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大饼是特产吗 和县大饼为什么出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2 17:42:21

一. 江西省 吉安 泰和县 泰和酱油

泰和酱油

泰和生产酱油已有160年的历史,其配料精当、制作精细、味道咸中带甜、浓度高、烹调菜肴色泽和润。品种有建设、生产两种普通酱油,还有制作技术比较复杂,用料、工艺要求较高的富强特级酱油,近年来又在富强酱油基础上配以泰和乌骨鸡,制成营养丰富、香味醇美的乌鸡酱油。产品远销省内外。民国初年,泰和沿溪渡的酱油在美国芝加哥国际酱油评选会上获优质奖;50年代,富强酱油在上海华东调味品协作区评比中被评为优等产品;乌鸡酱油在1989年的广交会上获得好评。

二. 江西省 吉安 泰和县 乌鸡面条

乌鸡面条为本区泰和粮油食品厂生产,选用县名泰和乌鸡和精面粉为主料,配以多种名贵中药及佐料,采用先进工艺技术精制而成。该产品长期食用具有舒肝健脾、健胃、滋阴补肾、调补气血之功能。经泰和县中医院对41例患者疗效更为显著,实为老幼疗佳品。

三. 江西省 吉安 泰和县 泰和茶油

泰和茶油是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的。茶油色清味香,久储不变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4%左右,营养价值很高,在植物油中首屈一指。

江西省茶油面积和产油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泰和县是江西油茶生产基地县之一,年产茶油500吨左右。茶油是泰和县主要食用油之一。它不仅易被人体吸收,而且不会使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增高,最适宜于中老年人,特别是高血压患者食用。

四. 安徽省 马鞍山 和县 五香花生米

五香花生米

古镇乌江,座落在皖东江边,原生态的地理环境,盛产出优质花生。“陆记小二黑”五香花生米,选用本地上等花生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经手工筛选,通过独特自然的原料配方手工炒制而成,香味可口,吃而不腻,回味无穷。本品分咸甜两大类,有五香、玫瑰香、奶油、巧克力味等多种口味。产品深受江、浙、沪、皖等地消费者倾心喜爱,实为家常佐料、茶间、旅游休闲之佳品。

电话:0565—5391056

五. 安徽省 马鞍山 和县 红打瓜籽

  又称红打瓜籽,颜色深红,大小均匀,壳薄肉厚,独具香味,是县内重要出口产品,深受港、澳同胞和东南亚国家消费者喜爱,主要产地为县内清溪、环峰等乡镇,是全省最大的红打瓜籽生产基地。含山县种植这种籽用西瓜历史悠久,又积累了几百年加工历史,所生产的“巢红”牌、“巨兴”牌红瓜籽,具有香脆可口,一嗑三开,营养丰富、百吃不厌的特点,有甜味、咸味、原味等多个品种,有健脾开胃之功效,系喜庆、佳节、休闲、馈赠之佳品。全县各商场、商店均有售。 

六.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兴和县 兴和土豆

兴和土豆

兴和县地域广阔,气候独特,无污染、无公害,具有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天然条件。主要农产品马铃薯。马铃薯种植面积35万亩,产量4亿公斤。

七. 安徽省 马鞍山 和县 善厚乡红辣椒

善厚乡:红辣椒

八. 安徽省 马鞍山 和县 和县毛豆

和县毛豆--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毛豆,又叫菜用大豆,是大豆作物中专门鲜食嫩荚的蔬菜用大豆。毛豆就是新鲜连荚的黄豆。

毛豆是一年生的农作物,茎粗硬而有细毛,它的荚作扁平形,荚上也有细毛,所以人称为毛豆,新鲜时,豆荚嫩绿色,青翠可爱。

【释名】:夏初就可以吃,但豆荚尚未饱和,可以用油、盐、花椒、海椒、酒来煮,作为菜肴。

【性味】:昧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能驱除邪气,止痛,消水肿。能除胃热,通瘀血,解药物之毒。吃多了会滑脾。因为它的豆荚上有毛,所以叫毛豆。

九.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兴和县 兴和石墨

和石墨矿区是全国三大石墨生产基地之一,矿体位于24平方公里范围之内,矿体共30余处,现拥有储量6365万吨,矿的品位4.33%。由于鳞片石墨性质优良,耐高温、耐酸碱、耐腐蚀、抗磨、抗压,并且具有导电性,所以兴和石墨广泛应用于钢铁、机械、冶炼、耐火材料、化工、新型电子工业等行业,兴和石墨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优质显晶质石墨,以片大质优闻名世界,尤其适合开发石墨深加工产品,因此广泛销往国内几十个省市及出口美国、日本、韩国、巴西、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十. 河北省 邢台 南和县 南和小米煎饼

南和小米煎饼是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的特色小吃。南和小米煎饼具有焦、嫩、香、甜,粗粮细作,营养均衡特色。后经国家高级营养师赵国强多次研制成香甜可口,营养均衡,源于自然,制作方便深受欢迎的食品。

南和县特色小吃小米煎饼取材于南和金米,并辅助添加小麦面、葡萄干、熟芝麻和白糖,经加水调和后,打糊发酵,上铛烙熟即可食用,具有焦、嫩、香、甜,粗粮细作,营养均衡特色。其历史渊源深厚,据史书记载,在兴林国一带(南和1)盛产金米,三皇姑常用此米解救百姓,为使用方便,将米粉制作成煎饼,深受百姓喜欢,一直沿用至今。后经国家高级营养师赵国强多次研制成香甜可口,营养均衡,源于自然,制作方便深受欢迎的食品。

和县特产必买清单和县土特产有哪些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