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平湖南特产美食 湖南特产下酒菜零食小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20 07:32:36

一. 湖南省 怀化 芷江 芷江鸭

芷江鸭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芷江鸭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鸭肉酥软,色泽黄亮,吃起来肉汁酥香,油而不腻,味道爽口

据历史记载:芷江鸭系中国湘西著名侗乡食品,历史悠久,色香味俱佳,驰名中外。自元朝开始,芷江就有中秋节必吃芷江鸭的传统食俗,同时有将制好的鸭制品赠送亲朋好友的习俗。芷江鸭的制作主要是利用芷江秋、冬两季独特的气温和独特的配料,使之泛发出一种独特的香味。选用放养于稻田山涧小溪的纯种麻鸭为原料,经抹蜜、油炸,用芷江本地野生芷草等多种天然香料和多年循环老汤,加上侗乡传统工艺精细烹制而成,具有皮色鲜艳、肉嫩可口、滑爽不腻、回味悠久等独特风味和营养滋补之功效。 据考证:清顺年间,乾隆皇帝南巡,途经沅洲府(芷江)闻其香而醒神,食后称之为天下佳肴。清西湖制台魏武庄调任云贵时途经沅洲(芷江)品尝了三癞子的炒鸭后,大加赞赏芷江鸭肉香、酥、脆、辣,鲜味醇香,油而不腻,口感独特,流传至今。

特点

芷江鸭食品唯独芷江所产,其主要特征是:一、秋、冬两季的气温、湿度、风速与周边邻近县、市区的气温、湿度、风速有着不同之处。因此,利用这一温差、速差制作出的“芷江鸭”有着独特的风味。二、“芷江鸭”的配料唯独芷江县所有,邻近县、市都没有。三、“芷江鸭”有肉质细嫩、肉紧、肉酥、肉爽、水份脂肪低的特点。 上述决定了“芷江鸭”熟食品唯独芷江所产的主要品质。

做法

主料 老麻鸭1只 配料 油、老姜、辣椒、大蒜、生抽王 1.活鸭宰杀后去内脏,剁成大块洗净,老姜、辣椒切片,大葱扎成麻花状备用。 2.炒锅放油,大火烧热后,先将鸭头和鸭腿放入,加老姜和辣椒片稍炒一下,再加入鸭肉块,大火爆炒,直到鸭子外皮成金黄色。 3.锅内加水,用小火慢慢炖两个小时即可,起锅前十分钟加入大葱。 菜品特点:鸭肉酥软,色泽黄亮,吃起来肉汁酥香,油而不腻,味道爽口。 菜品制作:红辣子餐馆鸭血 鸭血有补血和清热解毒的作用,还有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功效。

二. 湖南省 怀化 麻阳 苗子佬食品

苗子佬食品

位于中国长寿之乡-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境内。苗家人公司专业致力于大湘西地区和少数民族民间特色产品的开发与销售,秉承“自然赋予、精诚制作”生产理念打造产品。主要产品有:原生态柴熏老腊肉、腊鸡、鸭、鱼、灌肠等腊制品;萝卜、青菜、茄子、豆角万菜等系列外婆菜;苗家糯米粑、桐叶粑粑、蒿菜粑粑、棕叶粑粑等长寿粑产品。企业实施“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重点开发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生产等项目。公司坚持“以人为本,诚实守信;科技创新、奉献社会”的企业精神和“客户至上、品牌经营、质量一流、诚信永久”的经营理念,引领湘西美味走向全国。企业时时处处把消费者健康权益放在心上,以过硬的质量、实在的价格、良好的信誉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及广大消费者的一致信赖和赞誉,被第五届全国传统龙舟邀请赛列为参赛运动员指定产品,2010年8月获“怀化市首届旅游产品博览会金奖”,2010年被推荐为湖南省首届旅游商品展览会指定参展产品,11月“苗子佬”油辣椒老腊肉被湖南省农博会评为金奖。产品热销北京、长沙、广州等大中城市,并在湖北、广西等省设立销售总部。

三. 湖南省 益阳 安化 茯茶

茯茶--黑茶中的“黄金”

茯茶是湖南安化黑茶中的一种,内含金花,降脂降压降糖,被称为“黑金”,媲美于黄金。茯茶采用手工筑制,并有专门的“发花”工序。所谓“发花”中的花,就是指的金花。茯茶最早被称为“湖茶”,因采用原料主要来自湖南,因主要在伏天生产,又叫“伏茶,”后来因茯茶香气和功效似“土茯苓”,又得名“茯茶”。

茯茶已在历史上流传千年。约在1644年前后,安化黑茶远销西域,成就了“茯茶”的声名,也造就了一代“湖商”。茯茶“发花”是指将筑制好的茯茶砖片,放在有一定温湿度的环境中,让茯茶内生长繁殖一种黄色益生菌的过程。这种益生菌已被认定为“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安化黑茶茯茶中的这种金花,吸收茶叶中的有效成分,产生一系列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小分子化合物,“茯茶”的特殊口感和功效由此而生。

茯茶中金花功效的研究,近年来已引起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湖南农业大学的专家学者通过临床证明,茯茶作为天然的降脂降糖降压饮料,对于现代城市富贵病的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古代,中医学就有利用陈年茯茶熬汁,治疗糖尿病的记载。正是因为茯茶中的金花健康功效显著,被称为“黑金”,媲美于黄金。

四. 湖南省 怀化 沅陵 沅陵板栗

沅陵板栗是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的。沅陵丘陵山地盛产板栗,是传统的板栗生产大县,在国内享有盛名。其中“沅优一号”为板栗中的精品。

沅陵地处沅水中游,武陵山脉的东南边,是湖南产板栗的重点县之一。沅陵的灰栗、毛栗红、大果油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沅优一号”为板栗中的精品,它是从3500多亩的大果油栗林中选出优株,经过嫁接培育而成的良种板栗。在湖南1978年的木本粮油作物科研协作会上,“沅优一号”深得与会专家的好评,后在西南几省推广栽植。据统计,目前全县板栗种植面积达18.2万亩,其中挂果板栗林为8.1万亩,年产板栗200万公斤。

板栗是落叶乔木,板栗的果实---栗子,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糖分等,营养价值很高,是受人喜爱的干果。栗子味甜好吃,生食、炒食、煮食、烹调菜肴均色宜。糖炒栗子、栗子烧鸡、栗子烧肉,都是沅陵人的最爱,也是最好的时令馈赠佳品。栗子磨粉后还可以制作各种精美点心。

五. 湖南省 怀化 新晃 新晃薯粉

新晃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最西部,县辖23个乡镇,居住有侗、汉、苗、回等19个民族共25 万人,其中侗族占76.1%,195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新晃侗族自治县。全县总面积1508 平方公里。境内山奇洞异河溪纵横,美景如画,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东有天雷 山,西有青岩坡。水、平溪、中和溪、龙溪贯穿东西南北,形成许多溪谷平地。旅游资源 和水能资源十分丰富,通讯方便。盛产猪、牛、羊、玉米、稻谷、红薯、马铃薯、柑橘、刺 梨、烟草、油桐、天麻、银杏、杜仲、龙脑樟、油杉、松、杂木、竹等农副产品;蕴藏重晶 石、汞、钾、金、铜等矿产资源,其中重晶石为全国特大型矿藏,已探明储晶2.8亿吨,有 着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民族经济发展迅速,民族卷烟、皮鞋、金属硅、良种猪、牛肉、干 牛肉等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新晃)

六.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湖南棕编

采用老棕叶和棕叶芯为原料,经过加工后制成儿童玩具。其方法为先将采来的棕叶按纹路折叠,扎紧后棕编放入开水锅里煮, 煮至由青转黄成熟为止。然后日晒夜露,完全干透、变白,这样,制作后不变形,可存放十余年。 这种棕编往往采用结体穿插扎系的方法来构成形象,主要题材有蜻蜓、蚱蜢、青蛙、虾、蜈蚣、龟、蛇、金鱼、鸡、鹤、孔雀、凤等。 有“单肚皮”和"双肚皮"等编法。编好后用附加物作些小点缀,如用鸳鸯豆(红豆)做眼睛,称为"点睛"。 蛇眼用豆肉,蜻蜓用豆壳,虾则用整个豆粒,小动物的身子和脚爪用细铁丝作骨架。

据长沙已故著名棕编艺人易正文说,早在抗日战争时期,长沙地区就有人用棕叶编制蜻蜓、蚱蜢等各类昆虫,在街头叫卖。此种情形,重庆、汉口、南京、上海等都市街头至今仍可遇见。 那些用棕丝串起的鸟、虫,黄中带青、清新朴实,在艺人手中微微颤动,仿佛活的一般,引来孩童和路人驻足远观。

棕编工艺上升为一种民间艺术,历史并不久远。上世纪30年代,湖南民间艺人易正文精研棕编技艺,才开始出现商品生产,棕编的品种、技艺得以发展。易正文对棕编兴趣浓厚,相传除认真学习他人技法外,他常伏草丛树下,观察昆虫、动物的生活习性及觅食、争斗等各种活动姿态,刻苦钻研,所编蝗虫、螳螂等品种售诸市上,颇受欢迎,被誉为“湖南综编易”。这可能就是有文字记载的棕编“鼻祖”了。

即便是现在,搞棕编的人也寥寥无几。湖南历届中国工美艺术大师18个,12个是湘绣大师,搞综编的只有王文定一人。王文定,籍贯湖南,1952年生,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94年作品《综编》入选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

七. 湖南省 怀化 溆浦 溆浦糍粑

糍粑 用龙潭糯米做出的糍粑香软可口,白如雪,拉如丝,软如棉,曾是皇宫贡品。

桐叶糍粑

将米磨成浆,用白包袱包裹,然后将包袱压上石头,待水分干后,揉成团,包上豆粉、芝麻糖等做成的馅,用新鲜的桐叶包好,煮熟即可,糍粑里弥漫着桐叶的清香,香甜可口。

芭蕉糍粑

糍粑的原料是用鲜嫩的玉米加水在石磨上磨成浆,滤干,用新鲜的芭蕉叶缠成三角形,然后放到蒸笼里蒸熟。不加任何配料,黄的玉米糍粑,绿的是芭蕉叶,打开有一缕天然的清香,是天然健康食品,细嚼能回味无穷。

重阳糍粑

重阳期间,糍粑原料用米和新鲜艾蒿叶磨浆而成,中间包经常豆泥和芝麻、糖做成的馅,包好后揉成团,下面垫一片干净的橘叶,放到锅里蒸熟,做好的糍粑颜色碧绿,弥漫着艾蒿的清香,别有风味。

枕头棕粑

枕头棕粑又称肉棕粑。枕头形,长约20厘米,中间圆锥体,糯米中间包馅,馅一般用腊肉和新鲜猪肉做成,加胡椒粉,五香粉等配料。棕粑用棕叶缠紧后,放在锅内煮,肉、油和香味渗入糯米中,香气扑鼻,是溆浦传统小吃。

八. 湖南省 怀化 新晃 新晃锅巴粉

新晃锅巴粉是湖南省怀化市新晃县的。新晃锅巴粉口感熔实,有大米、青菜、绿豆,分葱,蒜叶萝卜叶等特有的清香味,营养健康无添加剂等,

锅巴粉是湖南新晃县地区的特有小吃。主要由特殊的大米(配有绿豆、花生、生菜等配料)作成,成薄纸状,绿色,切成长条状后煮食。食用时需配上各个区域独家制成的佐料,也可以搭配平时煮面条用的佐料和调料。味道鲜美而毫不滞腻,可以将汤水和佐料吸入粉内,增加口感。

锅巴粉是新晃人早晚午餐必备的的主食餐,一般来不及或者没时间做饭的家庭都会煮上一碗锅巴粉充饥。锅巴粉多为以汤粉为主,只有少数的人家会以炒锅巴粉为食。炒锅巴粉的味道与汤锅巴粉的味道区别很大,因为炒锅巴粉主吸油,汤锅巴粉主吸水。因制作的成品跟自家用锅做饭时蒸出的锅巴过程相似,故名之曰“锅巴粉”。

九. 湖南省 怀化 沅陵 五强溪鱼

五强溪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五强溪鱼因其生长的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五强溪库区而名得。这里森林覆盖率高,库区水质优良、水深域广,出产的“五强溪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硒、锌等微量元素含量较其它地方鱼类更高,达到了“富硒”食品的要求,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悠悠的沅水,翠翠的山峦;宁静的河滩,轻摇的渔舟。”文学大师沈从文笔下秀丽的五强溪,位于湖南沅陵县东北部,是怀化市和沅陵县的北大门,体肥味美的五强溪鱼就产自这里。

沅陵产鱼历史悠久,据《沅陵县畜牧水产志》记载,早在三国以前就开始了稻田养鱼,山民素有捕江河鱼籽进行孵化,饲养于稻田、池塘的习惯。明代《南中纪闻》也有“辰常间水族甚多”的记载。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辰州府志说:“江南地广或火耕水,民食鱼稻,以渔猎伐山为主。”可见,因为有这一泓碧水,沅陵的先民们过着渔耕自足的生活。相传唐太宗派钦差大臣巡防江南,路经麻伊洑,见湖光潋滟,山色青翠,便泊船上岸小憩。乡民为了款待这位京官,便用五强里的鱼做了几道小菜,不想吃惯了大鱼大肉的钦差一吃到五强溪的小鱼,不停地叫好,“五强溪鱼”之名也不胫而走。

五强溪鱼

湖南省沅陵县现辖行政区域内沅水、酉水流域,北纬28°04′48″至29°02′26″,东经110°05′31″至110°06′27″,水域面积31万亩,包括五强溪镇、陈家滩乡、肖家桥乡、清浪乡、北溶乡、深溪口乡、沅陵镇、太常乡、盘古乡、二酉乡、明溪口镇

《沅陵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五强溪鱼地理标志保护地域范围的请示》,沅政〔2013〕134号

沅陵县农业技术规范:DB431222/T001-2013《五强溪鱼生态渔业技术规范》

十. 湖南省 怀化 沅陵 沅陵酥糖

沅陵县传统食品。相传于明朝中期已开始制作,有500多年生产历史。以当地出产的芝麻为主要原料,加拌饴糖、榴花粗糖、花生油、面粉精制而成。具有香、甜、脆的特点,营养丰富,且有润肺和助消化等功用。现年产量达15万公斤,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顾客欢迎。

沅陵酥糖是沅陵县的传统食品。相传明朝中叶开始制作,有500多年的历史,最有名的数龙兴牌酥糖(1982年8月前称沅陵酥糖)。

沅陵龙兴酥糖的制作与外地相比独具一格。其精美之处就在于馅子的制作上。在制作馅子之前,先把芝麻用水浸湿、洗净、去其壳,然后用锅把芝麻焙干炒熟。炒熟的芝麻要求呈银白色,颗粒膨胀,用手指一捻即成粉末。然后把它拌和其它原料制成馅子。沅陵酥糖的骨子更是与众不同,做骨子的饴糖要用人力拉扯数次,使它既有韧劲又有弹性,饴糖越拉越白,远看如白霜蒙裹,用它做成的骨子其薄如纸。

现在沅陵龙兴酥糖的年产量不断增多,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顾客的欢迎。沅陵酥糖自1982年以来连续三次获湖南省优质产品奖。1988年12月,龙兴酥糖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牌奖,誉为全国名优产品。

湖南美味特产排行榜前十名湖南特产菜品介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