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法士特产业基地 法士特咸阳产业基地在哪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5-15 22:49:20

一. 陕西省 咸阳 长武县 广杏

广杏为沿乾县漠谷河一带,据传明代乾州人宋钦在福建做佥事时回乡,路经广东,带回优良杏枝,嫁接而成,故名“广杏”。广杏个大如拳,色金黄,味如蜜,明、清两代,进献宫廷。这种杏树由于长期未能提纯复壮,逐渐老化,很少繁衍,而今所余无几。现今乾县境内北部尚存山杏1300多亩,年均产量200多吨。

二. 陕西省 咸阳 彬县 桂花蜂糕

彬县地方传统民间小吃。用小麦加蜂蜜做成。原料是,按普通小麦面粉1000克、蜂蜜400克、菜籽油150克比例配料并加入糖桂花、鸡蛋等。制作方法是:先发酵“起面”,再加碱,加干面粉,蜂蜜、清油揉和成团或条状,经反复加温发酵后,使面团软而不流,倒在垫有面饼状底衬的蒸笼上,加热蒸熟。出笼冷却后,切成菱形小块,即可食用。蜂糕状如蛋糕,甜酥绵软,冷食如酥,热食如饴。现为彬县一品鲜饭店小吃名点之一,2003年4月,在“中国烹饪王国游·西安咸阳美食旅游周”活动中,获西安咸阳旅游名品称号。

三. 河南省 洛阳市 洛宁 洛宁苹果

洛宁县地处豫西山区,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良好,平均海拔高度800--1200米,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苹果生长,加之工业经济不发达,环境污染小,1986年被确定为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全县现有苹果面积20.5万亩,主要分布在上戈、罗岭、故县、城郊、东宋等乡(镇),品种主要有红富士、嘎啦、新红星、美国8号。2005年总产量达1亿公斤,其中绿色食品苹果2000万公斤,商品果率85%以上,实现总产值1亿元。上戈镇是“上戈牌”优质苹果的主产区,苹果栽植面积4.6万亩,年苹果总产5000万公斤,人均苹果收入2000元,占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5%以上。目前,苹果生产在洛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山区农民增收,发展县域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洛宁苹果以个大、色艳、味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耐贮耐运等特点,1986年以来,在全省和省、市同类产品鉴评会中屡屡夺冠,共获得45项次优质产品奖。1998年“上戈牌”红富士苹果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2004年“上戈牌”苹果被河南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河南省名牌农产品”称号。2004年引进了具有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等保健功能的SOD及富硒、富钙、富锌和多微营养苹果生产新技术,优质的品质引起了省内外专家的关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确睐,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县还有一定贮藏、加工能力,现有果品冷库3座、土窑洞2000余孔,年贮藏量440万公斤,果品加工企业2家,年加工消耗残次苹果3000公斤,3个果品批发市场,年交易果品2000万公斤,还有2个果袋厂,几乎达到一年四季都有苹果供应满足市场消费和企业需求。

近几年,立足洛宁的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据,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以提高果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林果业,加强新品种及新技术技术引进、推广、应用,严格按照绿色果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推广果实套袋,果园种草,四季修剪,配方施肥,铺反光膜,生物农药等先进生产技术,确保了绿色果品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争取通过2--3年的努力扩大优质苹果生产基地规模,使全县苹果面积达到25万亩,年产量达到1.5亿公斤,商品果率达90%以上,实现产值2亿元。其中年产绿色食品苹果4000万公斤,SOD苹果100万公斤,多微功能苹果500万公斤。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健全完善苹果销售体系,实现果品优质优价,真正把苹果产业做大、做强。

洛宁苹果发展潜力很大,经过几年来的努力,现在在品牌、规模上均有长足的发展。由于缺少销售、加工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产业化难以形成,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人士都来关心、支持洛宁苹果的发展和开发。

信息来源:洛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四. 陕西省 咸阳 彬县 彬县大红枣

彬县位于咸阳市西北,当地产的大红枣又叫“吊枣”,色泽殷红,个大核小,皮薄肉厚,鲜果含糖量70.6%,干果达到78.4%,每百克含维生素达380毫克,钙与磷的含量也很高,实为滋补佳品。当地群众还将枣核去掉,烘为干果,吊成串称挂拉枣,香甜酥脆。当地民谚说:“五谷加大枣,胜过灵芝草。”

彬县大红枣原产山西,所以也叫晋枣,在彬县已有两千年的栽种历史。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秦国和晋国是毗邻两个强国,两国之间时有战争,但是两国为了各自的利益,也有相和的时候。晋国国王晋献公曾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秦穆王,史称秦晋之好。结婚时,晋王把本国枣树送给秦国,从此枣树在彬县等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彬县大红枣在全国农业展览会和广州交易会上多次展销,受到国内外客商的好评。

五. 陕西省 咸阳 兴平 兴平赵家醪糟

兴平赵家醪糟

陕西兴平赵家醪糟始于清代,祖传至今已是-传人。该系列产品有忆寿牌醪糟罐头和醪糟汁,采用传统工艺下曲发酵,加上现代科学技术,产品营养丰富、绵甜可口、舒筋活血、健胃增食、消暑祛寒,形成了该厂独特风味,畅销西北五省,远销台湾、美国、日本等地,被人们称为“兴平一绝”。

兴平赵家醪糟先后被《陕西日报》、《西安晚报》、《大众商报》、《咸阳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并被编入《陕西海外旅游采供大全》、《兴平县志》、《兴平文史资料》及《可爱的家乡》等丛书。

兴平赵家醪糟酒曲厂现又开发了辣油香、家乡玉米糁、手工挂面等产品,辣油香选用优质秦椒加工而成,突出香、新、鲜的特色;家乡玉米糁,选用兴平优质玉米做原料。玉米是杂粮营养高、口感好的食品。用玉米糁煮成的玉米粥,粒如珍珠、软粘稠糊,若配以红枣、红小豆和枸杞等,可制成八宝珍珠粥,口感更佳。

六. 陕西省 咸阳 乾县 土织布

土织布是一种传统的手工工艺品,在陕西大地有着数千年的光荣传统,咸阳是其发源地之一。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经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棕、闯杼、掏综、吊机、栓布等大大小小72道工序,以22种基本色线变换出1990种绚丽多彩的图案,可谓巧夺天工。它所具有的浓郁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纯棉质地、手工制造、民间图案、民间工艺、古朴大方等特点,在当今崇尚绿色、回归自然的消费环境中愈来愈彰显出它独特的魅力。

土织布产业的经营采用“公司+协会+农户”模式。 做大做强土织布,企业是领头羊。苏绘民间工艺品有限公司、乾县临平镇马里村纯棉土织布工艺品协会、乾县龙华棉织工艺品有限公司、礼泉叱干“纤手土织布协会”、兴平土织布协会等都是当地土织布经营的主链条。“协会”由当地政府发起组织,免费给农户提供材料和技术指导,定时收购,付给农户加工费。这种经营模式大大激励了农村妇女的积极性。近两年,我市已形成“纤手”、“秦彩”、“金梭子”、“苏绘”4个品牌,开发出床上用品、服装面料、家庭装饰等4大系列,80多个品种,畅销全国各地及欧美、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

七. 河南省 信阳市 固始 呼噜汤

“呼噜汤”名甚怪,却是取其喝汤时“呼呼噜噜”的声音为名,颇为形象。试想,数十人围坐一堂,捧一碗爽口的热汤,送至唇边,引颈一吸,那呼呼噜噜的声音岂不是一曲动人的合声?

呼噜汤并不算有名,有小家碧玉的感觉,在河南,仅我的家乡信阳地区固始县大为流行。固始偏居豫东南,与湖北相邻,饮食习惯大别于豫中豫北等地,口味偏于清淡。呼噜汤正合了这种饮食风情,以红薯粉勾芡,混入滚沸的鸡汤,成浓汁状,添加海带丝、豆腐皮儿、肉沫、炒黄豆、粉条子、豆腐丁等物,主料与糊辣汤相似,却只在香辛料上有所区别,仅放入少量茴香、胡椒、辣椒和食盐,以使其味偏于清淡,适合早餐所食,起开胃作用。最有特色的便是,汤中以漏勺淋入蛋花,均

匀有致,在一锅奶白色的清汤之上,莹白的豆腐丁、深绿的海带丝、浅黄的豆腐皮儿、淡粉的肉沫、焦黄的炒豆、黄白相间的蛋花,色调绚烂清新,俨然一幅恬淡的水彩画儿,自然引得食欲大动。

家乡人多好此汤,清晨围坐于街边,呼唤一声,汤碗便呈上来。家乡人精细,对饮食颇为讲究,既要味又重形,连那盛汤的碗也小上许多,且多为细瓷,或青瓷印花,或白瓷套蓝,比不来北方的碗大而粗犷,一色的黑釉粗陶,尽显古风。喝汤自然要配上主食,便有那烙饼蒸馍的与卖汤的搭伙儿共营生意。馍多为地锅柴火蒸制,靠锅边馏水,半蒸半烙至一面焦黄,或用篦子架于水上,蒸得松软;另有“转馍”,类似于北方的烧饼,却是用和好的面盘成长条状,在平底铁锅中盘成一团,淋油后文火烙成双面焦酥。也有油条、糖糕、糍粑等小食可用来配上呼噜汤同食。

汤味清淡鲜甜,馍多松软焦香,一同食来,没有强烈的口感刺激,却于那清清淡淡若有若无的味儿中品出生活的许多意趣来,这也造就了家乡人恬淡的心性和厚道的人品。以汤之不同,划分地域,区别民风,也是很有道理可循的。

八. 河南省 洛阳市 栾川 酸枣

又名圪针、野枣。产于河南栾川。个大、皮薄,一核双仁,是驰名遐迩的贵重中药材。酸枣营养丰富,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酸枣仁是名贵的中药材,性平,味道甘甜带酸,具有安神、宁心、镇静、养肝、补心血等功能。主治虚烦不眠、惊悸等症。树皮和根皮可治疗神经官能症。树叶可提取酸叶酮,对冠心病有较好的疗效。核壳可制活性炭。果肉可制酸枣面、酿酒、做醋,有健胃助消化的功能,还可能防暑饮料--酸枣露。酸枣花是发展养蜂业的好蜜源。酸枣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细腻、耐磨耐压,是制造农具和雕刻工艺品的良材,酸枣树,是绿化山区的优良树种。

九. 陕西省 咸阳 三原 三原石榴

三原石榴

三原县北坡石榴基地位于三原县鲁桥镇北坡村,西铜高速、三马公路穿境而过,交通极其便利.目前拥有专业技术人员6名,会员100多名.并与西北农业大学果树专家建立长期技术服务支撑体系.组织健全,管理科学,为三原县石榴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北坡红石榴产地独特,历史悠久,大唐时期,长孙娘娘家乡贡品,被太宗李世民封为御石榴.果实富含氨基酸、各种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果味酸甜,生津止渴,开胃健脾,杀虫收敛,清肺止咳,具有保健养生长寿功能.是人们合家团聚、喜庆佳节、馈赠亲友的时令珍果.

基地聘请赛营养专家亲临指导,采用中国有机产品赛众28、亿耕菌肥生物技术全程临管生长过程,确保产品属于美味,安全,绿色、全营养的红石榴.请放心食用.

由于该品种抗旱、抗病虫、易管理,亩收入可达4000-6000元,经济效益可观,农民栽植积极性很高,栽植规模由原来的600多亩已发展到1500多亩.协会引进新品种“大红甜”,更引起客商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促进该产业的发展,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2005年9月成立了三原县北坡红石榴协会,2006年8月同《农业科技报》、陕西赛众生物公司共建了农业科技报“石榴科技示范推广基地”.曾被省市县广播台、电视台等多家媒介多次采访报道,大大提高了协会知名度,产品知名度.

石榴富含鞣质、糖类、苹果酸、柠檬酸、蛋白质、维生素C等.果皮中含有生物碱、鞣质、树脂等.祖国医学临床上常用于咽喉炎、扁桃体炎、口疮、声音嘶哑、久咳、小儿虫积、久泻久痢以及手足癣、稻田皮炎等。

十. 陕西省 咸阳 兴平 兴平辣椒

兴平辣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陕西省兴平市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全市总面积507平方公里,总人口5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6.4万人,辖7镇4乡3个街道办事处223个行政村,辖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光照充足,地下水资源丰富,素有“关中白菜心”、“平原粮仓”和“辣蒜之乡”的美誉,是陕西省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县市之一。

兴平地区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10.1卡/cm2,日照时数为2005.4小时,年平均气温13.1℃,最高温度42.2℃,最低温度-19.9℃,年平均降水量528.4毫米,海拔高度390—541.8米,是大蒜和辣椒生产的优生区。

辣椒和大蒜是我市的传统农产品,栽培历史悠久,素有“唐蒜明椒”之称,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兴平辣椒种植面积3.5万亩,年产辣椒7000吨;大蒜种植面积稳定在5.5万亩,年产蒜苔3万吨,蒜头3万吨,辣椒和大蒜的年产值近3亿元。兴平大蒜蒜头肥、瓣个大、包衣紧、味辛辣,蒜苔翠绿鲜嫩、体长均匀、辛辣适中、味道鲜美,久负盛名。兴平辣椒生产基地属典型的温暖带半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光热资源丰富和雨热同季的特点,年降水量的85~90%集中于线辣生长的旺盛期,有利线辣生长发育。另外,兴平市的辣椒生产基地海拔在400—500米之间,生育期季风较多,风力缓续,对改善线椒作物群体通风透光条件显然有益。因此,兴平的线椒色泽红亮,辣味浓郁,营养丰富,品佳味香,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椒中之王”和“一枝独秀”。

兴平辣椒种植面积35000亩,主栽品种为兴平线椒和优质8819线椒,年产辣椒10000吨以上,年加工辣椒粉和辣椒油20000吨(从新疆、岐山等地调入)。1999年“兴平线椒”被国家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抽检为“一级品”。

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土壤:培育兴平线椒的垆土是自然褐土经人类长期的耕作和施肥,堆积覆盖形成的。垆土土体结构为“蒙金型”,上层为覆盖层,质地为砂轻壤至中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高,结构良好,通透性好,利于作物生长。下层为粘土层质地吸收性强,能托水托肥,具有耕作性良,上松下实,保水保肥,抗旱抗涝等特性,该种垆土仅分布于以兴平市为中心的渭河冲积平原上的狭小地带。

气候:兴平线椒生长地的气候属于雨热同季的暖温带半湿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受秦岭山系等独特的地理因素影响,该地区辣椒成熟期的夏季昼夜温差极大(13.6℃),这十分有利于秦椒养分的积累。

二、源远流长的栽培历史

兴平市从唐期初年即开始种植秦椒,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经过数代人的辛苦培育,并结合当地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逐渐培育出今日享誉国际市场的天下第一椒——兴平线椒。

三、举世无双的辣椒品质

兴平辣椒以株型紧凑,结果集中、果实长、果顶实而弯、果肉厚、油分大,辣味浓厚为特点,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具有开胃健脾、活血名目、健美减肥之功效,远销东亚、东南亚等10多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顾客青睐。

兴平辣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陕西省兴平市桑镇、汤坊乡、丰仪乡、庄头镇、赵村镇、马嵬镇、阜寨乡、田阜乡、西吴镇等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北京和网友寄特产黑河红色特产介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