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特产鸡爪麻花哪家最好 河南贡麻花哪个牌子的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31 20:40:36

一. 陕西省 商洛 商南县 油茶泡麻花

油茶看似简单,可制做过程非常麻烦。先用上好的小麦粉加食用素油及调料炒制面粉。火候掌握很关键,火小,不容易熟,火大,又容易炒糊。所以火要适中,且不停的翻炒,在炒制过程中,面粉被油滚成一个个的小油团,小油团很好吃哦,一般人是炒不出小油团的。一锅炒面往往得炒上好几个小时才能炒熟。面炒好后就是制作油茶啦。先把炒好的面粉用凉开水兑开,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开水不停的搅拌,在搅拌的同时加热,配上芝麻,杏仁,黄豆,花生等配料,油茶就做好了。

麻花就更麻烦了。头天晚上就得将做麻花的面和好,揉到,加料。醒到第二天的早上,搓、扭、下油锅炸熟。麻花做成了,下到煮好的油茶中,就叫油茶麻花。

吃麻花油茶者,老人,孩子比较多,一 是易消化,二是养人,三是便宜。小麦面粉养肠胃,增力气,使人肌肉结实。芝麻益肺气,通利口鼻。黄豆高蛋白,利肠,杏仁解毒,发汗,下气,花生补血。麻花在油茶中这样一泡,绵软,可口,油茶芳香,芝麻、杏仁,黄豆,花生干果特有的香味,使人能一口气喝上两大碗呢!

二. 河南省 三门峡市 陕州区 大营麻花

三门峡大营麻花,源于陕县大营村。相传很久以前,大营一带毒蛇横行,人们为了诅咒,每年阴历二月二,家家户户把和好的面拉成长条,扭做毒蛇尾状,油炸后吃掉,称之为“咬蝎尾”,久而久之,这种“蝎尾”就演变成今天的麻花。麻花以含水量多少,又可分为软、硬两种。初期,大营制作的麻花全为“软面型”。十九世纪中叶,大营有新创“硬面”麻花。解放后,大营麻花经过改良和提高配料,形成了独特的风味。这种麻花长尺许,久放而不干,营养价值很高。1958年,-总理视察三门峡,品尝后风趣的说:“这麻花没有牙的人也能吃哦”。

三. 江西省 南昌 青山湖 石头街麻花

一百多年前,南昌市石头街上有个小店铺,每天门庭若市,顾客盈门。这就是遐迩闻名的“品香斋”麻花店。这家徐氏夫妻店,店面不大,干净整洁,生产的蛋黄麻花精细小巧,状如双龙盘绕,颜色金黄油亮,味道酥香爽口,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在南昌市众多的麻花店中,徐氏的牌子最响,生意最好,人们常常远道而来,争相购买。“品香斋”就这样逐渐发达起来。后来店铺也从“石头街”那条偏僻狭窄的小巷搬到了中山路闹市地段,发展成工厂化专业性生产。由于仍旧领先手工精细细搓,保持了原有的风味和特色,至今仍得人们喜爱,大家惯称它为“石头街麻花”。石头街麻花以配料考究,制作精细,揉搓均匀,功夫独到而著称于市。它选用精白面粉,一级白砂糖,上等清油等优质原料,每生产一百斤麻花,要在料里掺进八斤新鲜鸡蛋黄。反复揉搓,直到面料均匀,然后搓成麻花。煎炸时,油要多,火要文,油温严格控制在七成。这样做成的麻花油生、糖实、个小、型美、色润、香甜、酥松、爽口。许多来到南昌出差、探亲访友和旅游观光的客人纷纷慕名前来购买。

四. 河南省 商丘 民权 贡麻花

贡品麻花出于河南省民权县麻花庄,已沿传二百余年。县志记载:清乾隆南巡至黄河渡口,阵风飘香,见路舍一翁烹麻花,芳香四溢,欲食之。随士奉与皇上品尝,香酥味美,赞入御膳。地方吏闻之,作贡品进献,受赏,钦封“麻花庄”。

贡麻花被人们誉为“面食上品”,不仅荣获国家专利,而且还受到国家商业部、国家民委的表彰。并多次在各类评比中获奖。 1999年在京九食品展销会上获得“金奖”,2000年被商丘市人民政府认定为“传统风味名优小吃”称号,2002年元月获“中国专利博览会金奖”、“法国科科技质量监督评价委员会金奖”。被中国对外贸易部向欧盟市场推荐为高质量产品,目前经沈阳盛京贸易进出口总公司丹东公司销往朝鲜及南韩,打入国际市场。

贡麻花系小麦精粉、精炼植物油和十几种调料沿祖传秘方手工烹制而成,具有“吃着香酥脆,点燃亮似灯,久存质不变。遇水软而松”的特点,为补养身体、差旅携带和馈赠亲朋好友的上乘佳品。

五. 山西省 忻州 繁峙 繁峙麻麻花

麻麻花,又名山葱花、野韭花、贼麻花,摘麻花,天香花,崔面花,乍蒙花,贼贼面,茶麻花。它分布于内蒙古、东北、华北地区,野生于山中向阳半坡地带,当年有雨,才开花,结籽。因为野生,所以麻麻花天然、绿色、稀有。

食用油加热至180度左右,放入麻麻花,味道奇香,让人食欲大开,是晋北、华北地区搁锅面,炝锅稀饭,炒菜、火锅、面食、拌凉菜的上等调味品。细叶韭以鳞茎数枚聚生,近圆柱状;鳞茎外皮紫褐色、黑褐色至灰黑色,膜质,常顶端不规则地破裂,内皮带紫红色,膜质。叶半圆柱状至近圆柱状,与花葶近等长,粗0.3-1毫米,光滑,稀沿纵棱具细糙齿。花葶圆柱状,具细纵棱,光滑,高10-35(50)厘米,粗0.5-1毫米,下部被叶鞘;总苞单侧开裂,宿存;伞形花序半球状或近扫帚状,松散;小花梗近等长,长0.5-1.5厘米,果期略增长,具纵棱,光滑,罕沿纵棱具细糙齿,基部无小苞片;花白色或淡红色,稀为紫红色;外轮花被片卵状矩圆形至阔卵状矩圆形,先端钝圆,长2.8-4毫米,宽1.5-2.5毫米,内轮的倒卵状矩圆形,先端平截或为钝圆状平截,常稍长,长3-4.2毫米,宽1.8-2.7毫米;花丝为花被片长度的2/3,基部合生并与花被片贴生,外轮的锥形,有时基部略扩大,比内轮的稍短,内轮下部扩大成卵圆形,扩大部分约为花丝长度的2/3;子房卵球状;花柱不伸出花被外。花果期7-9月。

六. 天津市 津南区 天津十八街麻花

主料有面粉、花生油和白糖,再加桂花、青梅等十几种小料。需要10道工序发肥、熬糖、配料、制馅、和面、压条、劈条、对条、成型和炸制。好吃,又美观。颜色棕黄,不生不焦,由十根细条组成,内夹各种馅,拧成三个花,犹如妙龄少女的一条长辫子。它酥脆香甜,胜似酥糖,进嘴就酥,越吃越好吃,连牙口不好的老年人也非常喜欢。

七. 湖北省 恩施州 恩施市 鸡爪黄连

黄连是毛莨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又名味连、雅连,因外形酷似鸡爪,又被称为鸡爪黄连。恩施市是全国著名的黄连产地之一,故素有"黄连之乡"的美称。

八. 河南省 商丘市 睢县 张家烧鸡

睢州张家烧鸡(suizhouzhangjiashaoji)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经久不衰。张家烧鸡采用祖传秘方制做,做法分杀、沾、清、干、油、煮六道工序,佐以丁香、桂皮、砂仁等十二种名贵中药和香料。出锅的烧鸡色泽鲜亮、味道清香、食而不腻,在豫东历来享有“张家烧鸡三月香”的美称。1986年北京市长陈希同邀请睢州张家烧鸡的传人张老太太(名陈乃芝)去北京传授技艺,并亲自操作带徒弟。张家烧鸡已在北京安家落户,深受国内外游客的欢迎。睢县张老太烧鸡

睢州烧鸡,是地方名吃,已有200年的历史了,由张家祖传,传到张老太,已是第六代传人。张老太做烧鸡讲信誉,赢得了众人好评,于是慢慢就把张家烧鸡叫做张老太烧鸡。张老太真名叫陈乃芝,不过外人都知道她叫张老太,因为她是张家烧鸡店的主妇,担负着掌握技术又是老板的角色,她亲手加工的烧鸡,在豫东盛名不衰。睢州张老太烧鸡,采用祖传秘方,做法经杀、沾、清、干、油、煮六道工序,配以十二种中药和香料,成品达到透烂爽口,食而不腻,回味无穷,素被称为豫东名吃,享有“张家烧鸡三日香”的美称。

九.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麻花炒羔蟹

麻花炒羔蟹

“麻花炒羔蟹”酸辣可口,风味独特。

配方:羔蟹1000克,麻花50克,泡椒20克,姜、葱各5克,泡椒油20克,料酒10克,色拉油2000克(实耗50克),精盐、鸡精、胡椒、白糖、吉士粉适量。

制作工艺:将羔蟹宰杀洗净,用料酒腌制2分钟,沾吉士粉待用;炒锅注油上火,待油温升至六至七成时,下入羔蟹至金黄色捞出:锅留油少许,放入泡椒、姜片、葱节煸出香味后,放入羔蟹,加入盐、鸡精、料酒、白糖、胡椒,加入高汤炒如味后,放入麻花翻炒均匀,淋入泡椒油起锅装盘即可。

十. 北京市 顺义区 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很受百姓欢迎,它的制作比较麻烦。

在事先将矾、碱、红糖、糖桂花放在盆内用温水溶化,再将面粉倒入和均匀,和好后挫长条盘起来饧一会儿,然后揪成40克一个的小剂。将麻仁用开水拌起来,将小剂粘上拌好的麻仁,挫成10厘米长的小条码在盘中,码3至4层再饧着。饧好后,拿起两小条用手挫成均匀的长绳条2根,对头折两个来回成8根,两头捏在一起,成两头尖、当中大的枣核形或扇形状,用油炸熟即成。炸时锅内花生油五成热,拿着馓子麻花的捏头处,将坯子下入油锅来回摆动使其定型,待坯子稍硬挺后,整个入油中炸,炸成棕黄色即成。

馓子麻花颜色棕黄,质地酥脆,香甜可口。

馓子麻花是用发酵面揉拧成麻花形,炸制而成,是遍及全国各地的小食品。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代将麻花、馓子作为寒具的代表,寒食节禁火之日,多食此品。据《续晋阳秋》载:“桓灵宝好蓄书法名画,客至,常出而观。客食寒具,油污其画,后遂不设寒具。”据此典故可知寒具是油炸食品。唐韦巨源《食单》载:“巨胜奴—酥蜜寒具”。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曰:“寒具,冬春可留数月,及寒食禁烟用之,故名寒具。”到了清代,据御膳房食单载:“乾隆十九年()1785三月十六日总管马国用传,皇后用野意果桌一桌十五品。”其中就有“发面麻花”作点心。大约从清代起将是麻花、馓子分立,麻花较硬而粗,馓子细而散也。但都是油炸食品。著名的天津桂花发祥麻花,就是用发酵面加芝麻、青梅、糖姜、桃仁等果脯,经过搓拧,油炸而成。但也有称为“馓子麻花”者,如天津的王记剪子股麻花,就因条散而不乱,麻花肌不拧紧在一起而得名。

河南民权特产贡麻花商丘麻花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