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特产荷叶包 手工荷叶包做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20 16:26:16

一. 浙江省 丽水 龙泉 龙泉宝剑

产品名称:龙泉宝剑

产品产地:丽水

产品特性:坚韧锋利、刚柔并济、寒光逼人

产品简介:龙泉宝剑有着坚韧锋利、刚柔并济、寒光逼人和纹饰七致四大特点而驰名于世,龙泉宝剑是我国工艺美术百花苑中一朵绚丽的鲜花。

产品历史:春秋战国时期铸剑名匠欧治子在今龙渊镇剑池湖古迹,铸成龙渊、太阿、工布三剑,龙泉剑遂名扬天下。剑在古代为兵器,春秋点国以来,宝剑渐渐变成官员的佩饰和防身武器,成为权力的象征。近代,宝剑成为武术器具,道教法具,舞台道具和观赏工艺品。千百年来,人们对龙泉宝剑有着美妙的传说和赞誉。

二. 浙江省 丽水 龙泉 龙泉灵芝

龙泉灵芝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品名称:龙泉灵芝

产品产地: 丽水龙泉

产品特性:极具药用价值

产品简介:现代药理学与临床实践进一步证实了灵芝的药理作用,并证实灵芝多糖是灵芝扶正固本、滋补强壮、延年益寿的主要成份。现在,灵芝作为药物已于2000年正式被国家药典收载,同时它又是卫生部批准的新资源食品,无毒副作用,可以药食两用。

产品历史:在美丽神话小说《白蛇传》中,白娘子历经千辛万苦-仙草灵芝救活许仙的故事,在中国大地上几乎家喻户晓,甚至流传亚洲各国以至欧美。灵芝形态别趣,光彩夺目,引人入神,历代文人墨客赞不绝口。还发现灵芝“食之长生,返老还童”,即有抗衰老作用,于是称之仙草、还魂草。历代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崇敬和信奉灵芝,得到一枝灵芝如获至宝…… 灵芝是一种功效十分显著的药(食)用菌,自古为珍贵药材,被誉为仙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中医药典籍《神农本草经》里记载365种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在上品的120种中药中,灵芝排列高于人参,为上上药,并载有“益心气”、“安精魂”、“好颜色”、“补肝益气”、“不老延年”等功效。传说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派人到东海瀛洲采摘灵芝仙草。城镇居民厅堂上的“长寿图”里常画有灵芝草和寿星;不少家庭排设的“松鹤遐龄”乃指“松、灵芝、鹤”。 邢台籍元代著名学者刘秉忠为赞誉灵芝特赋诗一首:“铁色皱皮带老霜,舌根未得先天月,鼻观先通圣妙香,江南草木属寻常”。给予灵芝很高的赞誉,灵芝成为人们心目中“长寿福禄”、“吉祥如意”、“国泰民安”的吉祥之物。

龙泉灵芝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浙江省龙泉市现辖行政区域。

三. 浙江省 丽水 庆元 社粿

社粿:每逢“春社”,庆元有“烙社粿”的习俗,每年春天,田塍及潮湿的坡地上,有一种开黄花的草本植物,俗称“社曲”(学名“鼠曲草”)。春社时令,社曲嫩芽初长,妇女们三五成群,上山采摘,然后放在舂臼中舂成富有粘性的酱状,与糯米浆掺和烙成薄饼,称为“社粿”,其色翠绿诱人、味清香可口,还具有止咳、理气、燥湿等药用功效。

四. 浙江省 丽水 青田 瓯江鼋

瓯江鼋

瓯江是鼋的故乡。鼋是国家一级保护鱼类。现全国仅瓯江尚存100多只,主要分居在青田的石门潭、芝溪潭、沙湾潭、十里潭等处。鼋外形象甲鱼,重量较甲鱼大二、三十倍。鼋力气很大,能掀小船、驮人过河、拉人入水。鼋昼伏水底,夜出觅食。繁殖力不强,产卵在江边沙地里。产后,为了不留下踪迹,雌鼋便从四、五米远的沙滩上如箭一般跳入江中。那情景煞是壮观。但百年一遇,难得一见。

鼋肉多胶质,夏天会自然成胶冻,其食用价值居猴脑、熊掌之上,但禁止食用。传说买鼋放生能除病消灾,所以买鼋放生也是青田的一大习俗。

五. 浙江省 丽水 龙泉 糖年糕

糯米拌籼米,水浸透,磨水粉渍干,拌入红糖,食油蒸熟。每家除夕前制好,年初一吃糕,“糕”谐“高”,寓“年年高”。旧时春节期间糕饼店亦出售小块糯米制香糕,包以红绿纸,供春节间祭祀及分赠孩童,亦取“年年高”之寓意。

清明蓬糕 清明时节,龙泉百姓普遍要做蓬果,炊蓬糕。从野外搞来嫩绿的青蓬,洗净后经开水烫,清水漂,再切碎,磨成浆,加入糯、粳米混合米粉,将煎成的糖油,倒入蓬浆米粉中拌均匀,稠稀适度。然后装到蒸笼里,在旺火沸水中炊两三个小时,炊出的蓬糕晶莹透绿,形似碧玉,香气扑鼻,叫人望见想尝,香甜可口。清明时节做蓬糕,象征春种遍地绿玉,祈求秋后五谷丰登,人民生活像蓬糕般香甜。

六. 浙江省 丽水 松阳 仙草豆腐

用鲜仙草放在锅里煮成汤汁,冷却凝固后即为仙草豆腐。食用时添加糖末、薄荷等调料,是松阳夏秋季节一种流行的清凉小吃。

相传叶法善在松阳卯山炼丹修仙时,夏季常常采集一种野草与大米磨浆同煮为食,人们将叶法善常食用的野草取名叫“仙草”。用鲜仙草放在锅里煮成汤汁,去渣后渗入米浆边煮边搅拌,直至煮成绿色的米糊,冷却凝固后即为仙草豆腐。食用时用刀划成如豆腐大小的方块,添加糖末、薄荷等调料,味道软滑芳香,吃后全身凉爽,暑气全消,是松阳夏秋季节一种流行的清凉小吃。

七. 浙江省 丽水 庆元 庆元冬笋

冬笋:庆元冬笋是纯天然的森林蔬菜。新鲜毛竹冬笋肥厚、壮实、醇香,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以及磷、铁、钙和其他各种元素、维生素等物质,具有减肥和防止肠癌的功效。用笋作菜,既可作主料,也可作辅料,不论是素、荤,还是甜、咸、辣,从家常菜到山珍海味,皆可与之和谐配制成美味佳肴。

八. 浙江省 丽水 青田 青田杨梅

青田杨梅是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的。青田县杨梅具有质优、果大、味美等特点,色泽艳丽、甜酸适口,可生津止渴。2003年,青田县被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

青田县是地处浙南山区的一个小城,这里人杰地灵,名扬四海,素以"石雕之乡、华侨之乡、名人之乡"著称。近年来,青田县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杨梅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3年,青田县被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为青田增添了一张亮丽的名片。

杨梅在青田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据清光绪《青田县志》载,杨梅有红、紫、白三种,红胜于白、紫胜于红,产季窟(季窟寮)者佳;有下坑梅、魁市梅、茶山梅、黑炭梅等传统品种,其中魁市梅成熟早,下坑梅品质最佳,享有盛名。可见,光绪年间,青田农民种植杨梅已较为普遍,并具有一定的名气。

浙江省青田县有适宜杨梅生长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杨梅栽培历史悠久。青田杨梅种植主要集中在瓯江、小溪、贵岙源流域等附近的乡镇,这里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空气清新,雨水充沛,具有得天独厚的杨梅生产环境。截至2013年,全县杨梅面积已达11.2万亩,投产面积7.5万亩,预计生产鲜果3万吨,总产值超5亿元,成为全国杨梅生产大县,其中位于鹤城京岙、仁宫孙前的万亩“山鹤”牌杨梅基地生产的杨梅,质优、果大、味美,有“乒乓杨梅”之美誉。

青田杨梅荣获2001年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和浙江国际农博会金奖产品。2001年6月和2002年6月先后二次举行青田杨梅节。杨梅畅销温州、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以杨梅浸泡的杨梅酒是青田人喜爱的传统酒品。青田“山鹤”牌杨梅还分别获得“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2年浙江省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2003年浙江省首届十大精品杨梅”等一系列大奖,2002年正式通过了中国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绿色食品”认证,在全国各类杨梅品种中第一个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商标使用权。2003年底,经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协会中国之乡专家委员会研究,并经专家现场考察和文件审核,同意授予青田“中国杨梅之乡”荣誉称号。

九. 浙江省 丽水 青田 青田油茶

青田油茶是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的。青田县是浙江省油茶大县,素有浙南油库之称。

油茶是青田的一大经济作物资源,在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油茶在青田县均有分布,以章村乡、腊口镇、舒桥乡、祯埠乡、海口镇、船寮镇、高湖镇等中西部乡镇为主,现总面积达23万亩,是浙江省油茶的主产区之一。

青田作为浙江省油茶重要产地之一,开发前景十分广阔。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有“浙南油库”之美称。目前,已拥有浙南油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腾鹤农品有限公司、青田中野天然植物科技有限公司、青田章旦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4家地(市)级以上重点农业(林业)龙头企业。从2008年起,列入了青田县政府的三十工程,2011年全县油茶产量1295吨,实现产值1.395亿元,全县有6.2万余农户经营油茶,户均油茶收入在千元以上,最高达到4万多元,油茶已成为主产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油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青田县内茶油加工企业狠抓油茶优质品牌的打造,纷纷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采用先进工艺设备和科学提炼方法精制纯天然山茶油,同时,重视品牌建设,提高茶油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浙南油茶开发有限公司的“茶籽饼深加工技术开发”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加工水平居全国之首,产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农产品博览会并获奖,并被授予浙江省首批“森林食品”称号。公司生产的“瓯江源”牌山茶油、茶籽饼等产品质量上乘,远销日本、韩国、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十. 浙江省 丽水 缙云 高山茭白

高山茭白

缙云县大洋、前路、壶镇等乡镇的无公害茭白源源不断地销往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蔬菜市场,日销量约50吨。

缙云县大洋等乡镇凭借独特的气候优势,所产茭白鲜嫩脆口、质优味美,近年来逐渐在省内外市场打响了品牌。目前该县高山茭白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通过实施创品牌、树名牌战略,注册了“山啦”、“金水山”及“仙都”等高山茭白品牌。其中“山啦”、“金水山”牌的4000亩高山茭白基地已通过省级绿色农产品认证,“山啦”牌高山茭白已通过农业部绿色产品认证。

同时,该县积极为菜农开展各类技术培训、邀请省农科院有关专家开设讲座,优惠为农户供应茭白专用肥及茭白田杀虫灯等物资,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茭白种植积极性。目前,该县前路、大洋等乡镇的茭白销售最高价达到了每公斤3.8元,亩均收入近6000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浙江丽水特产与小吃浙江丽水特产美食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