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农特产直播 黔南土特产直播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14 18:37:11

一. 贵州省 黔南州 都匀 都匀太师饼

贵州—都匀太师饼,是流传于都匀的一种点心,系贵州风味小吃名点之一。太师饼皮酥,味香,咸甜皆备。太师饼外表呈扁鼓型,两面呈黄色或浅黄色,圆周呈白色或浅黄色;饼面酥松,酥层清晰,不脱壳,不空心。内馅果料粗细适当,入口香甜酥松。

文化:传说:远在商代,武王伐纣,纣王派闻仲太师随军出征。太师为了缩短进兵时间,制作了一种糖烧饼,备为行军干粮。此后,烧饼制作传到民间,经过工艺上的不断改进,形成了酥皮果料糖馅的甜食饼。后人为纪念闻太师,命名为"太师饼"

制作方法:

原料

精面粉2.5千克(50个计量),配料:火腿丁300克,豆沙、白糖、鲜猪肉各500克, 精盐、葱花各30克,酱油20克,熟猪油1.6千克(耗100克)。

做法

1、揉面:先用面粉(l千克)与猪油(500克)和成酥面;再用面粉(1.5千克)、猪油(200克)、冷水(450窒升),分3次掺入揉成面皮。

2、白糖入碗,加入火腿丁、猪油(100克),拌成糖腿馅。鲜肉煮熟切成小丁,加入盐、酱油、葱花拌成肉馅。

3、成型:先将揉好的面皮摊平,把酥面放当中包起来褂平、卷起用刀切成 50个小团,把每个小团用手按平,包上芯子(甜的包糖腿、洗沙、咸的包肉馅),再接平成饼状。

4、锅上火,放入猪油(800克),待油温达三成热时,将饼下入油锅中炸至皮酥、心透,捞出控油即成。

二. 贵州省 黔南州 罗甸县 琥珀糕

琥珀糕,俗称合叶粑,又称搭梁粑,是罗甸布依族群喜食的传统食品。因其色、香、味、形独特,极富民族特色,故享誉省内外。合叶粑历史悠久,为何人创制,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

每年“7 月半”节(农历14日),罗甸地区布依族家爱都必制作合叶粑。由于民族想到交融,本地汉族群众亦过“7月半”节,并制作合叶粑。

合叶粑因用芭蕉叶包裹(合叶)而得名。刚出笼的合叶粑很烫,人们在食手前将其搭放于竹杆上,故又名“搭梁粑”。

合叶粑色泽自然(紫红色),观之赏心悦目;闻之香气扑鼻,沁人肺腑;食之糯而不腻,不粘牙,味道可口奇特。

因紫叶,芭蕉叶仅产于热带、带热带地区,故合叶粑也只有居住在热带、亚热带的群众方能制作。由于色、香、味、形独特,富有民族特色,罗甸合叶粑名传省内外,四方佳宾到罗甸心品尝之;当地群众也常将其作为馈赠礼品送给居住在省城、省府等远方的亲朋好友。

三. 贵州省 黔南州 平塘县 坛子鱼

“坛子鱼”是贵州的一道名菜,是布依族先民发明的一道烹饪独特的菜肴,因其使用坛子为锅来烹制而得名。选用鲤鱼作原料,运用布依族原生态的独门秘方烹制而成,吃的时候用的是木炭火,鱼肉不仅色香味俱全、诱人,而且鱼肉酥、嫩、透骨,保存鲜鱼的原有味道,以及炭火独特的野味。

“坛子鱼”使用的器皿,是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牙舟陶”。古陶的厚重雍容、莹润典雅与坛子鱼的取法自然、别致烹韵融为一体,细嚼慢咽中,独享一份民族民间源远流长的文化情趣。

四. 贵州省 黔南州 都匀 素酸汤

在天气炎热的时候,人们比较容易上火,除了要注意饮食清淡外,还要多吃苦味和酸味食物。今天推荐的这道素酸汤就特别适合炎热的夏季,当你感觉食欲很差的时候,不妨做一次素酸汤来喝,它那清香可口的味道会给你留下深刻地印象。

素酸汤是贵州人非常喜欢的夏季汤品,几乎每天都会吃。通常一早就煮上一锅,放凉后吃上一天。

贵州素酸汤的做法很简单,只要有红酸作调味基本就成功了。制作酸素汤的配菜可以随意选用,一般都是用夏季的应季蔬菜,黄豆芽、番茄、包菜等都可以放,喜欢放哪样就放哪样好了,配菜丰富点营养更全面,更好。

五. 贵州省 黔南州 惠水县 涟江鱼

涟江鱼

魅力无穷的涟江是惠水境内最大河流,经县城穿城其间,涟江支流甚多,每一条支流的源头及河道都是一些景色绝佳的去处,水产丰富,使其涟江鱼肴无数。县城涟江南路的特色辣水煮鱼以活鲜乌江鱼为主料,以葱、姜、大蒜、花椒、辣椒角、胡椒、芝麻、料酒、鸡精、味精、野山椒、香芹、香油、鱼香菜等为辅,以欠粉、鸡蛋清、豆瓣酱为调料,口感麻辣、香糯,而且鱼骨、鱼片分离,没有鱼刺,食后回味无穷。

六.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荔波水蕨菜

炒水蕨菜

蕨类植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陆生植物类群,具有四千多万年的历史。?早在我国周朝初年,就有伯夷、叔齐二人刹蕨于首阳山,以蕨为食的记载。蕨莱健脾,祛痰湿,具有消暑、利尿、减肥、延缓衰老等功效、水蕨菜又名良蕨,是蕨菜中的佼佼者。据专家考证,贵州省仅二、三县出产。

水蕨菜生于荫凉潮湿的河谷里,在沃土可长至一尺余长,但通常情形仅五寸左右。水蕨菜味甜、鲜嫩,通株可食,柔嫩可口,水蕨菜作为当地正餐中的一道美味特色菜,在用餐时不防品尝。

七. 广东省 河源 连平 农家宴

八仙桌,八人一台。民间喜庆、婚嫁、做生日、庆满月、款待亲朋好友,都办上一桌“八盘”丰盛的佳肴来宴请客人,称“筵席八盘”。

八. 贵州省 黔南州 都匀 鱼包韭菜

鱼包韭菜

聚居在以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为中心及其邻近地区的水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喜食糯米食品、喜食鱼、喜吃酸辣、喜喝酒的饮食特点。其中鱼则是水族人民祭祀祖先、过端、待客的席上不可缺少的必备佳肴。而用独特方法烹制的“鱼包韭菜”则是水族的第一名菜,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奇特的文化内涵。

烹制“鱼包韭菜”是选用鲜活的1—2斤重的鲤鱼或草鱼,去鳞、去鳃后,沿背部剖开,但腹部相连,除去内杂后清洗干净,酒上醇香的九阡酒,拌上荤葱、大蒜、生姜、糟辣,加上少量食盐,然后再将洗净的宽叶韭菜、广菜充填在鱼腹内,将两半鱼合拢,用糯米稻草扎牢,放入大锅内清炖或大甑子中清蒸,约几个小时后取出即成。

“鱼包韭菜”味道酸辣鲜美,鱼肉细腻柔嫩,鱼骨酥脆清香,烂而不糜,香而不浊,即使在大热天搁置三五日也不会变味。

关于“鱼包韭菜”水族群众有这样优美动人的传说:水族的祖先原来是居住在江河湖海边上,一日三餐由鱼虾,后来由于洪水成灾和战乱,疾病像阴云一样笼罩着水乡大地,他们-向黔桂边界迁徙。临走前先祖们采集了九中草药和鱼一起制成了一种能治各种疾病的良药并作为路上的食品。后来他们定居在云贵高原南坡的都柳江和龙江上游,随着岁月的流逝,水族人民用九种草药和鱼制成能治各种疾病的药方失传了。水族人民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就用韭菜代替失传的九种草药,制成了佳肴“鱼包韭菜”来祭祖、待客,并一直相传至今。

端午食水族人民最隆重而盛大的年节。每年水历十二月(即阴历的八月)至次年的二月上旬(即阴历的十月上旬)水乡各地秋收过后,每逢亥日各地区水族同胞分批“过端”。在戌日的晚上和亥日的早上,每家每户都要举行庄严、隆重的祭祖活动。“过端”祭祖时“鱼包韭菜”是必备的供品,所以水族人民有“无鱼不成年”的习俗。但在“过端”祭祖时是要忌荤的,但忌荤不忌鱼虾。水族人民这种“忌荤不忌鱼”的习俗在其他民族中是很少见的。

“鱼包韭菜”也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因为韭菜是水族人民用来治疗外伤的常用药物之一。在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九阡、水龙等地、水族群众就常用韭菜配上其他药物治疗骨折、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等症。有的用细叶韭菜和螃蟹一起捣烂取汁涂患处,来治疗生漆过敏。有的用野生韭菜切碎蒸鸡蛋,用来驱除蛔虫。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韭,生则辛而散血”。看来用韭菜治疗外伤诸症是有一定道理的。韭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矿物质钙、磷、铁以及大量的纤维素,能调节和营养、刺激肠胃、增进食欲,加上鱼本身的营养价值,所以“鱼包韭菜”当然有保健、食疗的作用。

“鱼包韭菜”包涵着丰富的水族人民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内容,又有着独特的烹制工艺、特殊的风味和食疗功能,因此,说“鱼包韭菜”是水族的第一名菜式当之无愧的。

欢迎你到黔南来,尝一尝水族的第一名菜“鱼包韭菜”。

九. 贵州省 黔南州 都匀 豆花粉

豆花粉迄今已近百年之久。豆花粉味道的好坏,关键在肉梢。清朝末年,豆花粉是一种素食,后来经过改进,加上了肉梢。肉梢是用猪腿筋肉和猪肉切成肉丁,然后用榨菜丁,拌上适量甜酱、胡豆瓣酱等,再用猪肉和菜油各半的混合油炒熟,加上几颗香酥的花生米,放入小碗内,再佐以辣椒、酱油、味精、葱、姜、香菜等的香料。煮粉也是有讲究的,要用豆浆煮,味道比较鲜美。还要备有一锅干净的豆浆,做汤用。吃时,可以选择干吃蘸着蘸水,美味无比,还配有一碗豆浆;也可以选择有有糖的吃法,就是将豆花粉和豆浆混合,在倒入做好的蘸水,也很美味,不过建议干吃。

十. 贵州省 黔南州 贵定县 贵定薇菜

薇菜,又名紫蕨、蛇蕨、毛毛蕨,医学上记载有清热解毒,润肺理气等功效,从而被海内外营养学界称之为是纯天然保健食品,也是20多年来出口国外未受贸易壁垒限制的安全食品,被国家定为特种出口蔬菜,在日本被称为“国菜”,誉为“山菜之王”、“美味山珍”。

每年2至6月,是薇菜上市的季节,来自湖北、安徽、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30多家公司及上万名客商云集贵定县城,进行薇菜交易。经过10多年的发展,贵定薇菜市场交易量从最初的不足10吨发展到今天已接近600吨,成为全国最大的薇菜交易市场。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特产直播间贵州黔南直播卖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