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特产菜糕 安徽黄山的特产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9-04 03:00:19

一.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观音豆腐

观音豆腐、楂子豆腐与苦槠豆腐名为豆腐,其实与豆类无关。

观音豆腐又叫草豆腐,其来历颇有些神奇,传说祁门古时经常发生饥荒,人们时常挨饿,被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知道后,便教人们采摘一种野树叶,做成豆腐充饥,观音豆腐因此得名。这种野树名叫腐婢,土名臭娘子,是一种多年生的灌木。摘其当年新发的嫩叶,洗净后倒入清水里,用手揉搓成糊状,再用干净布过滤掉叶渣。然后取草木灰适量,用水调和均匀,亦过滤成灰水。将灰水倒进叶汁中,边倒边用筷子搅动,叶汁渐渐变稠凝固,豆腐即做成了。观音豆腐呈墨绿色,隐隐有些透明。可做菜,入口滑腻松软,芳香清凉,亦是防暑降温的佳品。

二. 安徽省 黄山市 屯溪 甜酒酿

甜酒酿系用上等糯米酿制而成,在黄山市城区或集镇的街头巷尾,常可以看见有人挑担子叫卖。担子两头是两只石鼓形的竹篮,竹篮上的盖子中间镶着玻璃,玻璃下面放着一碗碗米酒酿。那米酒酿中间还有一个凹坑,里面溢满了甜酒汁。

甜酒酿的做法很讲究,吃法也分为两种。凉吃:在炎炎夏日吃上一碗,自是五腑透凉;热吃:则在冬天将酒酿与金丝琥珀蜜枣或鸡蛋一起煮沸,吃起来又香又甜,令人寒意顿消.

三.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宋村葡萄

宋村,位于歙县城东10余里地,是一个美丽的村庄。村前,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穿村而过,村后,飞布山为村庄的大屏障。 由于当地昼夜气候温差大,种出的葡萄具有口感好、含糖量高、果粒大而均匀的特点,深受市场的青睐。全村葡萄种植面积2000余亩,是皖南地区最大的葡萄专业村。所产葡萄已占领黄山市各区县及周边地区市场,并进入了超市,成为名副其实的“皖南葡萄第一村”, 享有“江南吐鲁番” 、“黄山葡萄沟” 的美誉。为此宋村成立了葡萄产业协会,不仅解决了种植管理技术问题,而且注册了“宋村牌葡萄”商标,帮助农民销售葡萄。如今2000余亩的葡萄进入了采摘期,颗颗圆润甘甜的葡萄挂满枝头,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摘果。利用双休日,带上亲朋好友,奔向果园亲手采摘新鲜果实,躲在葡萄架下享受清凉夏季,亲手采摘新鲜果实应该是一种享受。这对崇尚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城里人,别有一番风味。

四.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徽菜

徽菜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仅仅指徽州菜,而不能等同于安徽菜。徽菜来自徽州,离不开徽州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提供的客观条件。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徽州因处于两种气候交接地带,雨量较多、气候适中,物产特别丰富。黄山植物就有1470多种,其中不少可以食用。野生动物,栖山而息,徽州是山区,种类就更多。山珍野味,构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独到之处。主要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腌鲜鳜鱼"、"黄山炖鸽"等上百种。

徽菜来自徽州,离不开徽州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提供的客观条件。因处于两种气候交接地带,雨量较多、气候适中,物产特别丰富。黄山植物就有1470多种,其中不少可以食用。野生动物,栖山而息,徽州是山区,种类就更多。山珍野味,构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独到之处:花茹、蘑菇、平菇、香菇、白木耳、黑木耳、石耳与高山石耳,蕨菜、黄花菜、金针菜、水芹菜,这些过去全都是野外生、野外采。竹笋一项就有十七种,品种有异,吃法不同、切法不同、配料不同。可食野菜与各种花、茎、杆,大量入徽菜谱。就豆腐来讲,有水豆腐、毛豆腐、臭豆腐、观音豆腐、腊八豆腐以及橡子豆腐等。至于野味,徽州野生动物(不包括虫类)有374 种,其中兽类86种、鸟类210种、爬行类52类、两栖类26种。野兔、野鸡、黄麂、黑麂,穿山甲、娃娃鱼,石鸡,狸子、水獭,以致熊、豹、天马。鱼类更是丰富多样,黄山的锦鱼、鱼,原就很稀少。当年还有一种可以飞上树的翼鱼,都是味道为鲜美的珍品。不少珍禽异兽 ,现已纳入国家保护范围,也还有不少列入食谱如喂养的野鸡、野兔、家养的乌骨鸡,似鸭非鸭的,都保存着浓浓的野味。 由于徽州医学发达,明清两代中有七百多位中医学家有六百多部医著。健身强体食谱的药膳,早就纳入徽菜。如枸杞子炖乌骨鸡、冰糖炖百合、紫苏炒瘦肉、沙炒银杏果等等。

徽菜的发展

徽菜的鼎盛时期,正是徽商独霸中国的时期。徽州商人在一定程度上,给徽州菜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关于徽菜的传播与发展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说,当时徽商谈生意、应酬或是好友聚会都会摆上一桌家乡菜,以示为对待贵宾的尊重。因为徽菜的取材以及特色是独具一格的,十分具有代表性。于是徽菜开始迈向注重品质、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二是说:徽州商人遍布天下,根在徽州,口味也在家乡,所以有求必有供。于是遍布全国的徽菜馆开始陆续出现。这也推动了徽菜体系的发展。 曾几何时,徽菜一度成为了大众流行的产物。甚至有传徽菜一度登上中国八大菜系之首。但是,随着徽州商人的没落,徽菜的品质与流行度都开始下降,因此逐渐被人遗忘,甚至泛化(即徽菜泛化成了整个安徽菜),其实这是他人想利用徽菜这个品牌资源的先天优势发展自我,属于一种自私的商业行为,并不利于徽菜的发展。

特色

徽菜的烹饪技法,包括刀工、火候和操作技术,徽菜之重火工是历来的优良传统,其独到之处集中体现在擅长烧、炖、熏、蒸类的功夫菜上,不同菜肴使用不同的控火技术是徽帮厨师造诣深浅的重要标志,也是徽菜能形成酥、嫩、香、鲜独特风格的基本手段,徽菜常用的烹饪技法约有20大类50余种,其中最能体现徽式特色的是滑烧、清炖和生熏法。

徽菜的制作特色

当年的徽菜,由于红烧是一大类,而红烧的"红",表现在使用酱油上。徽州的酱油是黄豆制成的,保存本色。炒菜用油是自种自榨的菜籽油,并使用大量木材作燃料:有炭火的温炖,有柴禾的急烧,有树块的缓烧,是比较讲究的。传统中的重油、重色、重火功,有徽州的特殊条件。 当徽菜走向全国之后,仍然保持重色:调色之功;重油:调味之功;重火功:调质之功。如老或嫩,硬或软,结或松等。徽菜用火腿调味是传统。制作火腿,在徽州也是普及型的家庭技术。美食家们十分赞赏徽州火腿。只是人们还不了解:"金华火腿在东阳,东阳火腿在徽州"。这一带古属徽州或徽州边缘,是徽商首先到达的地方。李白在金华就留下诗名:"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他年一携手,摇桨入新安(即徽州)。"唐代就从金华想到徽州,一水相连,以后来往就更频繁了。

五. 安徽省 黄山市 屯溪 屯溪绿茶

屯溪绿茶属绿茶类,为历史名茶。创制于清嘉道年间,由松萝茶精加工演化而来。产于休宁县、歙县、黟县、祁门县、绩溪县等。

屯绿产区的深山狭谷,水绕山转,迂回曲折,河弯和河川会合地段,长期冲积形成的河谷洲地,溪涧山坞深冲,土层深厚,透水性好,富含有机质,肥沃宜茶,“休宁四大名家”和“祁门四大名家”都是洲地茶园出产,河谷洲地茶园,茶树长势茂盛,优质高产,当地称之为洲园茶。如祁门凫溪口的杨树林茶,休宁县流口的茗洲茶等,醇浓鲜爽,幽香绵长,具有典型的栗香韵味,为屯溪名茶中的珍品。

炒青绿茶初制工艺流程为:鲜叶→贮青→杀青→揉捻→二青→三青→辉干→毛茶。屯绿精制:炒青绿毛茶通过分筛、抖筛、撩筛、风选、紧门、拣剔,初步分离出长、园、筋、片等形态茶叶,再分别加工。成品茶有珍眉、贡熙、秀眉等花色。

自1980年代茶叶供过于求以来,屯绿产区产品结构发生变化,黄山毛峰等名优茶产销量剧增,高中档炒青毛茶减产。价格因素,目前高档炒青绿毛茶已经无有,屯绿出口茶多为低档货,且造假着色加糊等陈规陋习卷土重来,进一步陷入产品质量和价格的恶性循环。处于贫困线下的茶农生产低档炒青只是谋生;加工厂商降低质量是利润;出口商面对质量问题也无可奈何。如何走出困境,进一步产品结构,少生产或不生产外销绿茶,可能是一条不归之路。

《清史稿·地理志》称屯溪为“茶务都会”,徽州六县、浙西、赣北之绿茶也在此集散,故称“屯绿”,在国际茶市称屯溪茶(Twailay Tea),“屯溪绿茶”是一个地域品牌,不是屯溪生产的绿茶产品的简称。

六.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黄山弥猴桃

“黄山弥猴桃”在民间又称作“杨桃”,境内山区均产,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黄山风景区,到处皆有,随手可得。“黄山弥猴桃”有许多有趣的传说:相传在2000多年前,黄山就生长许多象棠梨一样的野果,黄褐色,果皮上有许多棕色小点,果肉里有密密麻麻的细小种子,果汁甜带酸,黄山的弥猴很喜欢吃,故称“黄山弥猴桃”。弥猴桃种子虽小,生命力极强,随弥猴的粪便四处传布,因而五百里黄山弥猴桃牵藤挂蔓,遍地皆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来黄山考察时,对弥猴桃作了一番研究。他说:“其形如梨 ,其色如桃 ,而弥猴喜食 ,故有诸名。”“黄山弥猴桃”品种多达20多个,多数长在阴湿的山林中,悬挂在岩石与树上,吸取空气中的水分。黄山气候阴凉,多云雾,所以这里的弥猴桃多汁而甜,果香味重。“黄山弥猴桃”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磷、钾、钙、铁、镁等矿物质;维生素的含量特别高。据医学研究,其营养价值比柑桔高5-10倍,比苹果高19-83倍,比梨子高32-139倍,被誉为“水果之王”。( 黄山)

七. 安徽省 黄山市 黟县 泗溪葛粉

黟县泗溪乡的泗溪三宝之一葛粉。

生长于高山上的野生葛草经科学加工后的葛粉是一种天然保健食品,所加工的野生葛粉呈白条状,营养价值高,是清热毒、提神醒脑、静心防暑的理想食品。常饮可降血压、降血脂、减肥、美容等特点。

泗溪乡深处高山密林,土地肥沃,云雾缭绕,气候宜人,自然环境独特,资源相当丰富。生长于高山上的野生葛草经科学加工后的葛粉是一种天然保健食品,所加工的野生葛粉呈白条状,无污色,营养价值高,食法简单,是清热毒、提神醒脑、静心防暑的理想食品,常饮可降血压、降血脂、减肥、美容等特点。

八.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黄山石雕

石雕:石雕有圆雕、浮雕、透雕等,取材花岗石、茶园和“黟县青”,多用于牌坊、民宅的基础部位、碑刻等处。竹雕种类很多,如笔筒、竹椅花板、雕花竹筷、竹碗,古寺庙中亦有罗汉竹雕刻的竹联、签筒。竹器上一般雕有兰草、山水、花鸟、人物、诗词、格言等图文。这些竹雕品,不涂金饰彩,经常用手抚摸后,铮亮透红。 石雕艺术无论造型或构图,方法多种多样。论其特点可分为两类:一类书面充盈,紧凑饱满,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富于装饰性。另一类书面简洁大方,疏密相同,构图大势开合,如同收画艺术,且以浅浮雕、线雕为主,擅长用光线映亲筋物。石雕的雕刻方法也比较趋于完美。有些作品正是由于深雕浅刻过度,结果意趣无穷。因此,虽经数百年风雨剥蚀,至今看上去仍然十分耐人寻味。特别是那些雕筑有三至五层的额枋或栏杆华板,雕刻精丽,层次分明,有着较强的立体感、空间感,概是比较成功地综合运用了各种雕刻方法舆技巧,方使有限的书面能表现出无限的空间,创造出较高的艺术境界。 石雕艺术表现形式,自始至终受到材料特性和实用性的制的,其特点为:“困材施艺,刻法嬗变”。石雕艺术不仅受限于材料性能,而且受到建筑构件功能的约束,加之各种石质性能不同,要求构图、造型、雕刻方法具有极大的适应性,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因材施艺。雕刻技巧必须以服从艺术形式和内容为原则的。由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和审美要求,从而不断促进石雕技法的发展。石雕技法从平浅单一到复杂多变之后,复为平浅单一,后者并不是前者的重复,而是由当初的古朴稚拙发展为繁褥工整。 狮子雕刻,在徽派砖、木、石雕中算得上是专门的题材。然而石雕狮子舆淡雅的砖雕、华美的木雕狮子相比,却因材料相宜,形像高大、坚实,显得别有气派。它是明清两代徽州民间艺术家们经过大胆想像、夸张、变形了的装饰偶像。头大脸阔,额隆颊丰,箕口肉鼻,从头到项背披着漩涡状的鬣毛,胸饰缨络华绵,脖上挂着铃铛,俯首缩足,给人以亲昵可爱之感。尤其是宅邸大门前所安置的对对石狮,一般一双膝下依偎着幼子,另一双则脚踏绣球,它们既能渲染门第的高贵威敢,又能造成一种喜气临门的气氛。石狮蜃放圆雕。徽派石刻中石狮子,十分注重浮雕技法,以增强栅部装饰效果,蓝注重形髓勤势,而封形脂比例倒不甚苛求。

九. 安徽省 宣城市 绩溪县 绩溪菜糕

制法:先将糯米放在水中浸透,然后在乡间的水碓或石臼上捣碎,再用细细的铜细筛筛出,加工成米粉,晒干贮藏起来。食时将糯米粉盛放在木盆内,加入适量水和微量酒酿,然后搅拌成浆糊状,让其发酵,并保持一定的温度。

当糯米粉糊发酵成蜂窝状时,遂按甜、咸两种蒸糕味道配料。甜蒸糕在糯米粉糊内拌入若干白糖、小红枣及红绿丝即可;咸蒸糕则将事先炒熟的豇豆干丁、豆腐干丁和瘦猪肉丁拌入糯米糊中。配好料倒入蒸笼内,厚度均约一公分。

蒸糕时,将蒸笼一层一层地叠放在锅内,盖好锅盖后,温火先烧四五分钟,旋即转旺火烧十来分钟,等锅内蒸气上顶数分钟后,再用温火烧若干分钟。当锅内散发出特有的香味时,蒸糕便成了。

十.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鱼咬羊

徽州杂色类名菜,是将羊肉装入鱼肚子而后封口烹制而成。据传说,清代徽州府有个农民带着四只羊乘渡船过练江,由于舱小拥挤,一不小心就把一只成年公羊挤进了河里,羊不会游泳,在河水中挣扎了一会便沉入深水中。由于羊的沉水,引来了许多的鱼,当羊沉入水底时,鱼儿便蜂拥而至,你争我抢地争食羊肉。因为它们吃得过多,一个个晕头转向。恰巧,附近有位渔民正驾小渔船从此处经过,见如此多的鱼在水面上乱窜,心中惊喜万分,忍不住撤了一网。使他奇怪的是,鱼儿并没有像往常那样活蹦乱跳,而是一个个乖巧地呆在网里,当渔夫把网收上岸拿到家后,觉得今天的鱼特别重,就用刀切一条鱼的肚子,见里面装满了羊肉。渔民很新奇。就将鱼洗净,封好刀口,连同腹内的碎头羊肉一道烧煮。结果烧出来的鱼,鱼酥肉烂,不腥不膻,汤味鲜美,风味特殊。消息传出扣,当地有些美食家也试着烧成这样一道菜,果然风味不凡,从那以后,当地人就将这样烧成的菜取名为“鱼咬羊”。久而久之,便成了徽菜中的一道名菜了。

古有“羊方藏鱼”,今有鱼腹装羊,夏日吃“伏羊”传统代表作“鱼咬羊”制作方法。

主料:鳜鱼或桂鱼一条约400克、羊腰窝肉250克。

配料:小葱段10克、姜片15克、香菜5克、八角2个。

调料:酱油750克、盐5克、白糖13克、绍酒25克、白胡椒粉7.5克、猪骨头汤750克、熟猪肉100克。

制法:用筷从鱼嘴插入腹中,绞出内脏洗净,羊肉切3.3×2厘米条,焯水沥干。羊肉煸炒放入调料烧至八成拣出调料渣,填入鱼腹

油锅烧至六成放入浸汁鱼下锅,煎双面金黄取出放入砂锅里。将余下1/3各类配料及调料同骨头汤和部分羊肉原汁汤用旺火烧开,移到文火烤半小时,待汤浓、鱼酥肉烂拣渣,撤胡椒粉、香菜,滴明油即成

黄山特产小吃及价格表安徽黄山特产年糕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