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瑶掌柜特产 广西桂平瑶乡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5-01 07:57:50

一. 广西 桂林 全州 全州豆豉

全州县制作豆豉的历史源于唐代中叶,与“全州第一香”五香豆腐干产生时期接近。

据传,最早制作出豆豉的,是唐中叶全州镇建设街小南门一个专做豆子生意的老板(姓甚名谁已无法考证);有一天,老板收进店的百余斤豆子因未干透晒在外边,突降大雨,豆子来不及捡回来,全部淋湿了,连续两天偏又是雨日,帐鼓的豆子眼看着要发芽了,老板让妻将豆子蒸熟了当饭吃,吃了两餐后,老板与伙记们都不愿再吃了,天不见晴,豆子就存放在桶里。接连下雨十余天,大家把豆子的事给忘了,直到有一天,满屋子莫名奇妙地散发出一股很特别的香味,经查找发现,香味出自那桶被遗忘了的熟豆子!大家提出桶细看,豆子不但没烂掉还长出了淡绿色的茸毛,而且有异香,老板叫伙计提去河里洗净再晒,晒了不到半时辰,又是一场雨,伙计无奈只好又将豆子存放桶里,待雨停日出时,已是三天之后,大家提出豆子一看,豆子热气腾腾又发酵了!再次发酵的豆子颜色更黑了,且香味更浓。老板娘怕豆子发了酵不卫生,就弄一小碗加点酒蒸一下,没想这一蒸,就蒸出了“小南门的洪水(红水)豆豉”,添点盐,就是上好的送饭菜。后来她又试着用豆豉煮汤,汤清爽还带点淡红,味道相当好,拿去当配料做菜,菜味道比不放豆豉要好得多,全州豆豉竞然在无意间产生了。豆子老板也改了行开起了全州第一家豆豉作坊,并收徒传承技艺,徒弟又传徒弟,一代代流传至今。

全州豆鼓不但香味好成本低,且营养丰富,所以历来为群众喜爱,产品久而久之,盛名远播,目前已销台湾、香港、日本、东南亚等地。

全州豆豉素有桂林市名牌农产品之称,是桂林辣椒酱或豆豉酱的主要原料,产品在“广西农产品贸易网”等区、内外多家网站做过专门的产品介绍。由豆豉首先产生于全州小南门,故全州历有“小南门豆豉,就此一斗!”之说,这是古传下来称赞全州小南门豆豉的行话,其意是:全州豆豉加工厂虽然到处都有,但最好的豆豉出在小南门。而在与全州相邻的湖南周边县,也有赞言:“全州豆豉新宁酱,凑在一块天下香”之古谚。近10余年,因为县城建设的扩展,豆豉加工厂几乎都迁到了石塘镇;石塘镇目前有50余家中、小型豆豉加工厂,每年加工豆豉近1000吨,每公斤单价8—10元,是该镇重点推出的名牌农产品。全州豆豉的加工制作工艺,传承于全州小南门豆豉传统制作工艺。其工艺步骤基本程序如下:

一、选豆。选用本地当年或头年产的优质豆(以黑皮泥豆为最佳),选净豆中杂物上甑。

二、蒸制。灶台上固定一宽口大铁锅(全州人称为灶钯锅),锅内加入2/3清水,将大木甑(即蒸桶,桶底有条格,铺上白棉布做隔)置铁锅上,倒入豆子后加盖蒸豆。蒸制时间在2—3小时左右。蒸制过程中要上下翻动一次,当满屋飘香时,察看黑豆熟透后停火。

三、浸泡。趁热将熟黑豆倒入专门浸豆用的水池,水中加入适量青盐(促进发酵和加深豆豉颜色,每100公斤加青盐0.3-0.4公斤),水要盖住豆子(以豆子泡好时水刚好被汲完为好)。当豆子泡得饱满透亮时(2小时左右)取出。

四、发酵。取出泡好了的豆子冷却后(刚泡好温度还很高),倒堆在黄土地板上(专用发酵场地,劣平整高出地面5寸到一尺),盖上干净的草垫子或麻袋(大热天不用盖)发酵,两天后只翻动一次,以后五六天每天翻动一次,总发酵时间不少于七天,待豆上长满淡绿色酵母菌茸毛,并有香味散发时,即可停止发酵。

五、清洗。将发好酵的豆子装入大箩筐中,抬到大江里清洗,清洗时,按一个方向不断搅动,充分洗净后,沥干。

六、再次发酵。豆子沥干后,倒入竹垫上,周围用竹围围好,再盖好发酵两昼夜,待豆豉香味更浓厚,颜色更深即可。

七、晒干。将发酵好的豆豉,放置竹垫上晒,晒至抓在手中握紧再放开时,豆豉能自动散开即可上市出售。

注:豆豉再发酵后,也可蒸制:在发酵好的豆豉中洒上些米酒,上木甑里蒸,待冒蒸汽20分钟左右后,倒出晾凉保存,这种豆豉叫洪水豆豉,其颗粒滋润,味香甜,做菜时用做配料,做出来的菜或汤特别味道好,且汤色好,但保存期不如晒干的豆豉长,此法目前基本不用了,现在上市的成品基本上都是晒干的。

产品特点:颗粒松散,异香扑鼻,捏之易烂无核,黝黑而有光泽,佳肴佐料,后味回甜,加入精盐和高度米酒,可增长贮藏时间。

信息来源:全州县人民政府网

二. 广西 桂林 龙胜 龙胜竹笋

龙胜盛产各种竹类,毛竹、冬笋和摆竹笋产量最大,其中龙胜的摆竹笋比较有地方特色。

竹笋又称龙角菜,“山野大素”之一,新鲜竹笋清甜脆嫩,具有独特的山野自然风味,是食品学家极力推荐的一种保健食用山菜。龙胜盛产各种竹类,其中毛竹、冬笋和摆竹笋产量最大,已建成11万亩笋竹两用林基地,年产鲜笋1.5万吨。

龙胜的摆竹都生长的高寒山区,摆竹笋在医学上叫苦竹笋,为禾本科小乔木或灌木状植物苦竹的嫩苗。竹笋具有清热除烦、除湿、利水之功效。现代中医认为苦竹笋主治热病烦渴、湿热黄疸、小便不利和脚气。

三. 广西 南宁 邕宁区 酸糟

酸糟

这是一道最具民间特色的调味美食,流传于邕宁一带,酸糟采用一种能协助食物消化作用的酵母菌与米饭搅拌经数天发酵而成,食用时将经发酵的酸糟用食盐、花生油猛火爆煎至金黄,然后加蒜米、香菜、紫苏等佐料,其味酸中带甜、甜中带香,与酸醋的“酸”完全不同,令人大增食欲,许多离家外出的人每谈起家乡这道简单的美食总是眉飞色舞,依依不舍乃至津津乐道,很多身在异乡的人免不了也家藏一罐“酸糟”随时享用。

四. 广西 桂林 阳朔 鼎锅饭

是阳朔较有名的农家特色饭。鼎锅饭即将鼎锅置于三脚架上,鼎锅下烧火,用鼎锅做饭。饭蓬,松散颗、松软适口、芳香四溢。

五. 广西 桂林 永福 永福香米

永福香米--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六. 广西 桂林 阳朔 松花糖

是广西桂林阳朔的。桂林兴坪松花糖是广西阳朔历史悠久的传统名点之一,距今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为纯天然手工制作,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名小吃。相传,它始于清代康熙十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有一位在梧州经营糕饼生意的玉林人梁氏,因年老体,携妻还乡定居。梁氏终生无育,亦无近亲,便把松花糖的制作技艺传给他的结拜兄弟覃氏。覃氏在梁氏的资助和指导下,在玉林镇开设了“覃记饼铺”,以经营松花糖、白散、凤饼等糕点为主,生意颇为兴隆。覃氏也家景日好,后来覃氏的伙计把松花糖手工制作的手艺带到了美丽的阳朔兴坪,在这散枝开花。因为兴坪人酷爱喝茶,松花糖也就成了喝茶的绝佳搭档。成了阳朔人喜闻乐见的传统小吃。

制作流程

首先是将糯米冲成糯米粉然后反复揉搓成面团;将面团全部弄成黄豆大小的颗粒,程序是做成条,然后用刀切成颗粒,切得大小均匀,经过油炸,这个小小的颗粒就变成了圆形;在柴火灶上熬黄糖;把炸好的米粉球放入熬好的糖锅里面,不停的搅拌;将在糖锅里面混合的颗粒放入模具中,趁热将颗粒全部压入模具中;还是用刀切成需要的形状,拿下模具;然后用白纸包好。

2009年,兴坪松花糖经过阳朔政府的推荐申报公示和评审,荣获阳朔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殊荣。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兴坪松花糖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复杂的制作过程依然以口头或动作传承着,在添加剂色素泛滥的现代,它坚持着自己的风格,没有添加色素和添加剂,却保持着色泽棕黄,富有光泽,品质松酥,清甜香脆的特色。也只有这种真正能够触动酷爱美食的中国人的味蕾的美味,才经得起历史和人们的考验,源远流长。

七. 广西 百色 隆林 隆林猪

隆林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隆林猪为广西8个著名地方品种之一,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以德峨、蛇场、克长等为中心产区。隆林县位于广西的西北角,云贵高原的边缘,海拔600~1700米,境内高山纵横交错,坡陡谷深,分石山、土山或半泥山、半石山 区,耕地面积仅占7%,产区盛产玉米,其次为稻、麦(荞麦、小麦)、高粱、大豆、豌豆、南瓜、甘薯。饲料资源丰富,群众养猪多以青、粗料为主,搭配少量精料,煮熟稀喂,不喂“隔夜肴”,农户以饲养母猪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隆林猪体大、身长,头大小适中,嘴筒较大、微凹、口叉深,额有皱纹,横纹较深,突出如狮头状,颈略粗,胸较深而略窄,背腰平直,腹大不及地,臀稍斜,四肢强健有力,尾长过飞节,被毛粗,鬃毛3~5厘米,毛色有四种:一是“六白”猪,即额部有白色星状旋毛,四脚、尾端有白毛,其余全黑;二是全黑;三为棕色;四为花肚,以“六白”和“花肚’者居多。

肉类产品

广西

隆林各族自治县畜牧品改站

隆林各族自治县所辖德峨、猪场、克长、蛇场、新州、介廷、岩茶、隆或、金钟山、革步、天生桥、者浪、桠杈、者保、平班、沙梨等16个乡镇。地理标志为东经104°47′~105°41′,北纬24°22′~24°59′

八.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苎麻

苎麻,俗称青麻。种植历史悠久,据旧《灌阳县志》记载,1750年前已有苎麻种植。公元1800年前后从临桂县引进绿白麻种植,二十年后这个品种在县内成为主要苎麻品种。后又从平乐引进黑皮蔸种植,逐渐取代了绿白麻品种。民国时期苎麻种植较多,1949年全县达2710亩,总产量9.65万公斤。解放初期有所增加,1957年全县种植面积增至5966亩,总产16.43万公斤。60年代后,因扩种粮食作物,苎麻种植面积减少。80年代后逐渐恢复,因价格看涨,1987年种植面积达12317亩,总产88.84万公斤,为解放以来最多的一年。后因价格下跌,1990年仅有2355亩,总产为17.42万公斤。

县内种植的苎麻,纤维支数高,1986年经湖南株州绢麻厂化验,黑皮蔸苎麻的纤维支数达2200支以上,因而历来比较畅销。解放后,1953年由外贸部门收购出口苎麻10.83万公斤。

1960年出口75.15万公斤。县供销部门从1952年开始收购到1990年,共收购苎麻482.41万公斤,平均每年为12.37万公斤,其中1987年收购76.84万公斤,为历史上最多的一年。

九. 广西 桂林 龙胜 瑶家衣饰

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种类最多的一个民族。在八桂大地上,居住着瑶族的各个支系。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的“红瑶”,因穿红色服装而得名,被誉为“桃花林中的民族”。“红瑶服饰”是龙胜各族自治县瑶族中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闻名世界,有 1900多年的历史。这独特的红衣服饰无疑体现了广西瑶家的民族文化底蕴。红瑶服饰总的来说,男子喜好青衣青裤,女子喜好五色,因而红瑶服饰以五彩斑斓、鲜艳精美著称。妇女上衫下裙,上衣花色繁多。上衣有饰衫、花衣、便衣和双衣四种,双衣是老年妇女的服饰。红瑶妇女上衣以玫瑰红、大红两种颜色为主色调,纹饰繁复,极富想象力。整件衣服用蚕丝挑绣而成,花衣上绣有山川、草木、飞禽走兽等图案,体现了红瑶妇女在生产劳作中,对大自然的描绘。

红瑶妇女服饰精美万分,服饰的配件更是多种多样,有包头布、包肚、腰带、围裙、东摆、裙摆、脚绑、花鞋、银质制品等等。红瑶服饰的制作工艺主要有挑花和蜡染两种。

居住在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龙胜镇、马堤乡等地的盘瑶,其服饰也极具艺术特点。盘瑶妇女的服饰由头巾、上衣、坎肩、围裙、腰带等组成。头巾一般为一丈二尺长,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少女用浅色和红色,象征女子妙龄如花,青春红似火,同时又是未婚的标志;中年妇女多用蓝色,寓意洁朗如天,纯净似水;老年妇女则用青色,表示庄重稳健,青松不老。盘瑶妇女的服饰搭配得十分得体,丽而不华,娇而不浮,且多有寓意,既体现了盘瑶妇女的智慧,又是具有文化价值的民族工艺品。

瑶家女子新婚之时,还要穿亲手制作的水红色镶边鞋,鞋用金丝银线,拼凑成龙腾凤舞之式,百态千姿,顿生脚下。盘瑶服饰的配饰以银饰为主,银梳、银荷叶别、银耳环、银项圈、银牌、银戒指、银镯等等,制作精巧,式样各异。

十. 广西 桂林 平乐 平乐甜柚

平乐县甜柚素以产量多质量优闻名于世。早在60年代初,平乐已列为自治区沙田柚生产基地县。县内所产甜柚颜色金黄,表皮光滑油亮,底部“金钱印”大而明显。一般个重1~1.5公斤,最大的有3.5公斤。平乐甜柚皮薄肉厚、籽少汁多、味蜜爽脆为显著特点。据广西柑桔研究所抽查分析,平乐甜柚可食部份占全果48.29%,果汁量占全果总重43.7%。可溶性固形物15.1%,维生素c含量为125.6毫克/100毫升;柠檬酸含量0.3436%,含糖量12.11%;糖酸比为37.38:1。年产一般在400万个左右,约占广西总产的四分之一。1980年后,每年都选送优良单株参加自治区柚类评比。1983~1985年,平乐选送的甜柚单株连续三年获广西柚类优良单株评比的第一名。其中1983年囊括了前6名;1985年,前12名皆由平乐获得。

1983年,全国在上海举行柑桔类水果质量评比,平乐选送的四个甜柚优良单株,囊括了柚类水果质量的前四名,并在当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颁发的优质产品荣誉证书。1989年,平乐甜柚质量获农业部金杯奖。1990年11月在浙江玉环参加第一次全国柚类品种评比,平乐甜柚获第一名。有甜柚之乡美誉。

平乐种植甜柚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民国初,始有大量生产。解放前,全县甜柚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产量300吨左右。解放后,50年代至60年代初,虽然面积没有明显扩大,但由于加强了对甜柚果树的管护,年产量由解放初的300吨左右增加到1400多吨。70年代初,县内甜柚发展较快,1973年,全县甜柚面积比解放初扩大了3倍多。此后,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偏重粮食生产,以毁林毁果来造田造地,大量连片的结果柚树被砍掉。1976年,全县甜柚面积约为1973年的34.62%。1981年后,由于加强了对甜柚生产的领导和技术指导,加之收购价格连年上升,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柚的积极性,全县平均每年扩种以15000株的速度递增。到1987年,全县已拥有新老柚树30多万株,其中挂果树10万多株,面积1.5万亩,产量达4000吨,是广西甜柚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县。1990年,全县甜柚种植面积达16376亩,总产上升到5137吨,当年出口2000吨,分别比1987年增长9.13%、28.43%。

甜柚在县内各地均有种植,尤以桂江、茶江、榕津河两岸的沙子、二塘、福兴、附城、长滩、大扒、张家等7个乡(镇)较多,长滩乡张家榨村,有甜柚挂果树320株,1987年产量4.2万个,平均株产131个,亩产2.63吨,总产值5.5万元。该乡旺家坪村徐坤治家25株甜柚树,1988年收果3600个,平均株产144个,仅柚子一项收入6800元。甜柚收效快,四五年即可挂果,寿命长达百年以上。沙子镇安全村村民何治星一株95年树龄的甜柚树,1987年产柚849个,收入1700元。

甜柚用途极广,果皮既可做成蜜饯,也可作美味菜肴,还可入药,具有化痰止咳、定喘理气、健胃消食等作用;果汁可加工制成饮料;柚叶、柚花可提炼香精;柚木是制作高档家具的上等用材;柚果果肉维生素含量较高,常吃能促进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和血液循环。

甜柚果皮较厚,极耐贮运,一般情况下可贮藏七八个月,有“天然罐头”之称,对调节淡季、延长鲜果供应期和扩大国内外销售市场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

平乐甜柚早在解放初就已销往港、澳及东南亚各地,1958年出口121吨。近年,远销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年出口量为130~150万个,1985年出口686吨,创汇65.5万美元:1987年,出口量增加到1612.62吨,占广西出口量的四分之一,居全区各县之首。海外华人,普遍把甜柚当作室内的装饰物,称为“大桔”,意即柑桔类水果之大者,也取“大吉”之谐音义。又因甜柚状如“宝葫芦”,更有金钱”压底,在海外华人的眼里被视为吉祥之物,逢年过节,每家都要把甜柚摆置中堂,既示吉利,又表庆贺。特别是中秋之日,人们更是不计其价,购以作赏月供品,陶以自乐。

广西恭城瑶妹土特产广西多彩瑶山土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