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特产方便携带的小吃 永安最正宗的永安小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9-15 17:12:54

一.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圆子

圆子是吉利的象征。在永安,当地人结婚,做寿,孩子满月时都要吃圆子。圆子的 做法较为简单,大米加水浸泡磨成浆,加入少许食用碱,放到热锅内搅成浆糊状浓浆,再用手工做成直径为1--5CM的丸子即可,冬至那天,家家户户的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便是加狗肉,猪脚等煮的圆子
( 永安)

二.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晏桐根的金钢脚

晏桐根的金钢脚:晏桐根,城关北街人。曾在北街现酒厂处设桶炉,以炕金钢脚为主,兼发麻花,猪耳朵。晏桐根的金钢脚,看起来很结,吃起来却很泡,既香又脆,很受青少年的欢迎,他发的麻花、猪耳朵,个个成形,成为汉川小孩最爱吃的风味小吃之一。

三. 安徽省 合肥 蜀山区 合肥小吃

合肥小吃

四.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五.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摩梭人的猪膘肉

摩梭人的猪膘肉

猪膘肉是泸沽湖畔摩梭人家非常有特色的一种佳肴,它特殊的味道和制作方法同泸沽湖一样令人感到神秘而玄妙。

冬天的泸沽湖非常美丽,尽管在这个时候湖畔已非常寒冷了,但是如果你在冬月初一前后进入泸沽湖,走在村村寨寨里,你就会感到一种温暖。不仅由于人摩梭好的热情让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给人一种暖意,还因为这个时候那里房顶上楼上都堆满了包谷,到处是黄橙橙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村那寨都响起了宰杀年猪的声音,走进村子里你就能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猪膘肉,这里的大人小孩子都充满了喜悦,人们那被包谷和猪膘肉映红了的脸上总是那么的灿烂,一座座木楞子房构成的一个个村落是边泸沽湖一幅幅丰收的美丽图画。

在沪沽湖畔的草海边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家摩梭人有两兄弟,父母把老大分了出去,老大分到一头猪和一条狗,分家后老大很勤劳,家里搞得像模像样,猪也喂得又大又肥,冬大的时候他先把菩萨敬了,就开始杀猪。他先把猪肚割开,把肠和内脏拉出,把里面的瘦肉和骨也剔除。然后缝上猪肚晾干后搁在神柜上。猪的大肠装上燕麦,小肠装荞麦,肚肠心肝肺都挂在家里,没油的时候,他就从膘猪的肚里取了猪油来用;没肉的时候就从猪膘身上割一块来吃。到了年三十的时候就开猪膘肉,初二猪头项圈敬菩萨,取项身肉一圈孝敬父母,过年的时候就要吃几天的猪膘肉。

摩梭人制作猪膘肉非常讲究,他们一般选在冬月初一杀猪,如果十月二十九属狗三十属猪,那么就改在十月二十九杀猪,如果初一属鼠、猪、羊、猴、狗、鸡,也是不能杀的,就要改期进行。所以人摩梭在冬天做猪膘肉,定要选择一个吉日。这个时候村子里到处都闻杀猪声,到处都可见制作膘肉,场面很是壮观。

猪膘肉的制作过程分为宰杀、剔骨肉、抹调料、缝制、压扁、晾晒、放置等几个步骤。当地人将猪宰杀后将猪肚剖开,将内脏取出,然后就将猪背朝下肚朝上铺着,用刀将骨和瘦肉从猪体内剔出,这一道工序比较复杂,几乎将瘦肉和骨剔干净,但是只有猪头不经过这道工序,猪头保存完整,在猪头上抹盐并加上调味品,这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抹盐时要均匀,一般配料要用盐、花椒、大蒜、生姜,有时还加上酥油和蜂蜜。调料涂抹均匀后就是缝制,即将剔好,抹好调料的猪膘肉用大铁针和麻绳将其缝合,缝的部位主要在猪肚、猪脚,缝的针眼约寸长,缝时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力气,所以一般都是由男子来完成的。缝好以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凉晒,将猪膘肉放置在太阳下晒上几天或是阴干,将猪肉的水分凉干,至此猪膘肉基本做成,将它搬进屋里,搁在家里的神柜或灶台上,一个挨着一个,或叠放堆码。

猪膘肉是人摩梭贮藏的肉食品,平时想吃的时候就割下一块,如果家里有客人,也要用这猪膘肉招待客人。猪膘肉的吃法非常多,或煮、可炒、可蒸,膘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很爽口,味醇香,口感很好。除了日常食用外,猪膘肉常用于祭祀,也用于置办宴席。猪膘肉是摩梭人家庭富裕的象征,如果哪家的神柜上放满了整条整条的猪膘,那这个家庭在当地一定是很富有了。

猪膘肉放置时间长短不一,短的一年两年或三年,长的甚至放置八九年,不少猪膘肉都在经历了无数个春秋以后仍保存完好,不坏。到边泸沽湖的人摩梭家作客,经常会用搁置已久的猪膘肉待客,这些猪膘肉经过了好几个年头,表面上布满烟尘,呈深褐色,有一种苍桑感。但烹制好后味道很好,无异味,也不会闹肚子,很神奇。这大概取决于当地的地理位置,高原湖泊周围,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加上制作的工序讲究,所以猪膘肉能保存很长时间。

六.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永安鸡爪椒

永安鸡爪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永安鸡爪椒,福建省永安市蔬菜,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产品以“果皮绿色、光滑、光泽性强,果直、空腔小,肉质脆、嫩、微辣”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远销江苏、上海、浙江、广东、江西及香港、澳门等地。

永安鸡爪椒,品种名称为:七叶鸡爪辣椒,1996年,永安市有关部门从浙江省杭州蔬菜研究所引进七叶鸡爪辣椒品种。经过永安市良种场和蔬菜科技试验场对鸡爪椒的试验,表现为早熟、抗病、抗寒、抗热性强等特点,且具有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优势。2003年通过福建省农业厅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

生产情况

永安市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又具有一定的大陆性气候,全年无霜期长达302天;这一地区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为鸡爪椒种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永安市鸡爪椒每年11月初播种,次年2月初定植,从定植至采收期为62天左右,4月上旬开始上市,是具有市场空档优势的好品种。鸡爪椒在永安逐渐形成了其明显的地域特征品质,即果皮翠绿、光滑光泽、果肉薄嫩脆、微辣、芳香等,可适用于熟食、干制或泡制等,深受消费者青睐。永安市以市场为导向,推广种植鸡爪椒,使其成为永安市的品牌蔬菜。2008年永安鸡爪椒种植面积3万亩,产量15万吨,产值1.2亿元,共带动种植农户16560户,人均年增收1200元。形成了永安鸡爪椒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成为永安市农业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

保护范围

永安鸡爪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福建省永安市所辖行政区域。

七. 台湾省 彰化 鹿港特产小吃

繁盛时代的鹿港,上层社会家家拥有专业的厨师,餐餐变化新颖的24菜式、36菜式,市井社会因通商港口吸引来不同省籍的人士,也带来众多乡土小吃,令人目眩的饮食艺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也衍生出今日鹿港小吃丰富多样的面。鹿港小吃可分为海鲜小吃与乡土小吃两大类。鹿港虽然因淤浅而没落,但泥质海滩却也成为鱼、虾、贝类的天堂,使鹿港成为海鲜产地,其中以蚵仔、蟳、文蛤、虾蛄、乌鱼子等最有名。到鹿港来吃蚵仔煎、蚵仔汤,其肥美料多的程度,可是外地比不上的;虾蛄是一种状似蝼蛄与虾子的海产,鹿港的传统吃法是以盐腌过,极适下饭,不过现在则多用油炸,香酥鲜脆,越吃越爱吃;咸文蛤也是滋味绝佳的鹿港,经过盐渍冷藏,风味甘甜;而冬季鱼汛期,乌鱼子更是鹿港的当令佳肴,许多店家门口吊挂着风干乌鱼子,供人选购。鹿港小吃多集中在第一市场与天后宫庙口两处:第一市场位在金盛巷(九曲巷)旁的民族路上,小吃种类极多,较著名的有生炒五味、蔡氏水晶饺、文燦面、杨州肉圆、王罔面线糊、阿桃酱菜等,第一市场周边小吃云集,往往从白天营业到晚上8、9点才渐收摊。天后宫庙口则聚集了许多蚵仔煎店,其中以30多年的辉鸿蚵仔煎最有名。而鹿港镇上还有许多富特色点心,如振味珍的鲜肉包子与玉津春的素包、芋头馒头,皆料实味美,出炉时刻往往香味四溢,甚受欢迎。鹿港人有句谚语“富过三代,方知饮食”,这句话正说明了鹿港传统糕点以精致闻名的原因。昔日的酒肆茶楼,虽已随历史倾颓,但清香可口的茶点,却成为鹿港独树一格的。鹿港的糕饼制作沿袭自唐山师傅,至今仍大多遵古法制作,其中以牛舌饼、猪油荖、凤眼糕等最出名。鹿港牛舌饼不同于宜兰牛舌饼的脆硬风味,而以皮酥馅软独步一方,游客可在中山路的长兴食品行及天后行找到地道风味,天后宫附近也有不少店家当街烘烤牛舌饼,香味四溢。猪油荖分为“米荖”、“麻荖”、“花生荖”三种,外层香甜内松脆,为昔日老少咸宜的茶点。凤眼糕特色则是入口即化,因状如凤眼而得名。鹿港最著名的饼铺首推民族路的百年老店玉珍斋,其他如郑兴珍、郑玉珍等,也为口碑不错的老饼店。( 彰化县)

八.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永安金线莲

永安金线莲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永安,中国金线莲之乡。当地金线莲素有“金草”、“神药”、“药王”等美称,其味甘性平,有清热凉血、祛风利湿、平衡阴阳、生津养颜、调和气血等功用,入肾、心、肺三经,能全面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千百年来,在民间广泛使用,对各种疾病疗效显著。据历史考证,永安明清时代就有用金线莲入药的记载。

永安小陶、洪田、上坪、青水、安砂等乡镇均有野生金线莲。永安民间采摘金线莲作药引,源于明清。据宁洋(现小陶镇)一带村民传说,道光年间,宁洋桐林有一富豪得一怪病,遍访名医诊治均无效。某日,一长工告知宁洋有一神医曹四公(注:道光《福建通志》里记载此人)能治百病,于是择吉日请神医就诊,神医观辇,指“派青草”,(注:民间巫医求神问药的一种,南方一带流行)于是将辇轿抬到村外涧边,将临近的青草一种一种地问,当问到一株金边小叶植物,只见其叶脉金黄且略带紫红,在阳光照射下格外耀眼,于是掷茭确认,无误,即连根挖出带回做药,连服三次,富豪怪病痊愈。此后,这种金边小叶植物便被当地村民视为神药,叫作“金草”、“神药”。在民间中口口相传。然而,村民们在采摘时难以辨认,于是请教曹四公,四公言:此药植株矮小,叶面呈紫色,有金黄色的脉络相连,就叫“金线连”。

传说光绪年间在永安天宝岩有一农夫患重肺疾,一天疼痛难忍,他挣扎着到一涧边将一株有金黄叶脉的植物咽下,也许是吉人天相,他生啖这种植物后减缓了疼痛。而后,他一发病就采摘这种植物生啖,数周后他的肺病好了。后来他把这种植物带下山出售给当地的药店。经药店老板辨认后确定此药就是民间传说中的“金线连”。

明朝永安著名中医赖沂就用金线连为药引治疗小儿惊风,清代乾隆年间大湖名医赖绍禧精于外科,将金线连用于消炎镇痛之药。

在西医传入永安之前,中医是唯一的医疗手段,用青草药治病居多。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永安大药房“德和堂”就有收购金线连。德和堂生意兴隆且常与外省药房交往,当时由永安笋帮商贩将当地金线连贩运到上海出售,为了与其它地方的药材区分开来,药房就将这种金线连称为“永安金线连”。明民国时期,永安名医聂诗增、聂景山均有采用金线莲作为药引,其药方所列即为“永安金线莲”。

据《永安市志》(1994年中华书局出版)记载:1960年第一次开展中草药普查,永安查出中药160多种,珍稀品种中就有金线莲。1985——1987年12月第三次普查,估测全市中药资源产量为6500吨,其中珍稀品种有金线莲。由于金线莲稀少,其收购价格比其它青草药材要高出许多,因而,永安小陶、洪田、上坪等乡镇的农民多有采摘出售。

上世纪60年代,永安医政部门组织农村赤脚医生培训,在其培训材料《农村赤脚医生实用手册》中就有记载永安金线莲的药用功能。60年代中期,永安医药公司就有收购金线莲干品。70年代,唐山发生大地震,组织各地收购草药,就有永安金线莲。

上世纪末八十年代末,出生于永安市小陶镇山区农村的洪田镇经济作物站技术员管其宽等与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陈裕、林坤瑞等合作完成了省科委立项的《名贵药材金线莲人工栽培》课题研究。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不仅为我国金线莲产业化生产指明了方向,而且积累了第一手资料。2007年,永安市黄泥家有限责任公司,向被称为下一个“冬虫草”的金线莲人工组培技术进军。

近年来,永安市0实施“生物医药”工程,为了充分发挥永安金线莲产业的优势,把种植金线莲作为发展生物药业产业的重点项目来抓,拨出专款支持推广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产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在满足当地人们消费的同时,外销量迅速增加。为了保证金线莲的品质,销售专业户开始采用进行包装,并标以“永安金线莲”的名称进行销售,“永安金线莲”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九.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清水苦笋

清水苦笋

十.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永安黄椒

永安黄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永安黄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永安黄椒是福建省永安地方特色农产品之一,栽培历史悠久,迄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在《永安县志》(万历本)卷四田赋志“物产”和《永安县志》(顺治本)卷四田赋志“物产(志)”、《永安县志.续志》(道光本)卷之九,“物产”中均有记载。特殊的地理环境培育了永安黄椒独特的品质,以其辣、香的独特品质和其它辣椒不同的风味,倍受各地消费者的青睐,堪称八闽一绝。 目前生产上栽培的永安黄椒 1号系从永安市地方特色辣椒品种永安黄椒中系统选育出的新品种,其外观色泽黄亮,辣味爽口剌激,清香浓郁,风味独特,具有“辣、香、脆、润”四大特点。黄椒果实中含有黄椒素,果皮保持黄色不变,果辣具香味,品质极优。

地域范围

福建省永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永安市种子管理站,从永安黄椒地方品种中系选育成的。

特定品质

永安黄椒属尖椒类中晚熟品种。春季栽培从定植至始收60~70天;产量中等;青熟果绿色,老熟果桔黄色,果辣具香味,品质优。

文化典故

永安黄椒属尖椒类品种,始花节位13~15节,春季栽培从定植至始收60~70天。株高54~75厘米,株幅60~75厘米,分枝性强;茎较直立,茎粗0.8~1.3厘米;叶片卵圆形;花单生;单株座果数70个左右,果圆锥形,果尖向下,果长5.6~11.2厘米,横径1.5~2.O厘米,单果重5~12克,青熟果绿色,老熟果桔黄色,果皮光滑有光泽,果辣具香味。

地域范围

地域范围包括永安市15个乡镇(街道)即燕东街道、燕南街道、燕西街道、燕北街道、安砂镇、大湖镇、曹远镇、贡川镇、上坪乡、小陶镇、洪田镇、罗坊乡、西洋镇、青水乡、槐南乡。永安市位于福建省中偏西,沙溪上游,东西宽82公里,南北长约71公里。地理位置为东经116°56′-117°47′,北纬25°33′-26°12′,海拔135-1705米。东与福建省大田县接壤,西与福建省连城县、清流县毗连,南与福建省龙岩、漳平市交界,北靠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为邻。全市土地总面积2942平方公里(折441.3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382万亩,耕地面积22.41万亩。目前,全市种植面积5000亩。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永安市处于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的过渡地带,全市以红壤面积最大,其次为黄壤和水稻土,水稻土面积达22.41万亩,其中以黄泥田和灰泥田为主,pH值在4.5-6.5之间,有机质含量在20-30g/kg之间,土壤深厚肥沃。森林覆盖率达83.2%,地貌特征为“九山半水半分田”。

(2)水文情况:永安市河流众多,主要河流有13条,可划分为沙溪水系、尤溪水系、九龙江水系,全市河流具有坡度陡,河流天然落差大,流量充沛,最主要的为九龙溪,流域面积7363平方公里,干流长203公里,年平均流量为每秒230立方米,水资源十分丰富。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优良,污染程度低,为理想的农业和人居生活用水。

(3)气候情况:永安市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但由于市境内山川交错,丘陵起伏,地形复杂,海拔高差悬殊大,垂直小气候差异明显。年平均气温在14.3-19.2℃之间;>10℃积温5178.1℃-5729.1℃。7月份平均最高气温为28-35℃。一月份平均气温在7.7℃-8.6℃。年平均降水量1495-2060㎜,年日照时数1875.3小时,无霜期302天。优越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永安黄椒生产。

(4)人文历史情况:永安黄椒栽培历史悠久,迄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在《永安县志》(万历本)卷四田赋志“物产”和《永安县志》(顺治本)卷四田赋志“物产(志)”、《永安县志•续志》(道光本)卷之九•“物产”中均有记载。据三明市经济作物局、三明市蔬菜办联合编写的《三明市蔬菜资源品种志》第六章茄果类辣椒部分记载:“品种名称:黄辣椒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地区:永安”。永安黄椒以其独特的辣、香品质和风味,倍受各地消费者的喜爱,堪称八闽一绝。永安的地理环境培育了黄椒独特的品质,其外观色泽黄亮,辣味爽口剌激,清香浓郁,风味独特。黄椒果实中含有黄椒素,果皮保持桔黄色不变,其速冻保鲜,简易方便,贮藏一年以上,仍能保持鲜品原形原色原味,内质不变。

永安十大特产美食三明永安特产小吃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