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特产虫子 中国各地特产虫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5-11 17:38:34

一. 上海市 浦东新区 浦东白猪

浦东白猪是我国少有的白色地方猪种,具有繁殖力高、母性好和肉质鲜嫩等特点。

浦东白猪全身被毛白色,头面有菱形褶皱,垂耳,鬃毛较粗硬。背线平直,臀部倾斜,有效0数8对以上。

浦东白猪6月龄时后备公猪体重74.53千克,母猪68.92千克;成年公猪体重215千克,母猪158.8千克。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小公猪在2月龄左右1时开始有爬跨现象,小母猪在3月龄左右开始发情,发情周期20~23大,持续期2~4天,发情征状明显,表现为不安,食欲减退,鸣叫,爬跨其他猪,频频排尿,外阴部充血红肿,触摸背部母猪举尾不动等。成年母猪和初配母猪分别在24小时和36~48小时内配种较为适宜。妊娠期112~114天。母猪多在仔猪断奶后的7~10天发情,也有在产后40天左右的泌乳期内发情的。初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2.5头,经产母猪15.24头。

据1984年上海市南汇县测定站测定资料,浦东白猪宰前重为89.4千克时,瘦肉率为42.6%。

以浦东白猪为母本的三元杂交后代,其日增重比一元0猪又有所提高。大杜×(大约×长×浦)四元0猪的肥育期日增重为761.84克。

浦东白猪在南汇等县有较长的饲养历史,并表现有较好的繁殖性能和肥育性能,由汇县群众已将其作为当家品种,与其他品种猪进行二元、三元、四元杂交,所得0后代在繁殖和肥育等性能上均表现出良好的效果。例如“大长浦”母猪产仔数达13.12头,与杜洛克公猪杂交所产“杜大长浦”四元0猪日增日重为761.84兑,料肉比2.73:1,瘦肉率65.19%。由于含有浦东白猪血统,四元0猪肌纤维较细,肉色鲜红,肉质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用上述方法对改良瘦肉型猪肉品质,提高我国瘦肉型猪数量和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二. 上海市 宝山区 鸡丝炒面

鸡丝炒面

色香味:面筋味美

主料:熟鸡肉120克、煎面底400克

辅料:姜片1克、油25克、二汤250克、精盐5克、味精2克、胡椒粉0.1克湿淀粉20克,、

制作:

1、先将煎面底放在碟中,用油20克起锅将熟鸡肉切成细丝。

2、注入二汤,用精盐、味精调味,放入鸡肉丝,撒上胡椒粉用湿淀粉打芡,加包尾油5克和匀,盖在面上便可。

三. 上海市 虹口区 炝虾

稍有年纪的生活在过江南水乡或苏北里下河地区的人,大都知道“炝虾”。这是一只风味独特而又十分有趣的菜。

此菜又名“醉虾”,须用活大虾剪须,洗净,然后盛在容器中(最好用广口的玻璃瓶),再放入适量的烧酒、胡椒粉、姜末、白糖、盐、酱油、醋,盖上盖子,将容器晃荡一番,于是这道佳肴就制作成功了。由于放入多种调料,这“炝虾”的味道很是奇妙:麻辣酸成甜俱全。又由于虾肉几乎是生的,所以又格外的鲜嫩,吃到嘴里,还有甜腻腻的感觉。不过,更逗人兴趣的,就是那“炝”过的虾似“醉”还“醒”,稍不留神,它就会从碗盘中蹦起,或从筷子头上“飞”走,引得人们开怀大笑。

笔者三十年前曾吃过“炝虾”,但那时不知品味,只觉得“好玩”,甚至还幼稚地认为:这“炝虾”是咱们江苏人的发明。

现在看来,不对了。我国岂止江苏有“炝虾”呢?又岂止近代才能“炝虾”呢?

据唐代刘恂著的《岭表录异》记载:“南人多买虾之细者,生切绰菜兰香蓼等,用浓酱醋先泼活虾,盖以生菜,然以热饮复其上,就口跑之,亦有跳出醋碟者。谓之‘虾生’。鄙俚重之,以为异馔也。”可见,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广州一带,我国就有“炝虾”了,并且被普通老百性(鄙俚)当成“异馔”。到了宋代,临安(杭州)的市场上也有“炝虾”出售。及至清代,朱彝尊的《食宪鸿秘》及顾仲的《养小录》中仍收有“醉虾”。制法如下:“鲜虾拣净,入瓶,椒、姜末拌匀,用好酒炖滚泼过。食时加盐、酱”(《食宪鸿秘》)。从中又可以看到,我国食“炝虾”之风是千年而不断的。

如今,由于河、湖之水污染的关系,吃“炝虾”的人不多了。不过,如果在水质较好的湖中取活虾,加之制作得法(主要有灭菌措施),这“炝虾”还是能为今人及旅游事业服务的。据报道,江南有些城市的宾馆中恢复制作了“炝虾”,博得了一些酷嗜生鱼、生虾的日本友人的热烈欢迎。

四. 上海市 长宁区 糖醋带鱼

糖醋带鱼介绍:

原料:带鱼,醋,100克,白糖175克,酱油10克,精盐3克,清汤300克,姜末、葱末、蒜末各少许,湿淀粉150克,花生油1750克。

做法:

1、带鱼去内服,洗净,切成6厘米长的段,将精盐撒入鱼身内稍腌,并在鱼的全身均匀地涂上一层湿淀粉糊;2、炒锅倒油,旺火烧至七成热,把鱼放入油锅内。这时需用铲刀将鱼托住至鱼全部呈金黄色时,取出放入盘内。炒锅留油少许烧至六成热,放入葱、姜、蒜末、醋、酱油、白糖、清汤,烧浓后即用湿淀粉勾芡,翘时令菜丝,淋上熟油少许,迅速出锅浇在鱼身上即成。

五. 上海市 黄浦区 上海小吃

上海小吃

六. 上海市 宝山区 上海八宝饭

八宝饭相传源于武王伐纣的庆功宴会。纣为商代之末主,膂力过人,敏捷善辩,嗜酒好色,暴虐无道。公元前1123 年,周武王率诸侯东征,败纣于今河南省洪县南的牧野。纣0死,武王及定天下,建都于镐,即今长安西上林苑中。在周武王伐纣,建立天下的大业中,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骗八士,功勋赫赫,深为武王和人民称誉。在武王伐纣的庆功宴会上,天下欢腾,将士雀跃,庖人应景而作八宝饭庆贺。八宝象征有功的八士,使用山楂则寓意火化纣王。

此菜历经千年,流传全国,色泽鲜艳美观,质软香甜,为酒席上的佳肴。由于各地习俗,口味有异,用料亦不尽相同,但其烹制方法和风味基本相似。江南烹制的八宝饭是最为著名品种之一,为中餐酒席的佳肴。

七. 上海市 崇明 虾子大乌参

虾子大乌参

烹调类别:蒸

菜系:上海菜

食材类别:虾蟹

味道:清淡

适宜季节:春

色香味:

乌光发亮,质软酥烂,鲜香汁浓;

主料:

水发大乌参,干虾子

制作:

1)将原只大乌参用水反复洗净,放入漏勺中沥去水份,将炒锅放在旺火上烧热舀入猪油,待油烧到八成热时,将乌参皮朝上放进油锅中炸,约十秒钟后将乌参连油倒出沥去油份;

2)用原锅放入葱油,将大乌参皮朝上放入锅中加进料酒,酱油,白糖,酱色,高汤,把虾子均匀地撒在大乌参上面,用旺火烧开后;

3)盛入瓷碗内,上笼蒸半小时左右,待大乌参酥软时取出,推入热炒锅中,加盖后用微火煨

4分钟后,即将大乌参盛起皮朝上平放于盆中;

4)锅内原汁用水菱粉勾芡,放入葱段,淋入葱油,浇在乌参的面上即成。

八. 上海市 徐汇区 青团

青团色泽碧绿光亮,是一种加入草汁的米粉团子。口感清淡,略带香味。每到清明,上海人就有吃青团的习俗。

九. 上海市 杨浦区 上海顾绣

顾绣是上海地区工艺品中的瑰丽奇葩。顾绣因源于明代松江府顾名世家而得名。顾名世曾筑园于今九亩地露香园路,穿池得一石,有赵文敏手篆“露香池”三字,因以名园(今露香园路,即为纪念此园得名)故世称其家刺绣,为“露香园顾绣”或“顾氏露香园绣”或简称“露香园绣”、“顾绣”。它是以名画为蓝本的"画绣",以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艺术性极高而著称于世。



明代后期,松江府上海县露香园顾绣,为高雅的刺绣艺术,对后世影响很深,清代四大名绣皆得益于顾绣。明代顾绣秘笈主要在于作者的文化艺术涵养、题材高雅、画绣合一、用材精细、针法灵活创新、择日刺绣与锲而不舍的精神等六要素。以韩希孟为代表的顾绣传世实物,文化艺术内涵颇深,皆是文物珍品,被各大博物馆所收藏。

十. 上海市 松江区 顾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顾绣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顾绣,又称“露香园顾绣”。

历史:顾绣原始于明代。相传,明朝嘉靖年间,松江府有个进士叫顾名世,晚年在上海九亩地建筑了一座林园居住,取名“露香园”。顾氏后裔精于刺绣,有独到之处,绣品供观赏、赠友,“顾绣”即由此得名。顾氏绣法从内廷传来,擘丝比头发还细,针刺纤细如毫毛,配色精妙,别具心裁。所绣山水、人物、花鸟都气韵生动,精细无比,“顾绣”之名大振。明末地方志提及顾绣时记述:“尺幅之素,精者值银几两,全幅高大者,不啻数金。”可见,顾绣之名贵。当年苏州、杭州民间的绣品以及官营丝织机构还将他们的制品冠以“顾绣”之名。

由此足见顾绣影响之深广。现今,有史料可查考到的顾绣名手有缪氏、韩希孟和顾兰玉等人。缪氏是顾名世的长子顾汇海之妾,她绣技很高,“所绣人物,山水、花卉大有生韵。”韩希孟是顾名世的孙媳,在顾绣诸名手中最有代表性,她的丈夫顾寿潜,别号绣佛主人,能诗善画;韩希孟既善绣,也工画花卉。夫妇都有很高的艺术素养,珍视刺绣,显示出独立的艺术地位。韩希孟钻研刺绣“覃精运巧,寝寐经营”。作品大多绣宋、元名画,她充分运用针锋特技来表达画面的神韵。所绣人物神采奕奕,呼之欲出。《洗马图》是她的代表作,绣出了洗马人全神贯注洗马的神情。绣制山水,能表达各派的画风,她绣制的宋代名画家米芾的山水画,根据近水远山的1关系,采用不同的针法,表现了山、云、水、天、虚无缥缈、似有若无的意境。她绣的花鸟鱼虫,生气回动,五彩斑谰。韩希孟的精湛技艺确立了顾绣的卓越地位,她的写真手法对后世仿真绣具有启迪作用。苏绣的发展受她影响很大。到了清代,顾名世的曾孙女顾兰玉开设刺绣作坊,广收徒弟,传授顾秀技法。自此,顾秀传到上海四郊,民间妇女争相仿制。商人开设绣庄,收购绣品,顾绣之名传遍江南。清嘉庆年间,因未能真正普及民间,顾绣渐渐衰落,年久几至失传。

品种:产品形式除传统画绣挂幅外,还有睡衣,浴衣、台布、枕套、被面、围巾等品种。

特点:顾绣针法多样,色彩丰富,丝缕分明,质地大都用软缎、绸料及特丽纶、尼龙、的确良等。

上海本地特产推荐图片及价格江苏特产虫子叫什么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