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万福特产有哪些 桂林万福广场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26 10:22:24

一. 广西 桂林 平乐 大水李

产于同安镇大里村,是该地特有的水果品种,其特点是:个体特大(8~10个有1公斤)、肉厚核小、细嫩脆口、汁多味甜,有机酸成份少,可加工成话李、罐头等。堪称果类之佳品。

大水李为大里村李连同、李秀知于20年代首先从外地引进种植。解放前,因人们消费水平低,市场上李子价格不高,故该项生产发展缓慢。至解放初期全村只有35户农民种植,面积20多亩共500多株。

60年代前期,大水李发展加快,1961~1964年全村大水李种植面积增加到80多亩。60年代后期,每户只许留少数几株,多余部份收归集体,许多村民砍树毁果。加上管理粗放,致使李树面积大减。70年代的“农业学大寨”中,毁树造田造地又砍去很大一部份果树。至80年代,农民毁果建房,又砍掉10多亩果树。至今,该村剩下的李树仅20多亩,650多株。

大水李以简单的分株直移栽培法栽植,种植1~3年开始挂果,10年后为盛果期,盛果期株产达150~200公斤。

二. 广西 桂林 平乐 玻璃扣

据桂林平乐县志记载,一九二一年,孙中山先生率部,沿水路从梧州至桂林,历时21天。船家厨子为了给孙中山先生吃好,做了很多船家菜给他吃,过了几天,船家厨子发现,孙中山先生特别喜欢吃“金花肉”。(“金花肉”的做法:将薄肥肉用白糖腌透,即透明状,沾拌面粉浆炸制而成。)。但,这菜易上火,船家厨子想:若将腌制肥肉包入清热的绿豆沙,这菜不就不会上火了吗?于是,便包入豆沙炸制成鸡蛋状。中山先生吃后,连连叫好,便问道:这是什么菜?厨子想这菜的主料为透明薄肥肉,即象透明的玻璃,便回答说:“此菜为玻璃扣也。”从此,船家玻璃扣一直流传到今天。平乐飞龙鱼餐厅(飞龙号)的玻璃扣,由黄良平亲自主理,经过多次改进,地方特色更为浓郁,深得食客们推崇和好评。该菜品曾获桂林市举办的中国烹饪王国游桂林开年仪式活动“优胜奖”,系桂江船家菜品之一。

平乐人到别人家里做客,总以吃上了“玻璃扣”而表示宴席的丰厚,也以做客自己吃上了“玻璃扣”,炫耀自己身份的高贵。如今“玻璃扣”不仅成为宴席上的佳肴,而且成了平乐的珍贵民间小吃。

原料

绿豆、白砂糖、肥肉、鸡蛋、面粉等。

做法

1.先煮豆沙。将绿豆一斤放进冷水锅,让水冒过绿豆,加适量纯碱,用猛火煮20分钟,趁热连水倒进筲箕,除去豆壳,再将绿豆倒进锅内,炒成豆沙状,放入适量自砂糖。注意切勿放其他的糖,不然就会影响脆口。

2.将绿豆和白砂糖融成豆沙,捏成直径约3厘米左右的圆柱形(大小以能进口为宜)备用。

3.接着就要把肥肉切好。把一块肥肉切成长宽各4厘米左右的肉片,再将肥肉从中间用刀划开一道刀口,放入碗里,拌上白砂糖腌上一两个小时,把肉片展开,将绿豆沙条卷入肉片内,初坯即成。

4.在大海碗或瓦钵中,装适量面粉,打一个鸡蛋,加白砂糖适量,掺进冰水,将面粉、鸡蛋、白砂糖用筷条捣成软硬适度的糊状。

5.最后把肥肉与绿豆沙做成卷条状的初坯,裹上一层鸡蛋面粉浆糊,再将它放在烧滚的油锅里炸,呈老黄色时即捞出,趁热放入盘中,端上餐桌,一股清香散发于席问,见之垂涎欲滴,食之甜香脆口,风味独具,妙不可言。

三. 广西 桂林 龙胜 龙胜红玉

1.简介

龙胜红玉曾用名叫桂林鸡血石、桂林红碧玉、桂林鸡血红碧玉、龙胜鸡血石、龙胜红碧玉,产于桂林市所辖的龙胜各族自治县。

2.形成

地质学专家论证龙胜红玉综合矿物成分以红碧玉石英为主,并含部分高价铁和低价铁,是富含硅铁质的变质火山岩——碧玉岩。桂林鸡血玉是古板块缝合带深海底火山沉积变质产物,形成年代距今约10亿年。经多年来的开发观赏与收藏的实践,桂林鸡血玉是值得开发的完美的新玉种。

3.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为:以二氧化硅(SiO2)为主,含三氧化二铁、锰、锌、铝等多种金属矿物的集合体,其中红色部分主要含铁,不含硫化汞(HgS)。

4.红玉与红石的区别

红玉与红石最不同的地方就是“血”的部分。红石的“血”是辰砂,即硫化汞,属于汞化合物;而鸡血玉的“血”是含铁的氧化硅;前者对人体有害,后者对人体无害。

狭义上的“玉”是指和田玉,其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铝,硬玉翡翠主要组成物为硅酸铝钠NaAl9(Si2O6),看起来有点玲珑剔透的感觉;桂林鸡血玉看起来没有和田玉,翡翠那么玲珑剔透,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以黑、红为主,兼有黄、紫、白、绿色,等多种颜色。

特色

第一,龙胜红玉的最大特色就是突出一个“红”字。它是一种以鸡血红色为主色调的碧玉岩,故称“鸡血红碧玉”。颜色有鸡血红色、紫红色、浅红色、褐红色、枣红色、棕红色,而且还有不同的底色,如全红带金黄、纯黑、白色作为衬托。色间搭配极佳,稍有吉祥图纹或抽象图像,颜色图纹丰富多彩,更显得鲜艳夺目,光彩照人。

第二,龙胜红玉的质地优良

据中国宝玉石检测中心鉴定,桂林鸡血玉”的摩氏硬度为6.5至7度。由于硅质矿物硬度大,质硬而坚韧,性质稳定,不易风化,不易磨损,也不怕酸碱侵蚀,风吹日晒也不褪色,专家认为这些均比“鸡血石”更优良。

第三,龙胜红玉,玉质滋润细腻

据专家鉴定,桂林鸡血玉”主要是隐晶质结构及显微晶质结构,相对密度2.7—2.95g/cm3,因此,玉质细密、滋润而细腻,抛光性能良好,抛光后呈现玻璃光泽,具有很好的雕琢加工的特性,这就具备了完美新玉种的条件。

第四,龙胜红玉,含铁有益于血液特殊促进人体健康。

5.优点

专家在测定和分析的致色元素及其致色原因时指出:“鸡血玉”的红色,不是由辰砂(朱砂———硫化汞HgS)形成的,而是由特别稳定而且对人体健康也大有裨益的铁离子所造成的。人和所有的脊椎动物的血液都是因为这种铁离子的存在才呈现为血红色的。专家认为:桂林鸡血玉不含汞、硫而是含铁这一事实,不仅不是缺点,相反还是最大的优点,也是信赖科学,尊重环保,维护健康的最大亮点。

6.工艺价值

龙胜红玉,很多人对这种玉石持有不同的意见,对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很坚定的看好它,有市场潜力。通过这三年的摸索,对与它的理解可以三个字来概括:

一、色好。它的颜色丰富,石头基本以红、黄、白、黑为主色调,但还更以红、黑为主。“红”---很鲜。红色为鸡冠者为最佳。所以,这种玉石取名为“鸡血玉”非常的在理,也更突出它红色的价值。黑色的也亮如漆,质地好。温润细腻,底色干净。

二、纹理的奇特。纹理是一种线条的艺术,是东方艺术的典型模式。纹理有三种类型:

〈1〉象形纹理:这种纹理的形状结构形成某种自然图案,如:吴海峰

龙胜红玉精品章料欣赏

龙胜红玉精品章料欣赏(3张)

收藏的《双狮》、《猛虎》非常奇特。有的像树、有的像人、有的像山水、有的像动物、有的像文字等,形成一种石外之趣。偶尔性强:我在雕琢中发现:前一刀与后一刀就不一样,称之为巧雕。所以很有意识,玩石头的乐趣在于发现。

〈2〉抽象纹理:漂亮的纹理必须要有序有形,构成一定的图案,或形象或抽象,“贵在似与不似之间”,形成一种别有韵味,例如:一些屏风很像一幅抽象的油画。

〈3〉在美术上线条是由无数的点组成的,点是一种特殊的线。鸡血玉的点状纹理有的像桃花,朱砂、黑金砂底、蓝砂底有的红点分布均匀很漂亮,在无色透明的冻石中星星点点,有一种典雅别致的美感。黑金沙底漂浮在石头上面,有如宇宙中神秘的幻觉。

三、“妙”。有句话“巧色配得好,作品才是宝”。

之前,我研究雕琢了寿山石、翡翠、水晶、象牙等多种材料,最终总结走巧雕路线。

这种石头可以做巧雕是很好的玉种。以后会有很多的雕刻大师用这种玉石来创作,出很多很好的作品。

“拥有资源就拥有财富”这是上天赐予龙胜县的财富。龙胜县有这么好的资源,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我们做寿山石的理念:珍稀资源得天下。因为,石头是抠出来的,所以才有寸石寸金。对取料的要求很高,雕工十分细致。

产品多元化、选择多样化、消费人群多面化。市场就会宽广,根基才会扎实,市场才会健康稳步发展。

有一首歌:“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只要你懂得它的珍贵呀,山高那个路远也能获得”……歌中包括了很多东西。

7.美学标准

龙胜红玉是古地质板块缝合带深海底火山喷发产物,形成年代距今约10亿年,是一种以鸡血红为主色调的碧玉岩,“鸡血玉”由此得名。

以昌化鸡血石以代表的鸡血石,因鲜红艳丽的色泽和晶莹剔透的质地,成为名扬四海的观赏石和图章料,而桂林鸡血玉在美学要素和宝石学特征等方面与鸡血石相比,既有相似的一面,更有其独到的特性。

龙胜红玉颜色分为鸡血红色、紫红色、浅红色、褐红色、枣红色、棕红色等,主色之外还有不同的底色,如全红带金黄、纯黑、白色。其主色与底色间搭配极佳,颜色图纹丰富多彩,鲜艳夺目,从颜色视觉观感上完全可以和昌化鸡血石以及巴林鸡血石媲美。

虽然颜色与鸡血石较为接近,但桂林鸡血玉的成色原因却与鸡血石完全不同。其红色,不是由辰砂,而是由特别稳定的铁离子所形成的。铁是自然界鲜艳红色的最重要致色元素,人和所有脊椎动物的血液都是由于这种铁离子的存在才呈现为血红色。

颜色而外,龙胜红玉在硬度上也与鸡血石差异较大。据中国宝玉石检测中心鉴定,桂林鸡血玉的摩氏硬度为6.5至7度,昌化鸡血石与巴林鸡血石的硬度为2.8度,也就是低于人指甲的硬度3度,昌化鸡血石与巴林鸡血石的保养是一门学问,原因正在于此。桂林鸡血玉质硬而坚韧,因此性质稳定,不易风化,不易磨损,也不怕酸碱侵蚀,风吹日晒也不会褪色,平时不用擦油保养,因此更便于收藏把玩。

8.文化底蕴

龙胜红玉最大的特色集中在一个“红”字上。从古至今,红色就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喜庆、吉祥和兴旺发达。由于是中国文化的基准颜色,中国人接受起来也更为容易。

从历史来看,尽管中国是一个崇尚红色的民族,但其贯穿文明始终的玉石文化中,却缺少一种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玉石作为主角,这是中国玉文化的一个遗憾。龙胜红玉的出现,为红色文化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此外,龙胜红玉中常带有纯黑色,即“黑如点漆”,象牛角一样光亮。作为底色的衬托,使得红色更显庄重。此外,龙胜红玉中还有黄色作为混合色。红色和黄色的结合,会产生一种动人的活泼色调,也很有特点。

龙胜红玉玉质细密、滋润而细腻,各项加工性能优异,抛光后具有玻璃光泽,可雕琢挂件、佛像、饰品、摆件、印钮、高档茶酒用具等,可谓无所不能。如何发挥颜色的特点与文化的魅力,是需要制作者特别考虑的课题。

9.分级

1.孤品龙胜红玉

分为全红为主或全红带金黄、纯黑三种最高端孤品桂林鸡血玉。要求玉质凝润华丽,玉色艳丽夺目出众,色间的搭配极佳,并有吉祥图纹或图像者为最佳,如龙形纹、人形纹、鸟兽纹、山水纹、海浪纹、风光纹等具象或意象图纹。

2.极品龙胜红玉

分为全红为主或全红带金黄、纯黑三种高端极品红玉。要求玉质细密凝润、玉色艳丽、色间搭配较佳,稍有吉祥图纹或抽象图像者,如云雾纹、水波纹、树形纹、花草纹等。

除红、黄、黑三主色外,还具有枣红、棕红色的红玉为极品红玉。

3.珍品龙胜红玉

具有不完全的半红或带状红色为主,或兼有条带状金黄、暗黄色或黑色,或棕褐色的各种珍品鸡血玉。要求玉质细密无砂眼,玉色纯正,色间搭配合理,图纹有条不紊者。

4.精品龙胜红玉

具有不规则斑点状红色或较分散的带状红色者,或兼有不规则状的暗黄色或黑色、棕褐色或暗棕红色的各种珍品斑点,断续状红色条纹的鸡血玉。要求玉质细致无砂眼,无裂隙,玉色间搭配适度,图纹不紊乱者。

5.花色龙胜红玉

仅见不规则散点状或不规则断线状红色至暗红色,以及不定色质者。

6.混色红碧玉

属于基本不见红色调的杂色鸡血玉

10.收藏价值

以目前市场状况而言,龙胜红玉最畅销的品种就是原石和印章。3年前一件极品龙胜红玉印章也就三四百元,而现在则为三四千元,至于手串、镯子、摆件、挂饰等,现在的价格基本也都在千元以上。与之相比,龙胜红玉原石的价格上涨就更加疯狂,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甚至到几千万元,一块块好料成为藏家们眼中的抢手货。大体而言,3年之间龙胜红玉的价格涨幅大约在5至10倍

四.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雪梨

灌阳雪梨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灌阳雪梨为我国南方梨的优良品种,是广西灌阳县的名特优水果,其果大质优、外形美观、果皮薄、肉质细嫩、汁多风味浓、香甜可口、清脆化渣、果心小、可食率高,因其果肉雪白细嫩而得名。

灌阳雪梨三月上旬开花八月成熟。其果大质优,外形美观,果皮薄,肉质细嫩,汁多风味浓,香甜可口,清脆化渣,果心小,可食率高。经测定可溶性固形物达13.6%,无机盐,类有润肺心、化痰止咳和清热解毒等功效,深受人们的青眯,早在五、六十年代阳灌雪梨就畅销港澳及东南亚一带。八十年代经有关专家鉴定为全国最优质的砂梨之一,1991-1993年又经区水果办缓缓广西农大、农科院、农业厅、柑桔研究所的专家重新鉴定为广西最优质的砂梨品种。

灌阳雪梨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2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5万亩,年产量达1万吨以上。并且灌阳县通过技术改造,又选育出灌阳雪梨1号、2号、3号等优质良种,并且摸索出花芽嫁接矮化密植早结丰产栽培技术,计划到2005年发展到3万亩,年产3万吨以上。

灌阳雪梨的传说

灌阳雪梨是灌阳县传统果品之一,在灌阳民间已有三百多年栽培历史。传说是做知府的邑人夏加民从浙江宁波引进种植的,其名还是清朝乾隆皇帝给定的。雪梨因肉质雪白、外形美观、味美香甜而成为乾隆皇帝的贡品。据灌阳县志记载,传说是很久很久以前,灌阳长坪村的夏加民,在宁波当知府。他返回灌阳时,当地有一位好朋友,送给他两棵名叫杨孩子的树苗作为留念。夏加民回到家乡后,便叫人把树苗栽种在自己的花园里。这年深冬腊月,地冻天寒,有一棵树苗被冻死了,剩下的一棵树苗,夏加民不管寒天大雪,都亲自出门精心护理。春天来了,树苗慢慢地发出了翠绿的叶子来,夏加民高兴极了。有一天,夏加民从外面游玩回家,家里的两匹大白马突然死了,他叫人把死马埋在花园的那棵杨孩子树旁边。第二年春天,杨孩子树长得又高又茂盛,结出了果子。果子成熟后,他摘下一个尝了尝,可鲜甜啦。从此,夏加民便把这种果子作为珍品,每逢有贵客才摘下来招待。有一年,乾隆皇帝游江南来到广西,各地的官吏都把最好的贡品送给乾隆皇帝。夏加民想到自己曾在朝廷做过官吏,也特地选上了几个杨孩子果子送给乾隆皇帝,表示自己的心意。当乾隆看到这种果子时,心里感到很新奇。他走遍全国,却从未有看见过这种可爱的果子,便当即品尝,味道美极了,他问下官:“这果子是哪里来的”,下官答道:“是广西灌阳一名曾在朝廷当过官的夏加民送来的。”,乾隆皇帝又问:“这果子叫什么名字”,下官答道:“听说是叫杨孩子”。乾隆皇帝听了,皱起眉头说道:“杨孩子,这名字不好听,另给它起个名吧。”当下左右1纷纷交头接耳地商议起来,其中有一下官想了想,便连忙奏道:“皇上,这果子是从千里迢迢的广西灌阳送来的,表明那里的黎民百姓心向朝廷,黎和梨可以相通,就取名梨子吧。”乾隆听后,点点头,没有表示赞同与否,但仍然作沉思状。这时,另一个下官怯生生地走到皇帝跟前,奏道:“皇上,我见这果子肉嫩细滑白如雪,就叫雪梨吧。”乾隆皇帝听了大喜,“很好,这个名字很好,就叫灌阳雪梨吧。”从此以后,长坪一带的农民在屋前屋后和耕地都种上了许多雪梨树,天长日久,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至今,灌阳县的雪梨成了南方有名的水果,销往国内外。

1地域范围

地域范围包括灌阳县灌阳镇、黄关镇、新街乡、新圩乡、水车乡、文市镇、观音阁乡、洞井乡、西山乡等9个乡镇,其中主产地是灌阳镇、黄关镇、文市镇和新街乡。灌阳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东经110°43′16″-111°20′13″,北纬25°10′32″-25°45′37″,海拔180-2009米。接两省,连三县,东与湖南省道县,江永县交界,西与兴安县、灵川县毗邻,南与恭城县接壤,北与全州县相连,东有都庞岭,西有海洋山,呈柳叶形。南北长90公里,东西宽39公里,属喀斯特岩溶地貌,全县总面积1838平方公里(183799公顷)。

2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地形地貌:灌阳县地层最早起源于早寒武纪,以泥盆纪相沉积为主,燕山运动造就了都庞岭、海洋山,形成现在的灌阳地貌雏型和由花岗岩、砂页岩、砂岩、页岩、紫色砂(页)岩、石灰岩及洪积、第四纪红土等组成复杂的地质结构;以中山为主的山地丘陵河谷地貌。海拔最低点180米,最高点2009米,灌江由南向北纵贯全县。境内山清水秀,山峦叠嶂,地形地貌错综复杂,为喀期特岩溶地貌,大体分为“八山一耕地,半水半村庄”。

(2)土壤状况:雪梨产区的成土母质主要有:洪积物、冲积物、石灰岩、砂页岩、紫色岩。pH值在5.5-6.5之间,有机质含量在2-3%之间,土层深厚,活土层在50厘米以上,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土壤质地以壤土和粘壤土为主,少量沙壤土。幼龄果园每年种植绿肥3000公斤/亩左右,因此果园土壤多为壤土,团粒结构好,深厚肥沃、有良好的通透性和蓄水性,保水保肥能力强,非常适合雪梨生长。

(3)水文情况:全县水资源丰富,呈羽状分布,灌江是唯一的主干河流,注入湘江,属长江水系。灌江在本县长119公里,它有观音阁乡、洞井乡、西山乡、黄关镇的广阔森林植被形成的“绿色水库”涵育水分。集雨面积1769.2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6.3%,年均经流总量246600万立方米,年均流量73.2立方米/秒。亩耕地有水805立方米。县内一级干流和二级支流共23条。全县年均降水总量31亿立方米,径流深1207.8立方米。外县客水流入面积为160.79平方公里占8%。地下水水质优良,没有人为及工业污染,是理想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源。

(4)气候情况:灌阳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冬短夏长,干湿季节明显。全年基本上无明显高温、严寒。年平均气温17.9℃,其中常年年平均最低温为-1.6℃,年平均极端高温39℃,极端低温-5.8℃,≥10℃的积温5384.5℃,年有效积温3031℃,无霜期平均286天。年平均降雨量1538.4毫米;年平均日照1416.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31%;年平均相对湿度78%,属湿润或半湿润地区。常年3月~6月相对湿度较高,一般在84%以上,10月相对湿度较低,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为76%。雪梨生长与光温同期,对产量、品质的形成极为有利。优越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灌阳雪梨的生长。

(5)人文历史情况:灌阳县地处广西东北部,属农业、商贸、旅游区。莽莽森林,山清水秀,洞奇石美,风景名胜甚多,有乌龙披雪、龙岗拥秀、柏亭别意、王楼晚渡、灵岩秋月、三峰烟雨、紫竹扫台等旅游胜地,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灌阳雪梨是灌阳县传统果品之一,据载在灌阳民间已有三百多年栽培历史。关于灌阳雪梨最早记载,是在旧《灌阳县志》(康熙四十七年版)物产栏中,称“梨有雪梨清水梨青皮梨早禾梨数种以雪梨为最上”,可见在康熙年间,灌阳已有雪梨栽培。《灌阳县志》(道光二十四年版)兴地风俗类摘出,物产栏果之属有雪梨记载,称“梨熟也可食”,至光绪丁未年灌阳县志也有类似的记载。民国时期《广西年监》(第二回)称“灌阳雪梨质清脆,可与天津雪梨比美”。虽然早有雪梨的历史记载,直到清宣统二年(1910年)才第一次出现雪梨产量的数据,全县产雪梨1200石(72吨),为当时桂林府属11个县唯一的雪梨出产县。民国22年产雪梨574吨,产值达84100元。由于品质优良,灌阳雪梨在民国初就畅销香港、澳门及东南亚一带。《广西壮族自治区果树品种志》(1959年版)将其列为全区同类果树之首。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出版的《中国果树栽培学》第二卷、第二章介绍砂梨品种,称“广西灌阳雪梨是我国有名的砂梨系统的优良品种”。在由华南农业大学主编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果树栽培学各论》梨主要种类和品种一节中,介绍了灌阳雪梨,“原产广西灌阳,为广西优良品种,其中有小把子雪梨,大把子雪梨和假雪梨三个品种,原产地八月中旬成熟,可贮至次年二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有关专家鉴定为全国最优质的砂梨之一,堪称“梨中之王”。1988年至1992年,进行雪梨优良单株选育,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通过实施优果工程,大力推广拉枝促花、疏果套袋、频振式杀虫灯诱虫等一系列新技术后,雪梨的产量和品质大大提高。由于雪梨的适应性强,丰产稳产,鲜果销售期长(每年的8月到10月),果品质量好,有独特的保健作用,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远销湖南、湖北、广东等大中城市及加拿大、港澳、东南亚一带。2005年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2005年通过无公害水果产地认定,2006年通过无公害水果产品认证。到2007年止,栽培面积达2000公顷,年产量达3.51万吨,是灌阳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灌阳雪梨最先在红旗乡(现在的灌阳镇)长坪村种植,而后,逐步推广到附近的大仁村、秀凤村和文市镇的达溪村、新街乡的江口村。现以大仁村的米珠山屯、朱安冲屯种植最多,果质最佳。在灌阳镇大仁村朱安冲屯的凤凰山,长坪村的易家屯,还保留有成活的约为120多年树龄的老雪梨树。由此可见,灌阳县栽培雪梨的历史是比较悠久的。

五. 广西 桂林 阳朔 阳朔月柿

阳朔月柿在国内外久负盛名,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和加工历史,是广西传统出口创汇优质产品之一,经加工而成的柿饼味甜、耐贮运,多出口及销往港澳地区,现在白沙镇已形成加工一条路,年加工柿饼500多吨。

六. 广西 桂林 永福 永福香米

永福香米--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七. 广西 桂林 阳朔 马蹄(荸荠)

主要产于桂林市临桂、阳朔、灵川、兴安等县,市区卫家渡、王家村、东山和窑头出产的最著名。全市年产量2000吨~3000吨。其种植历史至少在170年以上。桂林马蹄颗粒大、皮薄、肉厚、色鲜、味甜、清脆、渣少,较大的每个重35克左右。桂林马蹄早已驰名中外,是桂林传统出口产品,远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通常当水果生食或煮食,也可制成马蹄粉、糖水马蹄、马蹄糖、马蹄酒、马蹄粉丝、马蹄饴糖等。桂林出产的马蹄糖清香、松脆、透明、味甜,并有生马蹄原味;马蹄粉洁白细滑,与贵县藕粉、龙州槟榔粉和平乐百合粉合称为广西四大甜品,具有消食、清热、健胃、化痰、解渴、消黄疸之效。此外,各茶楼酒店出售的马蹄糕也普遍受到欢迎。( 桂林)

八. 广西 桂林 兴安 桂林白果

白果又名银杏,为广西桂林之一。白果性凉,营养丰富,夏天最宜食用。桂林地区的兴安县、灵川县,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宜于白果树的生长,所以兴安的白果既多又好,兴安县的“十里古银杏林”国内外闻名,拥有百年以上古银杏达2370株。全县银杏总面积达三万亩。 桂林是其集散地。在酒席上有美味的白果羹、白果鸽蛋、白果水鱼。白果还可以做药:可化痰、止咳、利尿、补肺、通经,白果炖老鸭专治尿频。白果糖水、白果甜粥更能止渴生津,消暑舒神。

桂林白果是一种收益极高的经济作物。其果实呈倒卵圆形,橙黄色,上宽下窄,每百公斤皮果出籽二十七公斤以上,核皮银白,果核特大,每公斤280—300粒,属特级果;核仁甜中带香、糯性强、营养丰富、品质极佳。七十年代被全国白果专家评为全国最优的十个白果品种之一,也是全国已选出评定的早结、丰产、优质、果大最优推广品种之一。

九.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蜜枣

灌阳蜜枣是县内主要之一。1959年进行试制。1972年兴建县蜜枣厂,开始大批生产。1990年,全县有县办、乡镇办、联户办和个体办蜜枣厂30多家,生产蜜枣1010吨。

灌阳蜜枣用灌阳长枣和优质白糖为原料。其加工过程讲究,先用排针将选好的枣子刮成纵条纹,后置入清水锅煮沸。煮熟后将枣子捞出放在清水中漂洗1~1.5小时,再将枣子放入糖液中熬煮,熬煮时勤翻、轻翻,防止焦锅。熬煮到枣子透明见核时捞出放入枣筛中进行冷却,2~3小时后将其捻成平底两头齐、呈马鞍形,排列在簸箕里。日晒或烘烤2~3天后,进行分级包装。

灌阳蜜枣以其形如马鞍、颗粒完整、枣身干爽、略带糖霜、色泽棕红、晶莹透明、清甜可口、甜而不腻且具鲜枣风味而著称。是蜜饯中的上乘产品,深受国内外人们的青睐。1978年至1979年连续两年被中国粮油出口公司广西分公司评为最佳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东南亚和香港等地,是县外贸出口的主要产品。据统计,1972年至1990年,全县共生产蜜枣9950吨,其中由外贸部门出口的达2545吨,创外汇达190.75万美元。

十. 广西 桂林 平乐 平乐甜柚

平乐县甜柚素以产量多质量优闻名于世。早在60年代初,平乐已列为自治区沙田柚生产基地县。县内所产甜柚颜色金黄,表皮光滑油亮,底部“金钱印”大而明显。一般个重1~1.5公斤,最大的有3.5公斤。平乐甜柚皮薄肉厚、籽少汁多、味蜜爽脆为显著特点。据广西柑桔研究所抽查分析,平乐甜柚可食部份占全果48.29%,果汁量占全果总重43.7%。可溶性固形物15.1%,维生素c含量为125.6毫克/100毫升;柠檬酸含量0.3436%,含糖量12.11%;糖酸比为37.38:1。年产一般在400万个左右,约占广西总产的四分之一。1980年后,每年都选送优良单株参加自治区柚类评比。1983~1985年,平乐选送的甜柚单株连续三年获广西柚类优良单株评比的第一名。其中1983年囊括了前6名;1985年,前12名皆由平乐获得。

1983年,全国在上海举行柑桔类水果质量评比,平乐选送的四个甜柚优良单株,囊括了柚类水果质量的前四名,并在当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颁发的优质产品荣誉证书。1989年,平乐甜柚质量获农业部金杯奖。1990年11月在浙江玉环参加第一次全国柚类品种评比,平乐甜柚获第一名。有甜柚之乡美誉。

平乐种植甜柚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民国初,始有大量生产。解放前,全县甜柚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产量300吨左右。解放后,50年代至60年代初,虽然面积没有明显扩大,但由于加强了对甜柚果树的管护,年产量由解放初的300吨左右增加到1400多吨。70年代初,县内甜柚发展较快,1973年,全县甜柚面积比解放初扩大了3倍多。此后,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偏重粮食生产,以毁林毁果来造田造地,大量连片的结果柚树被砍掉。1976年,全县甜柚面积约为1973年的34.62%。1981年后,由于加强了对甜柚生产的领导和技术指导,加之收购价格连年上升,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柚的积极性,全县平均每年扩种以15000株的速度递增。到1987年,全县已拥有新老柚树30多万株,其中挂果树10万多株,面积1.5万亩,产量达4000吨,是广西甜柚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县。1990年,全县甜柚种植面积达16376亩,总产上升到5137吨,当年出口2000吨,分别比1987年增长9.13%、28.43%。

甜柚在县内各地均有种植,尤以桂江、茶江、榕津河两岸的沙子、二塘、福兴、附城、长滩、大扒、张家等7个乡(镇)较多,长滩乡张家榨村,有甜柚挂果树320株,1987年产量4.2万个,平均株产131个,亩产2.63吨,总产值5.5万元。该乡旺家坪村徐坤治家25株甜柚树,1988年收果3600个,平均株产144个,仅柚子一项收入6800元。甜柚收效快,四五年即可挂果,寿命长达百年以上。沙子镇安全村村民何治星一株95年树龄的甜柚树,1987年产柚849个,收入1700元。

甜柚用途极广,果皮既可做成蜜饯,也可作美味菜肴,还可入药,具有化痰止咳、定喘理气、健胃消食等作用;果汁可加工制成饮料;柚叶、柚花可提炼香精;柚木是制作高档家具的上等用材;柚果果肉维生素含量较高,常吃能促进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和血液循环。

甜柚果皮较厚,极耐贮运,一般情况下可贮藏七八个月,有“天然罐头”之称,对调节淡季、延长鲜果供应期和扩大国内外销售市场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

平乐甜柚早在解放初就已销往港、澳及东南亚各地,1958年出口121吨。近年,远销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年出口量为130~150万个,1985年出口686吨,创汇65.5万美元:1987年,出口量增加到1612.62吨,占广西出口量的四分之一,居全区各县之首。海外华人,普遍把甜柚当作室内的装饰物,称为“大桔”,意即柑桔类水果之大者,也取“大吉”之谐音义。又因甜柚状如“宝葫芦”,更有金钱”压底,在海外华人的眼里被视为吉祥之物,逢年过节,每家都要把甜柚摆置中堂,既示吉利,又表庆贺。特别是中秋之日,人们更是不计其价,购以作赏月供品,陶以自乐。

桂林特产排行前十名有哪些桂林十大特产排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