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夜市的特产 扬州夜市哪里最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0-03 06:33:44

一. 江苏省 扬州市 广陵区 扬州玉雕

文化历史名城扬州是我国玉器重要产地之一。琢玉工艺,源远流长。几千年来,玉器先辈艺师呕心沥血,勤奋实践,继承发展中国玉器优良传统,创制了数量众多,形式各异,工精艺巧的玉器珍宝。古籍《书经?禹贡》中便有“扬州贡瑶琨”的记述。1977年在扬州蜀冈尾闾,发现新石器时代后期氏族公共墓葬60多处,有石斧、石锛、玉璧、玉琮等器物,说明早在4000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生产生活,有了玉石琢磨的活动。解放后在扬州境内发现和清理的百余座汉墓中,出土玉器数以百计,达数十个品种。

唐代扬州琢玉,在手工业兴盛中有新的发展,贵族豪门用玉件装饰楼阁,所谓“雕栏玉户”。唐僖宗时,盐铁史高骈在扬州建有“御楼”,用金玉制作蟠龙蹙凤数十万件,装饰其中。高骈还将多年搜刮的扬州玉器珠宝数万件献给朝廷。唐代民间以玉器为佩、饰品亦渐开风气。

宋代扬州玉器已向陈设品发展,花鸟、炉瓶等品种日益丰富,造型、琢磨艺术水平大为提高。清乾隆时,扬州琢玉进入全盛时期,清宫中重达千斤、万斤的近10件大玉山,多半为扬州琢制,其中重逾万斤被称为“玉器之王”的《大禹治水图》玉山,成为稀世之宝而名闻遐迩。

今天的扬州玉器,全面继承和发展了传统优良技艺。艺师们设计制作了大批造型优美、琢工精致的玉器,艺术水平仍居前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会,博览会受到高度评价和赞许。外国朋友们用“人间奇迹”的创造、“东方艺术之最”、“巧夺天工”等美好的语言来形容他们的感受,见证了扬州玉器为增进我国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在近几年来的全国、全省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扬州玉器在同行业中一直处于前列地位。如今这簇古老而绚丽的工艺美术之花,正在继承传统,发展创新的道路上继续成长。

扬州玉器分炉瓶、人物、花鸟、走兽、仿古、山子雕6个类别,品种齐全,花色繁多。70年代初琢制的《白玉宝塔炉》,在全国玉器评比中一鸣惊人,1981年在东京、名古屋专柜展出,受到日本各界人士高度赞赏。1986年琢成的《白玉五行塔》,主塔七级八面,高105厘米、宽32厘米,以8根玉链、440圈链条从四方连接四塔,构成群体,是古往今来玉塔中的一件罕见之佳作;同年琢制完成的《聚珍图》碧玉山,通高120厘米、宽90厘米,重达1000多公斤,以著名石刻为题材,集乐山大佛、大足石佛、龙门大佛和云冈石佛于一体,构成深邃幽秘的福地仙境。展出时,引起轰动,首都新闻界纷纷发布消息,并给予高度评价,香港报纸称这件碧玉山“是继中国清代乾隆年间制成的大型玉器《大禹治水图》之后二百年来仅见的玉器珍品,它充分反映了中国玉石雕刻技艺的新水平”。1989年运用薄胎工艺琢成的青玉《百寿如意》,1990年运用“山子雕”工艺琢成的白玉山《大千佛国图》,均荣获国家金杯。上述5件玉器,经国家评定为珍品,现收藏在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内。

二. 江苏省 扬州市 广陵区 扬州漆器

扬州漆器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扬州漆器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扬州漆器生产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饮誉海内。隋唐时期,扬州漆器工艺格外精致,金属镶嵌产品日益增多。明清两代为扬州漆器的兴盛时期,除了彩绘和雕漆外,平磨螺钿、骨石镶嵌、百宝镶嵌等新工艺亦有所展。传统的扬州漆器,是在精致髹漆的基础上,选用翡翠、玛瑙、珊瑚、碧玉、白玉、象牙、紫檀、云母、夜光螺及金银等八百种名贵材料制作而成。漆器装饰纹样大量摹刻"扬州八怪"等名人书画,更提高了扬州漆器的艺术欣赏价值。

漆器是扬州两淮盐政的重要贡品。以清宫档案乾隆十五年(1750年),三十六年(1771年)、五十四年(1789年)两淮盐政"进单"所记为例,扬州向清皇朝所贡漆器,就有紫檀周制、螺钿镶嵌、雕漆、彩漆、填漆、洋漆、彩勾金等各种工艺漆器。品种器物大至御案、宝座、床榻、柜桌、香几、屏风,小至各种箱、扇、盒、碗、碟、器皿,应有尽有。其内胎材料有紫檀、梨木、红木、黄杨等名贵木材。

鸦片战争以后,扬州漆器业渐趋萧条,点螺、漆砂砚、檀梨螺钿硬嵌等名贵漆器相继失传。同治至光绪年间,漆器生产稍有回升。主要漆器产品有雕漆、螺钿、周制、刻漆、勾刀等。小件有柬盒、花盆、插牌、文房用具等。浅刻盛行一时,品种有帽筒、笔筒、砚盒等。深刻挂屏常以"扬州八怪"书画为题材,洒螺钿屑铺地或用水色晕染,薰烟做旧,产品基本内销。

解放后扬州漆器逐步发展。1953年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负责筹组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向梁福盛、梁德福、钱仲纯、孙铸臣等各原作坊买得浅刻、平磨螺钿盘盒和平磨螺钿、骨石镶嵌、雕漆、雕漆嵌玉漆器屏风、漆柜及其它工艺美术品,送江苏省首界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华东民间美术工艺品观摩会,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展出。从此扬州漆器工艺又重放异彩。

扬州漆器品种丰富、技艺精湛、色彩绚丽典雅、造型古朴庄重,同时将欣赏性和实用性紧密结合,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扬州漆器按照造型和用途划分为屏风、家具、杂件三大类,以屏风、家具为主,屏风和家具产量占扬州漆器生产总量的80%以上。按装饰工艺分十大类,尤以雕漆嵌玉、平磨螺钿和点螺三大类质量居全国榜首,名扬海内外。扬州漆器精品迭出,曾多次在国内外荣获大奖,并被选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的礼品。

三. 江苏省 扬州 高邮 秦邮董糖

秦邮董糖是扬州高邮的传统名品,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原名酥糖,之所以称董糖,有两种说法。一说以此糖为董姓师傅所制而得名,一说此糖为时末清初秦淮名0董小宛所创,故名。董糖用糯米粉、芝麻、白糖、麦芽等原料,手工精制而成,色泽呈深麦黄色,厚薄均匀,入口酥软,味美香甜,老少皆宜,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扬州)

四.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可包烧的蔬菜有野磨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等。每包欲烧蔬菜的原料,需250~300克,加配青椒、鲜姜、蒜、芫荽。主料配料洗净,切碎,加适量食盐、味精拌匀,用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在火塘的炭火之下,使其慢慢变熟。包烧的蔬菜,味鲜纯、香中略带辣味(不喜食辣味者,可不加青椒),颇开胃,具有浓郁的乡野风味
包烧水鲜,可取鲜鱼鲜、鲜鳝鱼鲜虾作主要原料,重200克、300克均可。配料选取用适量烧热的青辣椒末或糊辣椒粉、蒜末、姜末、芫荽、苤菜。将欲包烧的水鲜收拾干净,配料切细,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拌匀后,填入鱼和鳝鱼腹腔(鲜虾只需与配料拌匀),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鲜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内的炭火之下,至包内水鲜烧熟。包烧水鲜,菜包白绿相间,味鲜、香,水鲜原味浓醇
包烧肉类,可用禽肉、蓄肉、兽肉、为主料,用量一般为200克至300克。以青辣椒、姜、蒜、芫荽、苤菜为配料。肉料洗净剁细,配料洗净切末,加适量精盐、味精,将主配料调合均匀,用芭蕉叶或叶包成长15公分,宽10公分的肉包,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

五. 新疆 伊犁 尼勒克县 伊宁的马鞍和首饰

伊犁是“天马”的故乡,与天马结缘的伊宁马鞍,也就随着“天马”而名震遐迩。伊宁马鞍的工艺程序多、要求高。它是由鞍架、皮具制作和雕刻、镶嵌等几道工艺组成。因此,必须由木匠、皮匠、银匠、铁匠、漆匠们共同制作而成。那翘首欲展的鸟头、色彩斑谰的绘画,镶嵌图饰,精巧的编带,各具风姿又浑然体,简直是件手工艺品。伊宁市首饰厂制作的各种首饰制品,其工艺独特严格,质量细腻、精美,共分手饰、耳饰、发饰、项饰、服饰五大类。品种造型繁多、美观、精巧,民族风味浓郁,艺术感强烈。

六. 江苏省 扬州市 江都 小纪熬面

小纪熬面是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的特色小吃。江都区小纪熬面的特点是,色质鲜艳,香气诱人,味道鲜美,酥脆爽口。

江都很多人早晨喜欢吃面条,小纪熬面很受欢迎。做前,先准备猪腰、猪肝、鲜虾、鸡肉、鳝鱼丝、蟹黄肉等,另据季节准备笋片、小青菜、茭片、菠菜等,并配以调料。先将鸡肉煨熟拆成鸡丝,猪肝切片,猪腰切花,下油锅片刻捞起,虾子单放,下油锅即捞起;鳝鱼下油锅炸脆;小青菜、菠菜开水烫熟。

再将肉食等用鸡汤下锅,放入佐料,烧煮15分钟,称为“高料”。与此同时,将面条用清水下熟,叉到开水里过清。然后将面与高料同放一锅,略煮后分装,再放上脆长鱼、小青菜、菠菜,一碗色质鲜艳,味道鲜美,酥脆爽口的面条就下出来了。

七. 浙江省 杭州 富阳 精美的竹编工艺

精美的竹编工艺,富阳的竹制工艺品,式样美观,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入口处,有一座双面竹贴屏风——竹石图,修篁扶疏,奇石点缀,工艺精巧,目睹者无不拍手叫绝。( 富阳)

八. 江苏省 扬州市 江都 扬州饼

“徽川饼”经不断的改良,馅心品种已增多,有枣泥馅、五仁馅、干菜馅、火腿馅、香肠馅、肉松馅等,更名为扬州饼,为群众喜食的扬州风味小吃之一。

100℃温水250克徐徐倒入,同时将面粉与水拌和,揉成面团,再反复搋揉至面团软润发光时,揿成长方形面块,将酥面均匀地铺在面块上,包卷后用擀面杖轻轻压几下,再搓成圆长条,分摘成大小相等的面剂30只。肉松馅:将猪板油(500克)制成咸板油丁(方法见火腿馅)。将咸板油丁、肉松(250克)放入钵内,加入葱末(100克)拌匀。

九. 江苏省 扬州 宝应 曹甸小粉饺子

曹甸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繁华富庶,商贾云集。稻麦、杂粮、鱼虾蟹鳖、菜蔬瓜果,物产丰富,京苏大菜,淮扬名肴,扬州火烧文楼汤包,各式茶点竟相入市,饮食文化底蕴深厚。

曹甸“小粉饺”始创于清代末期。据传当地一张姓捏面人高手遇大雪封门,无法以业谋生糊口,踏雪至曹甸富豪郝云汉(字海门,人称“海大太爷”,曾任山阳知县)家,与郝氏家厨陆汉章计议合作制成小粉饺。海大太爷品尝观赏一番,赞不绝口,色、香、味形非同一般,就此流传于世。

当时曹甸为淮扬名镇,举人贡生数百,赋诗饮酒,小粉饺已成为餐桌上常备点心,内馅以猪油,菜泥增加了枣泥,更受人青睐,客商来宾赴曹公务常为佳品待之。

戴为然、宋必年、杜文伯、周鑫、赵伯生等省市领导来宝,曾几经品尝。1989年秋,宝应县首届客商供货会盛宴曾由柴骥良老师傅亲手制作近百笼小粉饺盛情款待,深受好评。

曹甸“小粉饺”是曹甸地区历史上饮食文化的代表作,其制作工艺、具有独特之处,“小粉饺”色、香、味、形俱佳。

曹甸“小粉饺”是淮扬餐饮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极具特色,工艺繁杂,颇有影响,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扬州东关街特产哪里买最正宗扬州东关街必买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