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县高沙镇徐姐土特产店 洞口县高沙镇卖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2-27 13:57:34

一. 黑龙江省 牡丹江 林口县 红林之莓

红树莓别名很多如莓托盘,红马林等,为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需营养成份的果、药、生态利用等多项兼用型树种,果实除鲜食外,尚可深加工成饮品,果汁、果酒、果酱、果脯、果冻等。速冻果在国内外市场非常抢手,鲜红艳丽的果色,符合国际树莓速冻的定性指标;药理作用具止咳、化痰、润肺、活血、益肝、利肾等功效。为中国新兴开发的第三代水果。

龙爪镇红林村的“红林之莓”是当地有名的农业经济品牌。早在2008年,红树莓就已在林口生根,通过几年的示范推广,树莓产业取得了突出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生态效益。形成了以龙爪红林村为核心,辐射柳树、林口镇、青山镇、莲花镇、奎山乡五个乡镇,创建高标准红树莓生产示范园区4个,发展红树莓1.1万亩,红树莓产业成为该县优势特色富民产业。进入盛果期,全县总产达到1.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让林口红树莓产业实现了产业化经营。目前,全县建设红树莓冷冻加工龙头企业5户,2011年,被国家专业部门授予的“中国红树莓之乡”美誉让林口声名远扬。

二. 湖南省 邵阳市 洞口县 洞口墨晶石雕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洞口墨晶石雕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墨晶石,亦名“墨玉”,又叫“紫石”、“楚石”,为雪峰山区之。由于它质地细腻,黑色而脂润,抛光以后格外晶莹,所以又被人称为“黑玛瑙”。当地政府十分重视这一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发展,组织民间雕刻艺人深入挖掘、不断创新

三. 内蒙古 巴彦淖尔 磴口县 河套向日葵

河套向日葵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河套向日葵种植历史悠久,建国前在农村中曾经零星种植染葵,可作染料染土布,食用甚少。由于化学工业的发展,染葵逐渐绝迹,被食用葵种所代替。7O年代前,河套地区的向日葵多在屋前屋后、地边地堰等零星种植。972年,巴彦淖尔市农研所利用重盐碱地种植向日葵47亩,单产98.2公斤,同年杭锦后旗四支公社新永大队、红星公社红星二队也在重盐碱地上种植1700亩,单产75公斤,1973年,内蒙农研所在临河区狼山公社迎胜三队利用多年弃耕地种植100亩,单产65公斤。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从1972年开始大片种植,1973-1974年,临河杭后两区县共种1.8万亩(全市2.96万亩)。1975年,全市发展到34900亩,单产51公斤,总产1785000公斤。1978年,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河套向日葵生产得到迅猛发展,由单种发展到套种。1979年专种90000亩,套种80000亩,共170000亩。1980年河套向日葵面积猛增到620000亩,其中专种307500亩,总产47737000公斤。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单种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粮油草套种(小麦套葵花、葵花套草木樨)面积。使农民增加了收入,培肥了地力。到1981年,全市向日葵总面积达674800亩,其中专种面积318000亩,套种面积356800亩。1985年发展到1158000亩,套种与专种面积大体相等,平均单产1615000公斤,总产186960000公斤。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农业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大力开发河套向日葵生产,积极培育、引进、推广油葵优良品种,扩大油葵种植面积,加强科技推广,改进耕作条件,增加物质投入,使向日葵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地方品牌不断出现.“河套三道眉”、“星火花葵”,上世纪九十年代誉满全国.进入国际市场。向日葵是巴彦淖尔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巴彦淖尔市种植向日葵面积2400000亩,平均亩产250公斤,其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1/3,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主导作用,并使我市成为国内外众多葵花加工企业的大型原料区域。

向日葵是巴彦淖尔盟种植面积最大、范围最广的油料作物。巴彦淖尔盟种植的向日葵有食用型和油用型两种,当地称食用的为花葵,油用的为油葵。油葵皮薄、籽粒饱满,含油量高,是制油的主要原料。年产1.5亿公斤,含油率高达40%左右。花葵粒大易嗑,较油葵含油率低,加工成五香瓜籽、多味瓜籽后,味道极好,是人们喜爱的副食品,年产1亿公斤。( 临河)

地域范围

巴彦淖尔市地处祖国北部边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东与包头市、乌兰察布市为邻,西与阿拉善盟、乌海市连,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西长278千米,南北宽238千米。海拔在1000~1800米之间。地理坐标在东经105°12’至109°53’,北纬40°13’至42°28’之间。全市总面积65551平方公里。河套向日葵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是巴彦淖尔市所辖的7个旗县区、40个苏木乡镇、601个嘎喳村。总生产面积133333.33公顷,年总产量440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形感官特征:河套向日葵植株茎杆高大、粗壮、根系发达,抗倒、耐水、耐肥。籽粒大、圆滑、光亮,色泽统一、饱满性好,空壳少、产量高。 2、内在品质特性:河套向日葵籽仁,脂肪含量41.2g/100g,油酸含量6.06g/100g,亚油酸含量8.38g/100g,葵花籽仁口感纯香,香脆可口,不油腻。用其压榨出的葵花籽油,营养丰富,富含亚油酸,有健康油、延寿油之称,远远高于市面上的菜籽油、粟米油、大豆油的含量,是上等油脂。有补虚损,降血脂,降血压、保护血管弹性、抗癌之功效。 3、安全要求:河套向日葵的生产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执行,卫生执行2715BI标准,农药使用严格执行NY/T393-2000标准,肥料使用严格执行,NY/T394-2000标准,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

四. 贵州省 铜仁 江口县 江口萝卜猪

江口萝卜猪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江口萝卜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江口萝卜猪是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的。“江口萝卜猪”的发展历经数百年,所产萝卜猪皮薄、肉嫩、味美而远近闻名,因其形状像萝卜,长不大,称为萝卜猪。江口萝卜猪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江口萝卜猪又叫“钻子头”。该品种是江口县人民在长期的放牧饲养过程中,通过人工选育选配和自然选择形成的特有品种。具有体型矮小、耐粗饲、抗逆性强等特点。萝卜猪肉因皮薄骨细,肉质细嫩,肉味鲜美,无论从体型还是肉质或口感上均与白萝卜十分相似而得名。萝卜猪主产于梵净山下的江口县桃映乡、坝盘乡等乡镇,所以又叫梵净山萝卜猪。

江口县萝卜猪的发展历经数百年,文字记录最早见于1959年。1983年列入《贵州省品种志》、《贵州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2003年列入《中国家畜禽地方品种资源图谱》。堪称全省地方优质肉猪,深受消费者青睐。

江口县萝卜猪体型较小,头大小适中,嘴较长而尖,当地群众称为“钻子头”,额部有2~3条横行皱纹,耳大小适中下垂,背腰平直而稍窄,臀部倾斜,大腿瘦削,腹部容积大但不过于下垂,四肢短而纤细、结实,肢势良好,后肢略高于前肢。成年公猪体重为81.5千克,母猪体重为44.1千克。经产母猪窝产仔为6~7头,肥育期日增重为240千克,屠宰率为65.2%,膘厚3.4厘米,眼肌面积12.7平方厘米,瘦肉率为35.3%。

目前,江口县萝卜猪存、出栏量均突破10万头大关。

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江口萝卜猪”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江口萝卜猪

江口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11000224

猪肉

五. 内蒙古 巴彦淖尔 磴口县 巴盟酿皮

巴盟酿皮

用小麦面加工的大众食品。在小麦面中掺和适量碱面(最好用土法制造的称为“蓬灰”的碱),用温水调成硬性面团;几经揉搓,等面团揉匀光滑,再放进盆中用凉水连续揉洗,洗去淀粉,直到面团洗成蜂窝状的软胶状时为止。这胶状体蒸熟后就称为“面筋”。洗出的淀粉水待沉淀后,倒出浮水,将沉淀面糊舀在铺有蒸布的笼中,蒸熟成3分厚的圆饼,即为“酿皮”。另一种作法是把面糊舀入特制的铁盘中(俗称“煸锅”),用水浴煮熟,从盘中剥离出来。前者为蒸法,后者为馏法。蒸的色褐沉着,浑厚肥大;馏的色黄发亮,薄细柔嫩。

六. 内蒙古 巴彦淖尔 磴口县 巴盟烩菜

巴盟烩菜

在内蒙西部稍作逗留的人都知道大烩菜最受百姓欢迎,其中以巴盟烩菜的名气最大。巴盟在呼和浩特的西北部地区,是历史悠久的肥沃的河套平原,孕育了河套老窖以及河套雪花粉等知名品牌,传说这里是三国吕布的故乡,美女貂婵据考证家在陕西米脂,都是我国的西北部地区,不难理解二人为什么一见如故,没有区域障碍,语言沟通也不困难。

在西部地区冬天干燥寒冷,巴盟烩菜汤汁浓郁饱满,食材都吸足了调料,所以又香又下饭,非常受西部人欢迎,而且走南闯北的人路过此地,吃过此菜,都印象深刻。

七. 内蒙古 巴彦淖尔 磴口县 铁锅焖面

原料:五花肉、豆角、土豆、葱花、生姜、生面条

制法:用相关原料先做好锅底,再放进去生面条,盖严焖20分钟左右,搅拌一下

铁锅炖菜,焖面是地地道道的农家菜,无论它的加工工艺,出品特点。一般的农家人做菜,可能因为经验不足,不得要领,常常会做砸。故此,铁锅炖菜焖面往往是经验丰富农家做菜人最值得骄傲做的、也颇具个性特点制做菜肴的方法之一。在炖菜时要把蒸饼(俗称“锅贴子”)贴在锅边,焖面是先把菜炖成半熟,再在菜肴上覆盖面条,在此情况下加工成菜,要求主食饭菜同熟,这就是铁锅炖菜、焖面的要点,也是难点,在热量气流下,释放出各种原料的特殊气息,并浓缩精髓,存于原料之中,形成突出的特色。

八. 云南省 红河 河口县 河口水果

水果,越南四季都有水果珍品,有名的果品,有香蕉中的腊蕉、苹果蕉,橘中的李仁橘、前江橘,柚子中的青茶柚、边和柚,菠萝中的槟力菠萝,芒果中的高岭芒果,菠萝蜜中的处女蜜,荔枝中的清河荔枝、邦美蜀荔枝等。榴莲更是味道香美的果晶。

九. 黑龙江省 牡丹江 林口县 林口党参

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本草从新》记载:“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妥。”

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腱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且较诸辽参之力量厚重,而少偏于阴柔,高丽参之气味雄壮,而微嫌于刚烈者,尤为得中和之正,宜乎五脏交受其养,而无往不宜也。特力量较为薄弱,不能持久,凡病后元虚,每服二、三钱,止足振动其一日之神气,则信乎和平中正之规模,亦有不耐悠久者。然补助中州而润泽四隅,故凡古今成方之所用人参,无不可以潞党参当之,即凡百证治之应用人参者,亦无不可以潞党参投之。

十. 黑龙江省 牡丹江 林口县 林口蚕翼绣

1300年前,唐代渤海国手工业兴起,北柞蚕丝业、刺绣业等社会生产门类齐全,满族人祖先靺鞨人发明了靺鞨绣,而刺绣也颇受当时汉族妇女的普遍喜爱。

据《新唐书﹒渤海传》等史书记载,林口县域在唐代渤海国时期为郢州独奏州属地,郢州所辖白岩县和延庆县两处治所分别为今古城镇和莲花镇。考古发现,两处治所一直是林口县人烟稠密区,因其历史原因及资源优势,刺绣技艺在林口民间广为传承,但始终没有形成地方特色。

2009年8月,林口县巧媳妇民族民俗工艺品有限公司聘请苏绣专家在林口民间刺绣技艺的基础上,融合了靺鞨绣及苏绣针法特点,研发出了以一至四丝线为主、以一至八毛线丝光的立体交叉细乱针及丝光技法,因林口县是黑龙江省柞蚕生产基地县,刺绣绣线以林口生产的柞蚕丝为主,而绣出的作品工艺精美,或薄如蝉翼、或灵动如画,故取名蚕翼绣。

林口蚕翼绣兼融了中国画、版画和摄影作品的表现手法,通过女性对原画作深入理解后,用针线代替笔墨及摄像镜头,在尊重原画作的基础上,融入了刺绣的元素和风格,并通过丝光,更好地表现出画面的光影效果,实现了对原画作的再创作,使作品具有画的意境、刺绣的精巧,远观近看各有千秋。

蚕翼绣与苏绣相比,在作品选材、表现风格等方面各有侧重。苏绣以工笔画人物、花鸟鱼猫等题材最为擅长,蚕翼绣以中国画、版画、摄影作品为首选题材;在刺绣表现风格上,苏绣能更好地表现工笔风格,而蚕翼绣更擅长表现大小写意、素描、写实等;在场景展示上,苏绣以特写、小场景局部画面展示为主,而蚕翼绣除上述场景展示外,能更好地展示大全景,苏绣以精巧、灵动为本,蚕翼绣则以自然、大气为根。

蚕翼绣与靺鞨绣相比,在刺绣手法、表现风格等方面各有千秋。靺鞨绣针法为三角针、鸡爪针为主,蚕翼绣以立体交叉细乱针及丝光技法为要;在刺绣表现风格上,靺鞨绣画面具有油画风格,豪放洒脱,而蚕翼绣则具有中国水墨画、素描及摄影写实风格,清新雅致;在图案的选取上,靺鞨绣偏重于写实及工笔,而蚕翼绣则写意、创意与写实并举;在底料的选用上,靺鞨绣更多地选择厚重底料,而蚕翼绣则更多地选用薄绢丝,并采用悬空装裱手法。

目前,蚕翼绣已经形成两大产品系列:装饰画刺绣作品系列、旅游文化纪念品系列,深受各界人士的青睐,成为国际交往、艺术交流、业务洽谈、会议纪念首选的纪念品和收藏品。

高沙徐姐土特产店怎么找洞口高沙镇十大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