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特产富硒小米9斤多少钱 杂粮小米产地最好是哪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0-09 08:02:06

一. 吉林省 白城 通榆 “向海”牌小米

“向海”牌小米产于世界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地带,仙鹤故乡——通榆,本品是在优良的自然环境下,按照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规定的A级绿色食品的规范要求,以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加工而成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本品纯正,具有独特的口味,米色金黄,口感极佳,饭香浓郁,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多种蛋白质,长期餐饮能补气养血,稳定情绪,养神益智,和胃除湿,润燥润肤等天然食疗补品和家宴及馈赠亲友之佳品。

销售电话:0436-4225926

邮编:137200

制造商:通榆县金谷银杏种品有限公司

地址:吉林省通榆县开通镇铁西区4号(白城)

二. 陕西省 延安 延长县 延长斤梨

延长斤梨是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的。斤梨以个大而得名,平均个重400克,最大可达700克,倒卵圆形,色泽黄金鲜亮,皮薄、果肉纯白,质细汁多渣少,含糖量高,香甜可口,常食延年益寿。

梨,是延长县的之一,在省内外颇有声誉。

据《延长县志》记载,本县"栽培最广驰名的是斤梨。"斤梨以个大而得名,平均个重400克,最大可达700克,倒卵圆形,色泽黄金鲜亮,皮薄、果肉纯白,质细汁多渣少,含糖量高,香甜可口,常食延年益寿。尤其是罗子山镇石佛村一代所产的斤梨最为出名。

石佛村栽培斤梨历史悠久。延长自秦汉置县,上下两千余年。回溯仅有文字记载的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乾隆二十七年(1762)及民国初年曾先后纂修的《延长县志》三种,皆有石佛村斤梨的记载。

石佛村地处偏僻,距黄河马头关不足20公里。这里山恋起伏,连绵不断,向远出伸去。村子坐落在不足1公里长的山粱上,一到春天,梨花竞放,白花花的,春风一起,村子上空花瓣飞舞,漂溢着香甜的芬芳。金秋,远望山坡沟岔的梨林,重重叠叠,黄绿相映,光彩夺目;近看,株株梨树,被颗颗黄澄澄的梨压弯了树枝,梨香扑鼻,令人垂涎欲滴。假如,你到这里去做客,热情好客的石佛,村人笑眯眯的从院子里的梨树上,摘框最大最好的斤梨,放在你面前,让你一饱眼福,然后让你毫无拘束的吃个够,凡到过石佛村的人,都夸这里的人纯朴厚道;凡品尝过斤梨的客人,才不枉走一回延长县。

三. 山西省 长治 武乡 武乡有机小米

武乡县有机小米按照有机种植标准选择晋谷21号、黑鲜1号优良品种,施用有机肥。含有丰富的糖类,B族,维生素E,钙铁、磷、钾。小米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可以转变为血清素,有助于睡眠。小米含有易消化吸收的淀粉,可以帮助人体吸收收营养。小米还能降胃火,煮粥食用,对产后妇女或病后体虚,反胃、呕吐、口角生疮,滋阴养血等均有很好的功效。

四.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雷山县 雷公山富硒清明茶

雷公山富硒清明茶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雷公山的。雷公山富硒清明茶茶叶品质优异,叶肉肥硕柔软,香味浓醇,爽口回甘,耐于冲泡。

清明茶,是清明时节采制的茶叶嫩芽,新春的第一出茶。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因而清明茶色泽绿翠,叶质柔软;且春茶一般无病虫危害,无须使用农药,茶叶无污染,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香高味醇,奇特优雅,是一年之中的佳品。

雷公山富硒清明茶茶园分布在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300-1400米,土质疏松,土壤肥沃,常有云雾缭绕,漫射光多,雨量充沛,空气新鲜,茶叶内质好。此外,茶叶含硒量高达2.00微克-2.02微克/克,是一般茶叶平均含硒量的15倍。清明茶,是上年秋季形成的越冬芽,在清明前后发育而成。越冬芽的物质积累丰富,茶叶品质优异,叶肉肥硕柔软,香味浓醇,爽口回甘,耐于冲泡。

五. 陕西省 安康 旬阳县 富硒竹笋

竹笋,在我国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竹笋的蛋白质比较优越,人体必需的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以及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谷氨酸和有维持蛋白质构型作用的胱氨酸,都有一定的含量,为优良的保健蔬菜。

六. 山西省 太原 阳曲 白马掌小米

白马掌小米 产于泥屯白马掌,所以称这种小米称“白马掌小米”,有两个新品种,一种叫东风亮,一种叫朱砂红,营养成分丰富,所含脂肪和蛋白质都高于大米和小麦。“东风亮”小米也叫 “东方亮”,在夏商时期就开始种植,因为它的谷穗形状像小茅草,所以又有个“毛尖谷”的绰号。白马掌小米的特点是米色金黄,有光泽,米粒饱满,蒸煮皆宜,米味香甜。现在,已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走亲串友的馈赠佳品。因其米质好,口味佳,在太原市场也很受欢迎。

七. 四川省 巴中 通江县 通江富硒茶

通江富硒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宋代通江富硒茶茶叶生产的规模和品质就享誉华夏,罗村茶就属四川八大名茶之一。通江县土壤富硒含量丰富,所产农作物富硒含量高,全县现有富硒茶园面积5.5万余亩,其中投产茶园3万亩,2005年全县茶叶产量820吨,其中名茶25吨,优质茶380吨,产值达2685万元,名优茶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名优茶生产基地初具规模。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开发的通江富硒茶系列品牌“天岗银芽”、“天岗云雾”、“罗村茗眉”、“佛龙香茗”、“翰林茶”、“汉城银毫”、“龙虎银芽”等十多只历史名茶和创新名茶获部、省级名茶称号。到2002年建成名优通江富硒茶生产基地20000亩,A级绿色食品通江富硒茶基地10000亩,无公害生产通江富硒茶基地15000亩。通江雨量市沛,气候适宜,,茶园远离工厂、农田、森林覆盖率高,生态良好,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既有利于建立生态高效茶园,又有利于生产安全、卫生、营养的高档名茶,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及有机茶。

八. 陕西省 延安 安塞区 安塞小米

安塞小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塞小米,陕西省安塞县,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小米久负盛名,先秦、西汉军屯时期,便有大面积种植,延安安塞小米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高。安塞小米色泽金黄,颗粒浑圆,晶莹明亮,粘糯芳香,油脂丰富,久贮不变,平均含蛋白质13%,蛋白质中含有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平均含脂肪4.5%,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含量的85%,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其粗纤维含量在几种主要粮食作物中最低。. 2008年,经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安塞小米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延安安塞小米久负盛名,先秦、西汉军屯时期,便有大面积种植,有鲍家营、谭家营、东营、冯家营等屯军垦荒要地。隋唐宋元,农牧杂柔,时农时牧,农业受限,但谷子始终是当时农牧民的大宗粮食作物。明清时期,农耕再兴,农牧携伴同行,耕作农业得到全面发展,谷类作物不仅种植面积广阔,而且品种更加齐全。据民国安塞县志记载:“安塞境内宜粟,他郡不及,其米淅之汁为脂。其种有龙爪、狼尾、猪粪、竹叶青、马拖韁、焦泥黄、大期限、小期限、红小料等。”1935年安塞解放后,陕甘宁边区时期开展大生产运动,鼓励垦荒,“小米加步抢”打破了-的经济-,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小米随着全国解放而享誉四海,闻名遐迩。解放后,小米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0万亩左右,种植技术不断改进,单产逐年提高,亩产由1949年的25公斤提高到2010年的300公斤,总产也由1949年的318万公斤增加到2010年的800多万公斤。.

品质特征

延安安塞小米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高。据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品种资源研究所对中国谷子品种化验分析,安塞谷子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3.46%,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全国为12.4%)。全国12个蛋白质含量在16%以上的品种,安塞就有5个。安塞小米色泽金黄,颗粒浑圆,晶莹明亮,粘糯芳香,油脂丰富,久贮不变,平均含蛋白质13%,蛋白质中含有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平均含脂肪4.5%,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含量的85%,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其粗纤维含量在几种主要粮食作物中最低。20世纪80年代,从山西引进了晋汾7号,被誉为“香谷米”,在安塞种植后,品质殊佳,优于原产地,堪与传统名米媲美。.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安塞小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陕西省延安市《关于安塞小米原料来源地域界定的函》(延政函〔2005〕54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陕西省安塞县所辖行政区域。

九. 吉林省 长春 榆树 榆树钱酒

榆树钱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榆树大曲自1974年获得吉林省名酒称号以来,产品屡获省优、部优称号,曾被国家评为绿色食品。1992年荣获巴黎国际博览会特别金奖,榆树大曲酒、榆树王酒、榆树白酒获吉林省名牌产品称号,榆树钱酒荣获“吉林省名酒”和吉林名牌产品称号。“榆树钱”牌系列酒被中国技术监督检验协会评为驰名品牌,2006年10月“榆树钱”酒在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白酒质量监抽查中红榜名列第一名,并被评为吉林省十大品牌。2004、2005年度荣获中国工业百强企业称号,跻身于中国名酒之林。

榆树钱酒(榆树大曲)产地范围为吉林省榆树市现辖行政区域。

十. 山东省 济南 济阳县 济阳水晶梨

“济阳水晶梨”已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济阳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达4件,其他3件为“仁风西瓜”、“垛石番茄”和“崔寨香瓜”,这是济阳县工商分局实施商标富农战略的又一成功举措。

“济阳水晶梨”产于济阳县垛石镇唐庙管区。当地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繁多,特有的土质和地理条件非常适合水晶梨的生长。这种梨金黄透亮,味道清甜爽口,具有生津止渴之功效。为有效保护当地特色品牌,产生名牌效应,济阳县工商分局从2010年初开始,认真实施国家商标战略,引导当地政府和农村行业协会积极利用当地特色农产品优势,申请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济阳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发展,将极大地增加地方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济阳县农业改革的产业步伐,进而提高济阳县农产品在全国的品牌知名度。

陕北特产锦盒黄米糕株洲有什么特产没有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