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萨买点什么特产 拉萨在哪里买特产比较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9-05 14:22:00

一. 西藏 拉萨 墨竹工卡县 松茸炖藏香鸡

松茸炖藏香鸡是西藏的特色菜。藏香鸡切成小块,用西藏特有的手掌参、松茸、藏贝母、天麻、胡椒、枸杞等药材做汤底,用雪山上流下的纯净无污染的溪水炖煮,配有老豆腐、冬瓜片、大白菜、莴笋叶子最后涮锅。

二. 西藏 拉萨 达孜区 酥油

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而来。传统的做法是:将奶汁倒入叫做"雪董"的特制大桶里,用力上下搅拌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表面便浮出一层淡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冷却后便成酥油。酥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藏族群众(特别是牧区群众)日常的热量除了肉外,便靠从酥油中摄取了。酥油的吃法很多,主要是打酥油茶喝。逢年过节,人们炸果子"卡赛"也用酥油。酥油在藏民来说是用处繁多的,它既是砌茶做饭用的主要材料,即使入庙拜神,给神坛油灯添的香油,也是流质的酥油。

三. 西藏 拉萨 墨竹工卡县 斯布牦牛

斯布牦牛

产地(或分布):西藏自治区的斯布山沟。

数量:1995年存栏3500头。

主要特征:体型硕大,外型近似矩形。角型向外、向上、角尖向后,角间距大。胸深宽,大多背腰平直,腹大不下垂,但多数后躯股部发育欠佳。屠宰率为50%,日产奶量为1.8千克,乳脂率为5.9~10.7%。性成熟期3.5岁,初配年龄4岁,7~10月为配种季节,多为1年1胎。

四. 西藏 拉萨 拉萨风筝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萨风筝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萨风筝流行于西藏拉萨、日喀则、泽当等地,并传播到邻国尼泊尔、不丹,清代盛行于藏族上层。十三世01偏爱风筝,曾为专供风筝和加工筝线的“上哉”加封印章。

1八月卫藏地区风力较足,是放风筝的季节。民间认为,风筝放早了,秋季就会过早终结。拉萨风筝的放飞有许多规定。在时间上,拉萨在雪顿节后放飞,日喀则必须由东头宗的俗官先行放飞。风筝的形制与使用有年龄的规定,如六轴、八轴、十轴风筝,必须按年龄大小分开选择。藏族风筝形态较为单一,多为菱形平面,但讲究彩绘图案,有“加沃”(大胡子)、“古玛或古那”(钉头或黑头)、“米洛”(瞪眼)、“其瓦”(龇牙)、“帮典”(围裙)、“嘎林”(腿骨号)六种。因色彩艳丽,放飞时天空一片斑斓。平时这些风筝悬挂在墙,视为升腾运气的圣物。

拉萨风筝的放飞技巧体现在空中的争斗玩耍。放线与收线的微妙变化,可以使风筝在空中迅速地升降、旋转、左右打滚。最大的特点是“打架斗殴”,最后断线飘走者为败。各种打斗技巧最后都集中在“绞线”上,线的质量至关重要,故在制作时有一道工序即上“那”。“那”的主要成分是玻璃碎粉,加入一种粘性较好的植物“旺拉”,调上捣碎的大米、白糖和水搅拌煎熬。等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将“那”放在手心,将风筝的线从指间穿过,使粘上粗细不等的“那”如同锯齿。拉萨风筝的制作具有季节性。每年秋季在拉萨、日喀则等城镇有人专门做风筝出售。日喀则的拉达卡其和拉萨的次仁等家族风筝制作技术精湛、特色鲜明,颇有影响。但现在一批有造诣的风筝艺人相继去世或年迈古稀,技艺面临失传。

五. 西藏 拉萨 当雄县 拉萨甜茶

甜茶先用红茶熬汁,再加入牛奶、白糖,香甜可口,营养丰富。亚东地区的甜茶做法尤其讲究,更是别有风味。( 拉萨)

六. 西藏 拉萨 堆龙德庆县 藏獒

在拉萨,乃至整个藏区最高贵的狗应属藏獒,藏话叫它“多启”,“多”是拴住的意思。这种狗凶猛善斗,必须拴住饲养,不然危险极大,会向人发动攻击。

藏獒,俗称牧羊犬,身长四尺,壮似牛犊,头大腿短,是草原上牛羊的卫士。这种狗有牧羊的天性。据观察,一只与羊群素不相识的狗,一旦发现羊群后,会主动地担任“警卫”,一只成熟优秀的藏獒能看管近200多只羊,每天在羊群周围跑40多公里。牧羊犬采用惯用的围绕、喊叫的方法来完成自己的使命。它的叫声又憨又大,威慑力很强,嗅觉也特别灵敏,听藏民讲,这种犬连豹子也要怕它三分。据国外权威性警犬教材论述,属于世界猛犬的有西藏犬、高加索犬、中亚牧羊犬、纽芬兰犬等。藏獒又排于世界猛犬之首,约在两千年前,它流传到希腊,后到罗马帝国,又由东欧的斯拉夫族传到欧洲各国,至今世界名犬的体内还保留着藏獒的遗传基因。

生长在高海拔、低气温的青藏高原上的藏獒,由于严酷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它粗犷、凶猛、奔走迅速、嗅觉灵敏的野性性格,用来保护畜群免遭伤害以及捕猎,都是最好的助手。

纯种藏獒具有如下典型特征:头大而方,额面宽,头顶略呈圆形。眼睛黑黄,四点眼,眉上有黄色或白色圆点毛。嘴短而宽,嘴角略垂。鼻梁短,鼻头宽、黑色。耳朵大,呈 V字形,下垂于两侧。颈粗有力,颈下有垂。四肢粗壮,前肢粗直,后肢腿部宽,肌肉发达。尾大而侧卷,尾根高,下垂于飞节,紧张时高举。全身被毛长而密,身毛长10~ 15厘米,尾毛长20-30厘米,毛色以黑色为主,其次是黄色、白色、青色和灰色,头下部、胸前、腹下及四肢下部大多有黄色或灰色的毛。成年犬身高70-85厘米,体重在 75-95千克。8月龄可达性成熟,母犬每年初冬(10-12 月份)发情一次,但在海拔较低的半农半牧区,气候温暖,管理适当,则可在一年内春秋两次发情。每窝产仔4-5只,多者可达7-8只。寿命为10-16年。

体貌特征

①体高与体重:该犬体高70-85厘米,体重75-90公斤。

②头部及五官:头大而方,头盖宽,额段明显;眼黑黄色;嘴短而粗,鼻宽,唇厚舌大。

③躯干与四肢:颈粗而有力,颈下有垂肉;四肢粗壮,前肢粗直,后腿宽;尾根高,下垂于飞节,紧张时上扬,但高度不超过背线。

④被毛与毛色:全身被毛长而密,上粗硬下短硬,头部、颈部被毛长密,具雄狮样外观。身毛长10-15厘米,尾毛长20-30厘米。毛色为白、黄、青和灰色,身躯、脚有色片,眉上有黄色或白色圆点毛。

繁殖习性

该犬8月龄性成熟,母犬10-12月份发情,每窝产仔4-5只,多的可达7-8只。

性格特点

该犬性格刚毅,力大凶猛,野性尚存,令人生畏。护领地,护食物,善攻击,对陌生人有强烈敌意,对主人亲热至极,是优良的看家犬和牧羊犬。

藏獒耐寒怕热,可在-30-40℃的冰雪中安然入睡。性格刚毅,力大凶猛,富有攻击性,使人望而生畏,但是经过训练后比较温顺,服从性好,忠于主人。偏肉食,抗病力强,护领地,护食物。

七. 西藏 拉萨 尼木县 民间木雕

民间木雕

当你步入藏家粉白色的楼房里,就会被一件件雕花镂卉、富丽堂皇的藏式家具深深地吸引住。那些式样布局合理,图案千姿百态,色彩鲜艳明快的藏桌藏柜,以及雕花的门楼窗梁,都洋溢着幸福、吉祥、热烈的气氛。藏式木雕家具是藏族特有的民间传统工艺之一。藏式木雕家具和楼窗梁柱雕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人物、花卉、虫鱼、鸟兽图案、花纹等等,无所不包。其中《红莲怒放》、《龙凤呈祥》、《白鹤寒松》、《菩提翠叶》、《莲台金座》、《舒云卷彩》、《吉祥图案》等等,则是西藏民间木雕艺人表现的传统主题。

西藏民间木雕艺术,风格健康、朴实,它的表现手法简炼,重在以神传形,既有浓厚的装饰趣味,又颇具艺术魅力。比如镂空雕刻的《菩提翠叶》,构图简洁,一片片青翠的椭圆形菩提叶连在一起,枝叶镂空,横茎竖连,有鸟栖在菩提叶间,正欲亮翅引颈高歌;繁茂滴翠的菩提叶间,朝阳露出半个笑脸;菩提叶雕镂形成圆形的树冠,给人以神圣的感觉;菩提叶间的旭日云霞造型优美,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刚柔得当,不仅体现了菩提叶的自然美,还让人感受到画外之象。再比如《莲台金座》中绽蕾的一朵劲莲横空出世,莲瓣上只有一佛座,但用刀的神秘充分表现出环绕劲莲和宝座的无即空间。《舒云卷彩》中两朵卷飞的云朵舞蹈着腾跃着定格在一方缕空的云木是。其余别无一物,却让人感到一碧蓝空有云起伏,云头环绕无垠空间,无景处都成妙境,又发挥了藏桌藏柜装饰透光通气的功能,可谓一举多得。

西藏民间木雕家具及门窗雕花的着色,多数人家都喜欢用对比色和原色来渲染。因为金碧辉煌、红火富丽的色调最适宜表达藏族人民的生活情趣。当然,大同也有小异,比如《红莲怒放》,却以绿色为基调,弥漫着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表现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龙凤呈祥》,则用金黄色为基调,画面热烈、明快,显示出欣欣向上的情调。在这里,“色彩即思想”的观点得到充分的验证。

西藏建筑装饰木雕把喻意与坚固的和谐统一结合得相当紧密。许多佳作虽经千百年风沙雨雪的浸蚀,仍雄姿不减。在法器模具木雕(多玛班丹)上,主题划一,但形式手法各异刻工们在不足盈尺的面积中将实用、想象、趣味三者完美结合,令人吧服。至于西藏民间经书封板的木雕更是精美绝伦。

八. 西藏 拉萨 城关区 炒肺片

用面粉与辣椒等调料加水拌匀后灌满羊肺,煮熟后捞起,切片,加作料煎炒而成。



九. 西藏 拉萨 曲水县 昌都酸梨

【昌都酸梨】酸梨出产于西藏昌都地区的八宿县、左贡县及怒江两岸的上林卡与下林卡区。酸梨醇香,食之不觉酒味,食后不久宛然如醉。酸梨果实卵圆形,果皮黄色,上有麻点密布。果肉黄白色,肉质松脆,稍粗,汁多味甜,果心稍大,食之有渣,重400-500克。传说天神为了欢迎文成公主入藏,以酸梨代酒为其洗尘。( 拉萨)
拉萨有什么便宜特产值得带拉萨特产去哪里买最好呢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