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特产线上店 黔西南州特产送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07 17:20:48

一. 贵州省 黔西南州 普安县 牛干巴

牛干巴是回族最主要的阉制肉制品,其味道独特、营养丰富,为各族群众所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牛干巴这昔日的“富贵菜”也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颇有特色的风味食品。

牛干巴的制作工艺简单,取肥壮的牛肉(以黄牛为主)根据人们的口味配盐、花椒、胡椒、八角、草果(这四种配料均应打成粉末状),用手揉搓待盐味调料入肉后,密封15至20天,然后取出经凉晒而成。制作牛干巴的时节主要为冬季。

牛干巴可以煎炒或蒸食,也可加入莲花菜等蔬菜炒,一般不需要再添加盐或其他调料。

由于牛干巴是阉制品,没有经验的人很难凭肉眼识别好坏、真假。因此建议人们在购买时一定要选择清真风味即由回族加工生产的,因为回族食用的牛肉必须是由阿訇宰杀活牛而来,回族忌食用未经阿訇宰杀的牲畜。这就从根本上保证牛干巴原材料无问题。且回族制作牛干巴的工艺比较传统,除上述的花椒等几种调料外,不会再添加其他化学原料

二.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兴义市 兴义石斛

兴义,原名黄草坝,因盛产黄草而得名。

黄草,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兰科石斛属植物。石斛属是兰科植物中的一个大家族,全世界约产1000种,广泛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至大洋洲。中国产石斛属植物75种2变种,主产秦岭以南诸省区,尤以云南南部种类最多。贵州省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统计,全省产石斛属植物22种1变种,黔西南产19种,兴义市产16种以上,分别是细叶石斛、罗河石斛、叠鞘石斛、流苏石斛、束花石斛、紫瓣石斛、美花石斛、齿瓣石斛、兜唇石斛、玫瑰石斛、铁皮石斛、盘江石斛、钩状石斛、勐海石斛、重唇石斛、细茎石斛等种类。石斛属植物按照茎的粗细不同被加工成中药材后,民间常分为大黄草、中黄草和小黄草,每一类中都有多种原植物。解放前,兴义市石斛收购的最高年产量达35担(每担约50kg)。解放后,1951年收购的黄草.jpg黄草达30多担,1964年上升到50多担,“文革”期间年收购量为20多担。在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据有关人士介绍兴义的石斛植物随处可见,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石斛植物在自然界中仍然可以找到,并有初步的人工栽培,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由于石斛用途的拓展,新药的开发,石斛的市场需求量加大,各地均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进行大量收购,由于带兜采集等不合理的采收方式,野生石斛资源急剧下降,造成资源快速濒危,首先是黑节草(铁皮石斛)告急,其次是金钗石斛(石斛)在兴义消失踪迹,再就是小黄草(美花石斛、粉花石斛)罕见。黄草原植物一种一种地变为濒危植物种,以至被列入国际濒危植物(禁止贸易)的名单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

石斛在《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收载的原植物有金钗石斛、环草石斛(美花石斛)、马鞭石斛(流苏石斛)、黄草石斛(束花石斛)、铁皮石斛5种。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的植物化学家和药物化学家对石斛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石斛原植物中的5种植物的化学成分是各不相同的。金钗石斛是唯一含有石斛碱的一种植物,铁皮石斛含石斛多糖较为丰富,环草石斛则含石斛宁、石斛宁定等成分,马鞭石斛则含豆甾醇类及谷甾醇类等等,药源混用实际上是不妥当的。石斛属植物开发的药品较多,南京金陵制药厂的“脉络宁注射液”以金钗石斛作为原料药,浙江天皇药业公司生产的“铁皮枫斗胶囊”、“养阴益气胶囊”等以铁皮石斛为原料药,石斛属植物生产的20多种成药产品中,多以金钗石斛和铁皮石斛作为主要原料,以美花石斛(小黄草)作为主要原料的药品未见有报道,其开发利用的途径相对较少。

石斛属植物除药用价值外,国内还用来生产保健品,如“铁皮枫斗晶”、“石斛鲜露”等产品,分别利用铁皮石斛及金钗石斛作为原料。民间用美花石斛(小黄草)之叶来杀蛆灭蝇。石斛还具有重要的花卉价值,泰国国内有2800多个专业兰场生产兰花出口,1996年创汇达8200万美元,其中石斛兰占有较大的比重。兴义市石斛资源中的束花石斛、细叶石斛、流苏石斛、美花石斛、钩状石斛,玫瑰石斛等均为重要的花卉资源,具有开发利用价值。束花石斛的花大,花被肥厚、花期长,可作切花材料。细叶石斛的茎似紫竹,叶似竹叶,花为兰花,花色金黄,故在十九世纪《兴义府志》中有“紫竹兰”之称,兼容了竹兰之美。黄草,各个种的经济价值也是不相同的,尤以铁皮石斛的经济价值为高,以铁皮石斛加工而成的“西枫斗”,国际市场价格为每公斤1300美元。“龙头凤尾型铁皮枫斗”国际市场价格为每公斤3000美元。铁皮石斛鲜植物的价格在兴义市场售价也达每公斤200元。其次是金钗石斛,其价格为每公斤10多元到30元左右。第三为小黄草(美花石斛),每公斤价格为8至15元,产量-格也低,传统种植的经济效益较差。以上三种石斛中以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的栽培价值较大,应用价值较广,种植的经济效益较好。

兴义是贵州的石斛之乡,具有最为丰富的石斛种类资源,黄草坝的美名已作为历史,黄草资源的现状令人堪忧,种质资源的保护已极为重要,若不及时采取原产地及迁地保护措施对种质资源加以保护,黄草坝的美称将会名实不符,石斛药材也将无处可采。

贵州黔西南、黔南和黔北的赤水和习水均为贵州的热区,是发展石斛种植的最佳生态区域,若采用合理的开发方式,既有资金投入,又有地方技术保障,石斛资源的开发将会变成一个很有希望的效益型产业,将会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 贵州省 黔西南州 贞丰县 顶坛花椒

顶坛花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顶坛花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贵州顶坛花椒,顶坛青花椒属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以其颗粒硕大、麻味纯正、清香扑鼻、颜色青绿,含有人体必须的

VB1、VB2、VE等维生素类黄酮、镁、铁、锌、硒等微量元素及亚麻酸、亚油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重要调味品、香料及木本油料树种。

贵州顶坛花椒基本信息

学名:Top Chinese prickly ash green food

英文名:Pricklyash Peel

科名:芸香科 Rutaceae

贵州顶坛生态习性

顶坛青花椒植株较小,根系分布浅,适应性强,可充分利用荒山、荒地、路旁、地边、房前屋后等空闲土地栽植。山地建椒园,一般光照充足,排水良好,产量高,品质好。在山坡地中下部的阳坡和半阳坡,平缓地、梯田坎边、土壤疏松、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石灰质土也是栽植花椒的好林地。 喜光,适宜温暖不太湿润及土层深厚肥沃壤土、沙壤土,萌蘖性强,耐寒,耐旱,抗病能力强,隐芽寿命长,故耐强修剪。抗干旱但不耐涝,长期积水地带可致死花椒树苗。

贵州提出顶坛花椒形态特征

顶坛青花椒的特征与识别顶坛花椒是竹叶椒的一个变种。常绿灌木,高2~2.5m,稀4~5(7)m;茎枝多锐刺,刺基部宽扁,红褐色,小枝上刺水平抽出,叶轴无刺,小叶背面均无小刺;小枝、叶及嫩枝均无毛或偶有柔毛;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3~11片,少数多至5~11片,翼叶明显,宽处约2—3mm;小叶在叶柄上对生,通常披针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4—9em,1.5~2.5Cm,干后叶缘向背面明显反卷,顶端中央一片小叶最大最直,基部一对小叶最小;叶面稍粗糙,上面深绿色,背面青绿色,粗糙,边缘有不规则之疏离小钝齿,齿凹处常有一油腺;主脉在叶上面下凹,侧脉不明显,在叶背面中脉明显隆起,侧脉纤细;小叶叶柄短约lmill或无。聚伞状圆锥状花序腋生或同时生于侧枝之顶,长短差异较大,约2~7cm,多花,有小花20一40(60)余朵;花被片6~8片,卵状三角形,顶端钝尖,长约1—1.5mm;雄花的雄蕊4—6枚,花丝细长,明显超出退化雌蕊,花药圆点状,药隔顶端过1天后变为黑褐色的油点;不育雌蕊凸起,顶端微裂成弯曲的柱状;雌蕊有心皮2个,背部近顶侧各有1个油点,花柱斜向背面弯曲,不育雄蕊短线状,早落。果熟时果皮多为橄榄绿色,少有紫红色者,果皮上有明显凸起的圆点状油腺数个;单个直径约4—5mill,干后开裂,内果皮淡绿色;种子直径2—3mm,种皮黑色,角质,有光泽。花期3—4月,果期7—8月。

贵州顶坛外形与感官特征

一是花椒树冬天不落叶,四季常绿;二是顶坛青花椒经过长期自然淘汰和人为选择,形成了一个青叶椒的新变种。与竹叶椒原品种相比较,叶片的叶轴及小叶稀刺或光滑无刺,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或同时生于侧枝之顶,长短差异较大,约2—7cm,小花数目较多,果熟时果皮常为橄榄绿色,果皮上有明显凸起的圆点状油腺,长有油苞,富含挥发油,香味浓烈,油多味麻,具有“吃在口里,麻在嘴上,热在身上但不上火却凉在心头”的特点,

贵州顶坛花椒分布和生长环境

顶坛青花椒是贵州、四川、重庆云南、广西、湖南地区特有的经济植物 , 受其独特地形、地貌、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口感 , 历来以“香味浓、麻味重、产量高“而著称 , 迄今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 。由于其具有喜钙、耐旱、水土保持效果好等特点 ,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 目前是该地区主要的水土保持经济树种 , 因此 , 科学、合理开发利用顶坛青的这些特色资源 , 将生态重建与花椒基地建设有机结合 , 将对缓解这些地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人口压力巨大的矛盾 ,... 培养和壮大花椒产业和产业竞争力 , 改善地区生态、发展社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顶坛花椒原产地及发展史

顶坛花椒原产地:贵州省兴义市贞丰北盘江镇顶坛片区叫报功寨组29号人家姓冉名叫冉茂材的从1990年开始培育种子育苗逐渐改变花椒变种后来整个顶坛片区都种上了这个品种的花椒。

1991年称贵州贞丰县为“中国花椒之乡”,贞丰县北盘江镇顶坛片区属生态系统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区。1992年以来,贞丰县委、县政府决定以碱石漠化严重的顶坛片区为试点发展花椒产业,顶坛青花椒的原产地顶坛青花椒茂材苗圃基地里每年都销售三百多万株顶坛青花椒苗圃出去,从而引导了农民种植花椒致富,在石旮旯里求生存。2007年,贞丰县的花椒产量达11000吨,产值达1.2亿,花椒生产由原来老百姓房前屋后零星种植向基地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县已种植花椒15.3万亩,已挂果6万多亩,花椒生产已成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石漠化治理的重要举措。 靠种花椒,顶坛片区4个村实现了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水土流失防治率达94%,土地石漠化治理率达92%。昔日岩石裸露的云洞湾村, 被授予“全国绿化千佳村”荣誉称号。为此,2007年12月31日,贞丰县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花椒之乡”称号。 随着顶坛花椒知名度的提高,市场上冒充顶坛花椒、顶椒的产品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顶坛花椒的声誉和当地农民的利益,给“顶坛花椒”品牌创建也带来不少威胁。为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培育知名品牌,做大做强顶坛花椒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贞丰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在2001年成功注册“顶坛”商标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掌握大量事实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支持有关部门申请“顶坛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通过多年努力,日前,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顶坛花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也是黔西南州首个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序列的名特优农产品。

顶坛花椒产于被誉为“中国花椒之乡” 贞丰县北盘江河谷地带。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小小花椒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据统计,至2008年,全县花椒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产量1.1万吨。产值1.5亿元。核心产地顶坛片区单花椒一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000多元,云洞湾村年人均收入则高达30000多元。

贵州顶坛花椒栽培管理

花椒树栽植方法花椒树栽植方法应因地制宜:一般建园要坐北朝南。行距3米,株距2米,每公顷可栽850多株。考虑到花椒园产量和花椒采收期早晚搭配,花椒各品种成熟期的早晚要配置好。栽前要预先挖好定植坑。坑挖60厘米见方,上面表土放左边,下面生土放右边。表土加肥料,回填到坑底。生土填到上头,便于土壤熟化。栽植深度要照苗木原土痕栽。太浅了不抗旱,太深了不发苗。栽植方法要推广“三埋二踩一提苗”栽植法。这些细小环节,对花椒树以后生长影响很大,栽植时要特别引起注意。顶坛花椒园株行距图,顶坛花椒园株行距花椒栽培,建园行向株行距。栽植密度要合理,株距要小行距大。每公顷可栽九百四(株),行向坐北朝南行。行距四米至五米,株距二米或三米。平地要多栽,山地椒园适当稀。 栽培花椒先挖坑—坑深30十(厘米)分两层,上层表土放左边下层生土放右边,/:层表土加肥料,肥料拌土拌均匀,肥土回填到坑底;生土填上好熟化,坟好灌水要沉实;栽树从上挖小坑.裁后填封细土栽植深度图,栽植深度正好2.太深3.太浅花椒栽培例,栽得浅了不抗旱,栽得深了不发苗,土埋深浅原土痕,冬季防寒埋土堆,栽植深浅要注意。栽后天旱树易死。小树埋深不透气。浇水过后培细土。翌春解冻刨土堆。栽植方法础出尝当之图“三埋二踩一提苗”栽植法花椒栽培例,树坑刨好作丘状,位置放好埋上土,再埋土来再踩实,最后埋满作树盘,栽植方法有讲究,再把树苗放丘上:埋土提苗用脚踩:三埋二踩一提苗:浇水渗后细土封。

顶坛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贵州省贞丰县北盘江镇、平街乡、者相镇、白层镇等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四. 贵州省 黔西南州 望谟县 望谟板栗

望谟板栗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望谟板栗

贵州省望谟县现辖行政区域,王母街道办、平洞街道办、新屯街道办、蔗香镇、油迈瑶族乡、乐元镇、石屯镇、边饶镇、打易镇、郊纳镇、乐旺镇、大观镇、麻山镇、昂武镇、桑郎镇,共15个乡镇(街道),总面积3018平方公里。

五.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兴仁县 回龙蕌头

回龙蕌头是贵州黔西南州兴仁县的。

贵州省兴仁县回龙镇、马马崖镇、波阳镇、大山镇、巴铃镇、屯脚镇、百德镇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六. 贵州省 黔南州 都匀 荤菜扣肉

荤菜扣肉的制作方法是:将五花猪肉的皮烧焦后刮洗干净煮熟,在晾干的过程中,不断往肉皮上涂酱油、醋、红糖、甜酒汁等,待佐料浸入肉皮后,再放到锅里煮,使肉皮变得橙黄鲜亮,便将肉切成梳状,将切好的梳状肉片整齐有序地摆放在碗内(肉皮在下),在肉的上面放盐酸菜,放进蒸锅蒸至盐酸菜汁全浸入肉内,取出装盐酸菜和肉的碗反扣在盘碟里就成了“扣肉”。

七. 贵州省 黔西南州 贞丰县 香椿炒鸡蛋

原料:

香椿一小把(约2两)、鸡蛋2枚、少许盐(可酌情增加鸡蛋)

做法:

1、香椿洗净,开水中略焯后捞出切碎;

2、鸡蛋打散成蛋液,与刚才的香椿碎混合后,加少许盐搅拌均匀;

3、锅中倒油,热后倒入混合蛋液,翻炒1-2分钟,炒散后出锅即可。

特别提示:

1、可以吃香椿蛋饼,在炒的时候不用炒散;

2、在做菜前,将洗净的香椿用开水略焯一下,香椿就会浓香四溢,又脆又嫩;

3、香椿芽以谷雨前为佳,应吃早、吃鲜、谷雨后,其膳食纤维老化,口感乏味,营养价值也会大大降低。

八. 贵州省 黔西南州 晴隆县 晴隆糯薏仁

晴隆糯薏仁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晴隆糯薏仁

晴隆县糯薏仁协会

“贵州薏苡甲天下,晴隆薏苡甲贵州”。地处滇、黔、桂三省结合部的黔西南东北角的晴隆县,自古以来就是商品集散地。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土壤条件,晴隆盛产的糯薏苡种植历史悠久,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大中城市及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地,深受广大客商和消费者的青睐,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泰国“东南亚优质农产品展销会”上获金奖,因品质独特,而广为传闻。

晴隆糯薏仁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获准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继晴隆绿茶之后,晴隆第二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是晴隆拥有的又一国字号地标产品。“晴隆糯薏仁”的注册,对于发挥“晴隆糯薏仁”品牌效应,进一步保证“晴隆糯薏仁”的质量,促进当地特色农业发展,提升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将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九. 贵州省 黔西南州 望谟县 便当酒

望谟县布依族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酿制的土酒,布依语称为“便当酒”,其酿制土酒的工序从制作“酒药”开始,到酿酒结束, 其间有独特的酿制技巧。

酿制“便当酒”,首先要制作与原料相配的土酒“酒药”,它取材于“告嗄列”、“然巴南”、“扒岩香”等12种有芳香味的草本药物,这类制作“酒药”的野生植物在望谟县农村到处都有,农户上山采其叶、茎、花来晒干,捣烂或者粉碎后与蒸熟的小米搅拌打成粑粑形状,用甜酒叶子包好,让其发酵,而后捏成像“花生”式的颗粒,晒干保存待用。通过这种民间“酒药”与原料的配合蒸馏,酿制出来的“便当酒”,就是一种地道的、纯真的、散发着浓郁泥土气息的“便当酒”。

布依族村寨几乎每户人家都有酿制“便当酒”的简易作坊,其设备为1个大灶、1口大铁锅,发酵用的木桶、蒸酒用的木蒸笼和近百公斤木柴,接酒用的木桶、装酒的坛子等。做“便当酒”的原料主要是玉米、大米、糯米、小麦,主要以玉米为主,因为这里田少地多,用玉米烤酒,原料十分充足。除这些外,勤劳聪明的布依人还能将芭蕉、青冈籽、芭蕉芋、拐枣、香蕉、甘蔗糖水等10种产品,用来生产“便当酒”,不同原料酿造的“便当酒”,又各有其不同的芳香和特点,食之回味无穷。

酒曲与原料配比的轻重是醇造好酒的关键。做“便当酒”前,农户根据烤酒所需粮食的数量,先把水放进大锅里烧开,而后将加工去壳打成碎粒的玉米倒进锅里,用大瓢不停地均匀搅拌至煮熟为止,然后盖上盖子,让其在锅里闷上10多个小时,取出分散摆放在大簸箕里,将花生式的颗粒“酒药”舂成粉沫,按其用量均匀地散在煮熟的粮食上面,用锅铲或木瓢反复拌匀,装进大塑料桶密封存放1个月以上,待其有酒的香味时就可以烤酒了。如果原料不到1个月就用来的烤酒,产出的酒虽然有酒的味道,却没有香味。原料密封存放的时间越长,烤出来的酒的品质就越好,这样的好土酒布依人称之为“老窖布依醇”。

布依族烤酒时,农户在锅里放上蒸笼,把发酵好的原料倒进蒸笼下面,蒸笼侧边留出1小孔作导流管之用,平放1根长50公分的空心细竹筒,竹筒另一端摆在木桶上。蒸笼内平放1块长40至60公分,宽10至14公分的木槽与出孔相连,在锅下柴火的不断加热作用下,使蒸笼里的原料挥发成蒸馏水,蒸馏水随着里面的木槽进入导流管,流入外面接住的桶里,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便当酒”。

布依“便当酒”酿造时很讲究方法,烤酒用水取井水或山泉水,用火烤1锅土酒需要6个钟头的时间,锅里的水在温度太高后,就要把水倒出来重新加水,其间要换水4次,柴火要把握好火候,使火苗不大不小,这样酿制出来的“便当酒”会更加清香醇和。

布依人用土法酿制的“便当酒”分三道,第一道烤出的土酒有三四十度,可进行勾兑,降低其度数。第二道烤出的有20来度,第三道的10度以下。

十.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兴义市 兴义刷把头

兴义名优小吃刷把头,因外型如刷把之头而得名。刷把头用料讲究,做工精细,其主料为竹笋、瘦肉、面粉、鸡蛋。优质竹笋经水氽漂,用猪油烹出香味。人工扦成的面皮,薄如甲纸,关似荷叶,合成时,先放瘦肉,再放竹笋,捍拢成型上蒸笼,猛火蒸数分钟即可。与刷把头匹配的蘸水淋入陷内,其味鲜美异常。曾评为贵州省名优风味小吃一等奖。( 兴义)
黔西南特产必买清单黔西南州土特产专卖店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