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的云南特产黑大头菜 什么品牌云南大头菜最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25 19:15:02

一. 广西 南宁 横县 横县大头菜

横县大头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横县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大头菜就是其中一种。横县大头菜与大粽、大番薯合称为横县“三大”。大头菜在横县主产于南乡、峦城、附城、校椅等地。横县的大头菜个头奇大,最大的单株可达12斤,腌制后色泽金黄、粗纤维含量低、口感脆嫩。

横县种植大头菜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了,早在乾隆年间就已经驰名中外。咸坯制品香气浓郁深受消费者喜爱,因其形似佛手,故也称佛手大头菜。

现已有多家企业生产加工横县大头菜,金姐牌、金妹牌、宇凯等品牌的横县大头菜已经进入规模化生产,甚至畅销港澳和东南亚地区。横县目前约有1.5-2万农户种植大头菜,种植面积达4万亩,产鲜菜约12万吨,成品菜(咸坯)约6万吨,年产值2亿多元。是当地农民主要的经济支柱。

横县大头菜的最佳生长地域是西津湿地,那里土壤肥沃,生态环境优越,能生产出高品质的大头菜。横县大头菜富含有丰富的钙、硒、钾等,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要比其他地区的大头菜高很多,因此横县大头菜具有香气浓郁、质地松脆的特点,素有“土鱿鱼”之美称。

本司致力于横县名优土品和风味食品的市场开发,使之成为消费者喜爱的送礼佳品和旅游产品。坚持“诚实守信、让顾客满意”的服务理念,追求“优质的产品、优异的服务、优秀的员工”的良好形象,全力打造知名品牌。

横县种植大头菜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了,早在乾隆年间就已经驰名中外。咸坯制品香气浓郁深受消费者喜爱,因其形似佛手,故也称佛手大头菜。横县大头菜的最佳生长地域是西津湿地,那里土壤肥沃,生态环境优越,能生产出高品质的大头菜。横县大头菜富含有丰富的钙、硒、钾等,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要比其他地区的大头菜高很多,因此横县大头菜具有香气浓郁、质地松脆的特点,其鲜菜和熟菜的比例也远高于其他地区的大头菜。

横县大头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横州镇、南乡镇、那阳镇、百合镇、马山乡、马岭镇、云表镇、镇龙乡、校椅镇、石塘镇、六景镇、陶圩镇、莲塘镇、平马镇、峦城镇、平朗乡、新福镇等17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二.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曹街子的萝卜

曹街子的萝卜

蒙城西南,距城四十五华里的曹街子,村子周围附近,约百亩地上,盛产萝卜,远近闻名,妇孺皆知。建国前,乡土教材亦有记载:“曹街子萝卜,坛城的白菜……”。故此,曹街子萝卜,远销南京、蚌埠、淮南、界首;近销蒙城、涡阳、利辛、凤台等地。凡往来经过曹街子的客商行人,总是要买些带回去,有的人还专程来此地购买。

曹街子萝卜,明清时期,就很驰名。它不仅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即味道好,颜色正,内瓤白嫩清脆,甜辣适口,而且还富有医药价值,如伤风感冒,咳嗽气闷,吃后感到舒服,似乎病情减轻,所以,萝卜又叫“顺气丸”。人们常说:“吃冬萝卜喝清茶,饿坏大夫算个啥。”所以有些人总时常把萝卜作为客桌上的一种食品,或者当作礼物送人。

曹街子共有一百二十多户人家,曹姓居多,庄中间有一条东西街道,约两千多口人,几乎家家都有萝卜生产园地,亩儿八分不等,大都靠萝卜生产,增加经济收入。因为不论大小集镇市场,一听说是曹街子萝卜,极好出售。曹街子萝卜颜色有两种,即:青、红两种。萝卜的形状亦是两种:一种是圆形,生长在土层上面,显得又大又圆,叫“大顶红”;一种是长形,生长在土层下面,乍看之下,似小而实大,又叫“贼不偷”。这两种类型的萝卜,最大的可长到二至三公斤,一般的一公斤以上。每到秋末冬初,收获季节,异常喜人。

三. 广东省 江门 蓬江区 荷塘头菜

    荷塘头菜是江门市荷塘镇的著名,由于制作工艺独特,咸淡适度,味甘香甜,爽脆可口,价廉物美,大受市民欢迎,远销海内外。( 江门)

四. 浙江省 杭州 富阳 精美的竹编工艺

精美的竹编工艺,富阳的竹制工艺品,式样美观,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入口处,有一座双面竹贴屏风——竹石图,修篁扶疏,奇石点缀,工艺精巧,目睹者无不拍手叫绝。( 富阳)

五. 云南省 曲靖 师宗 黑火腿

龙庆有三绝:鸡棕、火腿、野蜂蜜。凡是到过师宗县龙庆彝族壮族乡的人,只要与亲友闷侃起各地的风土人情时,都会这样信口道来。龙庆“三绝”中,鸡棕乃地献贡品,野蜂蜜为虫造精华,惟有那黑火腿,纯属龙庆农家人世代传承并引以为荣的“人工杰作”。

且不说这黑火腿如何外黑内红、味香肉美,也不表达这 黑火腿如何成为家藏名菜、馈赠佳品,单看节日里龙庆农家餐桌或县乡餐馆客宴上,最常见这净洗熟煮、精刀细切、色润味醇、香气四溢的黑火腿,便可略估算其经济价值与市场需求。黑火腿,成了师宗县人民餐桌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黑火腿外表乌黑油亮,板平结实。用刀划成大块,红鲜白嫩,层次分明,红的如枣,白的似云映朝阳,油光闪闪,暗香阵阵;洗净煮熟再细切成小块,棱角有致,丰盈晶莹,浓香满厅,沁人沁脾;食在口中,滋润柔韧,香醇无比;不仅食味纯正,而且口感极佳。如再加上两罐陈年老酒,那更是天造地设,绝无仅有!定让食客们心花怒放,垂涎三尺。黑火腿食法多样,简单易行,除煮透熟食外,还可炒食、蒸食,既可与其他菜类“同台汇演”,也可“独树一帜”。

六.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七. 天津市 东丽区 赛珍珠的小站稻

小站稻,以原产天津津南小站地区的优质粳米而名扬海内外。其米粒大而饱满,半透明没有粉白色的腹白。蒸干饭,无论软硬,不粘不连,犹如满碗珍珠,油江发亮。煮稀饭,无论稀稠,都是汤汁浓郁,散发着清香。吃在嘴里,细腻滑润,有咬劲。小站稻,不仅好看好吃,而且营养成分丰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赖氨酸、淀粉、脂肪等,容易使人吸收、消化,属于营养型的天然食品
( 天津)

八.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可包烧的蔬菜有野磨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等。每包欲烧蔬菜的原料,需250~300克,加配青椒、鲜姜、蒜、芫荽。主料配料洗净,切碎,加适量食盐、味精拌匀,用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在火塘的炭火之下,使其慢慢变熟。包烧的蔬菜,味鲜纯、香中略带辣味(不喜食辣味者,可不加青椒),颇开胃,具有浓郁的乡野风味
包烧水鲜,可取鲜鱼鲜、鲜鳝鱼鲜虾作主要原料,重200克、300克均可。配料选取用适量烧热的青辣椒末或糊辣椒粉、蒜末、姜末、芫荽、苤菜。将欲包烧的水鲜收拾干净,配料切细,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拌匀后,填入鱼和鳝鱼腹腔(鲜虾只需与配料拌匀),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鲜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内的炭火之下,至包内水鲜烧熟。包烧水鲜,菜包白绿相间,味鲜、香,水鲜原味浓醇
包烧肉类,可用禽肉、蓄肉、兽肉、为主料,用量一般为200克至300克。以青辣椒、姜、蒜、芫荽、苤菜为配料。肉料洗净剁细,配料洗净切末,加适量精盐、味精,将主配料调合均匀,用芭蕉叶或叶包成长15公分,宽10公分的肉包,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

九. 云南省 玉溪 江川区 大头鲤

大头鲤的体形与鲤鱼十分相似,但头部较宽大,体形似鲤,所以得名“大头鲤”。在中医学上还可将其入药,具有滋补、祛风的疗效。近年来种群数量不断减少,亟待保护。大头鲤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云南省的星云湖和杞麓湖。因其肉细嫩,含脂量高,味美,营养丰富,颇受人们欢迎。

尾柄细长。体长9—12厘米,最大体重可达2千克。头特别大而宽,头长大于体高和背鳍基长;头背宽而平坦。口阔且大,亚上位,弧形,口裂显著倾斜,口宽大于吻长。无须。下咽齿主行第二枚齿齿冠具2-5道沟纹。鳃耙排列甚细密,在48个以上,其长度超过鳃丝长。鳞大,侧线鳞34-37个。背鳍 大头鲤

和臀鳍均具带细锯齿的硬刺。背、腹鳍起点相对或背鳍稍长,背鳍基长,鳍条短,外缘深凹,胸、腹、臀鳍均大;胸鳍达腹鳍。尾鳍下叶为橘红色。背鳍的起点大约于腹鳍相对,距尾鳍的基部比距吻端的距离略近。背鳍颌臀鳍硬刺的后缘均具锯齿。尾鳍呈深叉状。鳔具2室。

生活习性

喜欢生活在水深而水质较清澄的水体中上层,对恶劣环境耐受力差,若水质混浊或离开水体则易死亡。性活跃,游泳迅速。食性较单一,大小个体的食性差异不大,几乎均以大型浮游动物的枝角类和桡足类为食;有时也杂食些硅藻、丝状藻和龟甲轮虫等,但数量很少。

繁殖习性

一般雌鱼体重在50克左右即已性成熟,产卵期较长,从4月初开始直到9月,以5-6月最盛。卵附在水草上孵化。
生长速度较慢,但生长速度均匀,各龄鱼体的平均年增长量约60毫米。最大个体重2公斤,通常在1龄鱼中已有50%的个体性成熟,体重52克,而雄性体长仅117毫米,体重32克。大头鲤的怀狼量大,3-4龄鱼的怀卵量达13万粒。分批产卵,通常分为两批,两批之间相隔7天。每批产卵3天。过7天再产第二批卵。产卵期为5-6月,卵通常在晴天拂晓3-5时产于水下1-2米处,产粘性卵,卵粘附于水生管束植物上。以浮游动物为食, 其中以枝角类和桡足类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轮虫,此外还兼食少量硅藻,丝状藻以及水生维管束植物等

大头鲤(15张)。

致危因素

在20世纪50-60年代曾为产区的主要经济鱼类,在两个湖的渔产量中,占极大优势,曾占总产量的70%左右。自70年代引进鲢、鳙,与大头鱼产生食物竞争;在引种时又带来了鰕虎鱼、鳑鲏、麦穗鱼等小型野杂鱼,这些鱼生命力强,且大量吞食鱼卵;再则湖泊水位下降,水草减少而破坏了产卵场;长期的酷渔滥捕;大头鱼自身抗病力弱,生长缓慢,适应环境差等综合因素,导致资源的锐减。

种群现状

目前大头鱼在星云湖和杞麓湖中,仅占鱼产量的0.5%左右。
1963年统计,大头鲤在星云湖占鱼类总产量的70%,在杞麓湖占30%。自20世纪70年代始,由于捕捞过度,引进食性相似的鳙及环境变迁影响,大头鲤资源日趋枯竭。1979年江川渔场用池塘人工繁殖获得成功。1988年后又生产大规格鱼种放湖,使鱼产量逐步增长。

昆明特产黑大头菜七十年代云南特产大头菜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