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苏州有什么可以带回家的特产 苏州有什么特产可以带给朋友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0-26 01:03:27

一.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苏州真丝弦线

又名厂丝弦线。采用天然蚕丝为原料,按照传统的手工工艺,先后经翻丝、缠丝、打线、熏线、上胶、拉线等6道工序完成。先将单根蚕丝理顺后,按品种规格(分15-450根丝)合并成单股丝束,谓之翻、缠丝。接着便将单股线束合并,按逆时针方向绞紧为弦,捻度紧密而均匀,俗称子眼,达到古琴书所谓密如连珠随后将打成的弦线置入箱内,用点燃的硫磺熏透。即刻上胶,再将弦线投入含有适量黄鱼胶汁的锅中煮透,务需掌握适度,至透而止,过则泛黄。最后放清水中漂净,张紧于阳光下晒干,严格控制干燥度,不干则易收缩,过度则易脆裂。色泽洁白似玉,子眼粗细均匀,音色优美,经久耐用。规格齐全,有普级老、中、子、缠、占弦线,甲级老、中、子缠、占弦线,定制弦线及各种花色弦线。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历史名牌传统产品,首当推今虞琴弦,即古琴弦。

二. 江苏省 苏州市 昆山 清炒螺蛳

清炒螺蛳的做法:1、将买来的螺蛳放清水里养殖一天;使其吐尽泥沙;2、第二天将螺蛳的屁股用夹子剪掉;3、将剪好的螺蛳放加了油的水中再养殖2个小时,使其充分吐泥沙;然后沥感干水分备用;4、烧热锅,加油,炒香葱姜蒜,然后将入螺蛳翻炒1分钟,加点料酒继续炒下,加生抽适量。加一小碗热开水;5、大概煮个2分钟即可,放点糖和鸡精,撒上葱花出锅。

螺肉丰腴细腻,味道鲜美,素有“盘中明珠”的美誉;它富含蛋白蛋、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保健食品。为防止病菌和寄生虫感染,在食用螺类时一定要煮透。死螺不能吃。凡屑脾胃虚寒,便溏腹泻之人忌食;因螺性大寒,故风寒感冒期间忌食,女子行经期间及妇人产后忌食,素有胃寒病者忌食。

三.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苏州金丝蜜枣

选用果大核小、肉质肥厚而疏松的吴县洞庭东山鲜枣,经拣选、划纹、水洗、糖煮、冷却、干燥、整形二次干燥、蜜制等9道工序制成。所用鲜枣必须熟度一致(约八成熟),大小均匀;每只鲜枣上划纹50-70道,加糖煮60分钟后冷却,经24小时干燥,取出压扁、整形;第二次干燥12小时,待枣皮略微有糖霜析出即成。 特点:含糖量70%左右,外形扁圆,枣身干爽,遍布干丝,光泽油亮半透明,食之疏松,原果味浓郁。

四. 江苏省 苏州 太仓 镇湖苏绣

镇湖苏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特定品质

镇湖,古称西华,地处西太湖边与光福相连。这里山清水秀,灵慧赋性,是苏州刺绣的主要发源地。千百年来,镇湖刺绣以其独特的精、细、雅、洁、奇而独领风骚。“家家有绣绷,户户有绣娘”是镇湖的真实写照。

镇湖,古称西华,地处西太湖边与光福相连。这里山清水秀,灵慧赋性,是苏州刺绣的主要发源地。千百年来,镇湖刺绣以其独特的精、细、雅、洁、奇而独领风骚。“家家有绣绷,户户有绣娘”是镇湖的真实写照。 一个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两万的湖滨小镇,有绣娘8000余人(其中拥有初、中、高级职称的工艺美术师有400余人),直接或间接从事刺绣的产业产业人员已超万人,还造就了多名国家级刺绣工艺师。 2000年7月8日,镇湖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刺绣)艺术之乡”。

五. 江苏省 苏州市 吴江 樱桃肉

苏式菜肴讲究“四季有别,按令上市”,以猪肉为原料的菜肴也是如此,冬令是美味酱方,春季则推“樱桃肉”。将五花肋条猪肉洗净,入锅加清水旺火烧煮,至肉皮发软取出,然后用刀在皮上剞十字花纹,刀痕深至第一层瘦肉。然后在锅中垫竹算,肉皮朝下置其上,加猪肉汤、葱结、姜片、精盐、绍酒及红曲水,盖锅中为烧30分钟,加冰糖用小火焖至酥烂,再加冰糖用中火收稠,取出肉抽去肋骨,拣去葱姜,皮朝下扣入盖碗中浇卤汁,碗加盖入笼蒸5分钟,取出后倒入盘中。同时,用菜油煸炒豌豆苗,将绿油油的豌豆苗围在盘边,一盘犹如刚从树上摘下的“樱桃”鲜艳夺目。此菜色如红枣,皮烂肉酥,入口而化,咸中带有甜酸。

六.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苏州红木专业二胡

又名南胡、提胡。从选料、制作、装配、胶合、校音以至油漆,数百年来逐渐形成一整套独特的传统制作工艺并一直延用至今。其构造由琴杆、琴简、振动膜(蟒皮)、琴轸、琴简托板、琴弦等部件组成。琴杆应用存放60年以上,经自然干燥的老红木。因为老红木木质紧密,发音稳定,不受气候寒热、干湿变化影响,不易变形。琴简选用纹理顺直,有光泽,无节疤的红木。制作振动膜所需蟒蛇皮,专选青壮龄雄蟒蛇,要蟒蛇背部中段的最佳部位,皮色黄而有光泽,鳞片方正,大小均称,弹性强。制作工艺精细、严密。各部都要先后经锯、刨、锉、镑、磨、光等几十道工序。使木质表面光洁,胶合件无间隙,结构严密。琴简板的胶合采用传统黄鱼胶(即用黄鱼肚干水浸、烧煮、舂透成胶)。严合无缝,浑为一体。发音洪亮,音色圆润丰满、甜美柔和、纯净优雅,反应灵敏,高、中、低音。

七.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苏州民族乐器

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历史悠久,门类齐全、品种繁多、技艺精湛,蜚声中外。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地方风格。其代表作品有二胡、阮、古筝、琵琶与恢复失传的箜篌、编钟,还有冠以“苏”字的“苏笛”、“苏箫”“苏锣”、“苏鼓”等。

苏州民族乐器制作的渊源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吴国的青铜冶炼技术十分发达,为青铜乐器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1964年江苏陆合程桥东周墓出土了“臧孙”编钟九枚。正面有铭文,其中有“攻吾欠”两字,据考证“攻吾欠”即“勾吴”。这组编钟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吴地乐器。

从1991年在苏州市吴县长桥镇长桥村的一处战国墓葬中首次出土的一件在国内也极为罕见的木漆古琴(七弦琴)来看,早在两千多年前生活在先秦时期的吴地先民,就有着自具特色的民族乐器。

苏州民族乐器造型优美、简练,结构合理、不繁琐,做工精巧、一丝不苟,格调典雅、不落俗套,音色甜美、纯净,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充分表现了苏州民族乐器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而这种内涵和风格乃是中国民族乐器的精粹和灵魂。

八. 江苏省 苏州 吴江 八坼皮蛋

吴江“八坼皮蛋”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历史。

相传,在明代泰昌年间,吴江有一家小茶馆,生意兴隆,招待客人很忙,主人就把茶叶渣倒在炉灰堆中。他家的鸭子又常在炉灰堆上生蛋,主人难免漏捡鸭蛋。一次,主人清理炉灰渣时发现了不少鸭蛋,以为不能吃了,谁知剥开一看,里面黝黑光亮,上有带白色松花针花纹,香味扑鼻,尝一尝,鲜嫩爽口。这就是最初的皮蛋。

在制作“八坼皮蛋”时,将新鲜的鸭蛋放入事先配制好的料液缸中,料液配方由一定量的纯碱、生石灰、无机盐和水等组成,封缸浸泡25—35天后出缸,出缸后的鸭蛋成为可食用的松花蛋。

九. 江苏省 苏州市 昆山 万三糕

周庄的万三糕已有数百年历史。镇上邹氏家族继承祖业,生产各式糕点,因用料讲究,品种众多,片薄滑糯,入口即化,深受消费者青睐。邹氏先世早在明初就开设公茂茶食作坊,逢年过节,其邻巨富沈万三家常订购大批糕点赠送和招待亲朋好友,后被传作“万三糕”。邹氏茶食作坊随之有名。

                  
改革开放后,周庄大力发展旅游业,万三糕成了传统的旅游食品。越做越精。从品种选料,工艺流程和规格质量都不断革新。现在不但生产传统的万三糕和全福贡酥,还根据季节变化满足不同顾客的口味,生产芝麻糕、花生糕、胡桃糕、玉带糕、薄荷糕、椒盐糕、松子糕、香烘糕、千层糕、步步糕等20多种系列糕点。糕米全用上等长粒糯米,经烘炒粉碎后,按祖传配方加料,成型后,蒸糕、烘糕讲究火候,人工刀切,从投料到成品包装先后有八道工序,万三糕最宜老人和儿童食用,目前万三糕已成为旅游者的理想食品。

十.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横泾猪

横泾猪以江苏省吴县的横泾镇为繁殖中心。分布于吴县的横泾镇附近。

生长环境:产区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作物产量高,是我国著名的农业高产稳产地区之一。

外貌特征:横泾猪骨胳介于梅山猪与米猪之间。头大额宽、额部皱褶多、深,耳特大,软而下垂,耳尖齐或超过嘴角,形似大蒲扇。全身被毛黑色或青灰色,毛稀疏,毛丛密,毛丛间距离大,腹部皮肤多呈紫红色,也有鼻吻白色或尾尖白色的。0数多为16~18枚。

品种性能:横泾猪成年公猪体重152.34±4.93公斤,体长142.00±3.00厘米,胸围124.00±0.58厘米,体高77.73±1.45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153.7±4.86公斤,125.57±0.61厘米,109.09±0.60厘米,63.80±0.28厘米。繁殖力高,头胎产仔12头,三胎以上16头,排卵数25~29枚。60天泌乳量311.5千克。日增重为430克以上,屠宰率为65%~70%,二花脸瘦肉率45.1%。眼肌面积15.8平方厘米。

苏州有什么特产方便带回去给朋友苏州特产适合带回家的 必买清单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