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流各镇特产 广西北流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2-21 13:33:26

一. 广西 钦州 浦北 浦北蚕丝

今县境内种桑养蚕盛于明朝中叶和清朝。据《廉州府志》载,当时的归德图(今六艰乡、平睦乡)“各处多种桑养蚕,名为‘归德丝”’。蚕种是“金丝种”,织造的丝绸布细密均匀,柔软轻飘,金光灿烂,衰于民国中期。

解放后,养蚕传统得以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是银丝,主产区是泉水、石、安石等乡,1990年全县产蚕茧510多吨,是广西产茧超万担的五个县之一。

1989年泉水缫丝厂建成投产,年生产能力60吨,产品均为B级、A级。产品出口英、法、美、加和东南亚国家等。

二. 广西 梧州 岑溪 岑溪胶粉

胶粉

市内胶粉生产已有100多年历史,是制作焚化香、蚊香、造木船的原料,也可制造儿童玩具。主产区是大业镇和筋竹镇。用种植的胶树的皮和枝叶加工胶粉。单用胶皮加工成胶粉的称上胶粉,用胶皮、胶枝、胶叶混合制成胶粉称中胶粉。岑溪县木夹社、大业镇白竹村、岑城镇樟木街等线香厂生产的焚化香,品种有黄香、白香、红香、原色香等多种,产品除内销外。还销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港澳地区。单香港地区,1986年销胶粉量367吨。

三. 广西 玉林 北流市 北流荔枝

北流荔枝以果大、色鲜、肉厚、味香甜爽口、耐贮运、不易变色变味、深受顾客欢迎。1994年获国家中联部采购北流桂味作为国礼送朝鲜国家政务院,1995年获“中国荔枝之乡”称号,2004年获广西首个无公害荔枝生产基地认证书,2006年北流“荔宝”牌鸡嘴荔,“顺丰”牌桂味、“荔宝”牌禾荔荔枝分别获广西名牌产品、优质产品称号。

北流市从2002年开始实施“创建广西无公害荔枝生产示范基地县(市)”项目,经过多年的努力,2004年12月,自治区农业厅认定北流市为广西首个无公害农产品(荔枝)生产基地县(市),有52万亩的荔枝生产基地通过了认定。去年该市还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荔枝之乡”称号。

为打响“中国荔枝之乡”的品牌,今年北流市把全面普及无公害荔枝标准化生产作为提升果品质量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价值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荔枝生产的技术和信息,增强果农的信心和质量意识,促使果农按照无公害标准的技术措施进行管护,使无公害生产技术入户进园率达90%以上。今年6月份,北流市顺利通过了自治区检验检疫部门的考评认定,取得出口基地备案编号,获得荔枝、龙眼出口资格,为北流市荔枝、龙眼等水果出口欧洲、美国,直接打入国际市场创造了必要条件。

近年来,北流市通过推广高树换种、回缩修剪、无公害施药等技术,不断推进荔枝劣改优工程,使荔枝由劣改优,桂味、鸡嘴荔、妃子笑等优质品种的种植比例已大大提高,而这些优质品种的果品档次高,竞争力强,一般在市场上鲜销都供不应求,从而在整体上增加市场竞争力。

北流荔枝,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是北流五宝之一,1995年4月,北流市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荔枝之乡”。 远在汉和帝时(89—105),就是进献皇上的贡品,有诗日“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苏轼《荔枝叹》句)。清代多次修订的《北流县志》都著文记述北流荔枝,内云:荔枝腊萼春花,夏至子赤,中有大造荔、黑叶荔、丁香荔、白蜡荔、麒麟荔、冰糖荔、糯米糍荔等。诸品中,佳者,大造荔为最,香醇昧甜;肉厚者,冰糖荔、糯米糍荔最为驰名。前者,肉带虾肉色,糖分高,清香蜜味;后者,其果24个重二斤,核最小的似一粒米大,一般似筷子头大小,单人饱食一顿,其核不过一酒杯。 北流素有“荔枝乡”之称,解放后荔枝生产得到很大发展。现在全县有荔枝172万株,人均2株,有40多个品种,最高产量4000吨。县国营荔枝场拥有荔枝树1.5万株,年产量高达645吨,是目前全国也是东南亚最大的荔枝场。

北流荔枝质好、量多,以果大,皮薄,肉厚,核小,甜香而闻名遐尔,但从树上摘下来的荔枝, “一日色变,二日味变,三日色香味俱变”,不便于储存和运输。因此历来除一部分荔枝鲜食外,其余大部分均加工成荔枝干或罐头,远销海内外。北流中和村有一棵硕大无朋的荔枝王,覆地数亩,枝繁叶茂,远观亭亭如盖,云蒸霞蔚;近睹树根如虬龙环绕,数人合抱不过,丰年一树产果万斤。而灵山则有不少千年古荔,为世所珍。广西荔枝品种之多,不胜枚举,桂味、丁香、糯米糍、糖驳、六月红、妃子笑、大造、古凤、禾荔、黑叶、绿带、玉麒麟、状元红、火山、八宝香、甜岩、金钟……其间不乏上佳品种,如北流的大造,历史悠久,食之千年不厌;桂味核小如米,饱餐一顿,吐核不满一小酒杯。

四. 广西 玉林 北流市 六地坡梅菜

六地坡梅菜是北流有名的农业,在两广、海南、港澳地区甚至东南亚等地享有盛誉。

六地坡梅菜是选用上好的大肉包心芥菜(潮菜)、火筒菜,采用传统方法腌制加工而成,色泽棕黄,芳香浓郁,味道鲜美,口感脆嫩,含丰富的膳食纤维、蛋白质及镁、锌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降脂、消滞健胃等保健功效。老少咸宜,是家常便宴及馈赠亲朋的佳品。每当秋冬时节,在六地坡村,看到最多的便是一丘丘、一垄垄平整得像绿地毡一样的潮菜、火筒菜地。微风吹来,波浪般起伏。因此六地坡又是北流有名的梅菜村,全市大约30%的梅菜产自这里。

作为一道品牌名菜,六地坡梅菜对气候的要求较严,一般在秋后入冬时分种植,以施用农家肥为主,收成后经特别的工艺腌制而成,稍加晒干即可,既环保又可长久贮藏。外观色泽金黄,有少量盐分淅出,手感柔软,闻之有独特的芳香,食之清脆爽口。性不寒、不热、不湿、不躁,还有良好的消滞祛湿,促进消化等治疗保健功能,又被称为健康菜。

五. 广西 桂林 全州 桂北腊肠

腊肠俗称香肠,是指以肉类为原料,经切,绞成丁,配以辅料,灌入动物肠衣经发酵、成熟干制成的肉制品,是我国肉类制品中品种最多的一大类产品。腊肠可分为三大类:生抽肠,又名“白油肠”;老抽肠及鸭或猪肝肠(统称润肠)。

桂北腊肠是其代表。桂北腊肠是以猪肉为原料,经切碎或绞碎成丁,用食盐、硝酸盐、白糖、曲酒、酱油等畏料腌制后,充填入天然肠衣中,经晾晒、风干或烘烤等工艺而制成的一类生干肠制品。

贮放腊肠,如放冰箱内,通常可保存鲜味3个月左右。

生产制作

一般做法

原 料:猪肉(后臀肉去皮),猪小肠.盐,味精,花椒,胡椒面,辣椒面,白酒,糖。

制作过程:

1:将去皮猪肉用温水洗净,将肉表面的水漓干,把肥瘦肉分开,分别改成1CM的肉丁,在分别装入不同的瓷灌里。

2:依照个人的口味分别放入盐,味精,花椒,胡椒面,辣椒面.白酒,糖等作料,搅拌均匀,盖上盖子腌制8--10个小时. 由于瘦肉容易进味,肥肉油腻,往往肥肉先腌制1--2个小时。

3:在腌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做肠衣.将小肠用温水加少量的盐或者碱清洗,但盐和碱不宜放的太多,那样会使小肠变脆,在我们刮肠的时候容易破坏.清洗之后把小肠放到平硬的地方,用不锈钢直尺或者餐刀用均匀力道把小肠由上而下刮净,直到挂至好象要透明了,在开始用水里外冲洗,冲洗干净后篱水,这样肠衣就做好了。

4:将腌制好的肥瘦肉混合搅拌均匀,用肠衣一端套住漏斗,把搅拌好的肉灌入肠衣内,灌满整根后,先用细绳将肠衣底端扎紧,然后用手揉捏肠体,使罐好的肠体粗细均匀.切记不能灌的太满,这样在以后晾晒过程中会暴烈,也不要太松或者留有空气,那样等到腊肠成型时候不好看.将灌好的肠体每隔10--20CM用细绳扎成一小节,每个小节的底端用针扎个小洞洞,把多余的水和空气留出去,之后拿出去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暴晒3--4天,在挂到通风的高处.一般是屋檐下风干.一般需要15天左右,这样腊肠就制作成功了!

优质腊肠做法

优质腊肠色泽红艳,间有白色夹花,滋味咸口带甜,细品时芳香浓郁。

一、配方 瘦猪肉90公斤、白砂糖5公斤、肥猪肉10公斤、精盐3公斤、味精200克、白酒750克、鲜姜末(或大蒜泥)150克。

二、制法

l、切丁:将瘦肉先顺丝切成肉片,再切成肉条,最后切成0。5厘米的小方丁。

2、漂流:瘦肉丁用1%浓度盐水浸泡,定时搅拌、促使血水加速溶出,减少成品氧化而色泽变深。2小时后除去污盐水,再用盐水浸泡6-8小时,最后冲洗干净,滤干。肥肉丁用开水烫洗后立即用凉水洗净擦干。

3、腌渍:洗净的肥、瘦肉丁混合,接比例配入调料拌匀,腌渍8小时左右。每隔2小时上下翻动一次使调味均匀,腌渍时防高温、防日光照洒、防蝇虫及灰尘污染。

4。皮肠:盐、干肠衣先用温水浸泡15分钟左右,软化后内外冲洗一遍,另用清水浸泡备用,泡发时水温不可过高,以免影响肠衣强度。将肠衣从一端开始套在漏斗口(或皮肠机管口)上,套到末端时,放净空气,结扎好,然后将肉丁灌入,边灌填肉丁边从口上放出肠衣,待充填满整根肠衣后扎好端口,最后按15厘米左右长度翅结,分成小段。

5。晾干:灌扎好腊肠挂在通风处使其风干约半月,用手指捏试以不明显变形为度。不能曝晒,否则肥肉要定油变味,瘦肉色加深。

6。保藏:保持清洁不沾染灰尘,用食品袋罩好,不扎袋口朝下倒挂,既防尘又透气不会长霉。食时先蒸熟放凉后切片,味道鲜美。

主要功效

腊肠可开胃助食,增进食欲。

六. 广西 玉林 北流市 樟木豉油膏

樟木豉油膏远近驰名,是由于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1、只用黑豆与糖熬制而成,不加香料,乌黑油亮浓香。

2、咸淡适宜,易溶解、不粘锅,无焦味。用来煮肉则味透肉心。煮鱼则除腥味。

3、长期保存油润如初,不发霉,不变味,不回潮,不稀烂。樟木豉油膏的特色,与选择制作工艺有密切的关系。选用小珠黑豆中有光泽、饱满、皮薄、颗粒均匀者为主料。制作流程如下:先把黑豆置锅中加水熬煮,待豆烂取出,摊在筛上,厚度为2-3厘米,移置发酵室,分层叠放。此时要注意调节发酵室的温度,适合酵母菌的快速繁殖;待烂豆充分自然发酵后,取出,洗去豆面的霉毛;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糖、盐熬出浓汁,捞出豆渣,继续以文火熬煮,浓缩成膏;冷却后,舀入容器中。

七. 广西 桂林 全州 全州大蒜

全州大蒜尤以“蒜乡”枧塘出名,有五、六百年的种植历史。以蔸大苔粗,衣薄肉厚,味辛性温、香辣脆嫩著称,具有保健防病抗癌,降血脂、胆固醇,下气消食,除风破冷,解毒散痛等特异功效。尤其是独蒜,香辣可口,堪称蒜中精品。蒜苔不长不短,白嫩青脆,运销俄罗斯、日本和东南亚等国。

八. 广西 百色 靖西 靖西茶叶

茶叶在市内化峒、地州曾有些群众种植,因加工技术落后,交通不便,销路不大,解放前夕人工茶园已濒临灭迹,仅有少量散生。1981年县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脱贫致富的新兴项目, 开始引种白毫茶和大叶青茶,直播试验300亩,获得成功,此后不断扩大。1988和1989年又在县城和同德、龙邦、地州等地建茶厂。市内茶叶品种有白毫茶、云大绿茶和红碎茶等3个产品, 其中红碎茶经自治区农牧渔业厅组织区茶科所、区外贸厅、区农垦系统、区土产公司等7个单位茶叶专家实地鉴定,具有浓度高,香气好等特点,内质总分达113分,比世界上最好的茶叶(肯尼亚茶) 的内质还多9分。产品销往区内外并供出口,已被正式列为全国30个优质茶基地和广西红碎茶出口基地之一。全市19个乡镇有17个乡镇种植,主产地为地州、同德、龙邦、安宁等乡。

九. 广西 桂林 全州 石塘生姜

石塘生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味辣、皮薄、肉嫩、鲜脆”是全州石塘生姜的特点,作为“全州三辣”土品之一,以“五指姜”为上品的石塘生姜每年上市时都能热销一空,甚至远销湖北、广东、福建以及东南亚等国内外市场。

近年来,随着标准化生产新技术的引入,石塘生姜从产量到品质都有了提升,带动了全州全县的产业辐射。今年,全州县生姜种植面积2.85万亩,生姜产量12万吨,平均售价6000元/吨,产值达7.2亿元。“石塘镇种植效益得到提高,也辐射带动了安和、两河、凤凰等周边乡镇规模化种植石塘生姜。种生姜已经成为了当地农村经济的重要项目之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现辖行政区域。

《全州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石塘生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通知》全政发〔2016〕50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石塘生姜》(草案)

(当地种植户供图)

十. 广西 百色 田阳 百色番茄

百色番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广西百色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番茄是百色市主要茄果类蔬菜品种,很久以前就有种植,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种外来杂交品种。百色番茄产业化兴起源于1984年在百色市田阳县田州镇兴城村利用冬闲水稻田冬种番茄,实现 “稻-稻-番茄”一年三熟,从此带动百色市秋冬季番茄大规模种植。品种由大果番茄发展今天大果番茄、水果型樱桃番茄并存,红色、黄色、紫色等多种果色并存的全国秋冬番茄主产区。近年来,百色市蔬菜种植面积12万公顷,产量360万吨,其中番茄近2万公顷,产量80万吨,成为我国主要的“南菜北供”基地。

地域范围

百色番茄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04°58′~107°54′,北纬22°54′~24°52′之间,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行政区域内的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德保县、靖西县、那坡县、凌云县、乐业县、田林县、隆林县、西林县等12个县(区)的78个乡镇,963个行政村。百色番茄种植保护区域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以秋冬季种植为主,稻-稻-菜(番茄)或稻-菜(番茄)水旱轮作露地栽培方式生产的百色番茄,品质天成,保持番茄自然生长特有的自然风味和品质,风味独特,果形、果色俱佳。 (1)外在感官特征: 百色番茄品种较多,主栽品种品质外在感官特征进行描述如下: 千禧:樱桃番茄,果实椭圆形,果色鲜红,口感脆、清甜,果实较硬,耐贮运,品质优。 红妃6号:樱桃番茄,果实椭圆形,果色大红,甜酸适中、口感好,果硬,耐贮运,品质优。 金币:樱桃番茄,果实短椭圆形,金黄色,有光泽;果肉橙黄色,脆甜可口;果实硬,耐贮运,品质优。 艾比利:大果型番茄,果实高扁圆形,淡红色,口感好,果实硬,耐贮运,品质优。罗拉:大果型番茄,果实高扁圆形,深红色,口感佳,果实硬,无青肩,耐贮运。 (2)内在品质指标:百色番茄基地通过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要求,农药残留量符合《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茄果类蔬菜等55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的通知》(农办质〔2013〕17号)中茄果类蔬菜检测项目限量。

广西北流有什么特产值得带广西北流特产必买清单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