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送人的德宏特产 德宏必买的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20 23:16:58

一. 云南省 德宏州 瑞丽市 油炸食品

少数民族的异域风情在傣家菜肴中有充分的体现,比如傣味蜂蛹就是云南昆虫席里的一道名吃,是把精心挑选的蜂蛹炸酥后加入木姜子、洋番茄汁、胡辣椒、柠檬水、茶树、香根等调料凉拌,不仅酸辣爽口,更兼平衡荷尔蒙之功效。而辣子牛皮则是一道下酒的好菜,制作时将小黄牛皮中间皮层切成条,在食用油中用小火焖煮,至牛皮呈透亮时捞出控油,晒干收存。食时再将其用油小火慢炸至雪白,看起来就像北京人吃的“炸虾片”,口感也是一样的酥脆,只是要蘸“喃咪”或椒盐吃,辛香回甜。

“豪甩”是云南德宏傣家的风味小吃,是当地人日常离不开的一道点心。用料为当地产的干豌豆粉和上等饵丝,制作时先把碗豆粉调制成稀豆粉,把饵丝烫好后放入葱姜末、精盐等调味,再佐以草果、辣椒酱、八角油、白兰花油,连稀带干吸流下去,浑身上下感觉很舒服。

二.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西双版纳茶花鸡

西双版纳茶花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鸡是家鸡的祖先,因其啼声似“两杂茶花”故又名茶花鸡。公鸡体羽上体多红色,下体黑褐色。母鸡体羽上体大都黑褐色,上背黄而具黑纹,胸部棕色。该鸡成年公鸡体重1-1.5公斤,5月龄开啼。母鸡体重1-1.1公斤,6月龄开产,年产蛋130-150枚。蛋重约38克,蛋壳呈深褐色,孵化期21天。人工饲养原鸡具有适应性广、生长快、饲养粗放、采食量少、成活率高等优点。

寻常略大(雄鸟70厘米,雌鸟42厘米)的家鸡野生祖先。雄鸟上体力具金属光泽的金黄、橙黄或橙红 原鸡

色,并具褐色羽干纹。脸部裸皮、肉冠及肉垂红色,且大而显著。飞羽褐黑色,具栗色外缘。尾羽黑色具金属绿色光泽,中央两枚尾羽最长,下垂如镰刀状。下体褐黑色。脚蓝灰色。雌鸟上体大部黑褐色,上背黄色具黑纹,胸部棕色,往后渐变为棕灰色。 虹膜-红色;嘴-角质色;脚-蓝灰色。 叫声:只在春季繁殖季节鸣叫。雄鸟叫声如ge ge--ge ge中间有一明显停顿,最后的ge 非常短,如家养公鸡缩短的叫声。
体型近似家鸡。头具肉冠,喉侧有一对肉垂,是本属独具的特征。雌雄异色。雄性羽色很像家养的公鸡,最显著的差别是头和颈的羽毛狭长而尖,前面的为深红色,向后转为金黄色。这些狭尖的长羽 ,从颈向后延伸,覆于背的前部,比家鸡更为华丽。尾羽和尾上覆羽均黑,并具金属绿色反光,羽基白色,飞时特别明显。雌性与家养的母鸡相似,体形较雄性小,尾亦较短。头和颈项黑褐缀红;颈羽亦特长,轴部黑褐而具金黄色羽缘。

三. 云南省 德宏州 盈江县 烧粑粑

生的粑粑是圆圆的,冰冰的,硬硬的,像小碗口一样大。我把粑粑放在电炉子上烧。发现烧熟了的粑粑是软软的,会鼓起来,黄黄的,暖和的。

四.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筒帕

"简帕"一词为傣族语,意为挂包,通常称民族包。云南的傣、彝、哈尼、景颇、佤、傈僳等民族都有生产和使用筒帕的习惯和爱好。其中以傣族的筒帕历史最悠久,制作最精美为代表。

简帕既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又是精英的工艺美术品,对于傣族青年男女来说,更是相互表达爱慕之情的信物。假如小伙子收到倾注了姑娘的心血、勤劳和镏慧的筒帕时,就是获得了爱的信息,需要把自己亲手制做的礼物回赠对方。从此两相欢悦,直到结成美满的姻缘。

简帕是傣族织锦的一种,从最初的麻、棉纺织发展到现在的丝、毛和棉混纺。它制作精致,式样美观,图案有彩蝶、孔雀、山茶花、小鹿、大象等,生动形象,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点,不仅为边疆各族群众所喜爱,也引起了国内外游客的浓厚兴趣,日益成为旅游纪念品中的抢手货。

五. 云南省 德宏州 盈江县 盈江竹筒饭

竹筒饭是用新鲜的竹筒装上大米及调味料烤熟的饭食。多用于山区野外制作或在家里用木炭烤制。竹筒饭风味独特,源远流长,青翠的竹节里,米饭酱黄,香气飘飘,口感柔韧,味道极佳。

竹筒饭分为普通竹筒饭和香竹糯米饭两种。普通的竹筒饭,哈尼、拉祜、布朗、基诺族群众都常煮食竹筒饭,大多见于野炊时自烹自食。煮竹筒饭,只需砍一节新鲜嫩竹,将米放在竹节内加水,然后放在火塘上烧煮焖熟,再剥去烧焦了的外皮,即可取出米饭食用。猎人们常将竹筒带饭砍成两半,各端一半食用。这种米饭包着一层白色竹瓤,米饭带有竹子的清香,令人体会一种独特的山情野趣。

香竹糯米饭,在傣语里称为“考澜”,是用一种具有特殊香味的香竹“埋考澜”煮制而成。香竹属于禾本科竹类,杆细如酒杯,竹节长两尺有余,内壁粘有一层具有特殊香味的白色竹瓤。煮制香竹饭要选用当年长成的嫩竹,依节砍下,每段留一竹节。

把提前泡软淘洗好的优质糯米,装入竹节,略加清水,然后用芭蕉叶塞住竹筒口,置于炭火或烤炉内用微火烘烤,至米饭接近熟时,取出竹节顿上几下,再继续烤至米饭熟透即可。食用时,用刀或木锤先轻轻锤打竹节,使米饭与竹子内壁松开,剥去竹片便可食用。

六.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麻竹

2003年4月底,经过考察,德宏州将瑞丽麻竹、陇川麻竹、梁河鲜藕3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申报为国家列项的示范区,11月初国家将瑞丽麻竹列为国家一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陇川麻竹、梁河鲜藕列为国家二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陇川县目前已栽植麻竹2100hm^2。分析了陇川县发展麻竹产业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发展麻竹产业的思路,努力实施“4511绿色经济工程”,实现麻竹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德宏州陇川县在退耕还林中大力发展麻竹,不仅成为全省最大的产业基地,也实现了增收,有效地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

麻竹是笋材两用的优良经济竹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陇川县退耕农户都十分喜爱种植这一作物。陇川县探索出了适宜本地发展的以冬天清理林地,雨季植苗造林,打塘规范种植,间种抚育管理,除草松土和施肥的麻竹造植技术模式,并大面积推广和运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7年来,陇川共完成退耕还林建设任务13.1万亩,其中发展麻竹6.4万亩,带动发展麻竹基地10.7万亩,成为云南省种植麻竹面积最大的基地县,使麻竹产业成为继蔗糖产业后涉及千家万户、工农对接的重要产业。全县2006年麻竹产值为751.5万元;2007年麻竹产值为993万元;2008年产竹笋3157吨,干笋368.1吨,竹材7万根,竹叶50吨,产值达1002.1万元。

七.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印楝

印楝是一种亚热带经济树种,速生高大乔木。人工种植3年开始结果,4年基本成林,8—9年进入产期,亩产种子1000千克左右,生产年限可达200年,树干高达40米。印楝树全身都是宝,印楝的种子里含有一种称为四环三萜的杀虫活性成分,现已从中分离和鉴定出十六种天然化合物。其中印楝素是国际上公认的活性最强,应用价值极高的成分,是一种广谱、杀虫活性物质,可防治8目200余种农林、仓储和卫生虫害,对人、畜、鱼、鸟无害。是生产无毒、高效、广普生物农药的主要原料,代表着二十一世纪生物农药的发展方向。还是人用抗茵消炎防止溃疡的良药,是新型牙膏、肥皂的添加剂,还是开发无毒副作用避孕新药的原料。印楝的根、技、叶、树皮中都含有楝素。树身是一种速生优质木材。印楝原产于缅甸和印度,潞西市近十年引种成功,现有种植面积1万亩56万株,由于光、热、水、土适宜,长势良好,结果率高,经济效益好。被云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绿色经济重点开发项目,并在潞西成立了云南光明印楝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盖了印楝加工厂,建立了供应全省的种苗培育基地。潞西市计划发展面积20万亩。( 潞西)

八. 云南省 德宏州 梁河县 傣族酸菜

傣族酸菜

傣族人认为,食酸心爽眼亮、助消化,有消暑解热之功效,故傣味中以酸为美味之冠,每餐无酸不食。酸扒菜、酸笋鱼、酸木瓜煮牛肉、酸菜煮豆腐等等,没有“酸”味,傣家人是吃不香也睡不好的。因此,到德宏,找一处幽静的傣家竹楼餐厅,好好品一次“酸”味,到也别具风情。

九. 云南省 德宏州 瑞丽市 滇青

滇青属于云南有悠久历史的茶叶,是采用大叶种茶树的鲜叶,经过杀青、揉捻后,用太阳晒干而成的优质晒青茶。它与历史上经过后熟阶段(即后发酵)越陈越香的普洱茶品质风格各不相同。历史上的滇青是按季节命名,有春尖、春中、春尾、二水和谷花等品质级别。

现代的滇青就是选用晒青毛茶未经过后熟阶段直接筛制而成,分为:春蕊、春芽、春尖、甲配、乙配、丙配和春玉等花色等级,是云南绿茶中别具一格的优秀产品。滇青茶有经久耐泡的特点,除可作一般茶叶冲泡饮用外,还宜作烤茶冲泡饮用。云南民族地区,有好饮烤茶的习惯。烤茶,就是将茶叶放人特制的瓦罐里,然后把它放在火塘上焙烤,边摇动瓦罐边焙烤,使茶叶均匀受热而又不至烤焦,待茶叶烤到黄色后,将沸水冲入瓦罐,即可取茶汁饮用。烤茶又浓又香,颇有提神醒脑和消除疲劳等功效。

十.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潞西傣族织绵

傣锦,是傣族的一种传统手工艺产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织傣锦色,又具有大众化的适用风格。它用细纱为经,有色线为纬织傣族竹编成。历史悠久、织工精巧、图案别致、形象生动、明快简练、色彩图案、规格样式可按需要变换,显示着傣族人民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开拓精神。傣锦的用途很广,现在投入市场的有筒帕、窗帘、被面、垫单、桌布、沙发巾、沙发垫等,过去只有傣族妇女织绵,现在,不少青年男子也加入了织绵行列,在潞西市的芒市镇、城郊、遮放镇农村,出现了一批傣族织锦专业村,专业户,产品销往国内外。

德宏特产有哪些值得带德宏必买的十大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