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是不是特产 中国有名的陶瓷产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1-23 04:07:42

一. 山西省 朔州 怀仁县 怀仁陶瓷

怀仁陶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怀仁陶瓷”商标日前已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成为山西省第一件陶瓷产品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标示某种商品来源于某地区,并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地理的自然因素决定的标志。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目前国际上保护特色产品的一种通用做法。通过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可以合理、充分地利用与保存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地理遗产,有效地保护优质特色产品和促进特色行业的发展。怀仁陶瓷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旗下核定使用的商品包括盆、碗、盘、壶、餐具、缸、坛、罐等日用瓷器以及瓷艺术品。批准有金沙滩、桑干河、两狼山、赛玉、黄花梁、清凉山6个商标名称

二.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永胜陶瓷

永胜瓷器,是传统工艺与现代高科技的结晶,其中,高中档民族餐具,瓷质晶莹,明澈夺目

造型古朴大方,色彩既有五彩缤纷,沉着古雅,艳丽而不俗的釉下五彩;又有强烈民族风格,享有

较高声誉的粉彩。还有画面清晰,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的喷花装饰等,充分体现了独特的云南风格

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其十五件头釉下青花茶具,孔雀咖具荣获云南省优秀轻工产品“金象奖”;全国

首届“瓷都景德镇杯”国际陶瓷精品大奖赛“创造设计奖”,大批日用陶瓷通过边境贸易,出口东南

亚,成了“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贸易品,1960年,周总理访问缅甸时,就用永胜瓷器作为赠送礼品。

永胜瓷器,早在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就能批量生产。《新篡云南通志》载:“永北所产瓷土较

皖、赣优良。近来永北瓷器与江西争胜,迤西各属皆有之。”民国时期,开始引进江西景德镇的制陶

工艺,使永胜瓷器有了瓷质晶莹明澈、绘图明丽古雅特色。如今,永胜建有地、县两个瓷厂,其产品

不仅畅销省内外,还远销东南来各国。

永胜瓷器用高岭土为原料烧制而成。高岭土是各种结晶岩破坏后的产物,产于永胜县城东南20公

里的关照山一带,储量500万吨以上,大部分可露天开采,土质洁白细腻,耐火性强,是上等造瓷料。

具体制法因品种不同而各异,一般都要经过备料、制坯、绘图填色、焙烧等四个阶段。装饰方法有

青花、粉彩、釉下五彩、喷花、印花、浅浮雕、颜色釉等多种。现已形成了配套的机械化生产,品种

近百个,年产量3000多万件。

三. 广东省 佛山 禅城区 石湾陶瓷

石湾陶瓷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石湾河宕贝丘遗址出土的几何印纹陶片,见证了五千多年前的石湾陶瓷历史;唐宋时期石湾已成为岭南陶器生产基地;发展至明代更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今天陶瓷业在传承和创新中以崭新的形式名扬四海。

石湾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区域,石湾陶塑技艺主要分布在禅城区石湾镇街道及周边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水陆畅达的交通条件,使石湾成为我国岭南重要的陶业基地。

"石湾陶,景德瓷",可以说是概括了中国陶瓷的精髓。与景德镇陶瓷业不同,石湾窑是民窑,与官窑有根本的区别,它主要是为市场需要生产,为外销需要而生产。除了生产日常用陶瓷外,还大量生产美术陶瓷等作品。

溯源

石湾陶塑技艺是在日用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石湾东汉墓出土的陶塑可见其艺术雏形。石湾陶塑技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时期,唐至明以前为形成发展期,明清时期为鼎盛期,民国时期为低谷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为全盛创新期。

石湾陶瓷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贝丘遗址中已揭开其烧陶的历史序篇,石湾出现大型窑场的历史最迟可上溯唐朝。50~70年代先后在佛山石湾和南海奇石发现唐宋窑址,发掘出的均属半陶瓷器,火候偏低,硬度不高,坯胎厚重,胎质松弛,属较典型的唐代南方陶器。

宋代是陶瓷极盛时期,整个社会的消费时尚推动了陶瓷业的空前发展。从事陶瓷制作的窑场遍布全国,日用陶瓷、建筑园林陶瓷和艺术陶瓷的品种急剧增多,造型、款式日益翻新,因而后世有"唐八百、宋三千"的赞誉。陶瓷器生产是宋代经济中最重要的商品生产之一,外销商品中绝大多数是陶瓷器。为适应外销扩大对外贸易,陶瓷业逐渐从内地向沿海的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发展。

当时石湾陶业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交通便利和陶土比较丰富。官窑水道渐趋淤浅,水运交通中心不得不移至佛山和石湾。佛山与石湾相连,汾江和东平河直通广州,产品运往广州出口十分便利。台湾一带又有陶泥岗沙,取材方便,于是本来就有陶瓷业基础的石湾便很快发展成为岭南重要陶器生产基地。

宋代石湾生产的日用陶器,造型及装饰手法都注入了艺术表现形式,器形饱满、均衡,线条流畅,富有变化,种类也比唐代丰富得多,有魂坛、堆贴瓦檐重叠式矮身陶罐、彩绘花瓶、陶琴等,涉及器皿、文玩、动物、人物等各个陶塑类别。石湾陶器五弦琴,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是案头文玩类陶塑的佳作。

宋代石湾陶器的装饰艺术非常重视纹饰。纹样题材广泛,形象丰富,极尽工巧细密,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从石湾宋墓和奇石宋窑0土的遗物来看,宋代"彩绘花卉颇有写意绘画的笔意,如绘兰草、竹叶,用笔疏朗,情趣盎然"。此外,还有绳纹、弦纹、波浪纹、瓜棱纹、缠枝花卉纹、二方连续纹等。其中缠枝花卉纹十分精美,花卉蔓草舒展自如,卷曲合度,缠枝的曲、伸、卷、缠都饱含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

石湾地处南国一隅,向以生产日用陶器为主,制陶技艺虽然达到了一定水准,但与北方诸名窑比较,要逊色得多,在宋代陶瓷之林中尚无显著地位。南宋至元,佛山是中原移民的聚居地。他们把北方的陶瓷技艺带到石湾,与石湾原有的制陶技艺相融合,大大地提高了石湾陶器制造水平与艺术水准。因此,则"石湾集宋代各名窑之大成",定、汝、官、哥、钧诸名窑产品被石湾模仿得惟妙惟肖,八大瓷系的造型与釉色之美以及装饰手段也全被石湾消化吸收,从而成为南国"善仿"为特色的名窑,特别是以"广钧""泥钧"而名闻天下。

四. 台湾省 台北 莺歌陶瓷

莺歌以“陶瓷”著称,有“台湾景德镇”美誉。



关于莺歌陶瓷的故事,要从尖山埔路说起。这里是当年莺歌陶瓷的发源地,也是俗称的陶瓷老街。早在清嘉庆年间,来自福建泉州的吴岸等人开始在此制陶,因当地蕴藏大量适合塑陶的土壤,加上附近山林广阔,柴薪足供烧窑所需,于是,当地陶瓷业很快蓬勃发展。莺歌的陶瓷生产也逐渐从一般生活用品,发展到质精量大的工业瓷和建筑用瓷。



莺歌陶瓷老街位于文化路以及尖山埔路上一带,为莺歌陶业最早聚集地,早期窑厂林立,陶瓷工艺到目前已有200年的历史,早期生产技艺皆是由大陆师傅所流传,使用的而坯土皆采自于尖山附近,使得尖山埔地区成为名闻台湾的陶瓷重镇。



莺歌陶瓷老街共有一百多家陶瓷商店,宛如一座生活陶瓷博物馆,有各具特色的精致艺术中心、大宗餐具专卖店,还有经营好几代的老莺歌陶瓷世家,及工厂直营商店,另外陶艺家工作室,随处可以与艺术相对话。每间店铺陈设的风格、商品各异,是游逛寻赏精美陶艺的好去处。在此可找到各式实用的生活器皿和创意陶器,货色齐全、价钱合理,风格上则古朴、新意兼具;其中也有不少是当地艺术家所创作,为莺歌陶瓷艺术注入新的创造力与生命力。

五. 山东省 淄博 博山区 博山美术陶瓷

博山,旧县名,位于山东省中部,泰沂山区北缘。1958年撤县,并入淄博市。据考证,汉朝时期已开始烧制釉瓷。到了宋代开始创作名贵的“雨点釉”和“茶叶末釉”。明末又试制成功白釉陶瓷。博山美术陶瓷发展到清代,窑户增多,规模扩大,开始生产日用细瓷。具有传统特色的“雨色釉”“ 茶叶末釉”,至今仍被国际市场视为珍品。博山美术陶瓷中的最著名的“雨点釉”,史书上称作“油滴”,因在乌黑的釉 面上呈现晶莹的银色斑点而得名。其斑点小如米粒,看上去,就象夜间空中闪闪发光的繁星,曾有“尺瓶寸盂视为无上之品,茗瓯酒盏叹为不世之 珍”之说。“雨点釉”在日本称“天目釉”。这种瓷的茶具是日本茶道中的 精品。另一种名贵釉是“茶叶末釉”由于釉吐灰绿,俨如茶叶之色, 故名。 它是一种含有结晶矿物的无光釉,釉面上布满形似茶叶末的星点,柔和淡雅,古朴大方。

六. 山东省 淄博 博山区 博山陶瓷

博山陶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博山陶瓷是山东淄博博山区的。

博山享有"陶瓷之都"之美誉,是我国五大陶瓷产地之一。制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和考古论证,远在新石器时期,博山地区开始制造和使用陶瓷,距今已有6000年历史。

传统的精品雨点釉在日本被誉为"天目",茶叶末釉享有"神品"之誉,均为收藏家们首选的陶瓷珍品。近年又研制出高石英瓷、高长石瓷、滑石瓷、骨质瓷、鲁光瓷,因品质上乘,雍容华贵而被选为中南海专用瓷。博山美术陶瓷千姿百态,形神兼备,玲珑剔透,令人有栩栩如生之感;刻瓷艺术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一绝。艺人只需简单的锤凿就在瓷盘上刻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不少刻瓷作品被定为国家级礼品,被国家领导人作为高档礼品馈赠外国元首;精美的黑陶艺术品,承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之传统,具有"薄如纸、亮如漆、声如磬"等特点;独树一帜的园林陶瓷,具有造型优美、古朴典雅的特点,特别是有陶瓷巨人之誉的5米浮雕双龙大花瓶,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赠予第十一届亚运会。"双龙戏水大壶"、"神州鼎"、"中国百帝图"均为世界之最,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七. 山西省 长治 壶关县 清流陶瓷

清流陶瓷产于壶关县清流陶瓷厂。以历史悠久、产品新颖、瓷质细腻、质量可靠受到国内外用户的青睐。主要产品有茶具、酒具、餐具等日用陶瓷。现有20余种产品销往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士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 300多万件。

八. 山东省 淄博 博山区 淄博陶瓷

淄博陶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位于鲁中部的新兴工业城市淄博,是古齐国的都城,是驰名世界的瓷都之一。这里生产的琉璃品和陶瓷制品不仅享誉国内外,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从发掘的北辛文化遗址看,早在公元前5100年,山东就有了制陶业。到公元前400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山东的制陶技艺已达较高水平。从出土的大汶口彩陶看,慢轮成型,能塑造鬻、鼎、觚、豆、钵、罐、盘、背壶等多种器形,能用土红、赭石、白垩士、碳黑等颜色在陶器上用直线、斜线、弧线精细地勾绘出各种规矩整齐的几何形纹、花瓣纹、八角星纹等图案。可以说,大汶口文化时期,这里已成为山东制陶的良好开端。而稍后的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2600年——前2000年),山东制陶业已可以生产黑色磨光、薄如蛋壳的黑陶,表明山东的制陶技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淄博陶瓷,据文献记载,盛于宋代(960年前后),“居人相袭善为陶”,遂有“瓷城”、“瓷都”的誉称。近几十年来,当地政府从继承祖国遗产和发展淄博经济出发,始终把陶瓷产业作为淄博的经济龙头来抓。近年来,“国际淄博陶瓷琉璃节”的连续成功地举办,使本已闻名于世的淄博陶瓷、琉璃成为海内外市场的-货。淄博的陶瓷、琉璃业在新科技的刺激下,在保存、继承传统工艺,不断挖掘恢复失传特色产品的基础上,大胆、成功地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新材质,开发新产品,使淄博陶瓷琉璃真正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一般说,淄博陶瓷是淄博陶瓷和琉璃的统称。如果按其工艺和产品,淄博陶瓷和琉璃又有不同的历史和特点。下面,我们分类简述。

淄博美术琉璃又称“料器”。它是以博山当地盛产的琉璃料条加工制作而成各种工艺美术晶的统称。史志和当地古代琉琉炉遗址发掘所得证实,博山美术琉璃的成批生产,至少已有600年的历史。明代万历年间,博山一带,料炉遍地,已是中国琉璃工艺晶的主要产区,清初,博山的琉璃制品“北至燕,南至百粤,东至高丽,西至河外,其行万里。”(清·孙廷铨《颜山杂记》)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诏令内务府造办处设立玻璃厂后,每年召博山琉璃工匠赴京服役,博山琉璃技艺遂流传北京。当时博山西冶街的城门上有“珍珠玛瑙翠,琥珀琉璃街”十个大字,很能说明博山琉璃的特色和当时玻璃业的盛况。

博山美术琉璃种类很多,主要分为料兽、刻花、花球、珠帘等大类。博山料器以历来能逼真地仿制各种玉石、玛瑙、珊瑚等宝物的材质而闻名,主要品种有晶莹夺目、色彩艳丽的各种琉璃花球和古朴凝重的鸡肝石料制成的花瓶、文具,在国外颇受欢迎,另外。黄玉般的鸡油黄也是难得的珍品。其他如各种套料雕刻的花插、烟缸、灯具以及各种料珠、手镯、挂坠等,更具有浓郁的民族和民间色彩,现择其要者述之:

料珠是博山所产各种形式琉璃珠子的统称,因规格、制作工艺和价格档次不同分为三类:米珠类,又有圆珠、莲子珠、顼琏珠、瑶珠、佛珠等品种,而每个品种内又有多种形状和规格之分。如圆珠即有小米珠“二六”,“五钱”、豆型珠、帘子珠、建珠等10余种规格。擀珠类,形态和色泽都较特殊,工艺技术难度更大,以仿制各种名贵玉石为特色,有仿珊瑚珠、红玛瑙珠、松绿珠、猫眼珠、凤眼珠、猴珠、灯笼珠、料渣珠等等。管珠类,用拉制成细小的空心琉璃管切割而成,因管径的粗细、切割的长短、管料的色彩各异,也有多种规格和色泽。料珠是博山琉璃制品中历史久远,花式规格丰富、产量最大、最有特色的一个品类,长期以来一向是各民族各阶层人们所喜爱的装饰品。今已为国家规定应保证供应的民族必需品之一。

料兽是博山琉璃制传统小型儿童玩具之一。它以狮、虎、狗、马、牛、猴、羊等为题材,长不足寸,塑形古拙冼练,憨态可掬,头部特大,四足粗状,身背板平,艺人们戏称为“小板凳。”用色则大红大绿。也有一种体形较大,重达二三斤的,当地人称为“狮豹”。它色彩艳丽,形色生动,有民间狮舞之风貌,是传统料兽的代表作。博山传统料兽,民间文化特色浓郁,雅俗共赏,不仅在民间流传极广,而且也素为国内外美术界、民间艺术界和民俗学界人士所共珍。

料玉盆景是博山美术琉璃品种之一,用玻璃料制成仿玉石纹采下端带有小孔的花瓣、叶片和枝干,以细金属丝串缀成整枝花木,放入花盆而成,宛如名贵玉石雕刻的仿玛瑙、珊瑚、茶晶、紫晶、芙蓉石等的花朵,仿墨玉、岫玉、金星石等叶片,是观赏性的装饰工艺品。

堆花料器是博山美术琉璃传统品种之一。在刚成型的器物需要装饰花纹的部位,迅速粘上软化好的色料,并立即用钳、剪、铁片等小工具以拉、剪、搓、塑等方法塑出多浮雕似的花、叶或禽鸟等形像,稍加整形后放入退温箱内逐渐冷却即成。器形简洁流畅,花饰自然生动,可作为花瓶、花插、烟具、台灯座等,既可实用又有观赏价值,是一种普及性的琉璃工艺美术品。

套料刘花也称“套料雕刻”、“套色琉琉雕刻”。以两层以上彩色琉璃高温融套制成器皿的坯胎,经退温冷却后,再用传统的玉石雕刻技艺用器表按设计的图案逐层精心雕磨,刻掉图案以外的套料,保留最内层色料,衬托出已刻好的不同色料层的图案花纹,具有浮雕艺术效果。最后再经抛光,整个器身和不同色彩的花纹都晶莹滋润,宛若玉雕。器形虽多为壶、瓶、罐、坛、盘、盒等,但一般都不作实用,是一种较为贵重的陈设工艺品。“套料雕刻”是博山美术琉璃品中独具特色的雕刻品种。

鸡肝石是博山美术琉璃品中特有的一种著名色料,因其色如鸡肝、纹如佳石而得名,特点是在大片紫红色中隐有姿态万千的黑色斑纹,有的如重峦迭蟑,云影水痕,有的如古木奇石,繁花纤草,天趣盎然,令人遐想。它最适合制作格调高雅的器物,如成套文房用具,既是实用品,又是古朴凝重、典雅大方的案头陈设艺术品,历来受国内外文化艺术界人士珍爱,并多次作为高层次工艺品参加全国和国际展览,广受赞誉。

鸡油黄博山美术玻璃中名贵色料之一。它光泽晶莹如玉,滋润欲滴,色黄似鸡脂,艳丽而不浮华,天然玉石中无此色,所以愈益显得珍奇。此料多用以制成造型古朴端庄的瓶、壶、罐、盒、盘等器皿,刻以浮雕花纹。含蓄蕴藉,格调高雅,是盛销的高档美术琉璃工艺品。

淄博美术陶瓷淄博陶瓷与琉璃并称双珍,且历史比琉璃要早得多,称誉海内外的时间也长得多。在宋代,淄博被誉称“瓷都”,不仅因其遍地瓷炉,居人相袭善陶,陶瓷产品丰富,更重要的是研制生产出了“两点瓷”(也称“油点瓷”或“天目釉”)、“茶叶末釉”等历来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的稀有瓷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淄博人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除恢复了几种历史失传的名贵色釉,成功地仿制了“龙山文化”的蛋壳陶之外,还创造了“红金晶釉”、“鸡血红釉”、“金星釉”和几十种黑釉变化釉。在陶瓷彩绘基础上,解决了自古以来乌金釉上不能加彩绘的难题,种类不断丰富,各种浮雕、堆雕、圆雕题材广博,人物、动物、花卉、博古文物,式样俱全,园林陶瓷古朴而新颖。并首创粉装饰画挂盘和人物肖像刻瓷挂盘,多次作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赠送外国国家元首的礼品。

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一下“雨点釉陶”。“雨点釉陶”产于博山,始于宋代,因漆黑的釉色表面上星布着斑点而得名。如果用雨点釉陶器盛茶水,则斑点便象金星般熠熠发亮。雨点釉陶当时盛行于世,并流传东瀛,为日本人所珍爱。其后,全国兴起青花白釉瓷,油滴瓷制作技艺逐渐湮没失传,后人虽曾多次努力试验,但仍未恢复。本世纪20年代,著名博山陶瓷艺人侯相会经多年反复探索实验,直到1936年才取得成功,博山“雨点瓷”自此扬名海内外。其技艺特点是:在点亮似漆的底色上,疏密有致地遍布小如粟米大如黄豆的银白色圆点,以茶水入器,器内金光熠熠,如注入清水或白酒,则银星闪耀,映日视之,晶莹夺目,器形端庄凝重,古抽朴雅,有宋代遗韵。现在侯老艺人已谢世,幸喜绝技后继有人,博山美术陶瓷厂生产的雨点釉陶器有双龙瓶、天球瓶、柳叶瓶,以及盘、盏、茶具、文具、酒具等种,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

信息来源:山东省情网

信息来源:山东省情网

九.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美术陶瓷

   素有古巷镇、以生产美术陶瓷著称,主要品种有艺术人物、兽类、变形动物、通花瓶、通花蓝、纹片瓷、瓷花、花钵、金鱼缸、圣诞瓷、烟花缸等。作品多次获得广东省“四新”产品奖和国家轻工部优秀作品等。主要有《刘海戏蟾》、《乌釉瓶》、《镂空花瓶》、《全福瓷雕人物》、《细瓷金鱼缸系列》、《细瓷蛋形大三头花钵系列》等到。产品工艺精美,为高雅的室内陈列品,畅销海内外。

十. 河南省 平顶山 鲁山 梁洼陶瓷

造型美观、色彩光亮、质优耐用。畅销省内外。产于鲁山县。
哪些地方的特产是陶瓷产品陶瓷是哪个地方的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