芡糊→合粉揣揉→抽气泡→漏丝成型→煮粉糊化→冷却捞粉→切断上挂→冷凝→冷冻→解冻干燥→(压块)包装→成品粉丝。

挤出式加工工艺流程:配料与打芡--合浆--下料--加热成熟并挤出--冷却--干燥--定长切割--包装。

"酸辣粉"调味料的调制和浇苕的种类:

"酸辣粉"所用浇苕,如同面条浇苕一样制作,使用酸食的主要有“肥肠苕”、“凉粉苕”、“排骨苕”等,其中尤以“肥肠苕”最为著名。“肥肠苕”分为“酸辣肥肠粉”和“原汤肥肠粉”,即酸辣口味和鲜咸口味。调味主要用胡椒粉、红油辣椒、葱花、酱油、芽菜、芹菜粒、保宁醋要(产于阆中的获巴拉马国际金将)、香菜、碎米南充冬菜(唐宋明清呈黄帝的贡菜)、张飞牛肉沫,油酥黄豆、味精等组成。

烫氽酸辣粉的汤,以煮肥肠、猪耳等艘熬制的浓白色的原汤。具体操作是:将醋、红油辣椒、酱油、味精、芽菜放入汤碗中,注入原汤,将粉入锅中烫制后挑入碗内,撒上芹菜、香菜、大头芽、酥黄豆、张飞牛肉沫即可。

“酸辣粉”的特点是“麻、辣、鲜、香、酸且油而不腻”!素有“天下第一粉”之美名。

《华飞四季旺》是“酸辣粉”的第一品牌。酸辣粉行业规定的制定者是《重庆华飞公司》。

原料:红薯粉·100克 五香花生米·30克 涪陵榨菜·20克 白芝麻·10克 香葱·1棵 香菜·2棵 花椒·适量 干辣椒·2个

调料:食用油·30克 香油·1小匙 高汤·18大匙 香醋·1小匙 花椒粉·1/3小匙 辣椒粉·1/2小匙 精盐·1/2小匙 味精·1/2小匙 、老汤

制作方法:

1. 干粉条泡在50度到60度的水中 ,泡软。

2. 把芝麻、姜末、蒜泥、香芹、花椒粉、味精、鸡精、胡椒粉、盐、酱油、醋、香油、辣椒油放入碗中。

3. 再放入高汤、葱花和猪油,用来打底。

4.水开时,把泡软的粉条放进锅内烫半分钟。

5. 把豌豆尖放到热水中烫一下,加上榨菜、炸酥的花生豆和黄豆、香菜。

十. 湖南省 怀化 芷江 芷江酸萝卜

酸萝卜的自制工序:

1、准备一个可装合叶水的陶坛一个,洗净,容量以10升为宜。

2、准备2升左右米汤、5升冷开水。

3、将米汤、冷开水倒入坛内,加适量食盐、白糖,可根据喜好加入蒜蒜头、蒜杆。

4、将萝卜切成0.5厘米厚的片(萝卜较小的话,可整个放入),用冷开水洗净放入坛中(本地红皮萝卜更佳)。

5、将合叶中加入水,然后盖上坛盖(避免透气致使酸水变味、变状),4--5天后萝卜片即呈淡红色,拿出,加适量味精、辣椒,根据自己的喜好再加适量的食盐、白糖即可食用。

另:也可将刀斗、萝卜叶柄、青菜叶柄一类的蔬菜放入坛内。

切记!!不要加生水,以防酸水变味、使酸水变涎状。

湖北特产泡藕带哪个牌子好吃一点湖北特产新鲜藕带时令蔬菜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