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哪里买昭通特产 昭通特产哪里有卖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1-11 10:26:42

一. 云南省 昭通 昭阳区 昭通酱

    昭通酱是昭通市的乡土产品,是城乡人民喜食的调味佳品。这种酱具有麻辣鲜香的滇、川风味特色。呈棕褐色,鲜润油亮,作为调味品,荤淡皆宜。与荤菜调味,可减基油腻之感;给淡菜作蘸,又具有荤香的感受。因此,不仅是入菜烹调的佐料,且可以小碟上桌,调和口味,增进食欲。    昭通酱是选用上等大豆、辣椒作为主要原料,以花椒、八角、茴香、草果、芝麻、食盐等为辅料,经过多道工序,历时百日方能制作而成。制作时间,一般选在科季的“数九”寒冬,采用昭通市北郊大龙洞的矿泉水精心兑制反复发酵,几露几晒,使之发生生物化学分解,充分地保存氨基酸、还原糖、乳酸等多种营养成分。经过这种加工过程的昭通酱,不但味美可口,老少咸宜,而且有益于人体健康。( 昭通)

昭通人走亲访友,一份馈赠乡党的土仪是必不可少的。带的是什么?当然是昭通酱。不明就里的人会担心这份土仪过于菲薄,但真正能让昭通籍的乡友真诚接受、欣喜莫名的还就是这物什。割舍不掉的乡情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昭通酱也确实是一件妙不可言的"尤物"。

昭通酱色棕褐,鲜润油亮,味浓酽,麻辣鲜香又略有回甜味。作为调味品使用,入于荤菜,可淡化其油腻;施之于淡莱,又可获得荤香的感受;单独佐餐,调和口味,增进食欲,余韵悠长。昭通酱的历史渊源已很难追溯。有人认为,昭通居民多为各省迁徒而来的移民,这些移民带来了各自家乡制作酱菜的技术,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改进配方、工艺;更得昭通独特原材料、气候、水质等条件,才形成了昭通酱这一特有的地方产品。

昭通酱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但用料考究,发酵时间长。

第一道工序是制作豆面。选择上等大豆,用文火焙炒至酥脆,磨成细面,过筛,备用。第二道工序是制作"酱面"。在豆面中加泉水,搅拌均匀,干湿以能将豆面捏成坨为宜。民间制作"酱面",在捏坨时有"紧三把,松三把,不紧不松又三把"的讲究,主要是让捏成坨的酱面均匀、致密。成蛇的"酱面"装入垫有稻草的竹筐内,再以稻草覆盖,存放发酵印天。期间,要定时将竹筐中的面坨作上下左右调整,使面蛇发酵充分、均匀。当面坨中可见黄白色霉衣时,从竹筐中取出,掰成小块,于阳光下晒干,再磨成细面。第三道制作工序俗称"下酱"。

在磨细的"酱面"中加入适量的食盐、辣椒、花椒、八角、茵香、草果、芝麻等调料,混合均匀,装入瓦盆内,再加入泉水,充分搅拌,露天放置。瓦盆只能用尖顶的竹蔑盖苫罩,要防雨,又透气,隔日或3日搅拌一次,置放100天才能成为成品。每年冬季,家家户户晒"酱面"、"下酱",已成为昭通民俗的一部分,成为昭通城乡一种触目照眼的景观。

民间制作昭通酱选料极为考究。大豆、辣椒碱地必须是本地产 的,食盐要用自贡产的井盐,花椒要用"金河椒",水更是非昭通大龙洞的泉水不用。说起来有些玄奥,风味地道、纯正的昭通酱确实只能在昭通生产,这显然与气候、水质等有特殊关系。民国时期,曾有外地商贾聘请昭通师傅去制作昭通酱,基本材料相同,工序工艺也一样,但成品的色、香、味却与昭通当地制作的相去甚远。也有在外地生活的昭通人试验过,将在昭通制成的"酱面"带到外地去完成"下酱"这最后一道工序,所得结果也难以尽如人意。"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社会在发展,昭通酱的制作也很难再坚守传统生产工艺的防线。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适应国内市场变化,"老字号"的昭通市万和酱园厂,在传统工艺基础上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大批量生产的昭通酱完全符合部颁标准,多次荣获优质产品、名品称号。并发展了多种衍生酱品,较著名的鲜肉酱、油酱、花椒酱、香椿酱、木樨酱、火腿酱等,久贮不变;携带方便,美味可口,盛销不衰。

二. 云南省 昭通 昭阳区 昭阳油茶

油茶,原指的茶子树,是常绿小乔木,因其种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故名。生活中有很多种被称为“油茶”的小吃和饮品。

茶科茶属常绿小乔木。因其种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故名。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也可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茶饼既是农药,又是肥料,可提高农田蓄水能力和防治稻田害虫。果皮是提制栲胶的原料。叶部含有花黄素、茶碱等,是医药工业的原料。木材可做小型农具。

油茶树高达4~6米,一般2~3米。树皮淡褐色,光滑。单叶互生,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边缘有细锯齿,长3-10厘米,宽1.5-4.5厘米,花顶生或腋生,两性花,白色,直径6-9厘米,花瓣倒卵形,顶端常二裂。蒴果球形、扁圆形、橄榄形,直径3-4厘米,果瓣厚而木质化,内含种子。种子茶褐色或黑色,三角状,有光泽。

油茶喜温暖,怕寒冷,要求年平均气温16~18℃,花期平均气温为12~13℃。突然的低温或晚霜会造成落花、落果。要求有较充足的阳光,否则只长枝叶,结果少,含油率低。要求水分充足,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但花期连续降雨,影响授粉。要求在坡度和缓、侵蚀作用弱的地方栽植,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一般适宜土层深厚的酸性土,而不适于石块多和土质坚硬的地方。

三. 云南省 昭通 永善县 永善洋芋

吃洋芋长子弟(子弟意指英俊、漂亮)是云南人的一句口头禅。可见其美味和知名度。昭通洋芋吃法甚多、做法易学,常见做法有吹灰点心、炸洋芋果、煎洋芋饼、炒洋芋丝、炸洋芋片、粉蒸洋芋、红烧洋芋、老奶洋芋、凉拌洋芋、酸菜洋芋汤、洋芋焖饭、洋芋圆子......。

四. 云南省 昭通 水富县 金江奇石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河段,发源于昆仑山南麓,自当曲河口至玉树称通天河,玉树以下称金沙江,流至四川宜宾与岷江汇合后即称长江(古称扬子江)。江源至宜宾全长(据金沙江水利勘探资料)为3481公里。金沙江流域跨越青、藏、川、滇、黔五省区,九十九个省市。金沙江落差为5142米,水流湍急,经几千公里的流程到水富河段,各类石种的奇石,已磨砺得十分光滑、细腻、艳丽。在水富县城与金沙江汇合的另一条大支流关河(在四川境内称横江),发源于贵州威宁的草海,经贵州、云南、四川三省十县到水富。流程全长589公里。关河穿越黔西北和滇东北乌蒙山脉大峡谷,进入水富平缓河道后,在多处转折地带,冲积了片片广阔的卵石河滩,给奇石爱好者、收藏者提供了丰富的采集、发掘条件。

金沙江、关河流经境内100余公里,正是河砾石经水冲沙磨、浪打风励至成熟阶段。从县奇石爱好者采集到的奇石中,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均有涉猎。其中有褐铁矿、铜矿、铅锌矿、金沙矿、石英矿、磷矿、硫矿及花岗岩、玄武岩等。从观赏角度看,色彩石种更是丰富多彩,如彩蜡石、彩陶石、白蜡石、黄蜡石;梅花玉、牡丹玉、白玉、彩玉、翠玉、蛋白石、水晶体、玛瑙、琥珀、羊肝石、麻石、类太湖石、类灵壁石和海洋生物化石、木化石、古动物化石和硅化石等40余种。从形纹画面上看,有景观石、纹彩石、画面石、文字石和象形石等。真谓石种繁多,色彩纷呈,光灿夺目。所呈图象栩栩如生。外地石友到水富,看了两江多处河滩,不禁为之赞羡。水富奇石爱好者们也因奇石资源丰富而感自豪。

水富奇石爱好者,在全国兴起的“赏石活动”影响下,渐渐认识到奇石在社会生活中的“赏悦”作用。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有人开始采(捡)金沙江奇石,随即扩展到关河(横江)。2003年1月1日,“水富县奇石根艺协会”成立,会员达60余人,并在当年春节期间搞了“水富县金沙江奇石根艺展”,在群众中反响很大。一方无言的石头,用它的形状、质地、色彩、花纹、画面呈献给人们的山、水、花、鸟、虫、鱼、人物、动物、文字和许多一时还难以读懂的画面,都向人们展示出,大自然中存在着多么神奇美妙的东西。通过这些奇石,赏石采石都从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上、栩栩如生的形象中,像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人委婉动听或惊心动魄的传说故事。奇石爱好者也同时用自己的激情,对每一方奇石爱不释手地赏阅、解读、体味。以及他们在采石中,为寻找可心的奇石,体现出那种翻山越岭、踏尽坎坷、风雨无阻、坚韧不拔,与奇石和衷共济的精神。寻石者与奇石之间,有一种契合的情感,是局外人难以理会的。

怎样丰富赏石学养,提高奇石品位这是奇石爱好者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学养是日积月累、不断学习各种知识来丰富自己形成的。但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没有选择。就赏石而言,快捷的办法,就是结合学以致用的实际,学点与赏石紧密结合的学科常识,以解“近渴”。虽是临阵磨刀,总比不“磨”好。

一是美学。是尝石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常识。就奇石爱好者采(捡)奇石时,首先辨别的就是:什么是奇石,什么是普遍石头。“奇”:即少有的、特殊的、出人意料的、能够给人惊奇惊喜的东西。但奇的有时不一定是美的。我们捡石时,为了区别,用“形、质、纹、色、意、美”的标准来选择石头,初步审视(奇石审美的初始),是否可取。以上六字,“美”是贯穿始终的,“捡”是为了“赏”。赏石首先是在赏石对象—奇石里得到“美感”。不管它是形象石还是纹彩、画面石,都要给人一种美,即美给人的感知、感悟和美给人的怡悦和享受。如果相反,就失去了那一方“奇石”的意义。

二是学点美术理论和绘画知识。在奇石爱好者中,凡有点美术理论知识和绘画常识的人,他在寻找和选择奇石的环节上,比其他人总是略胜一筹,这就是知识使人独具慧眼。我们常听到这样的对话:“这方奇石的画面,像某一画家的写意画。”“这块奇石的呈象,像唐诗某一句的意境。”这两个人的对话,前者有美术内涵,后者有文学修养。奇石中有许多画面或象形都没有相同的,具象的、抽象的、意象的、有质地的、色彩的等等,都是以个人的学识程度、兴趣爱好去选择、去赏析。学点中外美术理论,兼收并茂,融会贯通,必有大用。

三是多读点文学和历史再读懂奇石。上面谈到,“奇石”采到家,还只是一件原始的石头,把它变成一件完整的艺术品,它已经过了清洗、养护、配座上架、命题五道工序。在这几道工序中,配座和命题,是艺术创作。配座是雕刻艺术,它要根据奇石的形状、画面、所蕴含的主题、意境来决定座上的纹式设计。座是衬托奇石的,它与奇石的关系是,绿叶与红花的关系。座的作用是托石稳固,树立形象,如众星捧月,烘托主题的作用。“座”与“石”互为辉映而又相得益彰。

五. 云南省 昭通 昭阳区 洋芋全席

滇东北一直是被历史所卷积的一块沃土。神奇的大自然在此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以致于每个人都喜欢的美食,在此也是一种被大自然所眷顾的馈赠。

昭通的洋芋全席,的的确确就是一种奇妙的存在。带来的是一代代人的福祉和感动。本来洋芋在云南很多地方出产,而以昭通的最为有名。

据清代吴其濬著《植物名实图考》可推断公元1848年以前云南就已引进马铃薯栽培。 在云南,“吃洋芋长子弟”(子弟意指英俊、漂亮)是云南人的一句口头禅。作为洋芋最为有名昭通,吃法甚多、做法易学,常见做法有吹灰点心、炸洋芋片、煎洋芋饼、干焙洋芋丝、炒洋芋丝、红烧洋芋、老奶洋芋、凉拌洋芋、酸菜洋芋汤、洋芋焖饭、洋芋圆子……

在昭通,可谓“无洋芋不能成菜”。洋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人赞誉它是“地下苹果”。洋芋在北方又叫“山药蛋”,但有些地方的洋芋又麻又嫩,不知是否芋种和土壤的问题,为此,那些山药蛋都被打成了淀粉或干脆卖掉,换几个零钱。昭通人却对它情有独钟,甚至把它当成主食。乡下走走,热情的主人总会把洋芋作为第一道迎客的佳肴端上桌来,看着那热气腾腾白白胖胖的熟洋芋和喷香可口的蘸水,就由不得你不动筷子了。城里的餐桌上,洋芋丝也是铁定要上的菜。昭通人常会说这样一句口头禅:“吃洋芋长子弟。”(意指英俊、漂亮)可见其美味和知名度。

昭通人偏爱洋芋,也许和从前的艰难岁月有关吧,在举国上下都经受饿饭的日子里,洋芋对昭通人恩施,救活了无数饥饿的人。洋芋对贫穷而质朴的昭通人来说,是另外一种骄傲。每年夏天,在热浪滚滚的田间,总会出现翠绿一片。面对这样的情景,你仿佛觉得自己走入了另一个世界。“这就是洋芋苗苗,你们城市怕是见不到这样的盛景吧!” “今年雨水不济,全靠这洋芋填肚子。别看开春以来滴雨未下,可每亩挖上个1000多斤没问题。这可是咱老百姓的救命蛋啊!”在一旁的老农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自豪,说话间,他们脸上的“沟壑”也顿时平坦了许多,仿佛已经看到了土层下茁壮成长的洋芋蛋蛋。

如今的洋芋,早已成为餐桌上五花八门的美食特色之一。

六. 云南省 昭通 盐津县 粗榧

津、彝良等县,生长着一种抗癌奇树三尖杉。三尖杉又名粗榧,是裸子植物三尖杉科三泵杉属的常绿乔木。现代医学科学研究证明,三泵杉全株含有抗癌生物碱,以树皮和根皮含量最多。从树皮提取的总碱中分离出9种生物脂碱,其中粗榧碱、异粗榧碱、高粗榧碱、去氧粗榧碱的制剂,临床治疗急慢性粒细胞养活白血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三尖杉提取物不能抑制某些癌细胞的生长,对肺癌、茶花胎、胃癌、上凳窦癌、食管癌、淋巴癌及其它恶性肿瘤,都有一定的疗效。由于三尖杉脂碱治癌效果好。因此,三尖杉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七. 云南省 昭通 绥江县 绥江白蜡

“白蜡”,即由白蜡虫分泌的蜡质,熔点较高,颜色洁白,是我国的之一。

八. 云南省 昭通 巧家县 巧家春卷

春卷,古代称为“春盘”,产生干民间,是春游踏青的应时小咛。云南寿卷配科多,要用甜酱油调味,特别要加香椿和韭菜以显示春临大地,百物复苏,春意盎然。成品色泽金黄,整齐美观,外酥内软,咸中回甜,馅鲜味美,蘸吃醋汁,醒脑开胃。


【原料】


主料:面粉150克。

配料:淀粉100克,鲜猪肉未200克,香椿、豆芽、韭菜各80克,鸡蛋3个,水发金钩、玉兰片、冬菇末各20克,热火腿未30克。

调料:精盐14克,甜酱油30克,咸酱油20克,味精、胡椒面各5克。


【制法】


(1)将肉未、金钩、玉兰片、火腿末、冬菇末入锅煽炒发香,下酱油、盐(10克),味精、胡椒粉勾清荧出锅装碗。豆芽、韭菜、香椿经沸水悼后功碎,拌入馅料中。

(2)将面粉、鸡蛋、淀粉、盐(4克),用水调均匀成糊浆状。锅上火,烘热,用肥膘抹匀,倒入糊浆混成圆形,微火烤熟,撕下, 从圆心处均分6块呈扇形, 包入馅心,裹成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条。

(3)当油锅烧至七成油温时,下卷炸成金黄色,捞出控干油,随蘸水上桌。

九. 云南省 昭通 大关县 大关竹荪

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整个菌体显得十分俊美、色彩鲜艳稀有珍贵,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是鬼笔科竹荪属中著名的食用菌,子实体中等至较大,幼时卵状球形,后伸长,菌盖钟形,柄白色,中空,壁海绵状,孢子椭圆形。竹荪口味鲜美,是著名的珍贵食用菌之一。菌裙和菌柄作食用,是高级的素食材料。自然繁殖的竹笙主要产于中国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优质的食用竹笙,其色泽浅黄、味香、肉厚、柔软、菌朵完整。竹笙可以与肉共煮,成肉汤,味美。对减肥、防癌、降血压等均具有明显疗效。是中国的一项传统的土。

十. 云南省 昭通 绥江县 品芋

绥江县群众种植品芋的历史悠久,绥江品芋以口感细腻、营养丰富而久负盛名。多年来,绥江农民种植品芋主要是用于自食和馈赠。近年来,广大群众观念有所更新,商品逐渐意识增强,上市品芋逐渐增多,绥江品芋以个大,味鲜而在市场上十分走俏,成为一种品牌,是绥江人馈赠亲友的佳品,名声远播,销往四川宜宾、成都和云南省昆明等大中城市。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去年12月,四川省乐山的几个老板就幕名来到农业村,实地考察了绥江的品芋后,并以每公斤2.6-3.00元的价格承诺在今年11月下旬前来购货,并交纳了保证金500元给农户。确保品芋成熟时每个在1.2公斤以上,亩产值达到6000余元。今年2月正式品芋种植期间,广大农户结合土壤和区位优势,严格按照进行规范化种植,扎实抓好田间管理,确保品芋成熟时每个在1.2公斤以上,亩产值达到6000余元。

昭通特产送人必买清单昭通哪儿能买到正宗的云南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