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特产臭鳜鱼最长放几年 黄山特产臭鳜鱼第一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7 10:42:05

一.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灵山米

灵山是黄山脚下徽州区呈坎乡的一个山村,灵山米因品质优良,曾作为“贡米”而远近闻名。

灵山米具有质软、味甘、粒大、高产等特点。

二. 安徽省 黄山市 屯溪 屯溪臭鳜鱼

清朝年间,沿江一带的贵池、铜陵、大通等地的商贩每年入冬时节都会将长江名贵水产鳜鱼以木桶装运至山区出售(至今祁门一带仍称之为“桶鱼”)。商贩为防止鲜鱼在运输途中变质,采取摆一层鱼撒一层淡盐水的方法,并经常上下翻动,待七八天后抵达屯溪等地时,鱼鳃仍是红色,鳞不脱,质未变,只是表皮已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洗净后经热油稍煎,细火烹调,非但没有异味,反而更加鲜香无比,成为脍炙人口的美味。

屯溪本是黄山下的无名小镇,1840年以后,上海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港口,安徽山区的原本由江西运出,至此改为由新安江至杭州转上海出口。屯溪成为本省商品集散地。每年重阳节后,当地鳜鱼上市,都会被挑至屯溪出售。由于产地到屯溪要有六七天的路程,为防止鳜鱼变质,都要在出发前做一些加工。一般是把鳜鱼放入木桶内,放一层鳜鱼洒一层淡盐水,途中住宿时还要把鳜鱼再翻动一下,这样运到屯溪时,鳜鱼依然腮红眼亮,但是会散发出一股异味。这种鳜鱼经过厨师热油烹调之后,味道异常鲜美,于是屯溪臭鳜鱼就出了名。此菜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特点:用鳜鱼为原料,经腌渍、烧制而成。成菜色泽淡黄,鱼肉嫩白,鲜味浓厚,香而入味。

工艺:将鳜鱼放入木桶中,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鱼摆满后,将桶盖好,每天翻一次,在250C环境下,腌7天左右,取出治净晾干。炒锅烧热,放猪油,用大火烧至七成热时,将鱼下锅炸1分钟,翻身,煎至两面呈淡黄色,倒入漏勺沥油。原锅内留油少许,下肉片、笋片稍煸,将鱼放入,加酱油、绍酒、白糖、姜末和鸡清汤,用大火烧沸,转用小火烧30分钟左右,至汤汁快干时,撒上青蒜,下湿淀粉勾芡,淋熟油少许,起锅即成。

三.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黄山茗菊

著名特种茶新品种。它由毛峰和贡菊共同构成。贡菊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既可泡茶饮用,也可配药,具有疏风散热、养肝明目、清凉解毒的功效,可治伤风感冒、疔疮肿毒、血压偏高及动脉硬化等症。贡菊白中泛黄,属于白菊,花朵大,瓣细而厚,性微寒,味甘苦,有清香,比之同类菊花,色泽鲜艳
黄山茗菊,既有贡菊的白芯展露,又有毛峰茶的绿叶衬托,两者结合,茗菊香尤高,汤色更清绿,滋味倍鲜甜。( 黄山)

四.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纱面

产于歙县南乡。纱面韧性足,咸淡适宜,口味纯正,宜于久贮。倘若来年开春天暖多雨,纱面返潮,只须包块生石灰搁入坛中,即可使其脆燥如初。

纱面制作过程如下:先用盐水和面,揉透揉匀,搓成条状,涂上菜油盘放盒中。片刻,再搓成细条,均匀交叉绕在两根长约尺余的芭茅杆上,一挂为一款,在保温的稻桶中静置半小时后移至户外的面挂上,下架后盘成饼状,晒干即成。

五. 广东省 韶关 仁化县 丹霞臭豆鼓鱼

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与阳元山之间的锦江,丹山碧水,水环着山,山拥着水,山水掩映在竹树婆娑的环境中,锦江之鱼,是游客用餐必点之享用佳肴。最具特色的算是——臭豆豉鱼;采用民间古传的臭豆豉炆鱼,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回味无穷,一点也不比臭豆腐逊色。
 

六. 湖北省 武汉 新洲区 臭桂鱼

真得很臭,向臭豆腐一样,能够忍受它的臭味的话就可以品尝到一道美味佳肴。

七.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鳜鱼

产品名称:绍兴鳜鱼

产品产地:浙江绍兴

产品类别:属鲈形目,鳍科

产品特性:体侧扁,背隆起,呈青黄色,具黑色斑纹,鳞细小,性凶猛,喜食鱼虾,肉质细嫩,味鲜美,无毛刺,营养丰富。生长期快,品质优良。

产品成分:含蛋白质含量高、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

产品季节:5月—7月

产品功效:鱖鱼肉性味甘、平,无毒,具有补虚劳、益脾胃的功效;其尾可治小儿软疖,其胆可治骨鲠在喉。

产品简介:鳜鱼俗称鳌花,民间也称桂花鱼,绍兴民间又称“紫花鲈鱼”。系野生鱼类,它与黄河鲤鱼、松花江四鳃鲈鱼、兴凯湖大 白鱼齐名,同被誉为我国“四大淡水名鱼”,被列为鳌花、鳊花、鲫花、法罗、铜罗、哲罗、雅罗、胡罗、等“三花五罗”之首。广布整个绍兴平原水网。绍兴传统名菜“清蒸鳜鱼”,历来被视为宴席珍品。70年代以来,绍兴鳜鱼捕捞过度,产量锐减,价格猛涨。1980年底,绍兴县水技站在城东水产村作鳜鱼人工繁殖获成功。今绍兴地区部分池塘搭配养殖,鳜鱼资源稍有回升。

产品典故:宋陆游诗中,即有“新钓紫鳜鱼”句。据南宋《武林旧事》卷七记载,1179 年春,宋高宗乘船游西湖,特命过去在东京(今河南开封)卖鱼羹的宋五嫂上船待候。宋五嫂用鳜鱼给皇帝烩了一碗鱼羹,大受赞赏,以后消息传开,人们争相要求品尝,宋五嫂遂在钱塘门外设店供应,每日均供不应求,宋五嫂成为当时杭城的“名家驰誉者”。从此这种就地取材,运用北方烹调技法烩制的鱼羹,以其南料北烹特色流传下来。

八.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大方茶

大方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据《歙县志》(1995)记载:“五代十国,大方茶已产两浙(浙东和浙西,唐朝歙州属浙西),并作贡品,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浙江省农业厅高级农艺师、曾任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长胡坪等专家在《龙井茶的历史》和《龙井茶的起源》中阐述:“大方茶产于安徽省歙县及浙江淳安、临安等地,原产歙县老竹岭半山中,传说因系大方和尚创制而得名。龙井茶很可能是在明未清初产生的,距今约有三百至四百年历史,很可能龙井茶是在吸取大方炒制技术而发展起来的。”由王镇恒、王广智主编的《中国名茶志》(1999)、李大椿主编《西湖龙井》(1992)也记载:“扁形龙井茶很可能是吸取大方茶炒制技术而发展起来的……现时西湖龙井远比大方茶名声大,为中国名茶之佼佼者,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徽州府志》记载:明朝隆庆年间,黄山云谷寺大方和尚赴杭州灵隐寺拜会师兄,路经徽州歙南清凉峰脚下的老竹岭时,这里山势险峻,云雾萦绕,涧水溪流,清澈见底,盛世仙境使大方和尚在老竹岭下的古庙中居住了下来。他把云谷寺采收的茶树种子在这里种植,为了招待烧香拜佛的客人,他自制茶叶供来人饮用,大方茶因此而得名。因大方茶系云谷寺大方和尚创制于歙县老竹岭,亦称云谷大方、老竹大方。195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历史名茶,1986年被评为安徽省优质食品,1988年于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获银质奖。2012年云谷大方茶省级地方标准制定并发布。

云谷大方茶主产于天目山山脉西侧清凉峰(主峰高1787米)歙县所辖的三阳乡、杞梓里镇、金川乡等重点产茶乡镇高山峡谷中,年均降水量1800毫米,年平均温度16℃左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有机质多,十分适宜茶树生长。

近年来,我公司加大了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力度,专门聘请了国家茶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廖万有、副所长丁勇、制茶研究室主任黄建琴等专家团队,对云谷大方茶传统工艺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分析,并利用现代加工设备对云谷大方茶加工工艺和产品包装进行了全面改进提高,在保持大方茶传统特色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云谷大方茶的色、香、味、形,产品深受广大经销商和消费者青睐。

【工艺流程】摊青→杀青→理条→摊凉→做形(压扁)→摊凉→辉干

【品质特点】扁平厚实、形似宝剑、匀齐完整、色泽绿润略显毫、汤色明亮、栗香中透花香、香高长持久、滋味醇厚回甘、叶底嫩绿成朵。

大方茶产地范围为安徽省歙县现辖行政区域。

九.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黄山石雕

石雕:石雕有圆雕、浮雕、透雕等,取材花岗石、茶园和“黟县青”,多用于牌坊、民宅的基础部位、碑刻等处。竹雕种类很多,如笔筒、竹椅花板、雕花竹筷、竹碗,古寺庙中亦有罗汉竹雕刻的竹联、签筒。竹器上一般雕有兰草、山水、花鸟、人物、诗词、格言等图文。这些竹雕品,不涂金饰彩,经常用手抚摸后,铮亮透红。 石雕艺术无论造型或构图,方法多种多样。论其特点可分为两类:一类书面充盈,紧凑饱满,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富于装饰性。另一类书面简洁大方,疏密相同,构图大势开合,如同收画艺术,且以浅浮雕、线雕为主,擅长用光线映亲筋物。石雕的雕刻方法也比较趋于完美。有些作品正是由于深雕浅刻过度,结果意趣无穷。因此,虽经数百年风雨剥蚀,至今看上去仍然十分耐人寻味。特别是那些雕筑有三至五层的额枋或栏杆华板,雕刻精丽,层次分明,有着较强的立体感、空间感,概是比较成功地综合运用了各种雕刻方法舆技巧,方使有限的书面能表现出无限的空间,创造出较高的艺术境界。 石雕艺术表现形式,自始至终受到材料特性和实用性的制的,其特点为:“困材施艺,刻法嬗变”。石雕艺术不仅受限于材料性能,而且受到建筑构件功能的约束,加之各种石质性能不同,要求构图、造型、雕刻方法具有极大的适应性,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因材施艺。雕刻技巧必须以服从艺术形式和内容为原则的。由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和审美要求,从而不断促进石雕技法的发展。石雕技法从平浅单一到复杂多变之后,复为平浅单一,后者并不是前者的重复,而是由当初的古朴稚拙发展为繁褥工整。 狮子雕刻,在徽派砖、木、石雕中算得上是专门的题材。然而石雕狮子舆淡雅的砖雕、华美的木雕狮子相比,却因材料相宜,形像高大、坚实,显得别有气派。它是明清两代徽州民间艺术家们经过大胆想像、夸张、变形了的装饰偶像。头大脸阔,额隆颊丰,箕口肉鼻,从头到项背披着漩涡状的鬣毛,胸饰缨络华绵,脖上挂着铃铛,俯首缩足,给人以亲昵可爱之感。尤其是宅邸大门前所安置的对对石狮,一般一双膝下依偎着幼子,另一双则脚踏绣球,它们既能渲染门第的高贵威敢,又能造成一种喜气临门的气氛。石狮蜃放圆雕。徽派石刻中石狮子,十分注重浮雕技法,以增强栅部装饰效果,蓝注重形髓勤势,而封形脂比例倒不甚苛求。

十. 云南省 曲靖 沾益 黄山羊

龙陵黄山羊是在龙陵特殊自然环境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皮肉兼用型地方优良品种。龙陵黄山羊躯体红褐红,后枕窝至尾根的背线为黑色。适应性强,耐粗放饲养管理。体格大,生长快,易育肥,屠宰率高。成年公羊体重达50余公斤,周岁公羊可达40公斤。龙陵黄山羊肉质细嫩,膻味少;板皮面积大,质地细实坚密。龙陵黄山羊在《云南畜群品种志》和《中国山羊》等书中均被载录,在农牧渔业部《中国村镇百业信息报·畜群刊》向全国推荐的9个肉用型山羊品种中名列第四。龙陵黄山羊品种繁育基地已基本建成,有核种群42群,种羊1460多只,分布于全县12个乡镇中的86个村126社的1610户农民之中。在品种提纯复壮方面取得了较好收效。现有繁殖群247群,山羊5400多只。全县山羊存栏35000多只,其中黄山羊占76%。
黄山特产臭鳜鱼第一名老字号安徽臭鳜鱼黄山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