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北附近特产店 黄山附近卖特产的地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14 00:51:34

一.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斑鸠店酱菜

酱菜是斑鸠店镇供销合作社,1962年创制的咸菜新品种,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生产历史,已形成颇有影响的著名地方性小吃。

斑鸠店酱菜以优质面粉和莴苣、无籽黄瓜、芒瓜为主要原料,吸取传统酿制工艺的精髓,按一种新的酿制工艺精心酿制而成。保持了蔬菜本色,有光泽,无沉淀物和杂质。具有鲜、甜、脆、嫩、微咸可口等特点。是一种色、香、味俱佳的调味品。它是佐餐佳品,能增进食欲,开胃爽口,特别是早晚吃粥时,其味更是妙不可言。成为近年来宾馆酒楼和百姓餐桌上的常见食品,也成为馈赠佳品之一。

酱菜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据有关资料记载,汉朝时我国即已开始酱黄瓜,到清朝时制作技术已大有改进。《随园食单》曾专门记了一条“酱王瓜法”:“王瓜初生时择细者腌之,入酱,脆而鲜。”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第六十一回说大观园的姑娘们爱吃“鸡蛋、豆腐,又是什么面筋,酱萝卜杂儿”,这里的“酱萝卜杂儿”,指的就是酱菜。

斑鸠店镇盛产大蒜、黄瓜等瓜果蔬菜。斑鸠店酱菜就是采用当地新鲜蔬菜,入甜面酱制成。酱菜选料严格,加工精细。选料的季节性很强,要求很高。选料要大小一致,长短粗细相仿,选好料要及时加工,保持蔬菜新鲜,这是做到脆、嫩的关键。鲜、甜则取决于甜面酱的质量,发酵要恰到好处。

腌制时要选择晴朗天气,将小乳瓜洗净,去蒂,放盐略腌,取出晾干,再以腌瓜卤汁下锅煮沸,烫过乳瓜,使瓜起脆,再晾干起皱,成瓜胚,然后用次酱先行套浸瓜胚,浸透取出,用手勒净,略晾,再入甜面酱缸内,一个月后可食。

斑鸠店酱菜的主要品种有:糖醋大蒜、乳黄瓜、嫩莴苣、嫩生姜、胡罗卜等,形状有条、块、丁、丝、角等。

二. 云南省 曲靖 沾益 黄山羊

龙陵黄山羊是在龙陵特殊自然环境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皮肉兼用型地方优良品种。龙陵黄山羊躯体红褐红,后枕窝至尾根的背线为黑色。适应性强,耐粗放饲养管理。体格大,生长快,易育肥,屠宰率高。成年公羊体重达50余公斤,周岁公羊可达40公斤。龙陵黄山羊肉质细嫩,膻味少;板皮面积大,质地细实坚密。龙陵黄山羊在《云南畜群品种志》和《中国山羊》等书中均被载录,在农牧渔业部《中国村镇百业信息报·畜群刊》向全国推荐的9个肉用型山羊品种中名列第四。龙陵黄山羊品种繁育基地已基本建成,有核种群42群,种羊1460多只,分布于全县12个乡镇中的86个村126社的1610户农民之中。在品种提纯复壮方面取得了较好收效。现有繁殖群247群,山羊5400多只。全县山羊存栏35000多只,其中黄山羊占76%。

三. 山东省 济宁 兖州区 颜店花生

“颜店的花生”以其籽粒饱满,多为“多仁”、“三仁”而招人喜爱,究其原因,是这一带的人们有多年种植花生的经验,加上临近滋山,水土适宜等自然条件,故而花生果实丰满,含油量高。

四.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方腊鱼

方腊鱼,是取鱼中上品鳜鱼,特别是皖南黄山一带山溪名产桃花鳜,采用多种烹调方法精制而成。此菜造型奇特,口味多样。鳜鱼在盘中昂首翘尾,有乘万顷波涛腾跃之势,是不可多得的黄山佳肴。

方腊鱼又名“大鱼退兵将”。烹调方法有蒸的,有烧的、有炸的,有软熘的外加酿蟹盒的。其味咸鲜、香松、酸甜、滑嫩。一菜之中多形、多色、多味,可谓别有风味。为什么命名为“方腊鱼”?原来流传着这么一段故事。

北宋末年,歙县七贤府人方腊利用食禁事魔教形式组织群众起义,1赵宋王朝。公元1120年即宋徽宗宣和二年秋,起义之火点燃。仅半年左右,即占浙、皖、赣的6州52县,威震东南。宋王朝集中了数十万军队对方腊起义军进行反扑。起义军因寡不敌众,便登上齐云山独耸峰。那里居高临下,地势险要,但不利久守。官兵攻山不上,便在山下驻扎,欲断其粮草,将起义军困死于山上。方腊在山上为此着急,但见山上有一水池,池中鱼虾颇多,便心生一计,命大家把鱼虾捕出投向山下,以此迷惑敌人。宋军1见了误认山上粮草充足,不宜久围,便撤军西去。现在,临近黄山歙县的浙江淳安还有“方腊洞”,休宁齐云山上还有“方腊寨”等古迹,表明人民对于方腊的怀念之情是相当深厚的。

方腊鱼是徽菜烹饪界人士为纪念农民起义英雄方腊而创制的。菜肴色、香、味、形俱佳,人们品尝名肴,缅怀旧事,可谓相映成趣。因此菜取皖南上等鳜鱼所制,联想传说中的那段佳话,便给此菜取了上面的两个菜名。

此菜作法是:取重850克左右的新鲜鳜鱼洗净,切下头、尾蒸熟,将其分摆在垫有菜松的鱼盘两端。将鳜鱼中段去皮、骨,肚中取净,鱼肉切成片抓拌浆上劲待用;虾取出,用洁布吸干水分,拍上干淀粉待用;取蟹壳4只分别装入蟹肉馅心即成蟹盒,放入蒸笼蒸熟。再把拍好干淀粉的大虾挂上高丽糊油炸成凤尾虾。上浆的鱼片分散入油中滑熟捞出,再把熬稠起光泽的芡汁同鱼片倒入锅中颠翻使之裹匀,起锅装在长腰盘的中间,以作鱼身,使其头、尾相接。将凤尾虾的尾部向外围摆在鱼的四周,蟹盒分别放在四端形成对称四角,接上蟹鳌、爪,上桌时随带姜末、香醋佐食,回味甚美。

五.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黄山烧饼

徽州传统风味小吃。用上等白面粉与素油搅拌作皮,选嫩干菜和肥膘肉为馅,芝麻撒面,然后放入特制的大炉中,贴于炉壁,烤熟取出,故又名“火炉饼”。因饼形小巧饱满,呈黄色,似蟹壳,故俗称“小烧饼”和“蟹壳黄”。

黄山烧饼形似螃蟹背壳,色如蟹黄,故又名蟹壳黄。它是采用熬炼七八成熟的菜子油炒油酥面,同三分之二的水面合擀成多层次的面卷,选酶干菜和肥膘肉做陷,芝麻撒面,然后放入特制的大炉中,贴于炉壁,烤熟取出。刚出炉的“蟹壳黄”,不待入口,便觉得香味浓烈,咬一块,既酥又脆,层层剥落,满口留香。

六.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盖北五香榨菜

非物质文化遗产盖北五香榨菜为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盖北五香榨菜是上虞的著名,制作历史较为久远。七十多年前,处于盖北西侧的隆昌丘(兴昌村)村民就开始手工制作五香榨菜。

盖北五香榨菜其妙处在于香脆可口,美味至极,常食而不厌,它不但是布衣百姓的必备之菜,亦是各种酒席上必不可少的菜肴。

改革开放以后,盖北成了特色农业名乡,以种植“一果两菜”(葡萄、榨菜、芥菜)闻名长三角地区。全镇村民普遍种植榨菜,2015年全镇种植13200亩,亩产7500斤。特别是盖北的兴昌村,不但本村近1000亩土地种植榨菜,还外包土地两千余亩种植榨菜,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上的榨菜大户就有36户,远销浙江周边各省,被誉为上虞榨菜第一村。一九九二年,兴昌村被评为“绍兴市优高农业龙头企业”,二00三年被评为“绍兴市科普村”。

五香榨菜的制作看似简单,其实技艺十分精湛,要真正掌握也很不容易。它要经过精心取材,腌制,压榨,再腌制,再压榨,剥根,拌佐料,装袋,封口等十来道工序。

信息来源:绍兴市文化馆

信息来源:绍兴市文化馆

七. 四川省 绵阳 涪城区 窝窝店包子

特点是包皮洁白,光滑,皮薄馅饱,油而不腻,老少皆宜。该店因位于警钟街地势低窝处而得名。( 绵阳)

八. 河南省 南阳市 南召县 皇路店花生

皇路店花生是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皇路店镇的。皇路店花生籽粒饱满,果型大小均匀,果壳黄白有光泽,种皮粉红色且较薄,吃起来松脆带有甜味,口感好。

南召县的花生种植主要集中在鸭河口水库周围的皇路店、石门、南河店、白土岗、太山庙等乡镇,以皇路店镇种植规模最大,且皇路店是花生的主要集散地,因此,各地都称作“皇路店花生”。目前,全县种植总面积在25万亩左右,平均亩产190公斤,年花生总产量4750万公斤左右,是南召种植业中的主要经济作物。

皇路店花生主要产区是鸭河口库区,这里是浅山丘陵地带,土质以沙壤土为主,质地疏松,透气性强,且气候温润,雨量适中,光照充足,非常适合花生生长。皇路店花生与其它地方的花生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皇路店花生主要是白沙系列品种,果型紧凑,籽粒中等略大,蛋白质含量高,榨油食用俱佳。二是由于产区土质和气候特性,皇路店花生籽粒饱满,果型大小均匀,果壳黄白有光泽,种皮粉红色且较薄,吃起来松脆带有甜味,口感好。三是产区花生在生产过程中,肥料以土粪为主,化肥施用量较少,且很少施用农药,产区土壤、大气、水源清洁无污染,花生产品中各种有害物质残留都有在国家规定的安全食品的指标范围以内,是无公害仪食品。

皇路店花生以美观的果型、纯正的口味和优良的品质在国内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目前,南召花生在河南、山东、广州等国内市场上占有很高的比重,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

当前皇路店花生销售主要是向外出售花生米,进行深加工的较少,因此,皇路店花生深加工开发的空间还非常的大,在南召进行花生制油、花生食品系列化加工、花生饼饲料开发和维生素提取,花生壳制作生物菌肥、饲料、活性碳等,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九. 辽宁省 本溪市 桓仁满族自治县 北甸子冰葡萄

2000年,北甸子乡经专家多方论证并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引进并试栽了加拿大“威代尔”冰葡萄30亩,获得了成功。至2003年开始在全乡大面积推广,截至目前全乡已种植冰葡萄面积1万余亩,冰葡萄产业成为该村的一村一品主导产业。

北甸子乡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标准”的农村产业化发展模式为目标,建成了11500亩的标准化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全部实行标准化种植管理,并坚持将标准规范细化到每个环节。同时,该乡还聘请辽宁省果树研究院的专家,把冰葡萄栽培管理技术做为科研课题进行全面研究,并取得繁育和种植、管理方面的重大成果,不仅培养和提升了该村种植户的科技栽培管理技术,还编制出了《冰葡萄生态种植技术》、《冰葡萄管理技术规程》等理论教程。2004年,冰葡萄项目被农业部列为全国12个新优特种苗繁育基地项目之一,北甸子乡冰葡萄生产基地被国家标准委确定为冰葡萄生态种植示范区。2006年该乡被辽宁省确定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同时“威代尔冰酒”生产技术及其酚类物质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鉴定,被评价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实现了我国冰酒生产的自主知识产权。北甸子乡成为了真正的“世界黄金冰谷”和“中国冰酒之乡”。

十.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山座落在安徽歙县、太平、休宁、黔县之间,巍峨奇特的山峰,苍劲多姿的劲松,清澈不湍的山泉,波涛起伏的云海,号称黄山“四绝”,引人入胜。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把黄山推为我国名山之冠,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名言。

黄山地区,由于山高,土质好,温暖湿润,“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云雾缥缈,很适合茶树生长,产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黄山茶在400余年前就相当著名。《黄山志》称: “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山云雾茶”。传说这就是黄山毛峰的前身。《徽州府志》记载: “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于明之隆庆”。真正的黄山毛峰茶何时创制,据《徽州0资料》记载,起源于清光绪年间(1875年前后),当时有位歙县茶商谢正安(字静和)开办了“谢裕泰”茶行,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清明前后,亲自率人到充川、汤口等高山名园选采肥嫩芽叶,经过精细炒焙,创制了风味俱佳的优质茶,由于该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取名“毛峰”,后冠以地名为“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茶产于黄山风景区和毗邻的汤口、充川、岗村、芳村、扬村、长潭一带,其中桃花峰、云谷寺、慈光阁、岗村、充川等的品质最好。黄山毛峰分特级和一、二、三级,特级黄山毛峰在清明前后采制,采摘1芽1叶初展芽叶,其他级别采1芽1、2叶或1芽2、3叶芽叶。选用芽头壮实茸毛多的制高档茶。经过轻度摊放后进行高温杀青、理条炒制、烘焙而制成。

特级黄山毛峰形似雀舌,白毫显露,色似象牙,鱼叶黄金。冲泡后,清香高长,汤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甘甜,叶底嫩黄,肥壮成朵。其中“鱼叶金黄”和“色似象牙”是特级黄山毛峰外形与其他毛峰不同的两大明显特征。

黄山毛峰的品饮,冲泡时水温也以80℃左右为宜,玻璃杯或白瓷茶杯均可,一般可续水冲泡2—3次。.

黄山毛峰,清朝名茶,属绿茶烘青类。长期以来人们用“名山产名茶”的观点,推断黄山毛峰系明朝黄山云雾之后称。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歙县黄山。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泰茶庄所创制(《徽州0资料》)。每年清明谷雨,选摘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历史渊源

歙州是隋文帝开皇年间设置的,经唐朝,到宋徽宗宣和三年改名为徽州,元为徽州路,明初原名兴安府,后改徽州府至清末。黄山,录属歙州,后属徽州。据《中国名茶志》引用《徽州府志》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于明之隆庆”。又载:“明朝名茶:......黄山云雾:产于徽州黄山。”日本荣西禅师著《吃茶养生记》云:“黄山茶养生之仙药也,延年之妙术也。”又《中国茶经》茶的传说:“正志和尚与茶”。说明黄山茶在明代就很有名了。而黄山源和号称500里黄山第一峰--紫霞峰。在《中国茶经》“休之松萝”一文中,据《歙县志》写道:“旧志载明降庆间(1567-1572),僧大方住休之松萝山,制法精炒,郡邑师其法,因称茶曰松萝,......”歙县茶有的虽“本轶松萝上”,因系仿松萝制法,也概名松萝茶。例如当时歙县的紫霞山茶,也称为“最上品”,也称为松萝茶。与松萝山毗邻的歙县北源茶,又称为北源松萝,以享其名也。《徽州府志贡品》记载:“歙之物产,无定额,亦无常品。大要惟砚与墨为最,其他则以北源茶、紫霞茶。”说明当时黄山源产北源茶和潜品紫霞山产紫霞茶,亦很有名。1949年夏,黄山丞相源僧师对来访的政府-,曾采用当年生的大小相似的茶叶生片,每两片面合成一对,以4-5对为一扎(即棕榈叶丝或苎麻梢捆扎),作为礼品相赠。

黄山毛峰起源,据《安徽茶经》“蜚声全国的黄山毛峰”文曰:“据传说是在光绪年间,距今已有70-80年。当时黄山一带原产外销绿茶,而该地谢裕大茶庄则附带收购一小部分毛峰,远销东关,因为品质优异,很得消费者欢迎。”又据《安徽名》书中,由歙县叶祖荫撰稿“黄山毛峰”:“《徽州0资料》载:清光绪年间,歙县汤口谢裕泰茶庄试帛少量黄山特级毛峰茶(注:当时黄山毛峰并未分级),远销东北,深受销区顾客喜爱,遂蜚声全国。”在陈椽教授编著《茶业通史》中,特意指出:“黄山毛峰是何时开始制造的?也值得研究。”随着1982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将徵州地区的太平县改为县级黄山市,并将歙县的黄山公社划归黄山市,设为汤口镇。歙县茶叶公司通过史料记载和实地考查,从1984年春开始,在富溪乡选点于新田、田里两村13个村民组生产特级黄山毛峰。其中新田村充川(原名充头源)组生产的特级黄山毛峰,品质最优。作为歙县礼茶,“五一”国际劳动节以前送往北京。1985年歙县茶叶公司在收购特级黄山毛峰时,提出以富溪乡充头源生产的特级黄山毛峰质量为标准。产品连年荣获好评。故此,李亚北撰文:“全国名茶珍品--黄山毛峰”。则指出:“黄山毛峰是清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该茶庄创始人谢静和,歙县漕溪人,以茶为业,种采制都很精通。......标名‘黄山毛峰’,运往关东,博得饮者的酷爱”。其中,叶祖荫引《徽州0资料》所提“谢裕泰茶庄”,仅除去“汤口”两字。李亚北所写“该茶庄创始人谢静和......”。均被此后我国多部茶叶名著“合而为一”引用。其实,徽州行署商业局长郑恩普(河北深县人,已离休,现住黄山市)于乙卯年(1975)春题词:“凝铸黄山云雾质,飘溢漕溪雨露香。为谢裕大茶号首创黄山毛峰一百周年题。”又时逾十年后,歙县茶厂高级茶叶技师余怡生著《歙茶工艺》书中载:“清朝光绪年间(1875年)谢裕大茶号在黄山富溪(注:原称漕溪)创制‘黄山毛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说明黄山毛峰是清朝光绪纪元(1875年)开始制造的。

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谢正安(1838-1910)字静和,毕生经营茶业,先后开设了“谢裕大”茶号等厂栈励精图治,以德兴商,长达半个世纪。1875年首创黄山毛峰,畅销欧亚可谓一代儒商,时系黄山大小两源唯一的红顶商人。

产地沿革

黄山一带在清朝光绪前原产外销绿茶。自光绪元年漕溪谢正安创制黄山毛峰,其芽茶原料选自充头源茶园。则黄山小源之充头源系黄山毛峰的发源地。因其属黄山干脉南行而转东之南向第一个深山窄谷村庄,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实属“高山产好茶”。

黄山特产店详细攻略黄山附近买特产的地方哪好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