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特产豆粑粑的做法是 江西九江豆粑的做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27 13:17:32

一. 江西省 赣州 兴国县 腊鹅

腊禽是客家人特别喜爱的季节性(冬季)生产的传统食品。百丈泉腊鹅由上海食品研究所监制,选用纯天然放养的,被国家外贸协作会鉴定品味第一的兴国灰鹅为原料,秉承传统工艺,结合现代技术,经分割佐之以名贵香辛之料、食盐等配料48小时腌制整形烘干精选真空包装等工艺精制而成。它既有传统的腌腊风味,又有现代的流行口味,其色泽鲜亮、瘦肉厚实、肉质鲜嫩、醇香味美、营养丰富,经营养专家鉴定具有低胆固醇、低脂肪、高蛋白等特点,是首选的天然绿色食品。食用方法:可以采用切片清蒸、火锅、煲煮及加适量佐料小炒等食品方法。

二. 江西省 赣州 南康 唐江镇

江西四大名镇---唐江镇唐江镇位于江西省南康市中部,是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和江西小城镇改革试点镇。镇域面积96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3个社区、人口9.7万人。

唐江历史悠久。镇区内古街店铺和新区超市争辉,沿江两岸传统风格与现代建筑相映,自古以来,唐江就是赣南地区的重要商贸中心,民间素有“头唐江,二营前”之美称,拥有千年文化和商贸的积淀。

唐江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东承赣州市,南启南康市,北接资源丰富的北部山区。唐江水陆交通发达,上犹江穿境而过,赣丰二级公路,康隆公路交汇于此,赣粤高速公路和昆夏高速公路均从境内穿过,即将建成的赣州机场在唐江的东部。乡村公路建设正在迅速进行,竣工通车的路段有:二店前——学田公路;唐江——白石公路;唐西——幸屋公路;土桥湾——白石公路;塘窝——下湾公路;九驳桥——窑前公路。正在建设施工的有:幸屋——油树;徐田坑——茶亭;平田——通古——上坑公路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

唐江镇经济发达。近年来,唐江镇已初步形成家具生产、木工机械、食品制品、经编纺织、汽车客运货运等与大行业相对的集聚,比较知名的企业有:南康市华洲人造板有限公司,年产值达3000-3200万元;南康市通达客运有限公司,拥有客运车辆80多辆,为江西省名星企业……截止2004年底,唐江镇年产值超100万元企业260多家,超500万元企业3家,超1000万元企业2家,全镇实现工业产值近6亿元。

唐江镇商贸非常活跃。这里有小商品市场、蔬菜交易中心、耕牛交易市场、鱼苗交易市场、中天商贸广场等大大小小十几处交易区,其中,耕牛交易市场是赣南最大的专业市场,鱼苗交易辐射至邻近的上犹、崇义、遂川、吉安等市,唐江还是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的绿蔬菜供应基地,无公害农产品正向产业化发展。

唐江个私经济发展迅猛。2005年,全镇共有个私企业213家,个体经营2295家,其中家具行业155家,个私经济企业人数达1300多人,工业总值5.2亿元。

唐江镇传说

老古人相传一唐江、二营前、三古陂,说的是赣南几大名镇,唐江居首。

据说唐朝以前,东临上犹江的唐江墟镇还是一片蛮荒丘陵盆地,这丘陵里只散住着几户客家人。其中有一卢姓人家住在南来北往且东西横贯的十字路口上。那时,交通运输非常落后,贩运货物如盐、米、布匹等全靠背负肩挑和水运。路经此十字路口的贩运挑夫及行人多要向卢家讨茶水喝。遇到雨雪天就进卢家躲避,炎夏烈日当空时也是进卢家喝水、乘凉。卢家也同他们说古论今,谈天说地,欢声笑语满屋。

客家人向来好客,卢家也因如此好客而名扬四方。远近路客无不将卢家当作劳顿歇息、口喝饮水之处。可是,卢家房子矮小,每当路客多时,后来的别说无坐处,连立脚都没有地方,只好站在门外。为此,忠厚、勤劳、善良好客的主人老卢想造新房屋,请了地理先生择基定向和选吉日动土、奠基、装门和上梁。

装门和上梁前的动土、奠基、行墙都很顺利,老卢一直心情舒畅。

可是,即将上梁的时候,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正从放在厅前的大梁上走来。老卢认为这很不吉利,就走到孕妇面前轻声地责备:“唉,你这不是坏了我的好事。”孕妇一听,觉得很委屈,心想:“难道怀孕女人就不能出门了吗?”于是孕妇昂起头来,对着一双双含有责备的眼神,大声地说:“怕什么,文官武将、普通百姓,哪一个不是从娘肚里出来的?”孕妇话落,时辰即到,炮鸣上梁,大吉大利,顺顺当当。

自此,人们也效仿老卢,在这十字路两边做起了一排排新房屋,摆起了一个个售货摊子。加上临上犹江水运货物便利,不上几年,唐江交易场渐渐热闹了。看到今天来几个,明天几伙做生意的人,老卢想:把这些做生意的人定日集中,那就更方便大家。有一天,人多热闹时,他将想法与大家说了。众人十分赞成,并推举由老卢出面,请当地最有名望的杨老地理选个吉日。老卢找到了杨老地理,杨老地理翻书曲指算了算,说:“下月初一辰时,唐江开墟!那天将会发生三件奇事:蛇打鼓、马骑人、头顶天。”

不几日,唐江开墟会出现三件奇事的消息很快在方圆几十里的地方传开了。初一这天,四面八方的人们怀着好奇心,顺便做些交易,敲锣打鼓,鸣放鞭炮,云集唐江。

辰时,一只老鹰叼条蛇从唐江上空飞过,听到惊天动地的锣鼓声,吓得一松口,蛇即跌落掉在鼓面上,“咚”的一声巨响,有些人吓了一跳,有些人马上喊起来:“蛇打鼓!蛇打鼓!”一听说“蛇打鼓”出现,争相观看的人蜂拥而至。这时,一个肩背木马的木匠也往里挤,立在高处的老卢马上大声说:“大家看,‘马骑人’的奇事在你们后面又出现了。”正巧,一个买了锅的男子汉刚将锅顶在头上,才听到那边有人喊:“蛇打鼓”,这边又有人大喊出现了“马骑人”,赶紧挤过来看热闹,站在高处的老卢又大声说:“大家快看,头顶天的人来啦!”随着老卢指的方向看去,众人皆哈哈大笑,顶锅人自己也笑得合不拢嘴。

也许从老卢的第一个店开张到唐江开墟,都赶上了吉利的日子,做生意的人愈来愈多,生意愈来愈旺,唐江遂成赣南著名的大墟镇。

三. 江西省 赣州 兴国县 兴国油茶

兴国该县油茶品种较多,油茶山面积占山地面积的67%,人平油茶3.9亩,人平油茶产业收入280元。在油茶主产区的均村、茶园等乡镇,油茶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按成熟季节分有秋分子、寒露子、二水桃、霜降子4个品种,其中“二水桃”被列入全省推广的优良品种。据有关史料记载,兴国栽培油茶已有2300多年历史。全县每个乡村均有油茶分布,其中油茶面积上万亩的乡镇有18个,最多的均村乡16.5万亩,茶园乡12.9万亩。全县常年油茶产品产值5225万元,占农业产值的7%。兴国油茶还具有单产高、品质好的优势。据调查,该县已涌现一大批油茶高产典型。如县经济林场80亩油茶林,一般年份亩产茶油20多公斤,高产年份可达到30多公斤。均村乡长竹村农民陈瑞生承包乡林场500亩油茶山,亩平产油11公斤。高兴镇老营盘村村民叶爱华经营的15亩油茶山,亩产茶油近12公斤。如今,兴国县茶油以其色青味香的优点,深受消费者青睐,远销南昌、上海、北京和港澳地区,产品供不应求。

为了促进油茶系列原辅材料的加工升值,该县在发展民间小加工厂的同时,建设了两家较大规模的茶油加工企业,不仅大大提高了出油率和茶油品质,还开始了皂素提炼等精炼加工,兴办了活性炭厂。两家大加工企业年可加工茶籽1.3万吨,茶枯饼2.7万吨,不仅解决了该县油茶产业的后顾之忧,还带动了周边县市的相关产业。其中一家加工企业还被市政府确定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龙头企业”。

“科技兴油”提升了兴国油茶林的品质。该县在油茶普查的基础上,挑选了一批优质“二水桃”品种,培育出优质砧木,从浙江亚林所引进42个优良无性系品种的枝条为接穗,通过嫁接,建成了80余亩良种采穗两用种苗基地。在国家和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县以茶园、均村、良村、南坑、枫边等5个乡镇为示范乡镇,实施大规模油茶低改。经过3年项目建设,共改造低产油茶1.6万亩,增产茶油2.2万公斤。茶园乡义渡村上官进全承包的9亩油茶山,实施低改技术以后,由亩产茶油2.6公斤提高到11.3公斤。近几年,该县每年计划安排1万亩油茶低改任务,逐步提高油茶单产。为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该县还结合农民知识化工程,由县油茶办实施,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印发资料,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规范低改技术标准。通过这些措施,该县涌现了一批年产茶油500公斤以上的产油大户。

兴国油茶加工业现状尤其被人们关注。据了解,目前,该县较大的加工企业只有2家,其余都是家庭小作坊,深度加工不够,产品转化为商品的比例还不高。由于龙头企业的品牌尚未完全形成,产品知名度不高,直接影响了兴国茶油进入更广阔的市场。有关人士指出,树立品牌创新意识,走出传统小作坊,主动融入大市场,是兴国油茶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为此,该县还需要继续努力,采取措施,把油茶产业从散户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中解放出来,形成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包括建立油茶丰产林基地);同时,尽快提高加工技术,充分运用市场手段,把兴国茶油真正打造成走到哪里都“吃香”的品牌。

据兴国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该县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责任制,签订责任状,明确任务,严格奖罚;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实行送科技下乡,免费为林农服务,分期分批办好“农民知识化培训班”;抓好良种推广应用,以本地选育的“二水桃”良种和引进省、市林科所选育的良种造林,逐年淘汰劣种;抓实低改,重点抓好40万亩低产林的常规改造,提高单产;抓好加工,对茶枯进行深加工,扶持龙头茶油加工企业,解决林农卖“油”、“饼”难的问题,增加油茶产品的附加值。

2004年12月,国家林业局公布了第三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名单,兴国县榜上有名,被命名为“中国油茶之乡”,被誉为“江南绿色油库”的兴国,油茶资源丰富,全县有油茶林面积52.3万亩,常年产油量达230万公斤,最高年产达到近330万公斤,在赣南稳居第一,在省内位列前三,是江西最大的“绿色油库”之一。油茶产业是一项朝阳产业,市场前景广阔。获得“中国油茶之乡”称号之后,兴国县做大做强油茶产业的信心更足了。兴国茶油由此“香”名正盛,越飘越远。

兴国油茶产业日益壮大,是该县多年来重视油茶生产的结果。长期以来,兴国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油茶生产当作一项富民产业来抓。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全县油茶生产规划和油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成立了县油茶生产领导小组,在县林业局设立了油茶办。县里还为此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山林权落实到位,并长期保持稳定,不随人口的增减而调整;鼓励油茶林承包、租赁、股份制等多种方式经营,对油茶大户在资金上给予扶持,提供贴息贷款;县财政每年全额返还油茶籽税用于发展油茶生产,并从中安排10万元给林业部门专门培育壮苗,县林业局还从育林基金中每年拿出5万元用于油茶低产林改造和科技投入。

四. 江西省 赣州 宁都县 宁都粸

宁都有很多种用米做原料的食物,当地人称之为“qí”,有一些文人写成“糍”或者“米果”。我查了字典和一些资料,终于找到了一个读音和意思都和当地人的称呼一致的字——“粸”。“粸”是古代汉语中对一类以大米制成的食物的称呼,宁都人对“粸”这一称呼至今没有改变,我想也许可以佐证客家方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

宁都的粸,种类很多,一口气能说出十几种粸——糯粸、黄粸、灯盏糕、馍馍子粸、芋包子、薯包子、番薯粸、米冻粸、松糕粸、豆子糕、糖圆、油饼、卷心糕……

宁都的粸,主要原料是大米,也有专用面粉的。辅料有薯、番薯、芋子、豆子、南瓜等,也有用碱水的。做粸的原料要预先准备。年初,农夫农妇们就要筹划年底大概打多少糯粸、黄粸,来决定种多少糯谷、大禾子米(专门做黄粸的稻谷)。要是需要用专门的灌木烧成灰滤出的碱水,农夫农妇们要先上山寻找这种特别的灌木砍回家晾干。为了春夏能吃上薯包子、番薯粸、芋包子什么的,农夫们要在秋天将薯、番薯、芋子之类的放进窖里藏好。

宁都的粸种类多,做粸方法也不一样。打糯粸前要先把糯米蒸熟,再将糯饭倒到碓窝里,用专门的粸槌打成糊状即可。黄粸和糯粸的做法一样,只是在蒸之前,要将大禾子米在黄碱水里浸一段时间。烧薯包子、芋包子,要先把在水里浸过的米磨成浆,把薯、芋子用牙钵刷成浆,再把两种浆混在一起,调匀,放上盐、葱花,再用手抓浆,攥成圆形放入油锅里烧。烧番薯粸、豆子糕时,则直接在米浆里加入切成丝的番薯或者豆子。做米冻粸,要在米浆里加入石灰水。做松糕粸、馍馍子粸则是在米浆里加上酒酿让它发酵,然后放到锅里蒸。

粸的做法不一样,吃法也各异。蒸的粸润滑细腻,吃法因人而异,喜欢吃香的可以炒着吃,喜欢吃甜的可以蘸糖吃,喜欢吃辣的可以蘸辣椒水吃。煮的粸加些汤水、佐料,味道鲜美。在宁都,烧的粸居多,色泽金黄,香味飘逸,外脆内软,风味独特。

宁都的粸,一般和年节联系在一起。过年过节要做粸、烧粸。七月节一定要做粸,因为要用粸供奉天地、祖先。过年的时候要打糯粸、黄粸,炸油饼、薯包子、芋包子、番薯粸,很多人家要烧一箩筐粸。正月客人多,客人一来,蒸热一下粸,端上果盘,斟上酒或者开水,围坐在一起拉拉家常,其乐融融。

宁都的粸,是招待客人的必需品。尊贵的客人来了,必须烧粸(人们称之为“起油锅”),才显得对客人的热情和尊重。一碗黄粸放上一些肉丸、猪肉等面子菜,就是一碗客家人的“汤”,那是对尊贵客人的盛情款待。我家乡黄陂镇宴席上的第一道菜就是用面粉烧成的“烧鱼”(其实是油饼,里面没有鱼,不像宁都青塘、赖村的薯包鱼)。

宁都的粸多,喜欢吃粸的人也多,烧粸卖的人也多。城里乡下,大街小巷,一个炉子一口锅,一捆柴火一桶浆,就可以烧粸卖了。大人赶圩,回家的时候买上几块钱粸,让留在家里的孩子解解馋。(廖平平)

信息来源:赣南日报 廖平平

五. 江西省 赣州 龙南县 龙南板栗

龙南板栗的特点是:个大,饱满,肉脆嫩,味香甜,营养价值高。据化验,每百克栗肉含淀粉60~70克,蛋白质5.7~10.7克,脂肪2~7.4克,并含有钙、磷、铁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B、C。是生熟食和烹调之上品,加碱粉可制作各种美味可口的糕点。具有补肝益脾、健胃生津的功能。栗花可治腹泻,根皮能治痔疮。树材质地坚实,纹理清晰,耐湿抗腐,是优良的建筑、家具用材。

价格:市场零售价80元/箱。在龙南县城各大超市及土商店均可买到。

六. 江西省 赣州 瑞金市 瑞金米酒

瑞金米酒

瑞金米酒,色泽金黄,气味清香,口感甘醇绵厚,爽心活舌。冷饮,清

凉爽口,沁人肺腑,消暑散热;热喝,温心暖肚,御寒防风。适量饮用,

舒筋骨活经络,振奋精神,消除疲劳。酒娘(没有掺水)更是幽香扑鼻,

酒味浓郁,更能利血养气,暖胃御寒。瑞金米酒除饮用外,还是烹调的好

佐料,它可以除腥、臊、膻。

瑞金民间可以说是逢宴必酒,这酒就是瑞金米酒。在时髦的今天,喝洋

酒、名酒,最后还是舍不得米酒,都说喝瑞金米酒放心。在瑞金各大饭馆

里,一壶米酒,放入姜片,将酒煮热,再拌个鸡蛋,喝得宾客笑逐颜开。

在赣州、南昌、汕头以及在其他县市,出售瑞金米酒的店铺里,在招牌

上,都醒目地标上“瑞金米酒”。瑞金米酒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的青睐。

瑞金米酒选用上乘的糯谷,砻磨成糙米,甑蒸凉温拌酒丸,发酵来汁,

兑甘清井水,再入坛泥封,放在谷壳或稻草中煮沸后即可饮用。

瑞金酿酒历史悠久,据史志记载,早在宋朝时期,瑞金人就开始有蒸米

酒宴请宾客的习俗。

瑞金人历来爱喝米酒。秋收后的米酒,一般在重阳启封。瑞金人把做酒

的器皿,称作酒盎,盎口小肚大且高。吃到底时,非伸长胳脯去舀。于是

讥讽贪杯者嫌肩膀生宽了。酒酿得了,每每用葫芦瓢,先从酒窝里掏出几

瓶最甜的,留待客人。过去缺粮,只能在过春节时赛谁家的酒最甜。如今

粮食多了,又想着养猪加工、换外汇。瑞金人有一个习惯,每逢农忙插

秧,田塍上摆把酒壶,插完一行,就喝一口,伸伸腰。要是请了几个帮

工,也是就一壶酒,谁先插到田头就谁喝,引得人们雁儿飞,为的争气。

到了盛厦,村旁路边的大树下,则是卖水酒的所在地。路人渴了,花几毛

钱,又提神又解暑。所以瑞金人称米酒为“大树底下的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徒步采访完成“二万

五”后,只有瑞金人才会打这样的电报:“我们用瑞金的米酒举杯向你祝

贺!”

七. 江西省 赣州 全南县 紫心番薯

薯型较美观、肉质细腻,含有9种氨基酸和胡萝卜素,能补充人体营养不足,而且药用功能也较好;其内含紫色素、绿原酸、多种维生素,硒、碘、铜、铁、锌等矿物质微量元素比普通番薯还多,有些微量元素甚至是普通番薯的数倍;具有保健美容,通便减肥的功效。

八. 江西省 赣州 瑞金市 酒糟红鱼

酒糟鱼是瑞金的特色菜之一,是民间传统食品。做酒糟鱼,多选优质的淡水鱼腌制。晾到半干时,放到酿好的米酒坛子里封起来。半个月后,即可取出,或蒸或煮,与酒糟同沸之。做酒糟鱼,关键在酒,要把酒做得老一些,有烈性。渗入鱼肉,那鱼肉呈枣木红,其色泽即有一种沉醉之美,再有酒香飘来,多么令人向往呀!既是酒糟鱼,就不要脱酒糟,枣木红的鱼肉,有酒香、酒甜、酒酸,蒸煮之时,搁上红泡椒,又有些辣,淡淡的咸味儿。鱼肉在口中,细腻滑爽,余香久久,且鱼肉的本质味道,是要过若干时间开始升华。吃酒糟鱼,食者会有一些悬醉,感觉在沧桑的岁月里,又有了一些离愁,因为你会感觉到这鱼,它独自离开了湖泊与江河,它沉睡在酒里,弥漫着令人陶醉的味道。瑞金酒糟鱼具有皮黄肉红,光滑油亮,肉质疏松等特点,口感香辣,味道独特,实为居家旅游、宴席、馈赠亲友的上好佳品。

九. 江西省 赣州 宁都县 蛋菇汤

宁都名菜。将鸡蛋搅拌(加入食盐和水,食盐比蒸鸡的盐多一点,水比蒸蛋的水少一点),用细线将小肠衣的一端扎紧,把灌好的小肠衣放入水中,用文火煮熟后捞起,凉后用刀将小肠切成一厘米长的小段,再在每小段中间用刀轻轻地切入三分之一左右,放入烧沸的水中,蛋筒开裂如花瓣,加入适量的味精和香油即成,汤料可用鸡汤,肉汤,配料适当。

十. 江西省 赣州 南康 蜜饯

蜜饯产于南康市唐江镇,唐江蜜饯是江西的名优,甘甜润口,是送礼时物美价廉的食品。( 南康)
江西信丰特产豆粑的做法江西特产豆粑花生粑的制作过程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