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助农扶贫土特产是什么 广西特色农产品一览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5-11 02:56:11

一. 广西 桂林 全州 东山猪

东山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据东山瑶民间口传史料和《樊氏族谱》记载,东山瑶先民是原始的“土著”和祥庆公先自元末由江西迁居东山定居组成的族群。又据东山瑶《盘邓李归阴祭单》记载光绪至民国三年期间老人归阴祭祀云:“盘法团一双黄氏者三位家先祖坟一供度地主,行途社王庙以牲猪祭祀归安”;“盘法德家先祖坟安葬渭酸冲半领坪,行途社王庙以牲猪祭祀”;“邓妹耐家先祖坟葬永县管入油茶里田头平龙都地,平安社王庙以牲猪祭祀”。凭藉东山瑶中盘邓李氏瑶民《盤鄧李歸陰祭單》记载透露的这一信息,说明东山瑶自元末进入东山不久便驯养东山猪,《盤鄧李歸陰祭單》足可说明并资证东山瑶驯养东山猪的历史事实。以及从事东山瑶历史文化研究教授盘福东著作《东山瑶社会》一书中写道:“东山猪始养于明初”。都资证东山猪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1998年版全州县志记载,上世纪50年代,东山猪就已被县畜牧主管部门择优定为本地良种猪。上世纪70年代,经中国农业科学院鉴定为全国良种猪之一,并载入《中国良种猪》。

东山猪主要产于广西的全州县。产区多为沙壤土,江南多为红壤和黄壤,属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左右,冬夏温差较大。农作物一年二至三熟,以水稻为主,旱作物有薯类、大麦、小麦,大豆、花生、油菜、高粱、玉米、棉花等。物产丰富,素称“鱼米之乡”。粮食加工、制粉、酿造业发达,农副产品充足,四季青料和野草丰茂,为发展养猪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品种特征

东山猪头短宽,额部皱纹多呈菱形,皱纹粗深者称“狮子头”,头长直额纹浅细者称“万

字头”或“油嘴筒”;耳中等大、下垂。背腰较平直,四肢较结实,但常年圈养者多见卧系叉蹄。毛色为“两头乌,中间白”,即头、颈和臀、尾为黑色,黑白交界处有2~3厘米宽的黑皮着生白毛,称“晕带”,躯干、四肢为白色,额上有一小撮白毛,称“笔苞花”或“白星”,有的白毛延至鼻端称“破头花”,有的尾尖有白毛,少数猪躯干上有一、二块不定型的黑斑,称“腰花”或“点花猪”,头尾黑毛区较小,黑色区常以两额角为中心联于头顶,称“点头墨尾”。0数一般6~7对。

品种性能

东山猪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19.02公斤,体长132.29厘米,胸围114.86厘米,体高74.36厘米,成年母猪分别为:124.31公斤,129.30厘米,118.36厘米,66.40厘米。东山猪具有早熟易肥、骨细、瘦肉率较高、肉质细嫩等特点。但腿臀不够丰满,体质结构疏松。

东山猪

地域范围

东山猪原产于全州县东山瑶族乡,分布于全州县境内的东山乡、白宝乡、咸水乡、才湾镇、龙水镇、大西江镇、枧塘乡、石塘镇、安和乡、两河乡、凤凰乡、文桥镇、庙头镇、永岁乡、黄沙河镇、蕉江乡、全州镇、绍水镇等十八个乡镇。保护面积4022.19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7′~111°29′,北纬25°29′~26°23′。全县东山猪饲养量为17.73万头,母猪存栏1.52万头,年出栏肉猪7.1万头、小母猪5万头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东山猪的形态特征具有地方特色,其体型特点:体躯高大,背腰平直,各部位结构匀称。胸宽深,腹大不拖地,四肢强健,立系。012-14个,少数16个,分布均匀,发育良好。头部清秀略长,面部平直,额略宽,有不规则皱纹,耳大下垂。躯干、四肢、尾端、鼻梁及鼻端为白色;头耳部、尾根及周围为黑色,简称为“四白二黑”,少数猪躯干有黑块。东山猪性情温驯,适应性好,抗病力强,耐粗饲。 (2)内在品质指标:东山猪皮厚,肌肉脂肪含量高,背部瘦肉切面呈大理石状,肉质鲜美,风味独特。东山猪背最长肌水分含量60.4%~65.4%,灰分含量0.8%~1.06%,脂肪含量12.8%~13.4%,蛋白质含量19.6%~21.7%,膳食纤维含量0.15%~0.17%,氨基酸总量含量17.25%~18.86%,热量为873.4kJ/100g~945.4kJ/100g。 (3)产品质量安全规定: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5032)、《无公害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5032)执行。

二. 广西 梧州 岑溪 岑茶

岑溪种茶已有300多年历史。乾隆四年(1739)县志记载:“岑向无茶,止大峒山巅植之,其味甚佳,故有岗茶之名。迄今各乡近山处尽种,而谢孟堡山场所植尤夥,远近贩鬻,为利颇饶。”宣统二年(1910)梧州府出产商品调查统计岑溪茶叶2600石(约30万斤)。解放前茶叶盛产于清末民国时期;主产区是樟木山心,梨木乡的双元、里汉、泗祥,大乡的奕清,筋竹乡的横山,其他各乡也有种植。清末民初,茶商在县内樟木、筋竹、新圩、南渡、水汶等圩市,共有茶庄22间,经营茶叶收购、加工、外销,清末称茶叶为本县大宗农产品之一.民国22年(1933)出口茶叶4000担。民国26年统计,全县(不含解放后划归岑溪的三堡、糯垌地区)茶园面积1.038万亩。年产茶叶208.2吨。岑茶各具特色,如珠圆玉润的山心茶,色香味兼优的里汉茶,香味浓郁持久的三贯茶、三都茶、古浪茶,独具板粟香味的朝阳茶,在广东、梧州等地都享有盛誉,统称之为“岑茶”。

解放后的合作化时期,大力推广种茶,1956年,容县专区派专业技术人员在糯垌塘坡建立茶叶生产试验站,引进云南大茶叶、福建铁观音、水仙茶等良种。1958年国务院定岑溪县为茶叶生产重点县,同年广西省农业厅在梨木乡召开茶叶生产工作现场会,同年县委领导和梨木乡双元村茶叶专业队长出席全国茶叶生产先-表会议。茶叶出口最多是1962—1970年,平均每年出口茶叶272.34吨,其中1967年出口400吨。1976年推广良种茶及密植栽培等新技术,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茶叶生产由原主产区发展到南渡、三堡、诚谏、归义等一批新产区。1982年岑溪县获得梧州地区推广茶园密植栽培科技成果三等奖。1984年是全县茶园面积和产量最高的一年,茶园面积达到2.44万亩,年产茶叶700多吨。南渡镇是全县产茶最多的一个镇。

近年内销扩大,出口减少,但年产级内茶仍在200吨以上。1990年茶园面积7394亩,年产茶叶205吨。土产公司茶叶加工厂的红碎茶、青毛茶、炒绿茶,加工精细,香味清纯持久,大部分出口境外。

三. 广西 桂林 全州 腊肠

腊肠

腊肠俗称香肠,是指以肉类为原料,经切,绞成丁,配以辅料,灌入动物肠衣经发酵、成熟干制成的肉制品,是我国肉类制品中品种最多的一大类产品。腊肠可分为三大类:生抽肠,又名“白油肠”;老抽肠及鸭或猪肝肠(统称润肠)。主要产地有广东、东莞、佛山、广州、顺德、中山、江门、增城、惠阳、梧州、江西、湖南及上海等。各种腊肠除了用料略有分别外,制法是大致相同的。

桂北腊肠是其代表。桂北腊肠是以猪肉为原料,经切碎或绞碎成丁,用食盐、硝酸盐、白糖、曲酒、酱油等畏料腌制后,充填入天然肠衣中,经晾晒、风干或烘烤等工艺而制成的一类生干肠制品。

贮放腊肠,如放冰箱内,通常可保存鲜味3个月左右。

四. 广西 桂林 阳朔 叮叮糖

叮叮糖其实就是麦芽糖,白色固状物,购买时,以1元,2元为单位,卖糖人会用小木椎敲打小钢凿分出相对应的分量,敲打时会发出清脆的“叮叮”声,故名“叮叮”糖。

在阳朔并没有专门出售“叮叮”糖的销售点。只有一些农村传统制糖人会挑着担子穿梭在小巷里,也不吆喝,想要买糖,你得主动跟他打招呼才行。每次有缘买到,含一块糖在嘴里慢慢化去时,回想起童年一有卖糖人到村里,小伙伴们奔走相告兴奋的情形,就会想起孟庭苇的那句歌词“勾勾小指头的许愿,有多少没实现,成长后慢慢的发现,原来都是戏言。”

五. 广西 桂林 平乐 平乐茨菇

平乐茨菇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茨菇属天南星科本草植物,每年处暑开始种植元旦春节期间收获上市。平乐县盛产茨菇已有200余年,平乐县产的茨菰个大,肉质细腻,其中以桥亭乡种植的茨菇最有风味,还带有荔浦芋的风味固有松软中略显甘甜的特色,远销至港澳地区。

茨菇是一种无公害的绿色保健食品,中医认为茨菇性味甘平,生津润肺,补中益气,对劳伤、咳喘等病有独特疗效。分析表明,茨菇主要成份为淀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富含铁、锌、硼等多种活性物所需的微量无素,对人体肌能有调节促进作用。

茨菇为县内传统产品之一。主产于桥亭、同安、二塘、青龙等乡(镇),尤以桥亭乡玄坛村茨菇最为有名。此地茨菇个体特大,十来个便有1公斤,颜色洁白如玉,质地细软粉甜。

茨菇淀粉含量比芋头多1倍,蛋白质含量多2~3倍。所含磷质超过一般蔬菜。有易消化和耐贮藏的特点。蒸、焖、煮食皆宜,且久煮不烂。与腊味合焖或蒸熟蘸糖或切片油炸,味道更佳,为新春佳节的上等菜肴。故在县内被当作上品蔬菜久种不衰。解放前,就有大批茨菇由长滩销往梧州、广州及港、澳地区。解放后,一段时间因偏重粮食生产,故茨菇生产发展缓慢。1980年以前,全县年均种植在200亩左右。80年代中期比80年代初期种植面积增加了9倍,总产在1000吨以上。种植茨菇人力投入少,经济效益高,一般亩产500公斤以上,产值500多元。

六. 广西 钦州 浦北 浦北蚕丝

今县境内种桑养蚕盛于明朝中叶和清朝。据《廉州府志》载,当时的归德图(今六艰乡、平睦乡)“各处多种桑养蚕,名为‘归德丝”’。蚕种是“金丝种”,织造的丝绸布细密均匀,柔软轻飘,金光灿烂,衰于民国中期。

解放后,养蚕传统得以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是银丝,主产区是泉水、石、安石等乡,1990年全县产蚕茧510多吨,是广西产茧超万担的五个县之一。

1989年泉水缫丝厂建成投产,年生产能力60吨,产品均为B级、A级。产品出口英、法、美、加和东南亚国家等。

七. 广西 梧州 岑溪 岑溪柚子

柚子有甜柚、酸柚(俗称仆碌子)。酸柚肉红、味酸涩。市内各地种植的主要是甜抽,俗名羊额子,上尖、下圆脐、皮黄、果大、肉白味甜,可与容县沙田柚媲美。主产于波塘、南渡、三堡、大、诚谏等乡镇。抽子解放前即运销港澳,清宣统二年(1910)广西梧州府出产商品调查统计岑溪有柚子3万棵(末包括三堡、波塘、糯垌、太平等乡镇),1990年全县年产柚子300多吨。近几年领导部门和群众把柚子作为重点发展果类,种植面积已达8800亩。

八. 广西 防城港 防城区 广西肉桂

广西肉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又名玉桂、牡桂、亚热带常绿乔木樟科植物,是广西亚热带芳香药料植物中的“三宝”之一。肉桂树的皮、枝、叶用途很广。可作药用,可制香料和提炼桂油。成品有:桂皮、桂子、桂蛊、桂丁、桂辛和桂油等。防城区、上思县等地一般年产桂皮200万公斤以上,最高年产达350万公斤。桂皮是传统的出口商品,多年前就已远销欧洲,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誉。

“广西肉桂”系中国广西省南部亚热带地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该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悠久的栽培历史,传统的生产农艺和加工工艺,形成了广西肉桂皮厚、色泽光润、含油率高、味辛香偏辣、药用和调香料用兼优等特点。.肉桂(CinamomumCassiaPresl),属樟科樟属,是亚热带特有的经济树种,具有生长迅速、收益快、经济价值高的特点,造林后5-6年即可剥取桂皮和采叶蒸油,桂皮和桂油是中国的传统出口商品。

据史料记载,在秦汉时期就有人工种植肉桂。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0把发展亚热带优势水果和经济林木作为“奔小康工程”来实施,肉桂被列为重点项目来发展。广西桂东南、桂西南适宜发展肉桂种植的县市,掀起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大规模营造肉桂林地,从而广西肉桂生产创了历史新的篇章,出现了一批批肉桂种植千亩村、万亩村乡(镇),10万亩以上的县市,展现出连片开发、连片造林,建大基地的新格局。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末广西肉桂有林面积还只是50万亩左右,但到1996年总面积已达176万亩,六十年时间面积增加了3倍多。到2000年广西肉桂林地面积已突破200万亩大关,达到250万亩以上。其中肉桂林地面积在30-40万亩的县市有平南、防城、岑溪、藤县;20万亩以上有容县、苍梧,10万亩以上有上思县。广西肉桂建成了我国最大的肉桂生产基地。年产桂皮3万吨以上、桂油约1000吨,种植面积和桂皮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桂皮出口和桂油的加工出口量均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

2008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通过,决定对广西肉桂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广西肉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广西八角肉桂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建议的函》(桂政函〔2006〕7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平南县、苍梧县、岑溪市、藤县5个县(市、区)的全部乡镇及那坡县百合乡、百南乡、百都乡等3个乡;东兴市东兴镇、马路镇、江平镇等3个镇;上思县南屏乡;桂平市油麻镇、罗秀镇、麻垌镇、罗播乡、木根镇、中沙镇、中和镇、石龙镇、金田林场等9个乡镇林场;昭平县古袍镇、五将镇、富罗镇、木格乡、马江镇、富裕乡、庇江乡、走马乡等8个乡镇;梧州市蝶山区长洲镇、夏郢镇等2个镇;蒙山县陈塘镇、黄村镇等2个镇;玉林市福绵区成均镇;-浪平乡;容县十里乡、县底镇、自良镇、浪水乡、松山镇、罗江镇、石头镇等7个乡镇;北流市六麻镇、平政镇、六靖镇、隆盛镇等4个镇;兴业县城隍镇、北市镇等2个镇;陆川县陆川林场等44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九. 广西 百色 田林 三月李

田林县现有三月李面积近4万亩,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其具有早熟、易栽培、适应性广的特点,清明节前就可上市,因其皮薄、肉厚、核小、酸甜可品,具有清热利尿、消化等功能,深受市民的欢迎。1998年,三月李被列为田林县开发项目之一,其产品远销广东、武汉、青岛、上海、云南、贵州、深圳等地。全县年产果4万吨以上。

信息来源:田林县人民政府网

十.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油茶

灌阳的最有名的小吃之一。

灌阳的油茶也叫“炒米茶”,顾名思义“炒米茶”就是以炒米为主打食品。

打油茶所需要的配料有:茶叶、花生、葱花、酸辣椒、绿豆、米粉或面条。

制作方法

1、用高温把油烧热,把炒米炸好,这是主料,必不可少的。

2、把花生也炸好

3、葱花切成一小段一小段,以供放在油茶里用。

4、绿豆放在锅里炒一炒,把腥味去掉。

5、米粉或面条煮熟,用凉开水泡好,不让它结成块。

6、把茶锅——一种带有茶嘴的煮茶工具放在炉子上,然后将茶叶放在锅里,炒一炒,再放一些生姜以及炒好的绿豆放进锅里,用一个“7”字型的木锤把锅里的东西捣烂,然后放入猪油,放入水煮沸。再将炒米、葱花、花生、米粉或面条、酸辣椒等佐料放进盛茶水的小碗里,——一种特制的茶碗,比我们平时吃饭用的碗小一些,灌阳当地的人叫做瓯子,然后再把茶水筛进小茶碗里,注意,不能把茶锅里茶叶或其他配料弄到碗里去,因为下一锅还需要再用这些料子来煮的。

灌阳油茶的礼仪

如果是贵客来临,第一碗茶是要煮甜的,每个客人的喝茶的小碗里面还在放进两个煮熟的剥了壳的土鸡蛋,以表示主人对贵客的热情接待。如果是平时自己做油茶,这道茶一般是不做的。

在灌阳,如果哪家人请喝油茶,你千万不要客气,有人请你喝油茶,表面的推辞是要的,但是你不能坚决拒绝,否则,主人以为你嫌弃他呢!其实你也无法拒绝那香味扑鼻的油茶。

如果是贵客,连第一碗甜茶算在内是要喝够六小碗的。真正的油茶要喝够五碗,喝到第四碗油茶的时候,主人要给每个客人的茶碗里放肉——一种炖得很烂的五花肉,肥而不腻,客人在喝完这一碗茶后,就要向主人辞杯,意思是说吃饱了,不能再吃了,女主人会热情洋溢地招呼你再喝一碗,于是你要坚持喝完第五碗。喝完第五碗后,你再辞杯,女人便不再做下去了。好像这是大家约定俗成的礼节吧!

如果还没有吃够五碗油茶,你已经很饱了,不能再吃下去了,你可以跟主人说明自己不行,吃不下了。但是主人以为你是太过分的客气了,会劝你再喝下去的,这时候,你就把筷子横着架在茶碗上,以示自己不是因为客气,确实是不能再喝了,主人便不会强行要你再喝的了!

油茶里的酸辣椒是用来做配料调味的,也是放在碗配色好看的,不一定要吃掉,你如果不小心吃了,会把你辣得面红耳赤,而主人以为你喜欢吃还会再加给你的,你如果吃掉了,主人还会再加给你的,所以,这个酸辣椒放进茶碗里,你可以一直留着不吃,主人不会苦劝你吃的!

喝着灌阳的油茶,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那褐色的茶水,微黄的炒米,翠绿的葱花,红色的酸辣椒,三五粒作点辍用的花生,还有那香气袭人的味道,可谓色香味俱全。一边吃着油茶,一边聊着家长里短,或是奇闻异事,真的是赏心乐事,是人生一大快乐无比的休闲娱乐活动,是真正意义上的快活人生。

喝一杯灌阳的油茶,让你口角含芳,唇齿流香,满身舒畅!

广西农产品土特产简介广西乡村振兴扶贫特产新闻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