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去哪买能带走的特产 齐齐哈尔都有什么特产可以带走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5-20 13:15:03

一.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铁锋 扎龙鲫鱼

扎龙鲫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扎龙是中国著名的珍贵水禽自然保护区,位于齐齐哈尔市区东南三十公里处,地处我国东北松嫩平原外围的栎林草原地区。1976年由省林业厅开始筹建,1979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并成立扎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987年4月国务院批准扎龙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中国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扎龙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总面积二十一万公顷。区内地势低洼,河流漫溢,苇草叢生,湖泡星罗棋布,是适于水禽鸟类栖息繁衍的天然乐园。1983年8月邓小平亲自来扎龙自然保护区视察,国际友人也曾多次参观扎龙自然保护区。

地域范围

扎龙鲫鱼主要分布在齐齐哈尔铁锋区境内的国家级扎龙自然保护区内,地域保护范围为龙湖面积1200公顷、天鹅湖面积366.67公顷、仙鹤湖面积500公顷、总面积为2066.67公顷。年产鲫鱼170吨。地理坐标为东经124°06″,北纬47°10″之间。国家级扎龙自然保护区属湿地生态保护区,是世界第4大,亚洲第一大的国际重要湿地,中国六大最美沼泽,中国最大的鹤类保护基地。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暖多雨,秋季短而早霜,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3.2℃,年平均降雨量为415.5毫米,无霜期平均为130天左右;区内地势平坦,西高东低,湿地与平原连接地带,是同纬度地区景观最原始、物种最丰富的湿地自然综合体。嫩江支流乌裕尔河到此失去河道,漫溢成大片沼泽,苇丛茂密、区内水域水质清新,水中各种生物众多,水生植物繁茂,底栖生物量丰富,天然饵料极为丰富,野生鱼类40余种,是鱼类最佳的生长、繁育天然乐园。申报扎龙鲫鱼地理标志有着德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利于把具有我市独特地域优势的农产品保护起来。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本部分内容主要表述反映登记产品特有的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遵循的规定,主要包括: (1)外在感官特征:扎龙鲫鱼,一般体长分别为10~15厘米。体侧扁而高,体较厚,腹部圆。体态肥厚、光泽明亮。 (2)内在品质与特性:扎龙鲫鱼富含蛋白质和十几种维生素。每100克鲫鱼肉含粗蛋白含量大于17%,粗脂肪含量大于0.2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72%,钙含量大于450mg/kg,磷大于1100mg/kg, 铁大于60mg/kg,锌大于6.7mg/kg,镁大于170mg/kg,另外还有糖、核黄素等。保护区域内水源系无污染的嫩江(乌裕尔河)水系,扎龙鲫鱼生长主要依靠湖内天然饵料生物,属自然生长。湖内水质清新、肥沃,加之湖的面积大,使鱼类迅速生长。肉质鲜嫩、味道鲜美、无异味、营养丰富、具有滋补健身的功效。 鲫鱼药用价值极高,其性味甘、性平、性温、健脾开胃,利尿、消肿、止咳平喘,清热解毒、利水消肿、补中益气、祛除湿邪,祛毒除痔、消肿护肝等功效。由于扎龙鲫鱼是在纯天然、无污染的环境中生长的野生鱼,所以口感上好。此产品鲜嫩、肥美、纯正,百食不厌、 (3)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安全严格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规 范及质量标准执行(NY5053-2005)、DB23/T788-2004。

二.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梅里斯 “大八旗”洋葱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大八旗村以种植洋葱闻名全国,被誉为“东北洋葱第一村”。然而近年来,成本增加、销路不畅、卖价低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菜农。在种植大户颜井贵的带动下,村里成立了以洋葱种植技术能手、经销大户为主的洋葱产销协会,改变了洋葱生产和销售的零散无序状态,增强了农户之间的协作,当年村里的洋葱就卖上了好价钱。“大八旗”洋葱被评为奥委会指定产品,获得了国家批准的A级绿色食品标识,还远销到了俄罗斯、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

三.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梅里斯 梅里斯油豆角

梅里斯油豆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油豆角,为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含有较高的蛋白质、氨基酸、膳食纤维及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等。为我国东北地区优质品种。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地理位置优越,是齐齐哈尔的北大门,是通往内蒙古的重要通道,南北两座嫩江公路大桥将梅里斯与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紧紧连在一起;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1988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的市辖民族区,是全国唯一的市辖达斡尔族区,全区辖四镇二乡,一个街道办事处,48个行政村,138个自然屯,面积2078平方公里. 全区水草丰盛纯净,空气清新,作为齐齐哈尔市最大的副食品生产基地,主水源的嫩江干流源于大兴安岭,无污染源,是全国仅有的两条无污染的江河之一,水质好,水量充沛。梅里斯油豆角是2009年申报并获批准。梅里斯油豆角主要分布在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的达呼店镇与共和镇,地域保护范围面积4000公顷。油豆角种植区属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为415毫米,年平均气温为3.2℃,日照时数为2861.9小时,无霜期为136天。有效积温为2718℃,昼夜温差大,利于农作物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合成,光热资源充足,是黑龙江省热量最好的地区之一。油豆角作为我区传统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庭院中走来,逐步走向市场,渐渐做大做强,成为我区的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早在80年代前,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油豆角,只是松散种植,没有形成规模,主要集中在梅里斯区的各个村屯,由于梅里斯油豆角的销售市场广阔,油豆角产业逐渐作大作强,成为我区主导产业之一。我区主要种植的油豆角品种为紫花油豆、八月绿、九月油,植株蔓生,生长势强,蔓长2.0--2.5m,叶片大,深绿色,花冠紫色。6叶时开始结荚,嫩荚长15--18cm、宽2.8--3.2cm,扁条形,肥大肉厚,纤维少,味佳,品质好,耐贮运;嫩荚整齐,绿色,荚尖紫红,商品性好。梅里斯油豆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每100克油豆角产品中,含有维生素A27毫克,维生素C11毫克,蛋白质2.4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3.9克,胡萝卜素160毫克,核黄素0.08毫克,钙69毫克,磷56毫克,铁1.9毫克,赖氨酸169毫克.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它的氨基酸组成及比例也比较合理,含有人体必须的18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含量较高。此外油豆角还富含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均衡营养:有平衡膳食的作用,坚持食用可以减少脂肪含量,增加免疫力,降低患病的几率,是餐桌上必备的菜肴。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日照时间较长,无霜期为136天,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合成,光热资源充足,是黑龙江省热量最好的地区之一。梅里斯油豆角是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发出的绿色无公害产品之一。2009年,梅里斯油豆角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梅里斯油豆角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梅里斯油豆角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的达呼店镇与共和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23°31′-124°19′,北纬47°13′-47°53′。

四.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甘南 铁锅靠大鹅

铁锅靠大鹅是精选没有污染的农家鹅为原料,并辅以多种名贵中草药和上等调料,形成独特的配方,采用传统铸铁锅烹制,皮色金黄,口感纯正、肉烂脱骨、质地细嫩、香而不腻、回味无穷。

所需原料:家养肥鹅10干克

所需调料:鹅油、豆瓣酱、葱丝、姜末、红辣椒末、花椒末、豆油、香菜末、清水

制作做法:

(1)肥鹅宰杀治净后,切成7—9厘米的大方块。

(2)炒锅放入鹅油,炒香上述调料,鹅肉块,小火翻炒,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倒入大铁锅中。

(3)大铁锅的加热火源以木柴为好,这样更加突出乡土气息,小火慢慢靠烧鹅肉至九成熟,关火将鹅肉泡在原汤汁中以利于吸味。

(4)将鹅油烧至六成热,下入鹅肉块炸至外焦里嫩,撒上香菜、芝麻即可。

制作窍门:

1、选料:宜选用一年至一年半左右的家养肥鹅,这样才能保证口味的上乘与肉质的鲜美。

2靠制:宜选用大铁锅、木柴来进行初加工,还要确保加工时火候要小,才能使鹅肉充分入味,突出铁锅特殊的香味。

3、炸制:最好选用鹅油炸制,这样会有种特殊的香味,用色拉油、花生油也可以,但口感、色泽均不及鹅油理想。

五.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克东 红烧狗肉

菜系:东北菜

特色:汤汁浓郁,味道香辣,狗肉细嫩。

制作材料:鲜狗肉1000克 干红辣椒15克 大蒜瓣25克 生姜15克 大蒜25克 植物油75克 料酒50克 酱油50克 熟芝麻面10克 味精2克 精盐20克。

制作方法:

1、将狗肉放入清水中浸泡一天。

2、大蒜去皮,洗净,切段;大蒜去皮,拍碎末;生姜去皮,洗净,切薄片,辣椒洗净,去蒂,切段,待用。

3、再将狗肉取出,洗净,控水,剁成3厘米见方的块,放进锅里。加清水直到没过肉块为好,烧开,捞出,再用清水冲洗三次,控干水分。

4、把油放入锅里烧热,投入狗肉,用旺火煸炒4分钟,烹入料酒和酱油,待水干后,放入葱段、辣椒须和清水,用温火煨,待肉烂时,放入盐、大蒜末、味精、烧开后盛入碗内,撒上熟芝麻面,趁热吃,即可。

六.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泰来 泰来花生

泰来花生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泰来花生,粒形多见三角形、圆柱型;籽粒圆润饱满;果皮光滑;单粒较小,平均径长7毫米左右,高12毫米左右。百仁重50克、平均出米率68%。种皮呈红色、棕红色或深红色,颜色均匀;有光泽;子叶呈白色或乳白色,油而不腻,脆而不硬,润而不粘,香味纯正,余味持久。花生其微元素含量如下:粗蛋白29.7g/100g、粗脂肪46.3 g/100g、粗纤维8.0%、锌18mg/kg、硒<9.5×10-3mg/kg。 泰来县自1970年开始种植花生,由于自然条件、产量、价格、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花生的产量和种植面积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1986年花生播种面积7721亩、总产833吨,到2000年播种面积达到6.34万余亩,总产7714吨。2001年后花生播种面积快速发展。2003年县政府出台了《泰来县2003年花生振兴工程》,使当年花生种植面积大幅增加,播种面积近20万亩,到2011年花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40万亩左右,年产量6万余吨。

地域范围

泰来花生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克利镇、平洋镇、江桥镇、大兴镇、汤池镇、和平镇、塔子城镇、宁姜乡、胜利乡、泰来镇、二龙涛农场,共十个乡镇和一个农场,地理坐标为东经122°59′~124°,北纬46°13′~47°10′。地域保护范围面积399600公顷,生产面积23333公顷,年产量6125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泰来花生,粒形多见三角形、圆柱型;籽粒圆润饱满;果皮光滑;单粒较小,平均径长7毫米左右,高12毫米左右。百仁重50克、平均出米率68%。种皮呈红色、棕红色或深红色,颜色均匀;有光泽;子叶呈白色或乳白色,油而不腻,脆而不硬,润而不粘,香味纯正,余味持久。 2、内在品质:泰来花生素有“花生极品”之美誉。 经检测,粗蛋白含量≥29g/100g、粗脂肪≥45 g/100g、粗纤维≥7.5%、锌≥17mg/kg。 3、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安全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执行绿色食品花生及其制(NY/T420-2009)

七.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拜泉 拜泉芸豆

拜泉芸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拜泉县是全国农业生态先进县,其传统产品--芸豆以质地纯、品种、无污染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年种植面积20万亩,年商品量2万吨。2000年被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A级绿色食品。同时被中国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芸豆之乡”。

拜泉县是国家首批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经过20多年的生态农业建设,全县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为发展绿色、无公害芸豆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宜农小气候。

芸豆种植在拜泉县有着传统的习惯和悠久的历史,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全县年均芸豆种植面积在10万亩左右,产量在1.2万吨以上。特别是2000年被中国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芸豆之乡以来,拜泉县委、县0紧紧抓住这一蕴藏无限商机的难得机遇,大力发展芸豆产业,全县涌现出了多个芸豆生产专业村、屯和专业种植大户。

几年来,芸豆市场价格看好,农民种植积极性很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芸豆种植农户都能够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的要求进行种植和管理,极大地提高了芸豆品质。很多外商来拜泉县考察时,对这里的自然生态环境及科学的管理表示赞赏,尤其是对芸豆的质量,给予高度的赞誉,拜泉的芸豆已经远销美国、日本、南非、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以芸豆为主的特色主导产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地域范围

拜泉县位于东经125°30′13″-126°33′04″,北纬47°17′51″-47°52′52″。地域保护区面积为25万公顷,包括拜泉镇、丰产乡、长春镇、大众乡、兴农镇、兴华乡、上升乡、国富镇、新生乡、三道镇、兴国乡、爱农乡、富强镇、龙泉镇、永勤乡、时中乡,现拜泉芸豆生产面积7400公顷。地处黑龙江省中部偏西,嫩江地区东部。东以通肯河与海伦为界,南与明水毗邻,西与依安接壤,北与克山、克东相连。总面积为3599.15平方公里。总趋势是小兴安岭余脉与松嫩平原腹地的由西部平原东部丘陵的地带。海拔高度241-325米之间。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拜泉县整个地势略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由东向西逐渐平缓,呈方形。森林覆盖率高,人工造林面积超过123万亩,森林覆被率达到23%。全县耕地土壤主要是黑土、草甸土和黑钙土。土地肥力在碱解带213P,有效磷47.1PM,速效钾286PTM,有机质3.4%。

(2)水文情况:拜泉县境内通肯河、双阳河、润津河,水系发达,总蓄水量129亿立方米,近年来我县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共兴修水库和塘坝30多座,为农田灌溉提供了有利条件。

(3)气候情况:拜泉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秋季节分明,夏季短暂。年积温2441℃,年降雨量325.7毫米,全县日照时数平均为2544.6小时,年无霜期120天,适合北方大部分农作物的生长,特别是对种植芸豆极为有利。

(4)人文历史情况:芸豆原产于我国中原一带,先民栽培至今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黄帝》“树艺五谷”,《周礼》曰“谷宜五种”,《诗经》云“执之荏菽”,我国传统农作物“黍、稷、菽、麦、稻”五谷中的“菽”就是以芸豆为主体的豆类的总称。随着近代东北黑土地垦殖的迅速展开,芸豆大约在110年前开始在拜泉境内引种,并很快成为当地居民尤其是农民主要食品的基本构成部分,成为家家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食之一,被誉为黑土地上的宝石、农民的细粮。将收获的芸豆加水煮烂,捣成泥状或干磨成粉,加糖制成豆沙,用做各种主食和点心的馅。用黄米面、小麦粉、玉米面、糯米面乃至土豆淀粉制作外皮,包出的各种豆包类食品香美可口,诱人食欲,而且抗饿,在温饱难以解决的困难生存条件下属硬干粮,在城里人心目中,以芸豆为原料的黏豆包是比细粮还要珍贵的佳食美餐。特别是在广大农村,一进腊月门,家家淘黄米,户户包豆包,村民们互相帮忙,围火盆,就油烛,嘻嘻哈哈、热火朝天地包着一盖帘又一盖帘的黏豆包备用,要一直忙乎到腊月二十三(小年)以后。而整个正月里每天两顿饭中至少有一顿吃黏豆包;夏锄期间,为保持体力,每天也少不了一顿黏豆包,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传统。“胖芸豆、大发糕,豆沙馅、黏豆包”,成为拜泉农家独具特色的古老传统并且至今仍对旅游人群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计划经济时代,拜泉芸豆是仅有的几种出口产品中的重中之重,当时主要是远销苏东。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早已不再为能够吃饱而发愁的今天,以黏豆包为代表的芸豆食品的魅力不但丝毫不减,反而日益兴盛。在拜泉的大街小巷,以及在农村的大集上,总有极具地方特色的豆包黏糕的叫卖声传进耳鼓,拜泉城乡也因此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诸多专门制作生产发糕豆包的个体户、专业户、甚至私营业主。这些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已成为拜泉人的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餐饮文化标志。

八.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拜泉 拜泉县苗木

拜泉县苗木

拜泉县林业建设事业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勤劳善良的拜泉人民。用绿色创造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

垦殖初期的拜泉县,自然资源优越,森林植被丰富,但随着人口加剧和不断垦殖,森林资源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据统计,到七十年代末,森林覆盖率只有3.7%,全县2.7万条侵蚀沟,年跑水1亿立方米,跑土1400万吨,跑肥11.9万吨,75万亩风剥地年损失种子肥料等价值1500多万元,生态性贫困使拜泉农业及农村经济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建设边缘。

1978年,拜泉县被纳入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重点县建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几任领导一张蓝图,连续二十几年如一日,带领全县人民坚持植树不动摇,画山水画,写田园诗,奏松涛曲,用绿色谱写了振兴拜泉经济发展的生态凯歌,截止目前,全县人工林面积达1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2.7%,全县森林活立木蓄积549万立方米,其中杨树420万立方米,绿色银行存款总值达54亿元。用樟子松装点林网格田,创造了今后五十年的人间奇迹,营造接班林带11万亩,呈现了塞北江南的防护林建设新格局。全县林业建设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先进县等国家级奖励15项,1992年实现人工造林百万亩,省政府举行了隆重的树碑表彰仪式,激励人们永远珍惜绿色,爱护绿色,发展绿色。

以乡村骨干苗圃为核心,国有、集体、个体多种育苗形式并存的中国北方苗木之乡——拜泉县,现有苗木1100万株,其中,4至5年生樟子松容器苗300万株,胸径3至8公分银中杨大苗200万株,胸径3至5公分唐槭大苗200万株,50公分至2米高云杉大苗100万株,杨树萌条200万株,其它绿化美化苗木100万株。

九.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富裕 鹿

鹿,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生哺乳动物,属反刍类。世界上共有四十几种鹿,我国就有二十多种,分布很广,但分布最多的是新疆、内蒙、东北等地。镜泊湖周围森林里生栖的主要是珍贵的梅花鹿。

镜泊湖林区,群山起伏,柞树成林,有充足的水源和丰盛的饲草,是天然牧场。除了野生鹿外,一些林场、农场、农村都有养鹿场。

梅花鹿,是一种体态清秀,性情温柔的动物,全身长着鲜艳的红褐色短毛,身体两侧布满梅花似的白色斑点。母鹿体重约七十公斤左右,高九十公分左右,无角;公鹿体重约一百二十公斤左右,高一米左右,头上长着枝杈般左右对称的长角。鹿胆小易惊,奔跑极快,人称"草上飞"。

我国自古就有"鹿身百宝"之说,养鹿的主要目的在于取鹿茸。鹿茸是名贵的药材,它与人参、貂皮被誉为"东北三宝"。

长角,是公鹿的第二性征。公鹿在出生后的第十三至十四个月间,开始长角;每年三、四月开始脱掉老化的角质花盘,再逐渐隆起一对嫩角,这种未骨化的角,即是著名的鹿茸。

鹿茸,是由茸根、主干和数个侧枝构成的。其外皮生有一层纤维茸毛,象天鹅绒似的好盾;内部是结缔、软骨组织,有血管和神分布,为肉红色,也有杏黄色的,象一丛晶莹美丽的珊瑚。每年从清明开始,经过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便可以锯头茬茸角了。锯下的茸角经过煮炸加工,就是宝贵的鹿茸。

鹿茸做为药用,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药书记载,鹿茸有"滋阴养血,补精壮阳"的功能。经过医学实践证明,鹿茸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它命、钙、镁、荷尔蒙等,它有生津补髓、益气助阳的效用;可促进人体发育。还能治疗劳伤瘦弱、目暗、妇女病等。制成的鹿茸精,含有大量的激素和磷的复合体,可以治疗心脏病、低血压、慢性关节炎、严重化脓外伤等病症。

此外,鹿血、鹿角、鹿心、鹿筋、鹿尾、鹿鞭、鹿胎都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都是滋补强身的珍品。鹿肉含有高蛋白和低脂肪,是高级食品:鹿皮也制造高级皮革。鹿的全身都是宝,经济价值极高。

十.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富裕 镜泊山蘑菇

镜泊山区的蘑菇,有近百种之多。"诸山中皆有之。"并以个头大、色气正、味道鲜而著名,其中常见的是榆黄蘑、树鸡蘑、榛蘑、松蘑和元蘑,产量颇多。

榆黄蘑、树鸡蘑生于夏初,盛夏是生长的旺季。榆黄蘑又名金顶蘑,也称玉皇蘑,只生长在榆树的枯木上。其菌盖呈草黄色,漏斗状,宽二至十四厘米;菌柄基部连生,菌肉洁白、纯净。新鲜时,炒鸡蛋,炒鸡块,味极鲜,用它包饺子更加鲜美。

树鸡蘑,生长在柞树的干上和根部,菌盖呈橙黄色或桔红色,鲜艳夺目,其形状片片相叠,基部重合,很象鸡冠子,故名曰:树鸡。它的菌肉厚实,嫩而脆。鲜时炒韭菜,炖鸡肉宜美可口。榆黄蘑和树鸡蘑不宜储藏,只能鲜吃。而榛蘑、元蘑却可晒干长期储存,冬天吃时,用热水一泡,便舒展如鲜,味道清鲜不变。榛蘑生长在夏末,多在灌树丛中,尤其是榛柴溏里最多,阔叶树基部也有。榛蘑菌盖肉厚,群生或丛生,呈土黄色,小时是半球形,长大即舒展开,犹如小伞,每个菌盖宽至十五厘米;菌柄粗壮、肥大,其纤维质是中空的圆柱体;菌肉呈白色,味美可口。

元蘑,又叫冬蘑或黄蘑,它是蘑菇中仅次于猴头蘑的上品蘑。入秋时,元蘑象鱼鳞般丛生在树的腐木上,桦、柞、杨、榆树的倒木、枯立木、伐桩上都有,尤其是椴树的倒木上最多,它菌盖呈扇形或肾脏形,灰褐色,每个宽五至十五厘米;菌柄短扁,白色或淡黄色;菌肉白色,味极鲜。晒干后,成黄色大块,吃时,用时温水泡便恢复鲜时形状,同鸡肉炖圪最佳。

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糖类和氨基酸,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植物肉,有的还可入药,治消化不良、化痰理气、手足麻木、无名肿毒等病症,不可为小儿麻疹解表。

我国食用蘑菇有悠久的历史,古时称为冻青、羊肚、鸡腿、银盘粉子等,早在汉朝时就是盛宴上的佳侑。清初,镜泊山区的蘑菇每年有数十担送往盛京做为贡品。

齐齐哈尔必买十大特产齐齐哈尔可以带走的十大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