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特产速食 山西大同特产排行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19 02:27:28

一. 山西省 大同 灵丘 灵丘黄烧饼

灵丘----黄烧饼灵丘黄烧饼源于清期中叶,距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形状美观、香甜酥脆、可口味美、油多不腻,日久存放,不变质味。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大同,黄烧饼作为招待了贵宾
。在全省举办的首次糖业系统商办工业产品质量评比中,被评为省名品

二. 山西省 大同 云州区 大同艺术瓷

产于大同煤峪口煤矿陶瓷厂,产品造型别致,设计新颖,品种繁多,尤其是具有民族特点、地方特色的儿童玩具,别具一格,更为诱人。这里生产的陶瓷制品多达 130多种,几百个花色,其中有许多富有民族传统和神话传说色彩的制品。如“大肚弥勒佛”、“老寿星”、“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猪八戒吃西瓜”等等。

三. 山西省 大同 左云县 莜豆面

豆面类

该县出产之扁豆特好。用淘净、蒸过的扁豆三分之二,莜面三分之一,混合磨成的面,叫做莜豆面,为该县之远近闻名。其食用方法主要有四种:

1、"抿面":用冷水将豆面搅和成软糕状的面丝,分成适当的块儿,放在"抿面床子上"(用铜或铁制成的床底,布满小孔的工具),将"面丝"抿于汤锅中成短粉丝状的一种面食。将其带适量汤捞于碗内,调以醋、酱、葱、咸菜等食之,香、软、滑、细,人曰"一轱辘而下",为该县一般居民日常待客之传统茶饭。亦为豆面之代表饭,通常人们所说的吃"豆面"即指"吃抿面"。

2、"长豆面及豆面个塔":将豆面加少许蒿籽(面),用冷水揉和成硬,筋的面块,然后擀,切成长面条或斜方个塔、"柳叶儿"短条,煮熟带汤调食,光筋可口,味香有咬头。

3、豆面饸饹:把和硬再"扎"软,揉光的有蒿籽豆面,分成适量的长条面剂子,放入饸饹床子眼内,压入汤锅中,成粉丝状,熟后捞出,浇上"稍子"或用酱、醋等调食之,它是人们办喜事"铺床日"、过寿日、过会待客等的惯用饭食。

4、"拨姑子":将软面丝用竹筷拨成小鱼条状,直接入锅,熟后捞出,调食子。此饭多在人少、时间仓促或食"抿面"后,刮下"抿面床子",掺软面丝,就"炼汤"(化人面粉较多的汤)最后吃一点带汤的"拨姑子"为宜。

四.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浑源地皮菜

浑源地皮菜又名地耳、地木耳,它是真菌和藻类的结合体。每当雨后,地皮菜在阴潮的地方便生了出来,它呈暗黑色,有点象泡软的黑木耳,但又不同于木耳。浑源地皮菜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磷、锌、钙等矿物质,是一种很好的低脂肪营养保健菜。在浑源农村当地,地皮菜是一种美食,地皮菜包子、地皮菜炒鸡蛋、地皮菜豆花汤都是当地人用于接待宾客的特色菜肴。(穆鹏)

五. 山西省 大同 灵丘 谷面糊糊

谷面糊糊是灵丘别具风味的传统小吃。

谷子是灵丘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年代历史久远,种植面积很广,尤其在县城周围的平川地区种植得更多,产量也很大。

在旧社会,谷面糊糊是穷苦人家的主食,因为吃不起稠饭,就只好喝稀糊糊来充饥。尤其是在上世纪1940年的雨灾、1960年的国家困难时期,人们靠喝糊糊度日月,这谷面糊糊成了人们的救命饭,功不可没。

现在,本地粮食打多了,外地的白面、大米等也充斥了市场,人们有了饱饭可吃。可是,这谷面糊糊却始终未丢,早晚难免还得喝上一碗。

谷面糊糊的主要原料是谷子面。为了搭配得更有风味,有的掺入红豆,有的掺入豌豆或大豆,也有的再掺入些玉米,随人的口味而掺。将这些原料上锅炒熟,然后磨成面粉,叫“糊糊面”。

制做谷面糊糊,俗称“打糊糊”。打糊糊的方法是,先将水烧至八九十度,在即将滚开时再撒入面粉,边撒边搅,以免结块和沉锅,滚开后再慢火稍滚一阵,盛出可食用。

谷面糊糊美味可口,容易消化,营养丰富。

谷面糊糊现今已走出农家,步入市场,小摊、饭馆里都有销售。灵丘的谷子糊糊面也有了专门的生产厂家,不仅县内人喜欢购买,而且远销太原、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

灵丘的谷子糊糊面也成为馈赠佳品。

六.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北芪菇

北芪菇

“北芪菇”是根据传统中医药“药食同源”的理论,利用北岳恒山正宗黄芪(又称北芪)和多种中草药及农作物副产品作培养料,经科学配方和特殊工艺培育而成的新型菌类产品。故命名“北芪菇”。为药食同用的功能型产品。北芪菇有效成分为:氨基酸16.235%、其中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含量较高,仅赖氨酸一项达1.185%;多糖9.688%:硒0.239ppm:锌77.77ppm;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类物质。

北芪菇不仅具有食用菌不含脂肪、胆固醇的特点,而且含有浑源黄芪(北芪)的药理成分,是一种美味营养食品。经山西省医药研究所化验,并请权威专家鉴定,认定其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及矿物质,是一种富硒菌。长期食用可充分补充人体所需的部分营养,是人们健康实用的美味佳品。

北芪菇还有一种特殊用处,那就是能治疗牛皮癣和其它瘙痒性皮肤病,早在1992、1993年《光明日报》两次对此作了详细报道。如今,有很多皮肤病患者用以治疗各种皮肤病。

七. 山西省 大同 灵丘 灵丘花椒

花椒树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上有刺。花椒果实为球形,果壳两半儿扣结结构,成熟后自动暴烈,呈暗红色。籽儿为黑色。

花椒是很好的调味香料,也是一味中药。

灵丘的花椒品种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伏椒”(伏天成熟),因颗粒较小,人们常称“小花椒”,呈暗红色。第二种是“秋椒”(秋天成熟),颗粒较大,呈红色,所以灵丘人们又称“大花椒”或“大红袍”。两种花椒相比,第一种的味道较浓。

灵丘境内南山地区山峦重叠,气候温和,很适宜花椒生长。因此,灵丘的花椒树的种植主要分布在下关、上寨、独峪、红石塄等乡镇农村的沟坡、河谷向阳背风的地方。1958年,县委、县政府专门拨款扶持花椒种植业的发展,当年办起了很多处小苗圃,大力种植花椒树。从此以后,年年陆续种植,成活率很高。树苗一般三年开始结果,七、八年进入盛果期。到1990年全县年产花椒2.57吨。到2007年累计种植面积六千亩,全县年产花椒5万斤左右。

八. 山西省 大同 灵丘 苦荞凉粉

苦荞凉粉为灵丘风味小吃,吃起来滑润爽口,略苦,具有特色,久负盛名。苦荞凉粉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医收记载“荞麦可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白浊、白带、脾积泄泻。”现
代医学认为可调治高血压、微血管脆弱性血及羊毛疔,控制糖尿病等。还可以治噎食、风火、风眼以及肠疝气

九. 山西省 大同 平城区 大同面人

制造面人的习俗产生于元朝未年。当时,大同地区的人民深受异族压迫,时常起来-元朝统治者、后来起义队伍逐步发展壮大,为了秘密地传递信息,就在七月十五家家户户互赠面人,暗藏在面人肚里一个纸条,告诉对方在八月十五这一天举行起义。因此,这带地区留有“七月十五送面人,八月十五杀靴子”的俗语。明朝统一中国后,为了纪念七月十五这个日子,仍然赠送面人,以图吉利。大同解放以后,面人越做越精致,有的还染了颜色,很多家庭支妇喜欢在面人上精雕细刻,以便在馈赠亲友时,借以炫耀自己的心灵手巧,博得对方夸奖。

如今,大同市第一职业中学教师曹秀云制作的“大同面人”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鲜艳,形象逼真,颇受广大人民欢迎,曾多次参加省、地市美术展览,并屡获殊荣。有的外宾还专门派人来同订货,以作留念。

十.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荆庄笼箩

浑源县荆庄乡加工生产笼箩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产 品远销山西、河南、内蒙、北京、天津等地和东北地区。该乡生产的系列套笼外形美观,坚固耐用,蒸饭不沾不粘,色味俱在,是理想的生活用具。( 大同)
山西大同特产哪里买便宜正宗的山西大同特产去哪里买便宜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