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百农土特产 恩施山脚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9-29 06:39:14

一. 湖北省 恩施州 恩施市 大集珍米

大集珍米古为贡米,产于恩施市盛家坝。该地区山清水秀,气候适宜,硒资源丰富,年产7500吨优质大集珍米。采用国内先进加工设备进行精细加工,米粒完整,均匀,晶莹洁白,品质优良。食之柔软可口,营养丰富,是理想的纯天然、无污染食品。

二.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咸丰白术

咸丰白术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咸丰白术,中药药材品种,系湖北省咸丰县。咸丰种植白术历史悠久。由于特殊的地理、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及先进的栽培技术,咸丰鸡腿形白术相对于其他产区以蛙形为主的白术,具有有效成分含量高、绿色无污染、加工饮片形状好、质地均匀坚实等质量优势,是中药材市场上的抢手货。2007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正式批准对咸丰白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入药,有补脾益气、藻湿利水的功效,是中医药方中最为常用的一味药,有“十药九术”之说。咸丰白术因其尾部圆大,上部颈项细长,形似鸡腿,俗称鸡腿白术。由于特殊的地理、土壤、气候和环境条件以及先进的栽培技术,咸丰鸡腿形白术相对于其它产区以蛙形为主的白术,具有有效成分含量高、绿色无污染、加工饮片形状好、质地均匀坚实等质量优势,成为各大中药材市场上的抢手货,保持了连续17年“零库存”的俏销记录。咸丰白术的质量特色,直接促成了咸丰白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至今,咸丰白术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量超过万吨,约占全国白术常年产量的55%。

一、地理条件

咸丰县地处鄂西南山区,为云贵高原延伸部分的武陵山区余脉。东经109°0 图2 咸丰白术植株特征

[1]9′,北纬29°41′。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溪流密布。全县最高海拔1911.5m,最低海拔435m。地形地貌复杂,全县呈南部高、中部低,东北向西南倾斜,沿唐岩河河床呈东北高、西南低,形成唐岩河向西南倒流的现象。咸丰县位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与长江中下游东西构造组合部,寒武纪至三迭纪比较发育。南部和北部的构造山地及中部剥蚀山地是主要地貌类型。有高山、二高山、低山三大类地态。 白术种植忌连作,病虫害易交互传染。咸丰白术主要种植区域在二高山,植被条件好,山形小,自然形成隔离带,有效地避免了白术病虫害的传播。咸丰白术适宜生长区为海拔600m~1200m,该县绝大部分区域均有白术种植生产。[2]

二、气候条件

咸丰气候总的特点是:冬少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终年湿润,降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3.9℃,年降水量1200mm~1500mm,年均日照1158.5小时,年相对湿度>85%。海拔800m以下为低山温暖丰雨区,年平均气温15℃~17℃,年降水量1300mm~1500mm,无霜期270天~290天,相对湿度80%;海拔800m~1200m为二高山温凉少光层,年平均气温11℃~15℃,年降水量1500mm~1700mm,无霜期220天~270天,相对湿度80%~85%;海拔1200m以上为高山多雨丰光层,年平均气温8℃~11℃,年降水量1700mm~2400mm,无霜期160天~220天,相对湿度85%以上。 适宜咸丰白术生长的气候条件为:气温24℃~29℃,无霜期220天~240天,降水量1100mm~1300mm,大气相对湿度80%左右。白术喜凉爽气候,怕高温多湿,植株生长速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日平均气温超过30℃时,植株地上部生长受到抑制。根茎生长适宜温度26℃~28℃。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根茎膨大最快时期,如昼夜温差大,又有一定水分,根茎生长最快,产量亦明显提高。而咸丰二高山则能很好地满足上述条件要求。[2]

三、土壤特征

该县出露地层的土壤母质,主要有石灰岩、砂质页岩、石英砂岩、紫色砂页岩、第四纪黏土、河流冲积物等。咸丰白术产区为微酸性至中性土壤,pH值5.5~7.0,有机质含量为3%,土壤肥沃,腐殖质层深厚,多为砂泥土,保水性强,排水性好,滤水透气。白术生长前期(3月至7月),主要是地上部分长高;生长后期(8月至9月),为根茎生长期。前期生长比较耐旱,忌渍水,有利于根茎向下生长;生长后期需要充分的水分及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根茎膨大。正是咸丰白术主产区砂泥土为主的土壤类型,很好地满足了白术全生育期生长要求,从而造就了咸丰白术“鸡腿形”的独特形状。[2]

四、环境条件

咸丰县地处边远的高山和二高山,地势空旷,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且湿度大,没有工业污染,山川秀丽,地理环境优越,为咸丰白术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经监测,产区空气环境质量SO2含量为0.01mg/L,NO2含量为0.019mg/L,TSP含量为0.004mg/L,达到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土壤质量各项指标均符合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灌溉水环境质量各项指标均符合GB5084《农用灌溉水质量标准》。环境总体质量符合中药材GAP规范要求。

18世纪中叶,白术经湖南传入咸丰,当地人民利用咸丰良好的生态环境及自然优势,以栽种白术等经济作物为主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与管理经验,并世代相传,为“咸丰白术”品牌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原始基础。 清道光年间,咸丰白术开始叩开山门,走向山外。《施南府志·方物志》载,“金峒、唐崖(该县小村、清坪一带)产术,入药甚佳。……皆为夔州(重庆万州一带)商所购”。 民国时期,咸丰白术,在川东等地已晓有名气。随着咸丰与外界联系增多,白术得到一定发展,但仍以药农零散种植为主。由于战乱不断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咸丰白术一度成为“硬通货”,作为向外界以货易货的重要交换手段。据《咸丰县志》记载,当时的县政府曾数次责成财政科,到民间征集术、麻等农副产品,由挑夫挑至毗邻的四川万县等地,换回盐、火柴、棉花等人民生活所必需的日用品。 1949年以后,咸丰白术得到了长足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该县分别在小村和清坪建立了药材场,并从湖南平江、浙江嵊县等地聘请技术人员,大面积专业化种植白术、黄连等药材,使中药材逐渐成为了该县一个重要支柱产业。1978年,该县白术、黄连等药材年产量已达数百万公斤。《人民日报》曾先后以《千吨黄连》、《万吨白术》为题进行报道。改革开放后,咸丰白术发展步入了黄金时期,咸丰白术的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产量逐年提高、品质不断提升,并很快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最终形成了在全国中药材行业内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咸丰白术”这一品牌。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组织了对咸丰白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7年5月29日起对咸丰白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7年第79号)。

保护范围

咸丰白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湖北省咸丰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咸丰白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咸政函[2005]3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北省咸丰县所辖行政区域。

三. 湖北省 恩施州 来凤县 林麝

林麝属国家濒危、珍贵的一级保护动物。雄麝所产麝香是最珍贵的中药材,具有“通诸窍、开经路、通肌骨”功效,也是一种昂贵的香料。目前国内货源奇缺,市场价格是黄金的3—5倍,国际价格为60—80美元/克。

凤县林麝驯养业起步早,业务技术全面。从八十年代初,就开展了人工驯养林麝技术研究,现已掌握了林麝的饲养、管理、繁殖、防疫治病及活体取香的整套成功技术,并得到国家林业局和华东师大的肯定。

凤县林麝驯养业发展迅速,每年以45%的速度递增,全县目前共有养殖场42个,林麝存栏439只,已经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林麝繁育基地。

凤县林麝产品质量高、 产量大、管理严。凤县林麝所产麝香,俗称“秦香”,由于其有效成份高于其它麝科动物所产麝香,早于两千年前就闻名华夏,历为皇家贡品。仅人工活体取香年产2000余克,产量在国内名列前茅。秦香必须在县野生动物管理部门的监督下,由林麝养殖协会专人活体取香,当场封库管理,统一包装销售,为纯天然产品。

四. 湖北省 恩施州 巴东县 巴东魔芋

巴东魔芋是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的。巴东县的土壤和气候特别适合种植魔芋,种出来的魔芋品质好、个头大。

魔芋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天南星科。它能加工成精粉、粉丝、芋糕、罐头等风味食品,倍受国内外美食家的青睐。还有消肿散淤、解毒止痛、抗癌防癌、降低胆固醇、防治高血压、清洁肠胃、帮助消化之功效。对胆石症、心血管病、糖尿病、便秘痔疾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魔芋中还有一种叫做“海曼纳”的物质,它能控制人的体重,长期食用可以减肥健美。魔芋不仅是理想的食品,而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被广泛用于石油勘探、化工、印染等行业。

巴东既是三峡库区重点移民县,同时也属于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为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加快鄂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步伐,湖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我省魔芋产业化建设的决定》,制定了《湖北省魔芋板块经济发展规划》,将恩施州定为全省魔芋生产中心区,巴东县是全省、全州魔芋产业化建设和魔芋板块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巴东县按照“一县一特”、“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模式,引导农民发展魔芋产业,并引进2家魔芋初成品加工厂,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销售魔芋,目前,魔芋种植面积6.3万亩,产量22万多吨,主要分布在清太坪、金果坪、野三关等乡镇。主要推广魔芋芋鞭良种繁育技术,2005年巴东县被全国授予魔芋种植大县。

五. 湖北省 恩施州 巴东县 巴东玄参

巴东玄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巴东玄参规范种植正式获国家GAP认证。

巴东玄参规范化种植试验示范经过历时8年的艰辛努力,攻克重重技术难关,终于顺利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组的验收。根据《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认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1年第37号公告,正式批准巴东玄参获得中药材GAP认证,据了解,巴东玄参是我省第一个GAP认证的中药材。

自去年底巴东玄参通过专家组验收后,玄参价格一路飙升,从认证前的5元/公斤上升到目前的14元/公斤,且供不应求。有力推动了全县玄参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县玄参种植面积达到3.7万亩,年可为农民增收8550万元。

巴东玄参的种植对空气、土壤、水源等要求极其严格。巴东玄参主产地森林覆盖率均达75%以上,生态环境良好,土壤未受过任何污染,加之在生产过程中,药农主要使用厩肥,不加施农药,使巴东玄参的重金属、有害物质及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全面达到外贸出口标准。

巴东县政府于2010年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对巴东玄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1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巴东玄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为巴东县溪丘湾乡、沿渡河镇、茶店子镇、绿葱坡镇、大支坪镇、野三关镇、清太坪镇、水布垭镇、金果坪乡9个乡镇海拔500米至1700米的现辖行政区域。

六. 湖北省 恩施州 来凤县 来凤皮蛋

无铅松花皮蛋是来凤县传统产品,利用来凤本地麻鸭所产鸭蛋制作而成。制作工艺独特,蛋清如玉,上有松柏叶状花纹,俗称松花,食之鲜嫩味美,余香满口,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符合GB9694-88一级标准,达国内先进水平,荣获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产品奖。

制作工艺独特,蛋清如玉,上有松柏叶状花纹,俗称松花,食之鲜嫩味美,余香满口,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七. 湖北省 恩施州 鹤峰县 竹节人参

专家学者誉为“百草药之王”的竹节人参是恩施珍稀药材。竹节人参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的干燥根茎,别名土参、土精、血参、竹节三七等,主治咳嗽多痰、劳伤吐血、跌打损伤、痈肿、外伤出血。

八. 湖北省 恩施州 来凤县 来凤腊猪脚

主要以猪脚为食材,炖着吃起来味道醇香,肥而不腻,瘦不塞牙,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具有开胃、驱寒、消食等功能。土家腊肉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

九. 湖北省 恩施州 巫陵牛

产区的娄山山系、武陵山系和大娄山系以北地带,由于牛只来往频繁,产于湖北的恩施牛、湖南的湘西牛和贵州的思南牛来源相同,生态条件基本一致,体型外貌亦极相似,应属同牛异名,故予归并,并取名为巫陵牛。分布于湘、鄂、黔三省交界地区,在湘西者主产于凤凰大庸、花垣、桑植、永顺、慈利六县,其中以凤凰县和大庸县所产黄牛品质较好;在黔东北者主要产于思南、石阡、沿河、务川、得江、道真及正安七县;在鄂西南者主要产于恩施地区。

【形成历史】

产区草场辽阔,牧草茂盛,有养牛所需的放牧地和丰富的饲草料资源,为我国南方黄牛的重要产区之一。从历史上看,养牛不仅用于农耕,尚有肉用等多种用途,如湘西流传至今的民谣“鸭保寨(今凤凰县禾库),牛肉、豆腐当小菜”,《永顺县志》记载的“明代以来,大量牛皮或肩挑或船运,东销常德”。由于养牛业的兴旺发达,促进了产区各族人民养牛的积极性。

产区各族人民不仅重视养牛,对牛的繁殖方面也积累了一些较好的经验,例如对母牛要求:“尾长根粗能遮阴(指- ),十胎牛儿九不丢”,选配上有:“留牛崽看牛娘,好母还靠访牛郎”,等等,对提高巫陵牛的品质起了良好的作用。

十. 湖北省 恩施州 鹤峰县 板党

板党是恩施州传统名贵中药材之一,栽培历史悠久。

性喜凉爽、潮湿条件,垂直分布在海拔1200~1800米之间,主产于恩施、建始、利川等县市,以恩施市板桥镇产量最多、品质最佳,故名“板党”。

板党以根入药,有补中、益气、生津之功效,主治脾胃虚弱、肺气不足、体倦无力、心悸气短、肺虚等症。

恩施土特产排行榜前十名恩施州特产十大名单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