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特产石头串 云南特产石天花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0-02 06:04:35

一. 云南省 昆明 五华区 云南鲜花饼

鲜花饼是一款以云南特有的食用玫瑰花入料的酥饼,是以“花味、云南味”为特色的云南经典点心代表。鲜花饼在云南当地烘焙品牌大都均有销售,其中以嘉华饼屋最富盛名。每年4月,等待鲜花饼的上市早已成为当地人民的共同期待,排着长队等待购买新鲜上市的鲜花饼早已成为司空见惯的景象。

据史料记载,鲜花饼早在300多年的清代由一位制饼师傅创造,由于鲜花饼具有花香沁心、甜而不腻、养颜美容的特点,而广为流传,从西南的昆明到北方的天津均有所见。晚清时的《燕京岁时录》记载:“四月以玫瑰花为之者,谓之玫瑰饼。以藤萝花为之者,谓之藤萝饼。皆应时之食物也。”食用玫瑰花的花期有限,而这种饼只用食用玫瑰花的花瓣,这也是鲜花饼颇显珍贵的一个原因。随着鲜花饼名声的日益升华,经朝内1的进贡,使之一跃成为宫廷御点,并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并获得其钦点:“以后祭神点心用玫瑰花饼不必再奏请即可。”食材—云南特有的食用玫瑰花。

食用玫瑰花为蔷薇科,蔷薇属落叶灌木,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但属云南种植的最为上乘。云南素有“植物王国”、“鲜花国度”的美誉,全国七成多的鲜花产自这里,正是因为云南拥有其他区域无法比拟的优势——四季如春的气候,优质充沛的日照,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食用玫瑰花的生长提供了优异条件。

采摘:食用玫瑰花的采摘是一项十分考究的工作,必须在每天清晨伴着晨露开始采摘,采摘至上午九点前后便须结束。因为九点之后气温开始上升,鲜花的香气会随之挥发,进而影响花卉品质。

储存:采摘下的玫瑰花经过工人的初步筛选,便需进入冷库储存或通过冷藏车及时运输至用花工厂进行后期加工。

制饼:鲜花饼的大致做法是——用含苞欲放或者微微开放的玫瑰花的花瓣制作成玫瑰花馅,加之以面粉、香油、白糖、蜂蜜等配料焙烤而制成,新鲜出炉的鲜花饼酥软爽口、花香浓郁、沁人心脾。

功效—美容保健之佳品“活血理气、平肝解毒,对噤口痢、乳痈、肿毒初起、肝胃气痛”这是《本草纲目拾遗》对食用玫瑰花的疗理功效的记载。营养专家对食用玫瑰花进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食用玫瑰花比普通蔬菜含有更丰富的营养元素,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食用玫瑰花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肝、脾、胃经,芳香行散,具有舒肝解郁,和血调经的功效,是天然健康的滋补佳品。

二.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云南马

【主产区与分布】 主产于云南滇西和滇东的乌蒙山区。分布于云南大理、鹤庆、洱源、剑川、宾川等县。

【形成历史】

云南马古称滇马,是我国西南的古老品种。多年来在云南呈贡、元谋、昭通、剑川、西畴等地先后出土的云南野马化石,说明云南也是野马的主要所在地。

有史以来,原产地野马不断驯化,逐渐用于使役和军事。秦昭王时代(公元前285年),西南夷地区作为蜀的附庸,已经广泛应用马匹。汉代滇为益州郡,巴蜀商贾贩运筰马,更促进民间养马业的发展,当时即以产马著名,并用筰马参加战争。汉代由滇西通往东南亚各国的古陆路,全都用马联系起来。东汉(公元25-220年)时期的车马画象砖、昭通晋墓壁画,都可说明云南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盛产马匹。唐代建立南诏国于大理,继续与东南亚诸古国进行通商贸易,主要交通工具仍是马匹。明代设军马场于永胜县。近世以来,滇马仍不断向省外输出。

滇马的形成,与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需要有关。产区在高山峡谷,高原山地交错,高差悬殊,地貌复杂,气温骤变,对形成云南马耐苦耐劳、轻便灵活、善于攀登的优良特性起了很大的作用。山区交通不便,公路不通,人民赖马乘骑、驮运,坝区用以挽车,大批物资还靠马帮长途驮运。每年借传统节日和各地交易会,进行竞赛,选择良马。产区人民还对幼驹给予正确的培育和-。这对云南马的形成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三. 云南省 昭通 昭通黄牛

昭通黄牛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云南省昭通市全境。

外貌特征:体格偏小,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被毛以黄、浅黄、草白、黑、红色较多,头大小适中,公牛角短粗,肩峰明显,母牛无肩峰;前躯发育好于后躯,尻部倾斜,四肢粗细中等,飞节稍靠内,尾细长,尾根低。

品种性能:成年公牛体高为111.6厘米,母牛为04.2厘米,阉牛为115.1厘米。体重分别为259.2干克、211.1千克和310千克。平均挽力为96.7千克,最大挽力为311.1千克。眼肌面积为51.3平方厘米,肉质细嫩醇香、无膻味。板皮质地细密坚韧。母牛繁殖率为50%左右,犊车成活率为84.2%。

四. 云南省 怒江 福贡县 云南裂腹鱼

硬骨鱼纲、骨鳔鱼次亚纲、鲤形目、鲤亚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弓鱼亚属、云南裂腹鱼种

地方名

面鱼

外部形态特征

云南裂腹鱼 ,体狭长,稍侧扁。一般长约15厘米,大者可至30厘米。头呈锥形,口下位。下唇肉质,后缘游离,具左右2叶,无明显的中叶,唇后沟不连续,下颌内侧微角质化,但不形成锐利的边缘。须2对,几等长,较眼径略长或相等。吻须的末端到达鼻孔后缘的下方;颉须末端达眼球中部的下方。下咽齿3行,细长,顶端弯曲。鳞细小,腹部自鳃峡至胸鳍末端下方裸露无鳞;侧线鳞较体鳞为大,臀鳍和-两侧均有大鳞。背鳍Ⅲ8,不分枝鳍条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臀鳍Ⅱ5。体背和侧面青灰色,具有多数不规则的小黑斑点,腹部银白色。

生活习性

自然条件下,喜生活于水质清新的江河、水库、湖泊中。人工驯养条件下,能在池塘中饲养。属中小型亚冷水性鱼类,云南特有种。现数量很少。

繁殖

雄性成熟年龄:2-4;雌性成熟年龄:3-6;性成熟体长:雌鱼216,雄鱼150;性成熟体重:雌鱼200,雄鱼60;绝对怀卵量:1656-33855(10980);相对怀卵量:15.53-48.24(24.43);产卵水温:14-17;产卵类型:沉性兼粘性;性腺成熟周期:12;卵特性:沉性兼粘性;产卵习性:石砾上产卵。

五. 云南省 迪庆 维西县 云南夏河蹄筋

以羊蹄筋为主料,配以木耳、黄花等分别蒸、煮而成。特点是柔滑鲜香。此菜始源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带,据传明代已著名。

六. 云南省 楚雄 南华县 云南松露

不知从什么时候,在厨房间开始流传一个悄悄话“云南松露”,西餐厨师们乐滋滋地把它当做山寨版的“餐桌上的钻石”,几年过去了,这个“山寨货”开始摆脱法国意大利的影子,堂堂正正上了一流中餐的餐桌。

国货土产

云南松露一开始就被扣上个“山寨货”的帽子,大概超过2/3的人,对松露的认识,都来自于关于普罗旺斯的美文,“餐桌上的钻石”、世界三大美食等等,这个文艺的名字注定带着法国或者意大利血统,它特殊的味道也被人拿各种令人联想的味道形容过了。仿佛如果不用刨刀小心地削下薄如蝉翼的两三片来放在高级餐厅昂贵的那份食物上,就不能与它的地位般配,连拿来浸泡保存松露的橄榄油都身价倍增。所以,一听说还有国产的,多数人的反应是“中国也有松露?”

然而,云南松露是如假包换的松露。它在云南本地叫“块菌”,松露这种诗情画意的名字,很不幸,从来也没有轮到它头上过,也没有在中餐的餐桌上出现过。无枝无叶,呈块状生长在地下土层中,又因为能散发出类似“荷尔蒙”的特殊气味,在成熟以后经常被山区发情的母猪在放养时从土中拱出,所以在云南又把它叫做“猪拱菌”。

由于其生长形态与其他野生食用菌有着太大的区别,在过去,这种不为人知的野生菌往往被山民喂猪甚至抛弃;同时,在各种野生食用菌大量出产的7、8月份,它却藏在土壤中存蓄“能量”而难以见到其身影,只有在众多野生菌“落潮”的秋末和几乎“销声匿迹”的冬季,它才开始收获,从12月份一直可以到来年的1、2月份。忽然之间,有西餐厨师开始用它,拿来作为昂贵的法国意大利产的替代品,诚实地说,是同样的品种,有相似的香气,而价钱又是那么便宜,于是马上就传开了。

云南现在已经是松露在中国的最主要产地和经营贸易出口最大的集散地。在云南的昆明、大理、楚雄、保山、迪庆、怒江等州市均出产野生松露,最好、味道最浓郁的同样是黑松露。如今云南,不但蘑菇中间商们晓得了这个以前不值钱、喂猪的菌子是个高级的西餐材料,连找菌子的老农也都知道了块菌“可以壮阳”,到乡下做客,保不齐老乡最后会神秘又好客地倒一杯“块菌酒”给你,山里毒蛇、枸杞、人参、熊胆泡的那些都靠边站,鹌鹑蛋大小的小半瓶子块菌才是最大的人情。看来,不管产自哪一国哪座山,松露的味道给全世界人民带来的联想是一样的,在这一点上达成了空前的一致。

林间精灵

那些用优美文字描写普罗旺斯农民带着猎犬进山找松露的场景,也有云南版的。云南松露采收者既不牵猪,也不带狗,就靠经验,说起松露如数家珍,就凭着20多年的采收经验。雾锁晨光的清晨,山间弥漫着的轻雾像即将出嫁的新娘身披的白纱,空气中带着一丝寒意却格外清新湿润,松露生长需要比较特殊的环境,其生长地的主要树种就是云南松,长在松树的须根处。松露只生长在松花粉能够飞落覆盖的地方,而且土壤中要含有铜、铁成分,这些“元素”都是松露生长所必需的成分;除此以外,地形山势的变化和温度湿度的变化,以及阳光的照射分布也能影响松露的生长,如南北走向的山势有利于松露生长,森林中空气湿度要好,在温度高的地方,它就会生长在相对背阴的地方,而在温度低的地方,它就一定会生长在向阳的一面,果然,在一片山势不高的松林坡地挖了20多厘米的土层后见了云南松露。

这时带着红壤与腐质土层的松露展露眼前,捧在手中的松露确实其貌不扬,裹着泥土还真像是“山药蛋子”(土豆),用刀切开,可以看见褐色的丝状斑纹,瞬间,一种奇妙的气味带着泥土的芳香在空气中弥散开来,甚是浓烈。

在南华,就是全中国最大的野生菌交易中心,那里街头到街尾都在卖菌子。黑色的块菌已经身价倍增,为数稀少的几块藏在叶子下面,比起满地的松茸,算是珍稀物种。当地人都不买,因为这个菌子特别爱长虫,也不好吃。拿起一块来看看,虽然跟冬天的巴黎街边橱窗里,挂着800欧元牌子的那一小竹篮没法比,但外形和法国黑松露非常相像,只是外皮的鳞片比较小,香气也弱一些。

在业内把直径3厘米以上的称为‘好货’,小于3厘米被称为‘小货’,超过5厘米就是难得的‘上品’了。‘上品’松露基本不做任何加工,只需冷藏保鲜,要以最快的速度供应出口才能有好价格;‘好货’松露由于价格适中现在是国内高级餐厅的抢手货,也用不着更多的加工处理,保持原生态最好;‘小货’松露也不能浪费了,经过干片和原料加工处理同样有市场。生意的事,其实就是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事情,松露年年有,只是就算到了现在,与满山的牛肝菌、松茸相比,还是少有云南人拿它来做菜调味的。”

的确,用云南的松露可以随时取得,而且只要用法得当,丝毫也不逊色于国外出产。而要是能跟中餐结合得好,就是很潮的事情。

七. 云南省 红河 屏边县 云南米线

云南米线,即云南当地的米线,是著名食品,也是当地人最喜爱的食物。云南人把米线的吃法发挥到了极致:烹调方法有凉、烫、卤、炒;配料更是数不胜数,大锅米线还有焖肉、脆哨、三鲜、肠旺、炸酱、鳝鱼、豆花等。著名的有过桥米线、鳝鱼米线、大锅米线、豆花米线等。

米线顾名思义是用米加工而成的,值得注意的是加工米线用的大米一般都是相对不太好的米,或者是陈米,据说以前人们因为这些米不好吃,才把它做成米线的。

米线的意义

知道吗?米线是云南人的命,云南人长期在外,回家第一件事必是先过米线瘾;也有的甚至不惜千里迢迢,请人从昆明坐飞机带碗米线来解馋……

米线制作

制作米线有以下几个步骤:泡米(将大米倒入木桶,用凉水浸泡半小时),磨面(放掉水,控干,将米碾成面,或用粉碎机将米粉碎成面),制粑(将米面加凉水合成耙),压线(将和好的耙送入米线压榨机(旧法手工操作,使用十分笨重、庞大的压米线器械)。15分钟后即成熟米线。),回生(将主线晾24小时,使之回生,用水浸泡散开。),这样大众味美的米线就制作完成了。

“过手米线”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独具民族特色的风味小吃。做法特别,吃法有趣。先把手洗干净,把少许米线放在手心,再把调料加在米线上,用手把米线包圆喂进嘴里,故称“过手米线”。

“鳝鱼米线”是玉溪风味小吃的当家品种。鳝鱼米线以鲜鳝鱼为主料,还有油炸的水发猪皮,有滋有味。

“鸡肉米线”要数弥勒、云县等地的比较有特色,米线中加入卤鸡汁、卤鸡块,香甜可口,富有营养。

“肠旺米线”主要内容有肠和旺,肠是将猪大肠翻洗干净,卤熟;旺即血,可用羊血或猪血。“豆花米线”的配料为煮过的水豆腐脑,风味别致。

八. 天津市 静海 石头门坎素包

石头门坎素包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其制作方法是以绿豆芽菜、粉皮、香干、香菜、面筋、馃子、腐乳、芝麻酱、香油等调拌成馅,用精面粉作皮,加工成包子蒸熟而成。石头门坎素包具有浓郁的独特风味,食之素香,回味无穷,很受老年人喜爱。

天津传统风味小吃。由清末天后宫旁的真素园餐馆发明,馅料讲究,作工精细,

以木耳、花菜、豆皮、口蘑、香干、面筋、豆菜、腐乳、麻酱、香油等作为馅料,每个包子都捏成21个摺,旺火蒸十几分钟即熟。特点是馅大皮薄、香味浓郁。 石头门坎素包始于清代,由天津专营素食的真素园经营,向以选料多样,清素不腻,制作讲究,物美价廉,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该店临近海河,为防洪水泛滥,店外以石头筑起一道矮堤,形似门坎,市人便将该店制作的这种包子称为“石头门坎素包”。是用发酵面包以绿豆芽、油面筋、木耳、黄花菜、白香干、粉皮等调匀的馅心,经蒸制而成。

编辑本段制馅

将鲜姜用热芝麻油略炸,倒入口蘑丁、口蘑汤中,加盐,煮沸约7分钟,淋水淀粉勾芡,放香菜段、味精拌匀,待其晾凉后,将烫过的绿豆芽、油面筋块、水发木耳本、水发黄花菜段、白香干丁、绿豆粉皮(切碎)、腐乳和芝麻酱(先用芝麻油调稀)下入搅匀。

编辑本段制面皮

面粉加水操成面团,对碱揉匀,略饧后,制成直径约65厘米的圆面皮。

编辑本段烹制

用面皮包馅料,捏招收口,上笼用大火7~8分钟即成。食用时,配以小米稀粥。 成品面皮雪白,柔软适度,馅心黑、白、黄、绿、棕,五色缤纷,清素爽口。

编辑本段石头门坎素包的制作材料:

面粉4000克,酵面1500克,食碱16克,绿豆芽3000克,香油面筋块500克,水发口蘑丁150克,水发木耳丁450克,水发黄花菜段150克,素白香干20块,绿豆粉皮条(1.3厘米宽)1500克,净香菜段500克,鲜姜末250克,腐乳5大块,精盐150克,味精50克,淀粉200克(加750克冷水调匀),芝麻酱500克,芝麻油400克。1.盆内加酵面、面粉3500克和水1750克揉成略硬的面团,盖上湿布静饧约1小时,对入碱液(加水50克)揉匀,静饧20分钟。 2.净绿豆芽用沸水烫后过凉,控去水分,切成段。腐乳、芝麻酱和芝麻油200克调匀。 3.锅置旺火上,加200克芝麻油烧热,放入姜末煸炒几下,倒入口蘑丁和口蘑汤250克及精盐点七八分钟,用湿淀粉勾芡,倒入盆内,加香菜段拌匀,再加味精拌成卤子,晾凉后加入绿豆芽段、油面筋、木耳、黄花菜、素白香干、绿豆粉皮和腐乳、芝麻酱搅匀。 4.案板上撒铺面500克,放上面团揉匀,分成5等份,每份搓成直径约2厘米的长条,摘成4O个剂子,逐个按扁,擀成圆皮。 5.每张面皮包入素馅料38克,入笼上锅用旺火蒸熟即成。

编辑本段石头门坎素包的制作要领:

1.面团要揉匀饧透,揉至表面光滑; 2.卤汁用湿淀粉勾芡不宜太稠; 3.入笼用旺火沸水速蒸,蒸至表面光滑不粘手即可

编辑本段历史

天津市的老百姓很多人都曾美食过“石头门坎素包”,在我市几乎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石头门坎素包”尤其在中老年人的群体中更是名声大振,广大食客人尽皆知。相传“石头门坎素包”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是个有百年老字号的食品。追溯到100多年前的晚清时代,当时的天津市还称为天津卫。由于天津地处华北五大河流汇合点,又濒临渤海湾,所以自古以来内河航运发达。当时这一地区居住着众多的依捕鱼为生的渔民。这些渔民和他们的家属为了祈求海神保佑平安,常去天后宫敬香请愿,他们根据佛教不杀生食素斋不吃荤腥的佛门戒律,吃素斋行善事,于是食素食就成为了他们的习惯,于是就在天津东北角附近的海河边“天后宫”宫南大街对面的一条小巷内开业了一家最早经营天津素食的餐馆“真素园佛素包”,但是由于“真素园”店址临近海河,且又地势较低洼,所以每逢夏季店内时常被雨水灌满,当时的店主为了维持生意不让雨水倒灌,在门口垒起了一道石头门坎放水,这也是当时“真素园”店铺的特有之处。 当时天津卫专门经营素食的餐馆虽有十多家,但颇有名气的有六味斋、

编辑本段藏素园

素香馆、长素园,等几家,其中最有名气的还属“真素园”这一家。当时“真素园”的设备洁净、价格便宜、礼貌待客、服务周到。由其是“真素园”经营的素包,薄皮大馅,用料考究、因此是最受食客们欢迎的食品,为此“真素园”常常是食客盈门爆满。“真素园”在创业者兢兢业业的努力下,生意越来越红火,名声也越来越大。当时已成为了津沽饮食界的佼佼者。自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真素园”吸引了众多津门文化名人前来品味素包。天津近代教育家林墨 先生就是以“真素园”为例,倡导人们用食素的食疗方法保健身体。天津著名教育家、改革家、书法家 严修先生也为“真素园”题写了匾额,题联云:“真是情的元素,素乃谓之本真”。近代名人大书法家华世奎先生,也亲笔为“真素园”题联云:“味甘腴见真德性,数晨夕有素心人。”

编辑本段名人邓庆澜为“真素园”题联云

:“真是六根清净,素无半点红埃。”此外还有言敦源、李容之、朱家宝等几位文化名流,先后也都为“真素园”题写了楹联。这些题联字体潇洒隽永各具特色,既显示了时代书法家的风范,又充分反映出当时“真素园”的盛况空前。前来“真素园”的文人学者、官宦、富豪翕然从立,为一时之盛。“真素园”的鼎盛也曾惊动过清王朝深宫大内的慈禧太后老佛爷。当年慈禧太后来天津天后宫进香,曾御驾亲邻“真素园”御口品尝了美味的素包,老佛爷食后喜形于色,连连称赞“这家的素包味道真好,比御膳房的菜还顺口”。据说慈禧太后回京后也时常回味起天津的石头门坎素包的美味,时常差人来天津买“真素园”的素包回宫进膳。老佛爷时常想起那天吃过的美味素包,想起留给她很深印象的那道高立在店门前的“石头门坎”,于是慈禧太后老佛爷就御赐了“真素园”的店名为“石头门坎素包”,从此“石头门坎素包”的名声也随之越来越大的广泛流传在民间。 从清末到民国初年,天津的素食店已发展到很多家,

编辑本段有的已颇有名气

但在这些竞争者当中“石头门坎素包”仍能保持着不败的地位,主要得益于精湛的制作工艺。在选料方面“石头门坎素包”素包注重营养搭配,以低脂肪、高蛋白为选择用料的标准,选取各地的上等名品为副料,其中有河北的小磨香油、吉林的优质木耳、石门的一级花菜、北京的腐乳和纯绿豆粉皮、及上等的口蘑、人工培植的豆菜、上好的芝麻酱、素白香干、油炸面筋等19种之多。在制作中注重精工细致,讲究不占一点荤腥,且要求薄皮大陷,这就使得“石头门坎”素包吃起来味道纯厚,鲜而不腻,咬劲十足,风味独特非同一般。 “石头门坎素包”的制作工艺并非是父子相传,而是师徒继承。素包的第一代创始人因年代久远已无从可考,有记录的第二代传人是“展华亭”老厨师,他自14岁开始学徒一直经营到解放后的公私合营时期知道89岁终年。在其后是跟随展师父学艺出师后又帮展师父长期制作素包的“叶振萍”厨师,成为了第三代传人。自解放后,“石头门坎素包”选址在鸟市和北马路的东坊楼经营,后因业务兴旺,又在西北角文昌宫增设了分店。虽然“石头门坎素包”旧时的遗迹已不复存,但是那非比寻常的美味佳肴仍然回荡在人间不减当年,同时关于它的一幕幕历史传奇故事,依然萦绕在人们的记忆中。文革期间“石头门坎素包”曾遭受了冲击,之后又遭受了1976年地震中的损坏,使之萧条近十年。1985年天津南市食品街建成开业,当时的市长“李瑞环”同志,下令要求食品街恢复传统风味食品,于是“石头门坎素包”入住了天津南市食品街。当时依然由“石头门坎素包”的第三代传人“叶振萍”先生主持经营,继续沿用传统的调制工艺,始终保持原有的风味。1987年天津市举办群星杯津菜烹饪大赛“石头门坎素包”荣获了群星杯奖。1988年,在日本东京举办的“中国博览会”上“石头门坎素包”大受欢迎,人们争相购买,日本的NHK放送协会、朝日新闻等媒体,纷纷做了专题报道,日本民众称赞“石头门坎素包”为“正宗素食”。

编辑本段1998年

当时餐饮行业一些中华老字号企业纷纷走入了不景气的怪圈“石头门坎素包”也位列其中。当时据有关人士统计:在中华老字号企业中,资不抵债、已濒临倒闭的企业占20%;勉强维持惨淡经营的企业占70%;经营尚好但后劲不足的企业占10%。此时我们初于对中华餐饮老字号品牌的热爱,力排众议毅然接下了这家“石头门坎素包”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我的做法,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持反对意见。因为在人们的眼中接手这样一家老字号企业是在背历史的包袱,根本不会有好的前景。但是我认为“石头门坎素包”是天津老字号的食品品牌,它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它的形成与发展又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而且它来自民间,成长于民间,是我们天津土生土长的品牌,是真正属于我们天津人自己的东西,所以我们有义务保护这一历史遗产,有义务将它做大做强。当时我认为,石头门坎是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传承至今天的,虽然现在它暂时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是它能够成为新一代的食文化的品牌,我对此前景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当时,摆在我眼前的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如何让石头门坎素包重塑往昔的辉煌,是一项很艰巨的历史使命。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如果仅仅让“石头门坎素包”维持现状,不再有任何创新发展的话,那必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必然要遭受淘汰的命运,所以我思前想后,对“石头门坎素包”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我认为它是一个老字号品牌,但它不是驰名品牌,所以它的消费群体目前还只停留在中等阶层,还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一定要对他进行改革,一定要创新,一定要发展。

编辑本段原“石头门坎素包”是按斤出售的

但在这个讲求精雕细的时代,傻大苯粗已不再是餐饮业发展的方向,美食美器才是餐饮业的必须走过的路途。在几经考虑后,我们以蒸售“小笼屉素包”的方式来代替原有的销售惯例,并在素包的加工工艺上进行了大胆严格的改革调整,既要保持原有的风味不变,又要迎合新时代的大众需求的口味。于是我与研发小组的同志们经过多日不懈的努力,又在原基础上,新增添了多种带有石头门坎口味特色的素包、肉包。与此同时我们更是牢记“石头门坎素包”的质量标准,在制作工艺上要,出好皮儿、用好料、拌好馅儿的原则,不断地改革提高制作的工艺水平。不断的攀升的新销售业绩,以充分的回报了我们努力的成果。2000年“石头门坎素包”又荣获了“中华名小吃”的荣誉称号,这就是对所有石头门坎人努力拼搏的赞赏和肯定。 我时常告诫自己,不能够只满足于眼前的业绩现状,要把眼光放长放远,在商业不断激烈竞争的今天,人们对美食的需求越来越向多元化发展,仅仅有了过关的产品尚不足已在竞争中立足,这就要求企业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市场需要,形成快速的市场反应机制。在新时代下要把“石头门坎素包”这个品牌做大做强,就必须将,其文化气息的特色融入其中,要让人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更要品读它那传奇的历史、品味它的浓厚文化气息,因此我们从餐具摆设、店堂装修开始,都进行了统一的精心策划和安排。同时我也要求每一个员工在上岗之前必须熟记石头门坎的历史,这是成为一个合格的石头门坎人的第一步;在服务员,为客人服务,端上可口素包的同时,要向客人介绍“石头门坎素包”的历史由来,要让每一个来过“石头门坎素包”店的食客人人都耳熟能详的熟知“石头门坎素包”的历史文化渊源。我要求每一个员工都做到诚信待客,诚信做人、诚信经营、诚信处事。只有一个讲求重视诚信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市场,赢得发展。现在“追求卓越”已是所有石头门坎人的奋斗目标。21世纪必将是一个注重品牌文化发展的年代,是注重食文化的年代。我们今后要做的不只是要发扬光大“石头门坎素包”这个品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重要的应该是把与之相关的系列产品推向市场,让它们更好的发扬其文化内涵,让他们在新世纪的市场浪潮中存活、发展,让他们更好的为广大食客服务,更好的为人民的身体健康服务。 近来我们根据食客的建议和要求,在“石头门坎素包”的原基础上,我们又研发了,

编辑本段速冻“石头门坎素包”产品

这种素包产品,既满足了那些不能亲自来“石头门坎素包”品尝素包的老先生老太太们的要求,又便于方便了家庭的短期保存,更便于满足那些多年旅居海外、旅居外埠的天津父老乡亲们期盼品尝享受到纯正家乡津味的老传统风味的美食的要求。也能更好的满足这些远离家乡的老人们的思乡念故之情。同时我们把速冻的“石头门坎素包”产品装在小包装箱内发售,非常方便了消费者们的购买和携带。 日月流逝“石头门坎素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客观的历史,过去是历史的行程,现在是历史的延伸,未来是历史的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些历史的遗迹都是“石头门坎素包”的餐饮文化的表现和痕迹。所以餐饮文化在我市历史渊源,流畅不衰。 石头门坎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春秋,作为这个享誉百年的老字号、老品牌的接班人,我有信心接好班。我计划开发连锁的经营方式使“石头门坎素包”由一花独秀发展为万紫千红,装点祖国的美好河山。我坚信在的餐饮界同仁们的支持下“石头门坎素包”一定会更加发展壮大,为我国餐饮文化的美丽乐谱,增添一篇华丽的乐章。

编辑本段现状

天津人爱吃包子,这口爱好培育了天津两个分别以做肉包和素包而着称的餐饮业老字号品牌,一个便是“狗不理”,另一个叫“石头门坎”。 提起“石头门坎”,很多老天津对它感情深厚。这家以经营“石头门坎素包”而着称的餐馆,有着百年的历史。它曾与“狗不理”齐名,但却险遭市场淘汰,在经历10年的沉寂后,百年老字号品牌在不断创新中焕发出新活力。 天津的素食店有很多家,在这些竞争者中,“石头门坎素包”能传承至今,主要得益于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考究的选料标准。在选料上,“石头门坎素包”注重营养搭配,以低脂肪、高蛋白为选择用料的标准。在制作中注重精工细作,讲究不沾一点荤腥,且要求薄皮大馅。 “石头门坎”在创业之初,就以质量上乘而取胜,以口味独特享誉津门。这为品牌的百年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5年,天津南市食品街建成开业,“石头门坎”正式入驻南市食品街。当时石头门坎素包继续沿用传统的调制工艺,始终保持原有的风味。 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天津餐饮业一些老字号企业走入了困境,“石头门坎”也位列其中。部分企业跟不上人们在口味、消费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变化,逐渐被市场抛弃。据当时统计,在这些企业中,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占20%;勉强维持的占70%;剩下的10%经营尚好,但发展后劲不足。 1998年,当时有6年餐饮从业经验、已成功收购4家餐饮企业的张永利,也就是现在的石头门坎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力排众议,接手了濒临倒闭的“石头门坎素包”。 在很多人眼里,接手这样一家老字号企业等于是背上了包袱。但张永利认为,“石头门坎素包”有着上百年的历史,企业品牌有着深厚的根基和积淀,虽然暂时失去了往日的光辉,但经过调整它能够成为新一代食文化的品牌。

编辑本段创往日的辉煌

如何让“石头门坎素包”再创往日的辉煌?老字号如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创新发展,必然要遭淘汰。张永利认定,“石头门坎素包”虽然是一个老字号品牌,但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他决定一定要改革,一定要创新,只有这样才有发展。

编辑本段老店的改革与创新从三个方面逐层推进:

首先是改变销售惯例。老“石头门坎”素包是按斤出售的,但在讲究精雕细刻的时代,美食美器才是餐饮业发展的方向。几经考虑,饭店以销售“小笼屉素包”的方式代替了原有的销售惯例。 其次是品种的创新与丰富。老“石头门坎素包”只有单一品种,就是以豆芽菜为主料,混合了芝麻酱、白香干、面筋、香菜、腐乳等在内的芽菜包口味。张永利与“石头门坎素包”的第三代传人叶振萍及其徒弟一起研究,在保留原有风味不变的基础上,经过创新,发展到今天包括长寿菜、茴香鸡蛋、香椿、胡萝卜等在内的8个品种素包。不仅如此,在菜品上创出养生素菜系列,逐渐形成品种丰富的素食宴席,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要,逐渐形成了以倡导健康饮食为主题的新餐饮文化。

编辑本段第三是注重品牌文化的培养。

一个品牌必须要把文化气息融入其中,这是张永利接手老店最为看重的。天津文化中包含丰富的码头文化、民俗文化等,而“石头门坎素包”这个品牌正是这两种文化孕育而成,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让品牌做大做强,让对美食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的现代消费者所接受、认同并喜欢,着实让品牌的经营者费了一番心思。他们从餐具摆设、店堂装修开始,进行了统一的精心策划和安排。在“石头门坎”,每一个员工在为客人服务的时候,都能适时地介绍品牌的历史文化渊源。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断攀升的经营业绩充分回报了创新者的努力。2000年,“石头门坎素包”再次荣获了“中华名小吃”的称号,张永利也因对“石头门坎”品牌的创新与贡献赢得了“中国餐饮文化大师”的荣誉。 现在的“石头门坎”创新仍然层出不穷。不久前,“石头门坎”素包研发出了速冻系列产品,不仅满足不能来店品尝的消费者的要求,也方便家庭短期储存。小小的“石头门坎素包”已经飞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九. 云南省 保山 腾冲 腾冲白茶

腾冲白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腾冲白茶

腾冲县茶叶协会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 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艺主要晒青,晒青茶的优势在于口感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十. 河北省 衡水 桃城区 丸子串

丸子串

在衡水市民生胡同有家鸡汤豆腐串店,店主以前是在人民路小学摆路边摊的,现在生意做的好有自己的小店和固定的客源。吃豆腐又不长肉,又营养价值丰富,关键是还有鸡汤喝,可以养颜补身。

把鸡骨架清洗一下,然后切成大块,冷水下锅,等水烧开后把水换掉。加入热水大火烧3-5分钟后小火加盖慢炖大概15分钟。把串好的豆腐串放进鸡汤里大火烧开后小火炖20分钟以上(时间越长越好,时间越长豆腐越入味。)期间添水一定要添热水。

吃的时候把牙签拿出来,把豆腐串刷上一点辣椒酱放进碗里,放一点香菜末(一定要加,不吃香菜的可以少放点然后放那里不管他那里。)和蒜汁(蒜捣碎后加一点水放置10分钟就行)、醋(少放一点就可以)、辣椒末最后在浇上鸡汤就可以吃了。

云南昆明特产手串云台山特产手串石头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