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出名特产 安徽亳州小吃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1-15 21:42:15

一. 安徽省 亳州 利辛县 利辛银杏

利辛银杏

银杏,义名白果,果仁可食,是我国的特有树种,自古就是药膳和绿色食品。银杏叶的主要药用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和萜内酯,能有效改善脑血管和末稍血管血液循环,用于治疗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银杏叶还有补肾健脑、滋肤葆容、保健延年的作用。我国号称银杏的故乡,分布极广。近几年,中原大地乃至全国兴起了一股银杏树种植热,其营林规模和

果叶产量雄居世界首位。

在发达国家,银杏叶制品的销售额,已居医药保健品市场销售额的第一名,美国每年银杏叶制品的营业额超过20亿美元,因而,银杏叶制品是去病强身、有益人体健康理想的天然药品和保健食品。

利辛县现有银杏种植面积××万亩,其中叶用林在××万亩左右。现阶段利辛县银杏业以为国际和国内药品加工厂提供原料为主。随着银杏业的发展和利辛县银杏业由资源培植型向精深加工型的转移,利辛县发展银杏自然条件优越、群众基础较好的发展潜力将逐步显现。90年代开始,随着达纳康等一批银杏叶制剂的研究成功,全世界掀起了以银杏叶为原料的银杏产业的开发热潮。目前,银杏叶的出口价为每吨2000美元,银杏叶提取物每公斤300美元,制成药剂后每公斤3万美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的保健意识的提高,加之老龄化社会的来临,银杏叶制剂需求巨大,以银杏叶提取物开发的保健品和化妆品具有更大的市场,如银杏酒、银杏饮料、银杏保健品、银杏糖、银杏化妆品、银杏生物农药及银杏叶提取物针剂等产品的开发会消耗大量的银杏叶,将进一步带动利辛县银杏种植业和银杏加工业的发展。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银杏制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老年人、老年疾病、血型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和保健作用。本项目的开发,对

利辛县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起到促进作用。

银杏茶利用最先进的制茶设备,高温迅速破坏酶活性,制止多酚类酶氧化,保持了清汤绿叶的特点,香气四溢,同时伴有天然青草气味。叶质柔软,不破坏银杏叶所含有效成份,而且有效成份便于分解溶化,使人体吸收。经有关专家品尝、验收、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化验和审定,天然银杏茶纯属天然植物珍品,具有很高的保健功能。

二. 安徽省 阜阳 颍上 粉鸡

粉鸡有-鸡和白粉鸡两种,-鸡是油炸的,白粉鸡是水煮的。

选用上好的鸡脯肉,切成条状。加入盐。也可以打一个鸡蛋清,和红芋淀粉,充分摔打揉搓,让肉和淀粉充分粘和,放半个小时。旺火把鸡汤煮沸,鸡肉分开放入锅内,轻轻搅拌,把旺火改为慢火煮十分钟即可。加入适量的盐、鸡精、胡椒、香菜,点入香油就可以了。如果想做-鸡把鸡汤改为油炸,然后把粉鸡放入鸡汤煮沸,放入作料同上即可。

粉鸡:阜阳经典小吃。

粉鸡是用嫩鸡肉,拌上厚厚的水淀粉、鸡蛋,然后在盆里可劲的摔(摔的过程很重要,一定要很大力气),摔到淀粉不脱落,然后下到滚开的清水中,煮熟后捞出

然后在用鸡汤做汤底,放上葱姜,材料,下入粉鸡,放点小白菜、黑木耳,一碗鲜嫩的粉鸡就出锅了。

三.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蒙城油酥烧饼

油酥烧饼是蒙城一种颇具特色的风味小吃,口感酥松香脆、入口即化。它与其它地方的烧饼最大的区别在制作工艺上,一个油酥烧饼需要20多道工艺方能完成,因此无法机器量产,十分难得,曾荣登CCTV-2《美食走四方》栏目专题报道。

油酥烧饼是蒙城颇具特色的风味食品,据说,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有一个姓宋的孤身老人,在文庙大门西侧,以卖油酥烧饼为生。后来,老人收山东人薛延年为徒。薛延年手艺学成之后,传子传女收学徒,以后更是代代相传,于是会做油酥烧饼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名气。蒙城油酥烧饼选料非常精良,制作非常考究。面粉要上等精白面粉,猪油要上等猪板膘油。食盐、大葱、麻油、芝麻等佐料也要最好的。面要和得不软不硬。佐料的用量和搭配都有严格的标准(当然也得要根据季节气候的不同适当调整)。制作时,饼坯要拉得长,擀得薄,馅要抹得均匀、适度。炉火、炉壁的温度要控制好,炉壁太热或太凉,生烧饼都贴不上,会“落炉”。烤的时候,更要控制好火候,火候不到,烧饼不熟不酥;火候过了,又会焦糊。往炉壁上贴生烧饼或铲子和火剪从炉壁上铲下已烤好的烧饼看似简单,其实不易。特别是烤好的烧饼用火剪从中一挑,力度大小有讲究,力度小了挑不开,烧饼会酥得不够;力度大了,就有可能把整个烧饼挑碎。小小的油酥烧饼,其中所包含的技艺和艰辛,恐怕不是局外人所能完全领会的。

一个行家里手做出来的油酥烧饼绝对是色香味俱佳。出炉后是桔黄色,用火剪一挑,层层迭迭,薄如竹纸,汪着油,透着香,看一眼就让人口水直流。吃起来焦酥酥、香喷喷,吃了这个想那个,吃了这回想下回。油酥烧饼最好是现烤现吃,吃的时候要用两手捧着,不然咬一口,焦酥的饼渣就会有不少掉落下来,实在可惜。放久了也会变软,再烤一下还会焦酥如初,但味道则比现烤出来的逊色多了。

刚烤好挑起的油酥烧饼拿上餐桌时,要一个一个地分开摆放,千万不能摞在一起。不然下面的就会被压碎,不仅外形不美,而且吃起来麻烦。

以前,蒙城做油酥烧饼的名家中,有一个叫刘杰民,他母亲是薛家的女儿,是做油酥烧饼的能手。刘杰民得其母的真传,学就了一套做油酥烧饼的好手艺。解放后,他在县城皖北饭店当厨师,主要是做油酥烧饼,在蒙城很有名气。后来他收了个徒弟叫刘志民,刘志民在刘杰民的言传身教之下,很快也成了油酥烧饼的名家。

万里到安徽任省委书记后,有一次来蒙城视察工作,住在县委招待所。县里领导请刘杰民、刘志民师徒俩精心地做了油酥烧饼招待万里同志。他吃了以后赞不绝口。没过多久,刘志民就被调到了合肥稻香楼宾馆,专门做油酥烧饼。这以后,下榻稻香楼宾馆的贵宾吃了刘志民做的油酥烧饼都说好。一时,油酥烧饼成了稻香楼宾馆的名吃,蒙城油酥烧饼蜚声海内外。为了满足供应,刘志民又教出了不少徒弟。后来,年龄大了,他也就改做管理工作,一般不再亲自做了。

听经常出差的同志说,在外地往往也能吃到油酥烧饼,问问卖者,有的说是蒙城人,有的说手艺是跟蒙城人学的,然而吃起来却觉得并不怎么地道。

不少外地来蒙的人,就餐时往往会点名要吃蒙城油酥烧饼。有的宾馆饭店可以自己做。有的自己不能做,就到市场上去买。

现在蒙城市场上卖油酥烧饼的不少。邮电局附近的一个叫薛素平(女),县行政服务中心东巷子里边的一个叫薛聚财。他们都是薛家的第三代。刘杰民按薛家算,也是第三代(已去世)。不少薛氏后人到外地经营去了。刘杰民的后人,已无人以此为业了。

衷心希望蒙城油酥烧饼能够永远保持独特风味,努力打造成更加闻名全国、享誉世界的一流品牌。

四.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蒙蝉蜕

蝉蜕,亦称蝉衣,是蚱蝉幼虫所脱的壳。

蚱蝉,身长一般为4—4.8厘米,前两翅的基部里褐色且有斑纹,是最大的一种蝉,夏天鸣叫声很大。它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成虫生活在树上,在树上产卵。卵随枯枝落在地上,钻入土中,少则三五年,多则十来年,吸食树根的汁液,渐渐发育成幼虫。然后从地下钻出来,爬到树上(少数爬到其他高处)脱壳成为会飞的成虫。

蚱蝉的幼虫,因形状像小狗,故俗称蜐蟟狗子。它钻出地面前,往往会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小洞。人们掘开小洞,就能捉到它。它一般在夏季雨后的傍晚钻出地面爬到树上脱壳,大约要经过几个小时才能完成蜕变,在这期间,人们也很容易捉到它。蜐蟟狗子,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煎、炸、炒、皆可食用,不少人,特别是小孩子很爱吃。过去蜐蟟狗子很多,现在却越来越少了。物以稀为贵,这种过去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现在却变成稀罕物成为某些餐馆价格不菲的名菜。

蜐蟟狗子脱下的壳留在树上,人们把它收拾起来,就是名贵药材蝉蜕。

据《神农本草经》云:蚱蝉“味咸寒,主治小儿惊风、夜啼、癫病、寒热”。现在中医认为蝉蜕具有清热、解表、清音、明目等功效。

蒙蝉蜕自古以来就是上品,中医处方时,往往专门指出要用蒙蝉蜕。有人说,蒙蝉蜕有八只足,而其他地方的只有六只足。这种说法是缺乏科学根据的。蚱蝉属昆虫纲,昆虫纲又称“六足虫纲”,其主要特征就是胸部有六只足。蚱蝉只有六只足,其幼虫之壳又何来八只足呢?蒙城蝉蜕与其他地方的蝉蜕究竟有什么区别,连不少老中医都说不清楚,笔者当然也不敢妄说。不过,据推测,可能是因为蒙城的水土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而蒙城的蝉蜕所含药物成份与其他地方的略有不同而已,大概也就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谓吧。

蒙城蝉蜕,县内各地皆有出产,而以涡河两岸为多。因为涡河两岸多为沙地,而且树木很多,特别适宜蚱蝉的生长。过去蒙城蝉蜕产量很大,远销海内外,知名度相当高。现在,由于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蚱蝉越来越少,过去每到夏天震耳欲聋的蝉鸣声,现在已经很少听到了,蚱蝉少了,蝉蜕自然也就少了。

名贵药材蒙蝉蜕的前景令人堪忧。采取措施,保护大大小小的蜐蟟狗子,看来是很有必要的。

五.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楚村粉丝

楚村粉丝

粉丝是楚村镇的一大,加工粉丝在楚村已有多年历史,但真正大规模生产粉丝是在1970年以后,盛于1990年前后。

红薯是加工粉丝的主要原料,由于楚村盛产红薯,所以其出产的粉丝第一特点便是量大,盛产之时,几乎家家加工粉丝,每日有十余万斤粉丝外运,集市也几乎成了粉丝的专用集市;二是净白,粉丝纯白(煞白)不是上品,以青白为最佳,且无黑点在上面;三是手握不脆断,有韧性、角劲、耐煮。其丝有粗有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生产队为加工主体,盛行扁粗粉丝,又称为粉条,进入八十年代,由于大量外运(外地人喜细丝)粉丝便一律细化,有“楚村粉丝细如发、白如银”之说。

粉丝加工须纯净淀粉,其营养价值自不必说,主要是其口感甚好,顺滑爽口,角劲适中,深受人们的喜爱。

楚村粉丝食用方便,用开水泡软凉拌或加荤热炒,做汤均可,特别用它做牛羊肉汤辅料,其味更妙。到了隆冬,来到楚村牛、羊肉汤馆,叫上一碗汤,趁热辣啜上两口,用筷子夹起一缕粉丝入口,再喝二两白酒,全身冒热,身心振奋,实是一番美妙享受。

粉丝生产工序很多,讲究技术性。其主要工序有两个。

一是提取淀粉。

首先将成熟的红薯洗净、粉碎,再入大箩冲水过滤,滤入大缸或池中的含有淀粉的水再经过沉淀,放去浆水和黑油粉,下面便是雪白的淀粉,最后将淀粉挖出凉干备用。

二是加工粉丝。首先将晒干或半干的淀粉过筛,大盆一至两个(轮流使用)先取一定比例的淀粉(以盆为单位计量)打芡(芡稀稠也有讲究)并放入适量的白矾粉拌匀;二是和面,将芡趁热倒入淀粉拌和。早先和面用人工,两三人一盆,几把手在面盆中用力揣揉,硬了放入热水,和透和匀。芡粉适中,芡多粉少,面团不能流动下不成丝或粉丝出现鼓肚疙瘩,芡少粉多,则使粉丝入锅后立即成了粉花或碎粉丝,这样,这盆和好的面团只好作废挖出,称为扒盆,扒盆的面团只好分多次掺入以后和的面团中,如此返工费时费力,所以和面的人往往都是技术较好的人员。进入19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用搅拌机和面,减轻了劳动强度。

面子和好后试瓢成功,则开始正式下粉,一口大锅装满水,已经烧开等候(不可和好了面子等水开,因为和好的面子凉了,也容易扒盆)七八个分工合作,动作协调,犹如工厂的流水线,哪一角活慢了都会出现窝工,影响下粉质量,往往是一盆面子一气呵成最好。

下粉时一人捶瓢,又称打瓢,瓢用铁皮制成,圆筒形,有把,筒深约七八公分,两头筒口直径15公分上下,一口稍大向上,方便装面,一口向下,筒口边沿铁皮内卷,可以放入带有漏眼的硬铁皮做的圆形瓢底,可以根据需要随意更换下粗丝、细丝或扁丝的瓢底使用。下粉时,将和好的面子放一块于瓢中,打瓢人站立或坐于锅后,将粉瓢伸到锅水上方,用拳头或木捶向瓢中捶打,面团便经瓢眼下漏成丝入水,待瓢内面团下降后,立即有人往瓢中添面,称为添瓢,直到盆中面团添完为止。盆中面团也须不停搓揉,以防僵皮。称为盘分或盘面子。粉丝入水后经水煮烫浮起(水保持开而不沸)证明已熟(不加白矾熟而不浮)。一人捞粉,又叫刀粉(丝),捞粉人坐于捶瓢人对面,右手用一双长竹筷或一根长竹片,将煮熟的粉丝捞入锅旁边的凉水缸中,左手则在水中顺势将粉丝抓住捋顺,一反一正,入手中,满手为一把,掐断,递于旁边的洗粉者。洗粉人将接过粉放入凉缸中搓洗,上棒,再放入另外冰粉池中冰凉,捞出放在地面席子上面曲放称为蹲粉,然再洗而顺直,上架,洗、冰、蹲粉皆为消除出锅粉丝粘性,以免粘条而形成马马粉难以食用。如果无冻,下的粉称为风条粉,洗粉时须加入一些醒粉剂如豆油之类。冬天下粉有冰,称冰条粉,可在洗粉时省下一些工序,很是方便。后来技术有所发展,捶瓢用瓢架放瓢,不用手端,捶时有自动锤,冰粉有冷库,加上和面用的搅拌机,也算机械化了吧。后来又有了粉丝机,更快捷方便,但用其加工出的粉丝其味及耐煮性均难以和水煮粉丝相比。楚村粉丝质纯味正,价廉物美,远销全国各地,也的确给楚村人民带来不少实惠。

六. 安徽省 亳州 涡阳县 皖麦38

皖麦38

皖麦38是安徽省涡阳县农科所历经十年艰辛培育的

优质、高产、稳产、多抗

小麦新品种,于

1999年5月26日

顺利通过

国家审定

,填补了安徽省半冬性小麦无国审优质小麦无国审二项空白,正式宣告了国内育种界高产与优质不能并举时代的结束,从而铸就了全省乃至全国小麦育种史上一座辉煌的里程碑。这是涡阳的骄傲、安徽的骄傲,更是国人的骄傲。

一.突破性的优质小麦新品种“皖麦38”

1997年“皖麦38”荣获阜阳市科技进步

一等奖

;1998年安徽省将其列为“九五”期间主打品种,并要求粮食部门加价收购“皖麦38”;1999年“皖麦38”的选育研究被列为“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中之重项目,获国家“九五”第二批主要农作物后补助品种,通过国家审定,现已在我省推广

100万亩

“皖麦38”具有

五大先进性。

丰产性

94-97年在省、地小麦区试中连年夺魁,较对照矮早851增产

8%

,较周九增产

4.2%.95-97年在国家黄淮麦区区试中,两次位居

第二

,均亩产

454.3-505.1公斤

,最高亩产达

614.7公斤

.98年在国家小麦生产试验中居

第一

,较对照增产

15.22%.96-97年大面积示范中,一般亩产400-500公斤,最高突破600公斤。1999年大面积推广长势喜人,一般亩产

450公斤

,高产突破

600公斤.

优质性

该产品经农业部谷物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南京经济学院检验,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进口优质麦,评价值为

63和72

,超过

国家一级

面包麦

55的标准

,并且面包评分为86.6,超过

世界名牌

香港金像粉

74.8

的评分.该产品经安徽东方面粉厂、芜湖面粉厂和广东东莞面粉厂化验后,认为可取代进口加拿大优质硬红帽。并鉴定协议,加价大量收购“皖麦38

”商品粮。

稳产性

96-97

年国家、省区试稳产分析中,稳定性参数分别为

b=0.58568

b=0.83278,

表明该品种具有超平均稳定性。

多抗性

该品种抗寒性强,抗倒、耐渍、搞病性突出,对白粉病中到高抗,中抗叶锈、赤霉,中感纹枯、条锈(慢锈型),较抗穗发芽,综合抗性优良。

99

年在淮北麦区遇到罕见的干旱、暧冬、倒春寒、病虫草害等多种自然灾害条件下,表现出突出的抗灾能力。

突破性

突破性地解决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高产与优质并重是世界小麦育种上的难题,小麦产量与品种呈显著相关。目前,生产中应用的优质小麦品种产量水平亩产350公斤左右,较主推品种产量低,而“皖麦38”产量水平亩产400-500公斤,高产可达600公斤,较主推品种增产

5-10%.

适宜早播,淮北地区小麦持续高产、稳产的关键是充分利用9月底的温、光、自然降水等条件,种好早茬麦。而“皖麦38”是一个半冬性仿冬类型的品种,可提前到9月25日播种,是解决早茬比较理想的品种。

二、皖麦38品种简介

产量表现:94-97年三年在省、地区试中连年夺魁,在国家黄淮区试中表现突出;98大灾之年,在国家生产试验中,较对照增产15.22%,增产显著,顺利通过国家试验;99年,顺利通过国家审定。在试验、示范及推广中,一般亩产400-500公斤,高产栽培可突破600公斤。

特征特性:半冬性偏冬,抗寒性强,幼苗匍匐,叶色深,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型紧凑,叶片上冲,蜡粉重,长相表秀,株高80-85厘米,穗纺锤型、白颖、白粒、角质透明,容重781-814克/升,其品质经检验,评价值63-72,砚评分86.6,超过国家一级优质砚小麦标准,可取代进口面包小麦.

该口种中抗白粉、叶锈、赤霉病、中感条锈(慢锈型)、纹枯病。闭颖授粉,避散黑穗病,抗小麦吸浆虫。抗蚜性能明显,抗倒耐渍,较抗穗发芽。产量三要素协调,亩穗数40-45万,每穗35粒上下,千粒重40克左右。播期弹性大,适宜早播,耐迟播。全生育期225天左右,中熟。

适宜地区:适宜皖北、苏北等早中茬高肥田块种植。

七. 安徽省 亳州 涡阳县 高公糖醋蒜

高公糖醋蒜是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高公镇的。高公糖醋蒜清洁、卫生,营养更丰富,鲜香脆嫩、酸甜适度,口味独特、回味无穷,堪称“中华美食一绝”。

“高公糖醋蒜”系列产品是老子故里----安徽涡阳著名,已有200余年的历史;该产品是由老张家独特的祖传秘方,历经数代人的不断创新与改革,采用传统科学生产工艺,精心闷制而成,彻底改变了水泡蒜腌制;其新颖独特的老张家坛闷蒜更清洁、卫生,营养更丰富,鲜香脆嫩、酸甜适度,口味独特、回味无穷,堪称“中华美食一绝”,被世人荣称为“闷蒜世家”!

“高公糖醋蒜”系列产品有贡椿、五香花生米、高公油辣椒、苔干、豆腐乳、芥菜丝、甜面酱、八宝菜等系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受到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高公糖醋蒜”系列已成功申报安徽名牌农产品,“张士奎”牌商标已成功申报安徽省著名商标。

2011年“张士奎牌”高公糖醋蒜、高公糖蒜、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八. 安徽省 亳州 利辛县 贡殿粉丝

 利辛县贡殿有限公司位于利辛县城西郊的巩店镇,是一个股份制企业,公司所处地理环境幽雅、交通便利,南有界阜蚌高速公路,北有母猪河,四周种植的是镇推广的脱毒红芋基地,基地经国家土质监测部门鉴定,属无公害达标种植基地,是理想的绿色食品精加工基地。

    公司自98年成立以来,在利辛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关怀支持下,依托本地独厚的资源优势,以优质的脱毒红芋(淀粉)为主的原料,结合配套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精制而成的“贡殿”牌系列粉丝现已打入市场,并远销江浙、沿海一带。贡殿粉丝具有丝条细韧、色泽晶莹、口感好、久煮软而不化等特点,因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被誉为90年代的绿色食品。从销售看,市场反馈高,经济效益可佳,为开拓贡殿粉丝市场和国际市场接轨,适应世界各地消费的品位,预计今年全新推出碗装方便粉丝,按计划新的碗装粉丝生产线可年产1000吨,可为国家创税300万元,提供就业机会80多个,将是利辛县一个颇有凝聚力的龙头企业

九. 安徽省 亳州 涡阳县 热蒸洋槐花麦饭

热蒸洋槐花麦饭

食材:

新鲜的洋槐花骨朵(比较干净,不会有小虫子的侵入。洋槐花味道清香特别,具有清肝火、润燥、降血压、凉血等等的功效,这样吃比直接喝槐蜜水来得更健康些!)

面粉、香葱叶、干辣椒丝、盐、五香粉、色拉油、辣椒面(不喜欢辣味可以不放)、味精。

制作:

1、将刚摘来的洋槐花用盐水泡洗干净,沥净水份后,拌入面粉,直到相互不粘连为宜

2、拌好后放入大的盆中上锅蒸(蒸制可以最大程度保留营养成份)至成熟

3、成熟后取出码上香葱叶和辣椒面,油锅热油,放入干辣椒丝出香味关火淋上

4、趁热放入盐、五香粉、味精搅拌均匀即可

十.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药桂焖甲鱼

料:野生甲鱼

料:桂圆肉、山药片、姜片等

料:味精、精盐、胡椒粉、黄酒等

制作工艺:

1、甲鱼腹部剖开去内脏,热水烫,去膜,制块;

2、桂圆肉、山药片温水浸泡洗净;

3、将甲鱼与洗净的桂圆肉、山药片一起放入锅内,大火煮沸后,再转小火煮40分钟,加调料调味即可。颜

色:色泽红亮

型:鲜香、四味型

理:甲鱼性平、味甘,甲鱼的食用价值很高,甲鱼肉味道特别鲜美,营养十分丰富。甲鱼肉及其提取物能有效地预防和抑制肝癌、胃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并用于防治因放疗、化疗引起的虚弱、贫血、白细胞减少等症。甲鱼亦有较好的净血作用,常食者可降低血胆固醇,因而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有益。甲鱼还能“补劳伤,壮阳气,大补阴之不足”。食甲鱼对肺结核、贫血、体质虚弱等多种病患亦有一定的辅助疗效。鲜龙眼烘成干果后即成为中药里的桂圆。桂圆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有补血安神,健脑益智,补养心脾的功效,是健脾长智的传统食物,对失眠、心悸、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贫血有较好的疗效。

效:健脾补血,滋阴养肾,养肝安神

点:甲鱼原汁原味,桂圆清鲜香醇、营养丰富

安徽亳州特产排行榜前十名安徽亳州特产可以带走的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