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潮汕朋友交换特产 朋友从潮汕带来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9-05 15:19:02

一. 贵州省 贵阳 花溪区 刺绣与挑花

刺绣与挑花,是贵阳传统民族工艺,具有各少数民族的风格特色:布依族的清秀、苗族的绚丽、水族的素雅、侗族的明快┄┄以苗族的刺绣最为典型,图案多取材于自然景物,色彩丰富,针法精巧,美观大方,充满民族气息。 挑花是根据底纹布上的经纬线设计图案的装饰艺术,多为几何图案,构图严谨,富于节奏。市郊花溪的苗族挑花以工艺精致著称,且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色彩、构图上更符合现代审美情趣的要求。 中外游客的欢迎。( 贵阳)

二.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德园包子与柳德芳汤园

提到包子,长沙人必称“德园”。德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初为一唐姓业主在八角亭附近开的一家夫妻店,取《左传》中“有德则乐,乐则能久”之意,名之“德园”。民国初年,几位失业官厨集资入伙,盘下几经易手却无建树的德园,迁店于黄兴路樊西巷口,以官府菜、点招徕食客。因菜肴制作总有海味鲜货等上乘余料留下,为免浪费,故将其剁碎,拌入包点馅芯,谁知这竟使他们的包点风味异人,倍受垂青。从此,德园包子大振名声,遂有“出笼热喷喷,白色皮喧松,玫瑰甜香美,香茹爽鲜嫩”的民谣之赞。长沙“文夕”大火后,原班部分师傅重新集资,再度建店,取名德园茶馆,继续经营饭菜、包点,并逐步形成驰名长沙的“八大名包。”“八大名包”为:玫瑰白糖包、冬菇鲜肉包、白糖盐菜包、水晶白糖包、麻茸包、金钩鲜肉包、瑶柱鲜肉包、叉烧包。长沙解放后,德园茶馆获得了新生,曾荟萃一批烹饪名师和白案高手,使德园的美食形成五大系列,300个品种
柳德芳汤圆是长沙市的名特小吃,为柳德芳汤圆店独家经营。它创始于清道光(1821——1850)年间,系用姓名为店号,故名柳德芳汤圆。柳德芳,别号柳三,人称长桥柳,小时家境贫寒,以卖汤圆为生。由于汤圆选料上乘、制作精细、风味独特,因而颇有名气,买者非柳三的汤圆不食。1852年(清咸丰二年)柳三在河街南货馆购面粉,不曾想,面粉中竟有53两的大宝银子,遂又购回6篓,果然又得了6个53两的大宝银锭。得此横财,柳三随购一间铺面,专营汤圆,因其所制汤圆个大、糕糯、馅多,肉素兼备,咸、甜双全,不粘唇,不腻心,回味悠长,博得广大食客赞赏。据传,陕甘总督左宗棠曾感其汤圆鲜美香甜,赠其柳德芳汤圆馆“枵腹而来,君休问价;从心所欲,我亦重涎”的楹联。后柳德芳将其装裱挂入店堂,时值学院闳开,各县举子来长沙应试,在汤圆馆见了左宗棠的亲笔楹联,无不赞其笔力苍劲,以至招徕更多的文人墨客,从此慕名而来,以至不吃柳德芳汤圆不算到长沙成一时之风气,故其每日门庭若市,生意兴隆,声名流传响誉至今。( 长沙)

三. 广东省 汕头 金平区 潮汕狮头鹅

巨型肉用种鹅,鸭科,世界大型鹅种之一。羽毛灰褐色,体型硕大,头大颈粗,姿态雄伟。公鹅脸部有很多黑肉瘤,它们随年龄而增大,状似狮头,故名。颔下皮肤松软,而颊间有三角形代状肉垂。喙短阔,胸深广,脚橙黄色。原产地饶平县浮滨乡溪楼村,后传至潮安、澄海和汕头市郊。潮汕的狮头鹅,通常成年公鹅为7-8公斤,母鹅6-7公斤。母鹅年产蛋3-4窝。饲养狮头鹅已成为潮汕农户重要经济收入。

四.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潮汕春饼

春饼应该算得上是汕头的名小食了。春饼原是立春日的食品,唐宋时称为春盘。清代以后制作上有了改进,其馅料由芹、韭、笋组成,表示勤劳、长久、蓬勃之意。以后成为四时皆备的小食,称为春饼。制作用料逐步改进。



现代潮汕春饼的用料和制法:将面料制成的薄饼皮披开,放入用鱼露、味精、胡椒粉、麻油、猪油搅拌均匀的绿豆瓣,猪肉,鲜虾肉,香茹,虾米和蒜茸,包成卷状,用稀面糊粘紧接合处,放入约180℃的油锅炸至呈金黄色。其特点是:外皮酥脆,馅料浓香。

五. 北京市 通州区 通州小楼与烧鲇鱼

小楼烧鲇鱼是通州地方风味佳肴,四方驰名。为什么叫小楼?烧鲇鱼何人首先烹制?是有一段十分有趣的故事的
清真小楼饭店原字号是“义和轩”,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即1900年。开始,只有一间门面,勾连搭房二间,屋内设座,出售简单的炒菜、水饺、馅饼、豆粥,门前设摊,兼营茶水。由李振钧、李振荣、李振富、李振宗兄弟四人合伙经营,没有伙计。实际将小楼发展起来的是二弟李振荣。据李振荣之子、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多年负责小楼经营管理的李凤海回忆:李姓世传厨行手艺,人称“厨子李”,在精选用肉。调配佐料,烹好加工方面都是行家里手,当时,小楼门面虽小,品种下多,但利薄多销,饭菜质好,量足,深得劳动人民的好评,从早到晚顾客盈门
随着生意兴隆,门店向左扩展,向后延伸,门面增到2间,店堂增到6间,并雇用了伙计,为了晚上休息,即在店堂上盖了一间小楼,留一楼口,竖一活动木梯,方便上下。义和轩北邻庆安楼饭庄,三间门面,两层楼房,系多年老字号,明朝严嵩曾为其题匾“南楼”二字,因此人们便习惯称庆安楼为南楼。义和轩开始仅有一问楼房,和南楼相比小得多,人们便称为小楼。以后,由于经营得力,小楼名声大噪,义和轩的字号倒元人提及,“小楼”两字便成为正式字号一直沿用到现在。小楼与古老的通州城浑为一体,构成了时代的韵味,因此,196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来通州城采景,并在小楼等场地拍摄了故事片“野火春风斗古城”
烧站鱼登市后,顾客盈门。李振荣坚持高质量,薄利润,生意愈来愈红人,不仅劳动人民是小楼座间常客,就是中上层人士也慕名前来品尝,一时间车水马尤,大有应接不暇之势。从此,被人们称为通州地方风味,与大顺斋糖火烧,万通酱豆腐并称为“通州三宝”。50年代,彭真、刘仁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来此品尝过,著名相声大师候宝林也慕名专程来通州一饱口福。小楼于90年代彻底翻盖,三层楼的铺面拔地而起,小楼以全新的设施,烧鲇鱼以传统的原汁原味招徕中外食客
( 北京通州)

六. 广东省 汕头 金平区 潮汕粽子

用料挑剔做工考究,

糯馅光泽晶莹剔透,

蛋黄色彩金黄透亮,

入口润轶回味清爽。

潮汕的粽子别具特色,其中一种叫“双烹”的粽子,是潮汕地区久负盛名的传统名小食,潮汕“双烹”粽子其主要特色在馅料,一个粽子的馅,一半是咸,一半是甜。一口咬下去,即甜滋滋,又香喷喷,深受汕头人和海外潮人的喜爱。

许多海外华侨对家乡“双烹”的粽子念念不忘,回乡探亲时总不忘去著名的粽子专营店“老妈宫粽球”品尝一下“双烹”粽子的美味。

美籍华人汉娜·李小姐对记者说,她很高兴在汕头过端午节,她去过了世界很多地方,吃过各地的很多美食,可是她始终很怀念小时候吃过的潮汕“双烹”粽子。也许这是一种家乡的味道。

据汕头市龙湖市场卖潮汕“双烹”粽子摊担的黄老板介绍,潮汕“双烹”粽子的好味道主要在和馅,咸馅主要是咸蛋仁、虾米、香菇、腊肠、翅脯、莲子、栗子和南乳猪肉;甜馅主要是水晶馅、乌豆沙馅或红豆沙馅和甜糯米。一个粽子同时要显出咸、甜两味,就必须将咸、甜两种馅料和在一起,但切忌不能搅均。黄老板说,因为甜馅容易腻,要将三分之一的甜馅和三分子二的咸馅包于一个粽子内。

潮汕粽子的制作工艺要求严格,不仅“色、香、味”俱全,其形状也很讲究,要用竹叶、咸水草扎成四角形。煮熟的粽子外观棱角分明,晶莹的米粒清晰润滑,十分惹人喜爱。

潮汕粽子,个头最大的要属“宝塔粽”,它形似一个立体的金字塔;最匠心独具的则属“鸳鸯粽”,把两个同等大不的粽子用红线牵连起来,美其名曰“千里姻缘一线牵”,以示夫妻相爱相随,恩爱一生。最常见的粽子则有方粽、菱粽、子母粽等。

记者在走访时看到,个头小和包装精美的粽子今年最受青睐。一粽子专营店商家称,仅今天上午就销出了二十来对“鸳鸯粽”。其实个头小的粽子并不便宜,散装或简装每公斤售价七到二十元人民币不等,而采用了鲍鱼来做馅料的礼盒装粽子,每袋售价最高达八十八元人民币。

七.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潮汕牛肉丸

牛肉丸作为著名的潮汕小食,在汕头已有近百年历史,牛肉丸可分为牛肉丸、牛筋丸两种,牛肉丸肉质较为细嫩,口感嫩滑,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进了一些嫩筋,很是有点嚼头。



传统制法是选用新鲜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后切成块,放在大砧板上,用特制的方形锤刀两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停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酱,加入少量雪粉、精盐、上等鱼露和味精,继续再槌15分钟,随后用大缽盛装,加入方鱼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匀,用手使劲搅挞,至肉浆粘手不掉下为止,然后用手抓肉浆,握紧拳挤成丸,用羹匙掏进温水盆里,再用慢火煮丸约8分钟,捞起牛肉丸。


据说上好的牛肉丸扔在地上能蹦起老高,以前的牛肉丸都是手制的或许能作此表演,由于全由人工操作,所以成本比机制的要高。80年代初出现打丸机后,手打的传统制作方式也便日渐稀少。



随着来汕的外地人及老汕头人希望尝到那种“掉地上还能弹得老高”的手打牛肉丸的要求也日益强烈,这才使美味的手打牛肉丸重现“江湖”。



食时用原汤和牛肉丸下锅煮至初沸(煮时水不能太沸,否则牛肉丸不爽滑),加入适量味精、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沙茶酱或辣椒酱佐食。吃牛肉丸有不少人蘸辣椒酱,不过还是蘸本地沙茶酱最为地道。



牛肉丸还可烤着吃,烧烤时把牛肉丸剖成两半,抹上酱料和蜂蜜烤熟即可大嚼。

八.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潮汕嵌瓷

嵌瓷是采用各种色彩晶莹的瓷片,经艺人精心设计、嵌贴而成的工艺品。它是潮汕地区一项富有地方民间艺术特色的工艺门类,始创于明末而盛行于清代。初期主要用于屋脊装饰,后来逐渐发展为室内陈设装饰品。其基本特点是质感厚重,色彩浓烈,明快大方,富丽多姿。嵌贴成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历史人物等艺术形象,能久经风雨,永不褪色。嵌瓷因其风格独特,雅俗共赏,至今依然富有深厚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深受人们的赞赏。

九. 贵州省 遵义 习水县 凉拌折耳根与折耳根炒肉丝

折耳根,又叫鱼腥草,有特异气味,营养价值较高;含有蛋白质、脂肪和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同时含有甲基正壬酮、羊脂酸和月桂油烯等。可以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开胃理气等功用。

凉拌折耳根,为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贵州民间菜。多年来,老幼皆喜食用。制作时选其肥嫩根部(也可连同嫩芽)掐成长约一寸的段,洗净后用食盐腌一下,用清水淘洗干净,将干辣椒烤至焦脆,舂成碎末(贵州人称这种辣椒为"煳辣角"),撒在折耳根段上,加酱油、醋、蒜、味精和少许白糖等调料拌匀即可食用。凉拌折耳根脆嫩爽口,富有折耳根特有的芳香。细细咀嚼,越嚼越香,不禁会使人食欲大增,所以不失为别具情趣的佳肴。如将折耳根加肉丝和佐料炒熟食用,那又是另外一番风味。只要烹制火候适当,使折耳根绵中带脆,肉丝鲜嫩可口,猪肉的美滋和折耳根的异香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其味无穷。
跟福建朋友互换特产广东的朋友交换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