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辽源市特产山货 吉林辽源市特产和美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21 06:36:34

一. 湖南省 娄底市 涟源市 古仙液酒

古仙液,产于湖南古仙界,取古仙洞之古仙泉,以糯红高粱为原料,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发酵精酿窖藏而成,乃承接中华五千年文明之传统文化佳酿。相传,古代神农至此布八卦图,布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农耕文化传焉;老子骑青牛驾祥云至此,留下青牛图、农耕图,周易文化传焉;谪仙云游天下至此对酒狂歌笑孔丘,遗下“酒坛”古仙洞,诗酒文化传焉。现代“神农”袁隆平至此拓万亩糯红高粱基地,“古仙液”修成正果,功莫大焉。当代酒仙“张果老”品赞:甘冽清香,入口柔和,回味悠长,常喝有健身强体之效、延年益寿之功,乃纯酿上品也。

二. 吉林省 辽源 西安区 吉林特产文化

吉林文化

三. 湖南省 娄底市 涟源市 麻辣煨兔

麻辣煨兔是湄江地区一样特色十足的风味菜。它在继承湘菜酸辣可口,形味兼美的特点的同时,还揉进了川菜麻辣、徽菜酥香的特点。食用时麻辣鲜甜,酥香可口。

麻辣煨兔以大江口一带的高山野兔为原料,将活兔宰杀剥皮洗净后,切成肉片,用猪油炒至六成熟,再拌和预先用姜片、蒜头、胡椒、食盐等煮好汤汁,放入第一次使用的竹筒内。再在竹筒外糊上黄泥,放入柴火灰里煨烤。约20分钟后,把单独炒熟的新鲜红辣椒和竹筒里取出的兔肉在锅里和拌,再淋芝麻油。这样,麻辣煨兔就制作完毕。

四. 辽宁省 朝阳市 凌源市 三十家子鳞棒葱

三十家子鳞棒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凌源市南部青龙河流域是辽宁省内最大的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这里水丰草旺,非常适于农作物生长。在保护区内的塔子沟一带自古就有种植大葱的千年历史,后来经过勤劳的三十家子农民300年定向选择,母株采种、大垄、深沟,多次高培等,最终选育出优良农家地方新品种。因该品种葱白长,假茎粗而紧实,型似木棒,口感细嫩,入口甘甜微辣,香味浓厚,假鳞茎切段纵切后易散开,呈鳞片状,因此人们形象的称之为鳞棒葱。因为该品种是勤劳的三十家子农民培育出来的,不仅口感好,还耐寒耐储运,故而取名三十家子鳞棒葱。

辽宁省凌源市三十家子镇栽葱历史非常悠久。因清军初入关时在该地区留下三十户八旗子弟,故而得名三十家子。当地自古就有种植大葱的习俗,但是当时受生产技能、交通运输等条件限制,三十家子大葱种植面积很小,产量很低。一直到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康熙皇帝去盛京(今沈阳)祭祖陵,沿山路私访来到三十家子。看三十家子人杰地灵,山清水秀,于是下令行营驻扎在三十家子,并在镇中心修建承禧寺。在圈地建庙时需要铲除一片菜园,康熙皇帝看到这片绿油油的的蔬菜,问随从是什么作物,地方官答曰三十家子鳞棒葱,可即食。康熙曰:百姓种之不易,朕品尝之,觉得入口甘甜,微辣,口感独特,食欲大增,于是每餐不离三十家子鳞棒葱,即使从三十家子起驾回京时,地方一律不要,单单备了一车三十家子鳞棒葱。能够得到皇帝认可,三十家子鳞棒葱便在朝0了名,朝中大臣纷纷追捧,乃至到了“一两银子一根葱”的地步。于是当地群众便逐步增加栽种面积。到1988年三十家子大葱面积扩大到18200亩,即使是近几年政府侧重于温室蔬菜大棚种植,但是三十家子鳞棒葱的种植面积始终不减。现在三十家子鳞棒葱远销辽、冀、蒙、天津,闻名遐迩。

辽宁省凌源市三十家子镇现辖行政区域

凌源市人民政府《关于申请“三十家子鳞棒葱”地理标志产品名称和地域范围划分的函》,凌政函〔2014〕54号

凌源市三十家子龙源鳞棒葱种植专业合作社企业标准:Q/LLY01-2014《三十家子鳞棒葱生产技术规范》

五. 湖南省 娄底市 涟源市 牛埠蛙

在旧时,大江口大坝至马方溪,统称为牛埠十三方。这里,两岸崇山峻岭,小溪流水潺潺。每当夏秋时节,牛埠蛙便“梆、梆、梆”地叫个不停。

当地人称牛埠蛙为石棒,也有叫泥蛙的。牛埠蛙是湄江一带特有的珍奇小动物,属脊椎类两栖纲蟾科。牛埠蛙前脚短,后脚长,皮色黑褐有斑,形似青蛙。体重0.25至0.7公斤不等。

牛埠蛙以捕食小虫为主。同时,它又是毒蛇的天敌。湄江有一捕蛇者,曾经做过一次有趣的实验。他把捉来的牛埠蛙和五步蛇关在一个铁丝笼里。开始,蛙和蛇都怒视对方不敢动弹,当蛇进攻时,牛埠蛙迅速一跃,用前脚把五步蛇的“七寸”死死钳住,最后同归于尽。

牛埠蛙肉细体厚,并味道鲜。湄江一带有辣炒、清炖、粉蒸、腊干等多种吃法。

六. 湖南省 娄底市 涟源市 烧烤野鸡

湄江地区流行的烧烤野鸡,是在柴火或木炭火上烧烤,并散以雪盐、姜末、胡椒灰、辣椒粉等,味道特别鲜香细嫩.湄江是一个天然动物园,野鸡尤其见多。

相传,有一位猎人在祝融峰上打猎时,整整一天仅仅是打了只野鸡。到傍晚时,由于障路作怪,猎人怎么也找不到回路。他不得不在祝融峰上的一个小坪里过夜。猎人烧了一堆篝火去寒,忽觉肚中饥饿,于是他把野鸡放在火上烧烤。在烤到香喷喷时,忽然走近一位白衣书生。书生走近火堆在猎人手中拿过野鸡就吃,待猎人要发脾气时,书生撕了一半给猎人,并说了句“打一半,吃一半,不然没回路”的话就走了。这时,猎人清晰地见到了自己回家的路。从此后,湄江地区的猎人就有带烧烤野鸡出门或在山中烤野鸡的习惯。

七. 吉林省 辽源 东丰 东丰梅花鹿

东丰梅花鹿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东丰型梅花鹿近100多年来在国内外一直享有盛誉。东丰梅花鹿主要分布在吉林省东丰县。除被引种到本省各地之外,还被引种到北京、内蒙古、青海等十几个省、自治区、市达10000余只。该鹿体型较小,体躯较短。成年公鹿体高、体长、体重(平均数)分别为98厘米、92厘米、100千克。成年母鹿体高、体长、体重(平均数)分别为80厘米、85厘米、62千克。其茸型呈典型的三圆:主干圆(即梃管圆)、扈口圆、嘴头圆。眉枝分生部位高,角基距较宽。夏季被毛呈米黄色,花斑稀疏、较大,背线不明显。生产茸量:上锯公鹿的成品茸单产达0.9千克左右。母鹿的繁殖成活率达70%~90%。育种方面应保持本类型优选繁育。

东丰县是被全球所公认的,世界人工驯养梅花鹿的发源地,该地区位于吉林省的中南部,地处辉发河上游,属于一个一水四分田却有五山的半山区地域。在清朝就被开辟成为盛京德围场,在历史上被称为“皇家鹿苑”。然后于1902年的8月4日(清光绪二十八年七月一日)设置建县,现隶属于吉林省辽源市。该地区素有“中国梅花鹿之乡”的美誉,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三个民间绘画画乡之一。

西南与辽宁省清原县接壤,东南与梅河口市毗邻,西部与辽宁西丰县以山为界,北与伊通县隔河相望的东丰县。平均海拔374米,幅员总面积252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万亩。全县辖14个乡镇,229个行政村,总人口40.6万人,其中县城人口10万人。

东丰县素以“梅花鹿之乡”著称于世,公元1619年为盛京围场,光绪初年被御封为“皇家鹿苑”,人工养鹿历史长达200多年。1947年,在东丰县诞生了第一家国营鹿场,第一个梅花鹿良种繁殖基地。东丰县是我国乃至世界人工驯养梅花鹿最早的地方,中国鹿业发展史也从这里写下了光辉的开篇。

东丰——中国梅花鹿之乡这颗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经济优势,日益吸引着世人的观注。1992年,爱新觉罗•溥杰先生缅怀当年鹿苑,奋笔书写了“神州鹿苑”四个大字题赠东丰,寄托了他对东丰鹿业发展的殷切希望。1995年,身居海外的张学良将军,追思当年跟随父帅戎马关东、与鹿苑结下不解之缘的历历往事,亲笔题词“中国梅花鹿之乡”,墨宝赠给家乡父老,并附一张亲笔签名的近照托人带回东丰,表达了少帅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美好祝愿。2000年,0吉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云坤到东丰县视察梅花鹿产业发展情况时欣然挥笔:“东丰——中国梅花鹿之乡”。

1996年,东丰县举办盛大庆典活动,隆重纪念东丰县人工养鹿200周年,宋德敏(原全国政协常委、秘书长)、郭布罗润麒(爱新觉罗•溥仪先生内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章帆(解方将军夫人)、张仲群(张学良将军之侄、张学思将军之子)、解海南(解方将军之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等全国知名人士前来参加了庆典活动。2004年,全国春季鹿业研讨暨第三届中韩科技交流会在东丰县隆重召开。会上,中国农学会特色经济专业委员会正式授予东丰县“中国梅花鹿之乡”称号。

八. 吉林省 吉林市 永吉县 黏豆包

黏豆包是吉林百姓家人人喜食的小吃之一.采用大黄米或糯米包入红豆馅蒸制而成.具有色泽金黄,口感香甜,软糯、耐饥的特点。
用料:大黄米500% 大米100% 豆沙陷

制法:将大黄米、大米洗净,侵泡12小时,磨乘粉浆放入布袋将水压干,将粉团加水和成稍硬的面团,下成30g一个的剂子,逐个包入10g豆沙馅,搓成门丁形,以12个为一组上屉蒸12分钟即熟。

关东过大年前,家家户户都要淘米,轧面,烀豆馅,蒸豆包。这是一种用黄米面团包裹豆馅蒸后质黏的主食品种,叫作黏豆包,俗称豆包,是关东一带的传统名食。每到年关或农忙时节,户户要蒸黏豆包。黏豆包是东北小吃之一。。采用大黄米或糯米包入红豆馅蒸制而成,具有色泽金黄,口感香软,耐饥的特点。

营养价值

黏豆包是我国北方常见的传统发酵食品,而糯玉米是发酵黏豆包的良好原料,品质分析表明,糯玉米粉平均含氨基酸8.3%,其中赖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16%~74%,平均含蛋白质10.6%,比普通玉米高3%~6%。籽粒中的水溶性蛋白和盐溶性蛋白的比例较高,而营养价值不高的醇溶蛋白的比例较低。用糯玉米发酵制成的黏豆包营养丰富。玉米含有丰富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肌醇、胆碱及矿物质,不仅可以降低胆固醇,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循环系统病症有疗效。

制作方法

原料

黄米面、干面粉,红小豆、发酵粉,白糖、桂花酱、油

制作方法

将黄米面放入盆中,加入60度的温水,和成较软的面团。面团凉后,把发酵粉用水冲开,加入干面粉,倒入黄米面团中和匀,饧几个小时;

将淘洗干净的红豆放入高压锅中煮15分钟后,加入白糖、少许油。将红豆用力捣碎,放入适量桂花酱搅拌形成豆沙;

取出面团,揪成剂,包入豆沙馅形成圆锥形,入锅蒸12-15分钟即成。

特点

色泽金黄,口感香甜软糯,耐饥

由来

以前,农民每天都吃两餐,天亮吃早餐,然后劳动,天黑吃晚餐。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农民来说,受不了两餐间隔时间太长。因此,每年初冬时节,农家都要做抗饿的黏豆包,放在室外冻实,以备开春下地劳动时蒸食。

九. 辽宁省 朝阳市 凌源市 凌源豆包

粘豆包。凌源人风俗习惯过了腊八是推大碾子,然后淘米压面蒸干粮。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实际还早着哩。不预备下米面,不蒸出豆包来一般还轮不到杀年猪的。

谷子、黍子脱皮剩米放现在是很容易的事,粮米加工房电机一转,米糠自动分离。可是三十多年前却没这么筒单,老费事老累喽。人们几家几户插伙互相帮忙,推大石碾子,用来串掉谷子黍子的糠皮,用手摇扇车或直接用簸箕颠,借着产生的风使米、糠分离。

选在腊月当然是秋后收获到粮食,另外一种原因是得天时,借冷冻干燥条件脱谷子皮容易些。天冷人可不冷啊!因为几个人推石碾子,一圈圈在碾道转,个个累的通身出讦,谁还冷呀。当年落后的生产力,落后的生产工具,全靠人们笨力气干,半个腊月下来各户才把带皮的谷子忝子弄成小米和粘黄米,这才有蒸豆包的料。

现如今凌源地老乡说吃喝上的笑话,常戏说,”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连着”别拿武大郎不当神仙”,其意在贬。不过豆包可不该当贬低的。豆包可是以往多少年人们腊月、正月之主食,还得丰年日子过的不错够吃够用的人家呢。

有了黄(粘)米、小米、玉米和小豆,才可以用以蒸豆包。淘米压面烀豆馅,一连气的几天,通常叫蒸年干粮,意为过年时吃的干粮。从淘米到上碾子压面再和面发面,烀豆馅,一家男女老少都有活计,家人的心情高兴,各按分工忙乎,叫忙年。

淘米了,压面了,䒱过年豆包喽!农家左邻右舍、本家当户互相唠着,你家淘几斗米,他家准备蒸多少锅豆包、年糕。互相告诉粘米和小米或玉米咋个兑法,等等。只要有粮米,腊月淘米蒸干粮的事就是腊月的中心大事。

大事分工挺细的:和面得有准也需力气,男女都下手。半开水拌掺好的面,和匀后放热炕上发面,借烀豆馅烧的热炕,面发的好不好凭细心看管,炕太热面可能发酸,炕不够热面发不起来,俗语叫死面,那蒸的干粮会硬邦邦不好吃。这些活计,总是有经验的人去帮助指导没经验的户门,一般不藏手艺。

面发了,豆馅烀了,就等蒸豆包啦。女人主要动手包、铺锅帘、往帘上装包好的生豆包,还有看熟没熟,熟了,揭锅,检豆包放冷地方冻上。男人预备烧柴,主要是劈木头、劈木头疙瘩,烧火。拉着风匣填着木柴,把多半锅水烧的滚开,热气腾腾。小孩子也闲不着,扒秫稭杆串帘子,看着冻着的豆包,不让鸡鸭祸害。蒸几天忙几天,屋暧炕热人勤,看着豆包装满大盆小缸。心情着实落底,过年的玩艺顶数豆包着硬。

乡下百姓腊月蒸豆包的习惯由来历久,虽然现在豆包屈居于大米白面之后但今后这一习惯不会终结,只会无限延续。因为豆包的的确确是许多人喜欢的食物,特别北方人尤其在寒冷的冬季,豆包有其不可替代的特色。

粘豆包吃着有食欲,喜欢粘食的偏爱之。粘豆包在冬季便于储存,只要天冷上冻就自然存放;冻过的豆包硬的像石头,但用热锅再回锅或蒸或煎不但原味不变而且其味更鲜,就是开春天暖也不大变味。农家个户对此适应,而粘豆包的原料又是农家自产,不像大米白面是花銭买的外地产的,这就有个方便和情感的关系。不信,可以试试,饭桌上有米饭、馒头和粘豆包,看一桌人有几位选什么?咱经过多回,粘豆包或煎粘豆包都是在第一轮首先告罄!岂不说明问题。说句笑话:豆包者我所欲也,亲友所欲也,舍此其谁。

如今城里人下乡工作或走亲戚,乡里村里人家留饭,凡有豆包吃,基本都朝豆包用劲。有人说,在城里吃大米白面腻歪啦,实际不是。乡下也是白面大米呀!而是粗粮细作变着法做着吃,就有豆包一种,人们换口味不打紧要,主要还是豆包等农家饭引食欲。

农村人喜欢豆包,城里人也喜欢,随着科技发展,炊亊条件优化,蒸豆包的水平大有提高。首先,米面电力加工省却不少劳动和工序,其次,“火”的问题。得到新科技的彻底解决之道:石油液化汽的普遍捷便使用,连煤或木柴都退居其次。从前蒸豆包的烧柴可是大问题呢。常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缺柴照样做不熟饭的。过去说谁家穷,三样,吃、穿、烧,没吃没烧没衣穿,这烧即烧柴。

城里人家想吃豆包很容易,可毕竟嫌费事,由此豆包的制作发生了社会化的新变化。

凌源城的发展扩大,农村人口进城常住,人口已几十万,外来人口往来入住的増多,都给这所辽西重镇带来商机。小小豆包也发生大大变化。倒不是豆包个头由小变大,而是豆包的制作、销量以及占有主食品市场的规模,由小变大。

蒸豆包有了工厂,形成公司式业主管理,造就出名牌,创出了商标。豆包这一土生土长的凌源特色食品,打入京津唐和沈大鞍抚本大中城市,进入大饭店的餐桌。有不少名人、外地人认识了豆包,喜欢上豆包,拿豆包当干粮呀!

食者众则评语出。评曰:热乎豆包胜过凉点心;豆包粘,粘豆包,凌源豆包真香甜。

近几年凌源老乡抓住商机,抓住人们舌尖上的感受,纷纷恢复和发展凌源地方食品特色,还不断改进创新。其中粘豆包的改观几乎出人想象。一是常年制作,二是占领饭店餐桌,三是在包装上做文章,四是品种多样,小型美观。而冬季是豆包销售旺季,制作及销售公司扩大规模把握节气时段,把凌源豆包推向远方。

已经有王家豆包标牌等数家公司适应了市场需求,其粘豆包有的面料用石磨磨面,芸豆或小豆或豆沙做馅,蒸出的豆包油亮焦黄放光,不吃一看就眼馋,吃上一上口就觉得香甜。

可能年纪轻些的朋友不知道,辽西冀东一带农田有一种像黍子类似的品种一一糜子。这縻子外观与黍子几乎没什么两样,可两者的区别是黍子米叫大黄米是粘米,糜子米不是粘的是笨的,也呈大黄色。这縻子米碾磨的糜子面兑大黄米面蒸豆包再好不过啦。原先老乡管这叫糜子面豆包,比任何面的豆包都渲腾,吃着利口。凌源家乡縻子面豆包堪称一绝。可惜不但巿面上看不到,到农家去也找不到寻不出。乡下年轻的都不知道糜子为何物。

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咱自个再也没见过、没尝过糜子面豆包咧。还是小时候见过种糜子,也吃过糜子面豆包。后来,五十年代后期,农村农业走合作化搞大集体,听大人讲,上级不让种糜子啦。“好吃,咋不让种啊?”那时的小孩子的我疑惑地问大人。回答说是低产。不高产的农作物少种或不让种,连谷子黍子都种的很少。

没糜子,糜子面豆包是绝迹了吧。有机会到农业科研种籽部门访一访,看还有这品种没有,有,是否发展一些,再像水稻似的,有袁隆平院士那样的高人,研究实验提高产量才好。这是笔者的想法,要是真绝种了,可否再利用基因遗传科技再创新出新的糜子来,可谓大功一件。不是我馋,尽想吃好的,本来吗,从前缺粮讲吃饱,吃填起肚子就知足,如今讲吃好,吃的东西愈优愈好,连孔夫子不是也食不厌精吗!

科技发展,改革进歩才有讲吃的条件,否则也说说舌尖上的凌源作啥。

回味那渲渲腾腾粘乎又利口的糜子面豆包,舌尖上的感觉像穿越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条件反射的缘故,以为又吃上了呢,嘴里会淌口水。这是我写这基本绝根的糜子豆包时自个儿的感受,压根没见过不知道糜子为何物的人不会有这感觉。但是听年龄在六十以上的人们讲这吃食的时候,说的听的都会津津有味,感染是有穿透力的。

在我少年的记忆中尚有一个关于糜子面豆包的故事:家族中有一平辈大哥,年纪大我四十多岁,他0八十多,我的这位大娘身板很好。我有时去玩,一次赶上他家蒸豆包,等吃饭时我还没走。我看见大哥、大嫂还有他们的小儿子仨口子都检糜子面豆包吃,而我大娘却吃小黄米面的豆包。我知道糜子面大黄米的好吃,很奇怪,便问本家大嫂,咋不给我大娘检糜子面豆包呢?大嫂说,你大娘不愿吃糜子面的。

我回家跟我妈学说大嫂的话,我妈说,谁不愿吃糜子面的?她糊弄人呢。我本来也奇怪,原来不是大娘不得意好吃的豆包呀。

作者:王作琏

信息来源:凌源市人民政府网

十. 吉林省 吉林市 桦甸 桦甸山果

桦甸山菜、山果、食用菌资源颇为丰富,是吉林省山菜出口的重点市之一。蕨菜、薇菜、山芹菜等10余种山菜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松籽、山核桃等10余种山果以其产量高、富营养、味道美而闻名全国
吉林辽源特产十大排名吉林辽源市特产和美食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