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特产德宏正宗大米今年的新米 云南本地大米是什么米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29 15:01:22

一. 云南省 德宏州 盈江县 盈江大青枣

大青枣又称甜枣,学名为毛叶枣,为常绿小乔木,果大肉厚核细,外形美观、营养丰富。

据测定,每100克鲜果肉含碳水化合物18-23克,粗蛋白0.86克,维生素C50-85毫克,维生素A1、B1、B2、K等含量也相当丰富。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达11-16%,可溶性固形物达14-20%。此外,还含有磷、钙、铁、钾、锌等微量元素。

古人有“日食三枣、长生不老”之说。大青枣果实营养丰富,果实鲜食,营养丰富,具有净化血液,帮助消化,养颜美容等保健作用;此外,台湾青枣不寒不热,具有清凉、解毒、镇静等功效,尤其适合小孩、老人食用。鲜食肉质脆嫩多汁,甜度高,口感佳,风味独特,单果可重100-400克,因而有“热带小苹果”、“维生素丸”之美称。

二.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陇川橘子

橘,历来是中国的国粹物。陇川远古种橘的历史无从夸。洪武二十九年往谕麓川的明朝特使钱古训,于著《百夷传》载“大如斗之柑。”则是和橘大有干系。李时珍《本草纲目》引孔安国言:“小日橘,大曰柚,皆为柑也。”钱氏所记“大如斗之柑”无疑是巨柚,其亲近橘,柑美胜一筹无不种之理,很可能是麓川橘无大异于内地常见者,故钱特使惟猎奇式地持书一笔超乎寻常斗大之柑柚。傣族称为橘是老家带来的,柚是跟亲戚要来的。

橘在陇川分布很广,东之曼打、弄炳,南之勐约,西之拉允、拉线,北之户撒曼门,中部广等、姐乌,都栽得有好橘子。

解放初期,广等半坎橘子是陇川顶呱呱的。家家栽橘 子,姓姓有橘园。好年景每棵总要收上两几筐。1958年后征购过“左”已故的老政协委员奘罕家“公司来收橘子,有10棵挨家果还小,请求留给娃娃。远处的趸趸卖。原先同意了,事后又来摘房边的,作揖也不行,娃娃他妈气不过,拿竹杆生生熟熟挎掉完。哪个也吃不成”。橘园再也无人照料,皮枵肉肥清香醇甜的半坎橘,调凋零衰败,从此一蹶不起。

六十年代前期调整生产结构,鼓励发展经济林。1964年,县林业站建设了广瓦扪帕和广等弄缓两个橘子样板,红火的户撒曼门、广瓦拱共(勐约)、罗浪工读学校(曼线)等。广瓦扪帕橘子样板后来成了美名日盛的扪帕橘的引窝蛋。与半坎仅有曼允河相隔的弄缓橘子样板。百般侍候也只栽出些烟渣黄骸树,零三四碎地地是几个寡酸僵果。真应了古训: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

户撒凉坝子橘子竟也长得不赖。曼门寨黎德章自留地人40来株秋橘,三秋一过,枝头总坠满朱红得可爱水露露光灿灿的果实。那年头生产队分红低,黎老头曾自豪地吹“儿子挣一年的工分还比不上那几棵橘子。”

好的本地橘都被叫做金橘。可连皮吞的湖广江浙金橘姆指大,陇川金橘三五两枚不稀奇,大一瓣足可噎死饕餮客。陇川水果金橘王,王中之王扪帕柑(橘)。扪帕的橘应该就是和女作家冰心终身不忘的“大红的橘子”(《小橘灯》)。朱自清先生的眼里它是“朱红的“《背影》,其特点为皮薄且光、肉嫩且肥、汁多且醇,味甜且清。绝对比那”味道好极了”的广告物“更上一层楼”。有顺口溜曰:“扪帕橘子熟,老缅黄果(广甜柑)哭。扪帕橘上街,百果卖不开”。年尾冬腊月扪帕橘大上市,县城街天,人拥最多的摊位,十有九是扪帕橘,嗟呼,瞥货叫卖,美人淡妆。洒香深短,公主不愁嫁。

陇川橘,最上乘的还数扪帕大金橘,皮色如黄橘,金红多香雾,状似塌橘前瓣多液,里似穿心橘心空松嫩,兼绵橘的鲜软可爱之为金橘。兴许不仅外观闪烁诱人的金黄色,更要紧的是甘美至极无与伦比。

好橘子已非扪帕独有,龙江河谷半坡,近年来相继跃上来的曼打、曼线、弄炳、弄糯等地,大有和扪帕橘平分秋色之势。

龙江热谷橘子好只好在半坡,半坡又数陇川这片当阳坡,当阳坡又在接近江雾处。据专家分析,龙江热谷西片当阳坡,质地气候条件独特,原始森林演变的偏酸黄褐沃壤细腻酥松厚实肥足,日照长又江风习习不嫌燥;雨量足又坡不攒水根不;隆冬无寒流冷霜,树幼林连岁无恙。天成地就一方乐土,不仅橘,同样是其它热带经济作物的理想选择。

陇川本土之橘大体可分为自然型和嫁接(改良)两种。曼门、半坎、扪帕大金橘都属自然型,几乎全都是土法栽培。也有些看相萎缩,非酸即涩如似《橘谱》之乳橘、油橘者,多差别是在水土不服之处或腻(蚜)虫害,或老衰。罗朗工读学校黄老师,1964年往城子街子买25公斤平平常常酸酸甜甜的橘子去种,旺旺四两八。大金橘是有鲜黄橙红二色,前提水鲜“早黄橘”微酸,经霜霜养得到熟得透者朱黄富丽甘醇蜜香,馥郁柒齿。歌曰:“扪帕橘在口,不识天下馐。”

三.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潞西茶叶

潞西市是德宏州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有大叶茶园56952亩,约5万农民230个企业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业务。年产精茶2900吨,创产值4000多万元,占全州总产的75%以上。主要产品有勐巴娜西生态
茶叶系列;银剑、银针、银珠、银勾、霜银系列。

潞西茶叶园分布在海拔1200~1800米山区半山区,年降雨量1300~2800毫米,年平均气温4~17℃之间,极端低温-5℃,10℃以上的积温4500~7170℃,属南亚带低纬度湿润雨林气候。土壤以赤红壤和砖红壤为主,还有少部分的黄壤和高山棕壤,土层深厚,微酸性和酸性,PH值约4.8~6.0, 勐巴娜西生态茶叶系列产品 腐殖质层丰厚,有机质含量约30~50克/千克,矿质营养丰富,有效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0~150毫升/千克,2~10毫克/千克和80~120毫克/千克,有利于茶树生长,潞西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茶区峰峦叠嶂,巍峨秀丽,气势壮观,植被丰茂,林木丰富多彩,森林覆盖率达60%~70%以上,林间溪水潺潺,茶园渠直流清。茶园有的在深山老林,有的在群山怀抱中,有的在密林包围下,白云围绕山间笼罩着茶树,处处可见高山云雾茶园。广大茶区没有工厂,人烟稀少,空气新鲜,没有公害。潞西市有数千年的种茶历史,至今尚有数百年的栽培型大茶树林,三角岩竹叶青茶树龄300余年,官寨村的官寨茶树龄600多年,树高5米,仍然技绿芽翠,品质均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到潞西市茶区考察发现,潞西茶区气候条件、森林植被、土质地壤、水质水量、交通电力、茶技队伍素质,都符合生态茶生产条件,茶园建设规范,经检测制成品,农药残留物为0,甚是兴奋,随与潞西市政府签订了万亩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建设合同,为潞西市建立有机茶生产规范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名家指点,使潞西的茶叶身价倍增。

潞西的茶叶系列,采摘加工工艺讲究,色、香、味、形俱佳,采用珍稀药用竹种金竹筒,傣族竹编工艺品包装,做工精巧,规格多样,曾荣获多项国际博览金奖,中国农业博览会金、银、铜奖,有云南名茶称号,市场广阔,是潞西市传统品牌商品。

四.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陇川枇杷

陇川枇杷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的。陇川枇杷是2001年从福建福清市融城镇引进发展起来的,引进的品种主要有“长红3号”、“解放钟6号”和“早钟6号”,陇川县的枇杷品种优质,果大、味甜、口感好,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远销到四川、重庆、贵州等周边省市,为广大果农带来滚滚财源。

陇川县坝区旱地土壤属于赤红壤,土层深达2米以上,有机质2.52%,全氮0.13%、P2O50.06%、K2O 1.97%,pH 5.3~6.5,坝区海拔940米,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太阳总辐射590.34Kj/cm2,年日照时数2 334小时,年平均气温18.9℃,年积温6 777℃,最热与最冷月平均气温差12.2℃,最冷月平均气温11.7℃,极端最低气温-2.9℃,最热月平均气温23.4℃,年平均日较差13.2℃,年平均降雨量1 750m m (冬春季16%、夏季64%、秋季20%),历年平均降雨日165d,年平均相对湿度约79%,风速为1.5m/s,霜期短,年无霜期长达300d。

陇川冬无严寒,枇杷不存在幼果滞长期,长红3号在春节前后成熟,成熟期相对福建提前约25天,有利于提前上市;冬春季少雨(降雨量约280mm),光照充足,特别是在枇杷果实成熟期的2~5月,日较差达15℃以上,有利于果实着色和碳水化合物积累,品质好;夏无酷暑,有利于树体营养生长。陇川坝区气候、土壤条件很适宜枇杷的生长、发育。

陇川县于2001年6月,先在陇把镇户岛村的旱地种植连片示范种植枇杷450亩,约2.9万余株,栽培品种主要是解放钟、长红3号和早钟6号;到2003年4~5月,解放钟、长红3号品种有部分初花挂果,据测定解放钟最大单果重达104g,其中可溶性固形物11.7%,长红3号最大单果重达52g,可溶性固形物13.8%,可食率约70%。示范种植成功后,2003年陇川国营农场连片种植枇杷约2310亩。截止2004年12月全县枇杷种植面积约3510亩。陇川大规模种植枇杷是按商品生产来定位的,因此实行区域化布局、集中连片种植、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开发思路;大面积枇杷园布局在以陇川农场(陇把镇)为中心,海拔940~l050m、历年耕种的平地和缓坡高产旱地上,其中户岛村450亩示范基地修建了水利设施;种植品种为红肉类的解放钟、长红3号、早钟6号;技术及苗木来源于福建省福清市融城镇幸福果林场,场长林紫钦长住陇川指导枇杷种植开发。

2005年管理最好的约105亩枇杷挂果,春节前后早熟品种长红3号陆续成熟上市,最大单果重75g,充分成熟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16.8%;中晚熟品种解放钟4~5月成熟上市,最大单果重157g,充分成熟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15.7%。枇杷果在陇川售价高达20元/kg,陇川枇杷吸引了省、州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内外水果经销商前来参观。2005年4月浙江省金华市果树研究所金根清所长参观后认为,陇川枇杷果大、味甜,品质远远超过福建、浙江的枇杷。种植户杨春刚种植枇杷约2.55亩,收人达1万多元,为带动广大农户发展枇杷生产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

目前陇川户岛枇杷已经注册商标,农户制定章程建立了枇杷协会。2006年是户岛枇杷种植整整4年,同时,4~5月份也是户岛枇杷集中收获的黄金季节,预计2006年户岛枇杷产量约为40吨左右。

五.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西双版纳茶花鸡

西双版纳茶花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鸡是家鸡的祖先,因其啼声似“两杂茶花”故又名茶花鸡。公鸡体羽上体多红色,下体黑褐色。母鸡体羽上体大都黑褐色,上背黄而具黑纹,胸部棕色。该鸡成年公鸡体重1-1.5公斤,5月龄开啼。母鸡体重1-1.1公斤,6月龄开产,年产蛋130-150枚。蛋重约38克,蛋壳呈深褐色,孵化期21天。人工饲养原鸡具有适应性广、生长快、饲养粗放、采食量少、成活率高等优点。

寻常略大(雄鸟70厘米,雌鸟42厘米)的家鸡野生祖先。雄鸟上体力具金属光泽的金黄、橙黄或橙红 原鸡

色,并具褐色羽干纹。脸部裸皮、肉冠及肉垂红色,且大而显著。飞羽褐黑色,具栗色外缘。尾羽黑色具金属绿色光泽,中央两枚尾羽最长,下垂如镰刀状。下体褐黑色。脚蓝灰色。雌鸟上体大部黑褐色,上背黄色具黑纹,胸部棕色,往后渐变为棕灰色。 虹膜-红色;嘴-角质色;脚-蓝灰色。 叫声:只在春季繁殖季节鸣叫。雄鸟叫声如ge ge--ge ge中间有一明显停顿,最后的ge 非常短,如家养公鸡缩短的叫声。
体型近似家鸡。头具肉冠,喉侧有一对肉垂,是本属独具的特征。雌雄异色。雄性羽色很像家养的公鸡,最显著的差别是头和颈的羽毛狭长而尖,前面的为深红色,向后转为金黄色。这些狭尖的长羽 ,从颈向后延伸,覆于背的前部,比家鸡更为华丽。尾羽和尾上覆羽均黑,并具金属绿色反光,羽基白色,飞时特别明显。雌性与家养的母鸡相似,体形较雄性小,尾亦较短。头和颈项黑褐缀红;颈羽亦特长,轴部黑褐而具金黄色羽缘。

六.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遮放米

遮放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德宏潞西县的“遮放米”,色泽白润如玉,煮饭香软适口,煮粥粘而不腻,营养价值极高,堪称色香味俱佳的米中珍品,远在清代就曾被列为向清朝廷进贡的“贡米”。

遮放米产于潞西市遮放镇遮放盆地,色泽白润如玉,米饭清香可口,软滑适中,粘而不稠,泠不回生,营养丰富。自元朝始,被历代王朝指定为潞西土司进贡之物,年有定量。一九五九年被国务院定为接待外宾宴会用米。本品采用传统稻种传统方式耕作,经最新加工设备和工艺精制而成,清洁卫生,是家居自用和馈赠亲友之佳品。遮放米是积传统稻谷的精华,取天地之灵气在特殊的气候生态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珍贵软香型食用米。遮放米的名称都以“毫”字开头,有毫安公、毫安秀等,均为晚熟高杆低产稻种,“毫”傣语为0流传下来的米饭。产区傣族以种传统水稻,吃传统米饭为荣,连耕作也保持了牛犁人薅的传统方式,即使在“大锅饭”追求高产量的年代,也从不间断种植。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物质短缺年代的结束,人们的生活追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吃“遮放米”成为时尚,随着需求的增加,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成为潞西市的传统品牌商品。具有遮放米品质特性的,仅为遮放盆地东南三台山峡谷、龙江峡谷、莫里峡谷“三峡”交汇的海拔840米处10万亩水田区域,最高年产量3000万公斤。这里,土层肥厚,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空气流动快,有多处温泉、暗河出露,多股林泉流入,不施化肥农药,少有瘟、虫、病害,形成遮放米特性的气候生态环境。若干年来,有不少农业专家实地考察后引种作异地试验种植,均不成功。

七. 云南省 德宏州 瑞丽市 树化玉

有林而化之碧色美玉为“琳”,琳石,民间俗称“树化玉”。“树化玉”是地质学所称硅化木中的极品,是大自然奉献给人类的远古瑰宝,她光彩夺目,神秘莫测,价值不菲。“树化玉”诞生于距今两亿五千万年前的中生代时期,当时横断山脉地区森林繁茂,一次次剧烈造山运动将森林深埋地下,在岩土、压力、温湿度 等地质条件的变化下,经高浓度二氧化硅(sio2)溶液的地下水长期浸泡,树木中的有机质逐步为硅、钙、铁等元素所替代,经过时光荏苒的漫漫岁月,硅化为色彩斑斓,仪态万千的“树化玉”奇石。

“树化玉”因其特殊的成因,其硬度达到7以上,可以长久流传,其原石保持了树木大部分的外形、皮痕、树结、年轮及虫洞等生物特征。而经过初步洗磨后,则呈现出迥异的玉色质感,观之有琉璃光泽,抚之则温润腻手,给人创造了一个心悟神游的意味天地。

“树化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树化玉”之美,在于其形似木非木,似玉非玉;其色异彩斑斓,气象万千;其质琉璃溢彩,温润腻手;其性宽厚坚韧,质朴恬淡。

“树化玉”由于岩石环境中所含微量元素及硅化形式的不同,形成单色、复色和多彩,单色之纯中略显剔透,复色之中流光溢彩,让人目眩神迷,给人以视觉享受。

“树化玉”具有“天地归形之物”的异凛灵性。《礼记》云:“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树化玉”既“聚天地之灵气,化日月之光华”而成,备受历代显贵及文人的青睐。显贵以其“聚天地气”的异凛灵性而尊其为“祥宝”,认为琳石是天地的归形之物,具有驱邪恶、镇妖怪的功效,一直被历代达官显贵视为镇官镇店之宝,有所谓“官无树玉不亨通,店有祥石乃兴旺”的说法。

树化石的形成需要极为苛刻的地质条件,古生物形成化石的仅为万分之一,形成“树化玉”的几率更小。同时,因其特殊的成因及万千变化,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而使其具备了极高的历史价值、科研价值及观赏价值,使这一史前瑰宝显得更加珍稀。

“珠宝玉石学”认为,那些天然形成、稀少的有一定硬度并有装饰作用的物质就是珠宝玉石。“树化玉”俨然已具备了珠宝“天然”、“稀少”、“坚硬”和“美丽”的四大要素。

“树化玉”因其特殊复杂的成因而幻化出千奇百怪的形态,或可见琴台悠然,高山壁立,或可飞瀑流泉,虎啸龙吟- - - - -形象万千、造形奇特,天上人间、人物、动物、鱼虫花鸟的造型在“树化玉”中应有尽有,有的精品还可以形似、神似以至能达到逼真的程度。

“树化玉”的审美价值则通过对它“韵、质、形、纹、色”的品赏体现出来。“树化玉”因其复杂的成因及存量稀少,使其经济价值及收藏价值日见攀升。

“树化玉”的美在于她的神韵美、质感美、形态美、纹路美、色彩美。如果能给一块美丽的“树化玉”取上一个贴切的品题,则此块“树化玉”更是身价百倍。(清)阮元在《石画记序》中曾说过:“奇石是无声的诗,不朽的画,名石虽有造化之巧,如无品题, 犹未凿破混沌。”,由此可见品题的重要性。我国古代医药名著《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玉石具有“除中热、解烦懑、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疏血脉、明耳目”等疗效,“树化玉”同样也具备上述有益健康的保健作用。

缅甸----目前世界上树化石、“树化玉”出土最多的国家,在仰光附近及蒲甘地区,甚至在路边都可以捡到树化石。尽管树化石也是极其珍贵的生物化石,但由于缅甸大量“树化玉”的出土,而忽略了树化石的珍贵。“树化玉”的出土地,目前已知的有:曼德勒省、实皆省和马圭省,犹以曼德勒省的那吐机县和马蓝县出土的“树化玉”最多、品质最好。

八.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银泡

银泡是景颇族女子特有的一种肩饰。

妇女着盛装,上衣前后及肩上都钉有许多银泡、银片,颈上挂六、七个银项圈或一串银链、银响铃等,跳起舞来叮叮作响;耳朵戴银耳筒,有的比手指还长;手上带一对或两对粗大刻花的银手镯。

妇女以戴银饰多为美,表示能干。

九.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景颇“绿叶宴”

绿叶宴是云南德宏景颇山寨中既古朴又带点野性的名宴。以当地极为丰富的山菜和野味为主,采用传统的烤、煮、炸、腌等手法烹制,用肥大的树叶或芭蕉叶包盛饭菜,用树叶叠成勺、盆盛汤,因满席翠绿、全不用碗筷而得名。

逐一打开"绿包":有喷香的糯米饭,有鲜美的鱼腥草,有蜂蛹荷包蛋,还有飞蚂蚁煎饼、舂烤绿斑鸠、帕滚酸菜鱼等,真不知先吃什么好。面对整桌碧色、满席佳肴,再加上醇香的米酒、水酒和景颇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吃过景颇族“绿叶宴”,你对目前最流行的“纯天然绿色食品”的说法就会有全新的认识。坐在“绿叶宴”边,没有碗、没有勺、没有铁制的酒具,饭是竹筒烧的,菜是竹筒舂的,盛菜的是青翠的芭蕉叶,喝汤的勺是树叶折叠成的,就连酒杯也是竹节做成的,吃的是山茅野菜、纯香的土鸡,从内容到形式,从视觉到味觉,都远离了现代饮食的概念,仿佛所面对的是一席少数民族“智慧的盛宴”。

十. 云南省 德宏州 梁河县 德宏小粒咖啡

德宏小粒咖啡原产非洲埃塞俄比亚,是世界主要栽种品种。1951年德宏州潞西棉作试验站首次引进咖啡种作生产性栽培,育苗定植6亩,生长良好。1956年德宏州委决定在全州大力发展咖啡,并在全州开办咖啡种植技术培训班,使小粒咖啡在全州普遍得到了发展。1958年德宏州在芒市建立了州咖啡生产基地,开展咖啡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并攻克了咖啡选种、丰产栽培、防治病虫等课题,使科学种植咖啡技术在各族群众中得了普及。1960年,全州咖啡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产量40多吨。德宏小粒咖啡到上海加工成咖啡粉,用铁皮罐头包装,出口伦敦。1963年在国际博览会上,德宏小粒咖啡被博览会评为“香气浓郁、微酸可口”的优质产品,获得可与兰山咖啡相媲美的声誉。1966年,全州咖啡豆产量已达100多吨,因受国际市场价格下滑影响,销路不畅,加之“文化大革命”的原因,科研和生产都受到严重挫折,德宏小粒咖啡生产走入低谷,原种植咖啡的土地绝大多数都已荒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外咖啡市场需求增加,盈江潞西等农场和群众又开始大力发展德宏小粒咖啡的种植,共产干咖啡豆邱吨,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深化农村经济改革,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中,德宏州委、州政府制定了发挥热区优势,走发展特色经济道路,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德宏州各族群众把发展德宏小粒咖啡作为绿色产业开发的重要项目,目前已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种植基地。
云南特产大米哪个品牌好云南特产藜麦米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